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讲 词语的使用
目 录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2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成语运用(含俗语) 3
考点二 实词、虚词运用(含关联词) 5
考点三 词语运用效果 7
热考题型 解题策略 8
题型一 成语宣讲 8
题型二 成语修改(与病句融合) 9
题型三 原改词效果比较 10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10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①2022年到2024年,全国卷、新高考卷(新课标卷)均考查了成语,偶见考查实词与虚词的运用。 ②词语运用效果分析,是高考新型考题。 词语考题仍以考查成语为主,实词与虚词为辅。 新高考题更加注重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分析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是高考考查的新动向。
备考策略: 实词考查,主要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辨析时要注简词义的轻重、词义的侧重点、使用的范围、适用的对象、感彩、语体色彩、语法功能、构词要素等方面。 虚词(含关联词)考查侧重于句子的内在逻辑与语气,要强化语句间的逻辑与语气的界定。 成语题侧重考查成语的语段填空,要强化成语的积累,关注成语与病句的结合。
考点一 成语运用(含俗语)
成语运用题,主要考查成语运用填空,即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下,根据上下文语境,选用适当的成语进行补充填空。考题形式多为主观题,但也有选择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成语包括俗语、谚语等。
1.(2024新高考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023年全国乙卷 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 ),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当然,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
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干打雷不下雨 C.前怕狼后怕虎
B.又吃鱼又嫌腥 D.首尾不能兼顾
3.(2021·全国乙卷,节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 ,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 。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 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A.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考点二 实词、虚词运用(含关联词)
实词考查,主要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近义词语的含义辨析主要体现在词义的轻重、词义的侧重点、使用的范围、适用的对象、感彩、语体色彩、语法功能、构词要素等方面。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考查,这需要分析关联词的内在逻辑。
1.(2019·全国Ⅰ卷,节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2.(2020·全国Ⅱ卷,节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 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 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 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 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考点三 词语运用效果
词语效果考题,主要侧重考查特定词语在语段中实际运用效果。考生应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含义、色彩、语体、用法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常见的特定词语主要包括:叠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1.(2024湖南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文中加点词“一轮”使用独具特色,请结合文段具体说明。
2.(2024·陕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田野之上的空气无比清新,如同天上的蔚蓝,总会带给我一个又一个惊喜。远处,不时地有老农们赶着牛车往自己的田地里送肥料。他们,仍然将自己积攒了一冬的农家肥,堆成一个又一个圆形的土丘。待到土地饥饿得张开口时,再把这些农家肥撒开。他们,用祖祖辈辈沿袭的耕作方式,细心地服侍着大地,就像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
因为,老农们心里最清楚,你对土地用心,土地也会对你用情!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他们最为心安的地方啊!
有了老农们的陪伴,冷寂了一个冬天的田野便不再孤单,仿佛也久久地沉浸在那无边的喜悦之中,连同那些小草,共同演奏着春天的交响乐!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两处使用了第二人称"你",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题型一 成语宣讲
1.(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当然,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卧薪尝胆 庖丁解牛 一鼓作气
题型二 成语修改(与病句融合)
(2023新高考Ⅰ卷,节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文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题型三 原改词效果比较
(2023年新高考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1.(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①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019·全国Ⅲ卷,节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 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 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A.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讲 词语的使用
目 录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2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成语运用(含俗语) 3
考点二 实词、虚词运用(含关联词) 5
考点三 词语运用效果 7
热考题型 解题策略 8
题型一 成语宣讲 8
题型二 成语修改(与病句融合) 9
题型三 原改词效果比较 10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10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①2022年到2024年,全国卷、新高考卷(新课标卷)均考查了成语,偶见考查实词与虚词的运用。 ②词语运用效果分析,是高考新型考题。 词语考题仍以考查成语为主,实词与虚词为辅。 新高考题更加注重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分析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是高考考查的新动向。
备考策略: 实词考查,主要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辨析时要注简词义的轻重、词义的侧重点、使用的范围、适用的对象、感彩、语体色彩、语法功能、构词要素等方面。 虚词(含关联词)考查侧重于句子的内在逻辑与语气,要强化语句间的逻辑与语气的界定。 成语题侧重考查成语的语段填空,要强化成语的积累,关注成语与病句的结合。
考点一 成语运用(含俗语)
成语运用题,主要考查成语运用填空,即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下,根据上下文语境,选用适当的成语进行补充填空。考题形式多为主观题,但也有选择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成语包括俗语、谚语等。
1.(2024新高考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参考答案】
A因人而异;B精神抖擞。
【解题方略】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A此句与后面内容相关,后文“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表明每个人所需睡眠时长不同,可填“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B此处与“精神萎靡”意思相反,是说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让自己精神饱满,活力充沛,可填“精神抖擞”。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2.(2023年全国乙卷 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 ),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当然,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
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干打雷不下雨 C.前怕狼后怕虎
B.又吃鱼又嫌腥 D.首尾不能兼顾
【参考答案】 C
【解题方略】俗语是一种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而形象,大多数出于劳动者的创造,反映生活中的经验与愿望。
作为干扰的A项“干打雷不下雨”,又可以写作“干响雷不下雨”,比喻只是营造声势,却没有实际行动。这显然与文本下文的“准备下失败的退路”语意不合,是错误的。
B项“又吃鱼又嫌腥”,比喻既想得到利益,又怕沾上坏的名声。这也与下文的语意不相吻合,是错误项。
D项“首尾不能兼顾”,是常用语“首尾兼顾”的化用,表示起始与结尾不能同时照顾周全。这同样与下文所说不相吻合,也是错误项。
C项“前怕狼后怕虎”,又写作“前怕虎后怕狼”,形容一个人顾虑重重,胆小怕事。这一俗语与上下文的语意吻合贴切,是准确的。C项是正确答案。
3.(2021·全国乙卷,节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 ,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 。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 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A.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参考答案】A
【解题方略】本题考查考生成语积累及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的能力。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很容易。前者强调“近”,后者强调“易”。语境强调的是互联网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距离很近,而不是变得容易,故选“近在咫尺”。杞人忧天: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语境强调的是我们的“担心”并非没有必要,故选“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非此即彼: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语境强调的是线上和线下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故选“泾渭分明”。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前者一般作定语和状语,后者一般作谓语、定语。这里第四空后有“地”,表明作状语,故选“源源不断”。
考点二 实词、虚词运用(含关联词)
实词考查,主要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近义词语的含义辨析主要体现在词义的轻重、词义的侧重点、使用的范围、适用的对象、感彩、语体色彩、语法功能、构词要素等方面。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考查,这需要分析关联词的内在逻辑。
1.(2019·全国Ⅰ卷,节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参考答案】D
【解题方略】本题考查考生结合具体语境正确选择实词的能力。第一空,边缘化:使靠近边缘;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私人化:把公共的变成了私人的。前者强调地位不重要;后者与“公家”相对,强调所有权。语境说古琴艺术甚至被社会遗忘,意在强调其地位的不重要,这样从词义角度,应选“边缘化”。第二空,获得: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焕发:光彩四射,也指振作。语境说古琴艺术重新得到重视,且“焕发生机”是比较固定的搭配,这样从用法角度,应选“焕发”。第三空,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制约”比“约束”的语意重,语境重在强调弹琴可以使自己有所节制,这样从词义角度,应选“约束”。第四空,放松身心: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得到放松。修身养性:修养身心,涵养性情。语境说“琴者,禁也”,这表明古人认为琴是“修身养性”的工具,而不是“放松身心”的工具,这样从用法角度,应选“修身养性”。
2.(2020·全国Ⅱ卷,节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 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 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 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 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参考答案】B
【解题方略】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乃至: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殷墟位于河南,相较于“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宁夏距离河南更远,所以选择“乃至”在语意上更合适。容易:①做起来不费事的;②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容易。根据语境,用“容易”更合适。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由“至今”一词可知,“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这一情况持续的时间较长,故应选用“仍然”。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由后文的“但是”以及句意可知,应选用“虽然”。
考点三 词语运用效果
词语效果考题,主要侧重考查特定词语在语段中实际运用效果。考生应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含义、色彩、语体、用法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常见的特定词语主要包括:叠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1.(2024湖南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文中加点词“一轮”使用独具特色,请结合文段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①一轮表示偶尔转动一下,与前面的“间或”相呼应,②意在说明祥林嫂目光呆滞,已失去人之精神。
【解题方略】此处考查动词使用效果。一轮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答题时可以从词的本义及刻画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2.(2024·陕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田野之上的空气无比清新,如同天上的蔚蓝,总会带给我一个又一个惊喜。远处,不时地有老农们赶着牛车往自己的田地里送肥料。他们,仍然将自己积攒了一冬的农家肥,堆成一个又一个圆形的土丘。待到土地饥饿得张开口时,再把这些农家肥撒开。他们,用祖祖辈辈沿袭的耕作方式,细心地服侍着大地,就像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
因为,老农们心里最清楚,你对土地用心,土地也会对你用情!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他们最为心安的地方啊!
有了老农们的陪伴,冷寂了一个冬天的田野便不再孤单,仿佛也久久地沉浸在那无边的喜悦之中,连同那些小草,共同演奏着春天的交响乐!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两处使用了第二人称"你",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两处"你"都是泛指,能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营造出与读者互动交流的氛围。②用"你"更具抒情性,能够唤起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解题方略】①两个"你"都是泛指,没有特定的对象,可以指向读者,仿佛作者正与读者面对面地交流,能够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增加亲切感,无形之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感染力。②用第二人称"你"更具有抒情性,拉近了所有人和土地的关系,能够唤起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唤起人们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敬意。
题型一 成语宣讲
1.(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当然,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卧薪尝胆 庖丁解牛 一鼓作气
【参考答案】
“卧薪尝胆”:①越王立志报仇,夜里睡柴草,饭前尝苦胆,敦促自己不忘报仇雪耻。②后来用以表示刻苦自勉,奋发图强。
“庖丁解牛”:①庖丁为文惠君分割牛,运刀准确自如。②后来用以表示技艺高超,运用得心应手。
“一鼓作气”:①古代击鼓进军,第一通鼓士气高涨,第二通以后逐渐衰竭。②后来用以表示趁着刚开始劲头儿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解题方略】这三个成语对于考生来说,均是耳熟能详的,其中"庖丁解牛、一 鼓作气"分别出自统编高中、初中语文教材。这道试题是考试引导教 学、考教衔接的范例。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将知识与道理结合 起来,答案分为成语原意与后来的用法两个部分。例如"卧薪尝胆": 先讲越王立志报仇,夜里睡在柴草上,饭前尝苦胆,敦促自己不忘报仇 雪耻;再说后来用以表示刻苦自勉,奋发图强。再如"庖丁解牛":先讲庖丁为文惠君分割牛,运刀准确自如;再说后来用以表示技艺高超,运用得心应手。又如"一鼓作气":先讲古代击鼓进军,第一通鼓士气高涨,第二通以后士气逐渐衰竭;再说后来用以表示趁着刚开始劲头儿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题型二 成语修改(与病句融合)
(2023新高考Ⅰ卷,节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文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参考答案】语句①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语句⑥可修改为: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语句⑨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
【解题方略】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以及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处,“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故可将“只能”改为“难以”。 将成语与病句修改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是高考成语的另一种考查形式,要特别关注。⑥处,“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搭配不当,“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是这位记者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代价,“促使”意为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用在语境中不合适,故应将“促使”改为“导致”。“导致”,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⑨处,“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和“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是转折关系,故应将“虽然”改为“但是”。
题型三 原改词效果比较
(2023年新高考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①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③“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④“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
【解题方略】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叠词的效果,如音韵美、画面美、渲染强化、描摹性。文中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显然比“处、微、早”在语意表达上更能强化文意。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如“处处”,意思是“到处”“各个地方”“所有地方”,文中“处处显出干燥,结实”是说便道上到处都是干燥、结实的,而“处”意为某个地方,“处处”显然比“处”的范围广。如“微微”,意思是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是程度副词,两个“微”叠用形容程度更轻,文中“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是说黑土发黄的色彩很浅,在程度上比“微”更轻。如“早早”,比常时为早,很早,是时间副词,文中“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是说祥子拉车的时间很早,两个“早”叠用比“早”更能凸显时间之早。
1.(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①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参考答案】①无计可施/奈何不得/一筹莫展 ②如醉如痴/赞不绝口/叹为观止
【解题方略】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填写的成语不止一个。①处需要填写一个 描写仙鹤无奈之状的成语,上文是乌龟缩进壳里,不管仙鹤怎么啄都不 出来,恰当的成语有"无计可施、一筹莫展、无可奈何"等,考生根据 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填出一个就可以。②处需要填写一个描写看皮影戏的 观众的反应的成语,上文是"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 无所不能",面对这样的皮影,观众肯定是"赞不绝口、叹为观止"。
2.(2019·全国Ⅲ卷,节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 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 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A.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参考答案】D
【解题方略】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前者侧重于漫无边际地想象,后者侧重于通过一定的事物来想象。语境说的是人们由“‘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这一事物而产生相关的思想活动,从实词的词义角度,故选“联想”。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规定的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前者侧重于外部力量的限制,是单向的,语义较重;后者侧重于客观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双向的,语义较轻。语境说的是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使得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无法进行,从词义轻重角度,故选“制约”。亢奋不已:极度兴奋,不能自控。兴奋不已:非常高兴,兴奋得不能自控。语境说的是中国航天取得进展,公众与网友都非常高兴,故选“兴奋不已”。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指月球探测数据不断传来,故选“源源不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