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讲 赏析形象
目 录
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
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2
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8
04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2
【考点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1.掌握基础知识,巩固学习要点
在解答赏析形象类试题之初,我们要重点掌握基础知识比如:人物形象类型、人物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人物心理描写手法等等,之后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只有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有针对性提升答题技巧。
2.梳理答题框架,明确答题思路
在本考点中共有三种考向,每种考向都有不同的答题框架和答题思路。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对应真题,梳理不同的答题框架和思路,为下一步系统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组合变式训练,提升应试能力
赏析形象类试题以简答题考查方式为主,类型多样。我们可以在平时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训练形式,熟悉人物形象和物象的试题出题规律,提升答题应试技巧;同时设置衔接课本的变式试题,在变化中进一步巩固能力。
总之,赏析形象类试题考作为必考题型,考查形式多样,我们要灵活掌握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同时注意衔接课本内容,在试题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应试能力质的提升。
【备考策略思维导图】
【知识导图整体框架】
【主要考法归纳】
赏析形象部分主要有三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分析人物心理以及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在本设题角度中,我们要把握不同细化设题角度的出题形式。
【人物形象类型】
小说人物形象的类型:(1)按人物的地位,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可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
阐释:性格较为复杂往往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如《复活》(节选)中的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
意义和作用:
(1)打破了好和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人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2)圆形人物的复杂多变让小说富于变化,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使读者充满阅读期待。
扁平人物
阐释: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性格单一,突出鲜明,是按照-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老人与海》(节选)中的圣地亚哥。
意义和作用:
(1)形象深刻地浓缩了生活,成了典型人物,让人记忆深刻,永久难忘。
(2)在讽刺性小说中,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如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总是令人哭笑不得。
【人物描写手法】
小说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正面和侧面两种描写手法。每一大类又包含多种具体描写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白描(简笔勾勒)
阐释: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地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不用或少用形容词。
课本内容衔接:《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的描写“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工笔(精笔细描)
阐释:用细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或景物进行精雕细琢的描写。其特点是文字细腻、色彩浓郁,往往借助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在刻画人物时常用来展示人物心理。
课本内容衔接:《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对刘兰芝的
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漫画式
阐释: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
课本内容衔接:《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对别里科夫的外貌的描写:“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抑扬结合
阐释: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欲抑先扬正好相反。
课本内容衔接:如《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的描写,先由王夫人介绍,称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次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位“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描写是抑,最后一次描写是扬。
点面结合
阐释:“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课本内容衔接:如《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王熙凤等单独描写,是“点”;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 、探春、惜春等的介绍,则是概括性描写,是“面”。
【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人物心理是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具体而言,就是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秘密与矛盾,等等。
直接描写
阐释:作者以叙述人、旁观者的口吻对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行说明、介 绍。常以“想”“感到”“觉得”“回忆”等字眼为标志。
课本内容衔接:《边城》:“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内心独白
阐释: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自己倾吐衷肠,透露“心曲”。
课本内容衔接:《老人与海》(节选)中圣地亚哥大量的内心独白,展示了老人与自我的心理较量过程,刻画了老人勇敢坚毅、刚强、不肯服输、绝不言败的硬汉形象。
通过梦境幻觉间接揭示
阐释: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理期待和思想感情。
课本内容衔接:《阿0正传》中,鲁迅先生通过描写阿0 梦境中的情景,向读者形象地展示了阿0内心对于革命的种种错误的认识。
心理分析
阐释: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课本内容衔接:《复活》(节选)中““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等语句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深入人物内心,直接分析聂赫留朵夫矛盾挣扎的心理。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暗示
阐释:通过恰当地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本内容衔接:《复活》(节选)中通过多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写出了玛丝洛娃饱受伤害之后麻木、冷漠的内心世界。
环境衬托
阐释:一个人的主观情绪、心理状态很容易影响他对周围环境的看法。因此描写人物周围的环境或者是人物眼中所见之物就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本内容衔接:《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对货行环境的描写,烘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祝福》中最后一段作者写祝福的场景来表明“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愤恨。
【课本衔接——《阿Q正传》】
【形象特点】《阿Q正传》阿Q
【课本衔接——《茶馆》】
【形象特点】《茶馆》王利发
作为一部话剧作品,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我们通过梳理王利发的相关台词,来感受老舍笔下的人物形象。
【课本衔接——《边城》】
【形象手法】《边城》翠翠
《边城》中描写翠翠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文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答案】《边城》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手法,稳重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不是真的生爷爷的气,只是表现出小女孩特有的娇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课本衔接——《哦,香雪》】
【物象作用】《哦,香雪》铅笔盒
《哦,香雪》木制和自动铅笔盒表现了什么?铅笔盒有什么深层含义呢?
【答案】木制铅笔盒:落后的生存方式,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自动铅笔盒:那个时代的现代文明,对知识的向往。
小说中的那个铅笔盒经过作家的精心点染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 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茫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所拥时,香雪精神充实前途光明。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考点一:赏析形象】
【考点解读】赏析形象考点包括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分析人物心理和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三个考向,其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各有不同,下面将对三种考向题型进行逐一分析讲解。
【考点突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步骤一:抓主干概括主要特征
从情书角度概括: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从人物行为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可以推断人物的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内心状态。
从人物正面描写角度概括: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因此分析这些描写往往能有效把握人物的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步骤二:理枝叶补充完善形象
从他人评价、感受角度概括:找出作者或他人对相关人物的介绍或评价,以及他人对关人物言行举止的感受或反应,进而辨析人物的形象特点。注意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褒还是贬,合理利用自嘲、反语、他人衬托的成分。
从作品背景角度概括: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留下了时代的痕迹。因此,把人在典型环境(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考点突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步骤一:审题干,明方向
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正面描写的角度还是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入手,还是两者兼有。
步骤二:找原文,析作用
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或者侧面描写对应的内容,根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相关知识,指出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形象的哪种特点及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步骤三:简概括,组答案
根据题干要求整合出答案。
【考点突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人物形象作用)
人物形象作用——主要人物形象作用
(1)思考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言行事迹,思考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思考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思考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或寄托情感。
(3)思考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刻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人物形象作用——次要人物形象作用
(1)自身作用。次要人物不只是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2)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次要人物的见闻,可以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往往担当特定的角色,有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3)对主要人物的作用。侧面衬托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往往与主要人物形成对比映衬关系,另外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主要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次要人物可以从侧面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4)对环境的作用。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很多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莫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5)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增添魅力。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考点突破——分析人物心理】
步骤一:“两看”
看前后情节、联系上下文。看看所要分析的情节(文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所要分析的情节(文段)有美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看人物描写,抓关键词句。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对应的原文,找出原文描写人物的词句,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步骤二:“两注意”
一是概括心理特点的词语,如“担心”“焦虑”“愤怒”“高兴”“怀念”“感慨”“怅然”等;
二是分析这一心理产生(变化)的缘由。
【考点突破——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
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
在答题之初,我们深入阅读题干要求,对重点字词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具体内容分析印证其含义。
第二步:找物象,析含义
文中的物象可能出现多次,且具体含义有所不同,我们在分析物象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物象的含义。
第三步:简概括,组答案
在做好前两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层级、不同归纳方式,根据题干要求整合出答案。
物象作用解题角度
自身作用:物象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内涵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
对人物的作用:象征或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作用。
对情节的作用:物象往往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象反复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从面成为全文的线索,教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对环境的作用:思考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营造氛围、创造意境、暗示社会环境等。
对主题的作用: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可以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
【考法实践】
例1:(2022 全国甲,T8) 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意志坚强:为了继续战斗,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②处事果断:一旦决定“手术”,坚决实施;③善于做思想工作:为了说服战友,或说理,或命令,或清求,切实有效。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整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文中的老胡是一个革命军人,其形象特点主要是通过他在“手术”过程中的表现展现出来的,分析时可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他人评价、感受的角度人手,然后选择准确的词语进行概括。
第一步,抓主干概括主要特征。
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细节等正面描写角度分析出老胡意志坚强、果断坚决、善于做思想工作等形象特点。
第二步,理枝叶补充完善形象。
通过“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我,我干不来!”“我横了横心""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却又不敢看”等他人评价、感受角度总结出老胡意志坚强的形象特点。
例2:(2019 全国1,T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参考答案】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干问的是“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答题时应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来考虑。
第二步,找原文,析作用。通过形象描写分析出大禹及其随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而语言和动作描写则体现出大禹坚毅寡言的性格,表现了他锐意改革的坚定决心。此外,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大禹及其随员深人民间,公而忘私,面对施压,意志坚定,不改初心。其他官员吃喝享乐,顽固地站在守旧的立场上,对大禹群起而攻之极尽诽谤、威胁之能事做了鲜明对比,凸显了埋头苦干的“中国的脊梁"形象。
第三步,简概括,组答案。
【高考真题分析】
赏析形象考点主要包括三个考向,分别是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分析人物心理和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其中,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这个考向考查频率较高,与课本衔接最为紧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赏析形象类试题的必备基础知识,与课本内容进行了深度衔接分析,梳理了赏析形象类试题的基本考法和答题方法。接下来,我们精选2021、2022、2023年相应真题,希望同学们从真题中熟悉考法,掌握考题规律,真正提升做题效率和应试能力。
【高考真题示例】
(2022年全国甲卷,T8)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意志坚强:为了继续战斗,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②处事果断:一旦决定“手术”,坚决实施;③善于做思想工作:为了说服战友,或说理,或命令,或请求,切实有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把我绑起来!” “来,使劲挤它!”“帮我挤挤就好了”可知,老胡腿部受伤化脓,影响行动,且从后文“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可知,后面还有追兵,这种情况之下,老胡果断让人帮助把腿部的脓血挤出,体现出处事的果断。
由“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没关系,你,你别管我!”“他猛地抖了一下”“他又是一阵猛抖”“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可知,当时没有器械,也没有麻药,是生生挤出腿部的脓血,甚至挤出了两片碎骨片,这些内容体现出老胡意志的坚强。
从当时的情境来看,老胡腿部中弹、伤口化脓、病情严重,为了继续战斗,只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之下用土法疗伤,为了说服战友,他和“我”说理,如“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伤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小林命令,如“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你:挤”,这说明老胡善于做思想工作。这么多年,他一句埋怨都没有过,从没提出过困难”,“敦厚死了。有三个盗油人,开着四轮车,敦厚拦车,他们送钱,敦厚不要,他们吓唬,敦厚不怕。敦厚伸手拦在路中央,说:‘想把油拉走,就从我身上碾过去。’”装满一车油的四轮从敦厚身上碾了过去……”。可见敦厚忠孝两全,既孝顺母亲,又以死报国。
忍辱负重。敦厚所在的油田非常偏僻,他为了让母亲放心故意说“几十万人的大油田,顶咱几千个泔河村,高楼房,宽马路,人山人海”,但是他不能接母亲去逛逛,村子里风言风语,“真看不出敦厚是个没良心的”“孙四海他妈说:‘没啥好逛的?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没啥好逛的他为啥把他媳妇叫去逛呢? ’孙长明他妈也附和着说:‘不是咋的,往后少跟这人打交道。’”,敦厚为了不让母亲伤心,甘愿忍受误解。
积极上进。“这里,就他一个采油工,一个单站,好大一座山,一口油井,一节列车式铁皮房,住着敦厚一个看井人,四野茫茫,遥无人迹,比他们的泔河村还荒凉”,厂领导说“这口井是全厂最远的一口井,没有人愿意来住单站。敦厚刚从部队下来,又是党员,他就主动去了。这么多年,他一句埋怨都没有过,从没提出过困难”。敦厚积极上进,主动请缨去守卫最艰苦的岗位。
恪尽职守。为了拦住偷油贼,敦厚宁可牺牲自己,“有三个盗油人,开着四轮车,敦厚拦车,他们送钱,敦厚不要,他们吓唬,敦厚不怕。敦厚伸手拦在路中央,说:‘想把油拉走,就从我身上碾过去。’”装满一车油的四轮从敦厚身上碾了过去……”,敦厚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
(2023年全国乙卷,T9)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牛和犁没有回答德贵的提问,显示出其内心的孤独;②德贵不怕失败,坚持耕种,显示出他的执着和坚定,也体现出农民对土地的坚守与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小说中写德贵与牛、犁对话:“德贵问牛,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牛两眼盯着水面瞧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瞧,德贵又问犁,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德贵问犁没见犁,这才弯腰伸手捞出犁,犁全身吃透水,多余的水‘滴答滴答’往河面滴。这清脆的水滴声像是回答德贵的问话”,据此看出德贵问牛和犁,但牛和犁是不会回答的,显示出人物内心的孤独;“德贵说还是犁说得对,不能害怕涨水淹河滩地,俺们就不种河滩地”,据此看出,德贵心里早有答案,不怕失败,坚持耕种,衬托出德贵的执着和坚定,也体现出农民对土地的坚守与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021年浙江卷,T13)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①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②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③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文章的三到六段直接写老婆婆在麦田里行走,她抚摸麦子,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并由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引出关于他们失去孩子,把麦子当作自己的孩子的情节;第十到十一段描写老头种麦子的情景;然后回忆他们见面和结婚的情节,写他们从结婚以来就一直种麦子;结尾写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仍然没有离开麦子,“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儿,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可见“麦子”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
“麦子”也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文中这样描写他们,“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儿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老头儿端着簸箕,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儿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头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声”。他们就像文中所写的“麦子”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一样能够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下去。
“麦子”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文中这样描写,“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写老婆婆用她的强悍的守护给予了这片土地以生命的希望;“麦子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儿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老头儿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长起来”,描写他们种麦子的情景,“麦子”就是“太阳”,是“希望”。这样写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2021年新高考Ⅰ卷,T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
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
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此题考查小说中“门”的含义,需要梳理文本,由浅入深地思考。
首先在文中找出写门的几处地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第一个“门”:“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显然,这里的“门”是老百姓抗击日本鬼子时摆的“石门阵”,通过“石门阵”展现了老百姓抗日的智慧和决心。
第二个“门”,是王木匠对于抗日的心得体会,“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这里的“大门”指的是“国门”,“二门”指的是“老百姓自家的门”。也就是国家强大了,守护住了国门,没有人敢来侵略,那么老百姓就不需要关自家的门。
第三个“门”是现实中的木门。“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可见,“门”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木头门,洪子店村民砖头门。
【高考真题实践】
(2020年新高考Ⅱ卷,T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这种题型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中对人物语言、肖像、心理等的刻画,从而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他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说明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面对这个职业起点,老董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慨之情。
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指给“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且他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语,这些都表明老董对前辈的深切怀念。
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过去老师傅们把老董带到橡树林,他和“爷爷”也曾经来过橡树林,在这里老董学到了技艺,也有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距离那时已有三十年,文中说,“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这一句话表明老董内心有一种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2021年全国乙卷,T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梳理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
首先在文中划出表现杨成岳言行的语句,揣摩其心理活动。其次按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既要结合文本,引用文本依据,也要分析其心理活动,最后分条表述,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精练。
(2023年新高考Ⅱ卷,T8)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正面描写:如写开锣时磕头焚香、杀牲、烧申神黄表等祭拜仪式,体现社戏的仪式感;写社戏演出的固定内容、顺序、打赏等体现其仪式感。②侧面烘托:写人们看戏时服饰打扮的隆重来表现对社戏的重视;写看社戏时各种卖吃食的热闹场景,和长顺家请客等内容体现其仪式感;写吕家坪的重要人物出场,还备办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来表现社戏的仪式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
正面描写:
如“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通过写开锣时磕头焚香、杀牲、烧申神黄表等祭拜仪式,体现社戏的仪式感;
“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通过写社戏演出的固定内容、顺序、打赏等体现其仪式感。
侧面烘托:
如“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通过写人们看戏时服饰打扮的隆重来表现对社戏的重视,体现其仪式感;
“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通过写看社戏时各种卖吃食的热闹场景,和长顺家请客等内容体现其仪式感。
“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通过写吕家坪的重要人物出场,还备办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来表现社戏的仪式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讲 赏析形象
目 录
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
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2
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8
04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1
【考点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1.掌握基础知识,巩固学习要点
在解答赏析形象类试题之初,我们要重点掌握基础知识比如:人物形象类型、人物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人物心理描写手法等等,之后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只有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有针对性提升答题技巧。
2.梳理答题框架,明确答题思路
在本考点中共有三种考向,每种考向都有不同的答题框架和答题思路。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对应真题,梳理不同的答题框架和思路,为下一步系统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组合变式训练,提升应试能力
赏析形象类试题以简答题考查方式为主,类型多样。我们可以在平时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训练形式,熟悉人物形象和物象的试题出题规律,提升答题应试技巧;同时设置衔接课本的变式试题,在变化中进一步巩固能力。
总之,赏析形象类试题考作为必考题型,考查形式多样,我们要灵活掌握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同时注意衔接课本内容,在试题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应试能力质的提升。
【备考策略思维导图】
【知识导图整体框架】
【主要考法归纳】
赏析形象部分主要有三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分析人物心理以及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在本设题角度中,我们要把握不同细化设题角度的出题形式。
【人物形象类型】
小说人物形象的类型:(1)按人物的地位,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可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
阐释:性格较为复杂往往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如《复活》(节选)中的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
意义和作用:
(1)打破了好和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人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2)圆形人物的复杂多变让小说富于变化,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使读者充满阅读期待。
扁平人物
阐释: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性格单一,突出鲜明,是按照-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老人与海》(节选)中的圣地亚哥。
意义和作用:
(1)形象深刻地浓缩了生活,成了典型人物,让人记忆深刻,永久难忘。
(2)在讽刺性小说中,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如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总是令人哭笑不得。
【人物描写手法】
小说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正面和侧面两种描写手法。每一大类又包含多种具体描写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白描(简笔勾勒)
阐释: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地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不用或少用形容词。
课本内容衔接:《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的描写“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工笔(精笔细描)
阐释:用细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或景物进行精雕细琢的描写。其特点是文字细腻、色彩浓郁,往往借助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在刻画人物时常用来展示人物心理。
课本内容衔接:《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对刘兰芝的
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漫画式
阐释: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
课本内容衔接:《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对别里科夫的外貌的描写:“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抑扬结合
阐释: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欲抑先扬正好相反。
课本内容衔接:如《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的描写,先由王夫人介绍,称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次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位“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描写是抑,最后一次描写是扬。
点面结合
阐释:“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课本内容衔接:如《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王熙凤等单独描写,是“点”;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 、探春、惜春等的介绍,则是概括性描写,是“面”。
【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人物心理是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具体而言,就是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秘密与矛盾,等等。
直接描写
阐释:作者以叙述人、旁观者的口吻对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行说明、介 绍。常以“想”“感到”“觉得”“回忆”等字眼为标志。
课本内容衔接:《边城》:“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内心独白
阐释: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自己倾吐衷肠,透露“心曲”。
课本内容衔接:《老人与海》(节选)中圣地亚哥大量的内心独白,展示了老人与自我的心理较量过程,刻画了老人勇敢坚毅、刚强、不肯服输、绝不言败的硬汉形象。
通过梦境幻觉间接揭示
阐释: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理期待和思想感情。
课本内容衔接:《阿0正传》中,鲁迅先生通过描写阿0 梦境中的情景,向读者形象地展示了阿0内心对于革命的种种错误的认识。
心理分析
阐释: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课本内容衔接:《复活》(节选)中““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等语句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深入人物内心,直接分析聂赫留朵夫矛盾挣扎的心理。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暗示
阐释:通过恰当地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本内容衔接:《复活》(节选)中通过多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写出了玛丝洛娃饱受伤害之后麻木、冷漠的内心世界。
环境衬托
阐释:一个人的主观情绪、心理状态很容易影响他对周围环境的看法。因此描写人物周围的环境或者是人物眼中所见之物就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本内容衔接:《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对货行环境的描写,烘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祝福》中最后一段作者写祝福的场景来表明“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愤恨。
【课本衔接——《阿Q正传》】
【形象特点】《阿Q正传》阿Q
【课本衔接——《茶馆》】
【形象特点】《茶馆》王利发
作为一部话剧作品,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我们通过梳理王利发的相关台词,来感受老舍笔下的人物形象。
【课本衔接——《边城》】
【形象手法】《边城》翠翠
《边城》中描写翠翠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文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答案】《边城》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手法,稳重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不是真的生爷爷的气,只是表现出小女孩特有的娇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课本衔接——《哦,香雪》】
【物象作用】《哦,香雪》铅笔盒
《哦,香雪》木制和自动铅笔盒表现了什么?铅笔盒有什么深层含义呢?
【答案】木制铅笔盒:落后的生存方式,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自动铅笔盒:那个时代的现代文明,对知识的向往。
小说中的那个铅笔盒经过作家的精心点染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 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茫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所拥时,香雪精神充实前途光明。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考点一:赏析形象】
【考点解读】赏析形象考点包括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分析人物心理和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三个考向,其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各有不同,下面将对三种考向题型进行逐一分析讲解。
【考点突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步骤一:抓主干概括主要特征
从情书角度概括: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从人物行为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可以推断人物的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内心状态。
从人物正面描写角度概括: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因此分析这些描写往往能有效把握人物的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步骤二:理枝叶补充完善形象
从他人评价、感受角度概括:找出作者或他人对相关人物的介绍或评价,以及他人对关人物言行举止的感受或反应,进而辨析人物的形象特点。注意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褒还是贬,合理利用自嘲、反语、他人衬托的成分。
从作品背景角度概括: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留下了时代的痕迹。因此,把人在典型环境(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考点突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步骤一:审题干,明方向
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正面描写的角度还是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入手,还是两者兼有。
步骤二:找原文,析作用
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或者侧面描写对应的内容,根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相关知识,指出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形象的哪种特点及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步骤三:简概括,组答案
根据题干要求整合出答案。
【考点突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人物形象作用)
人物形象作用——主要人物形象作用
(1)思考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言行事迹,思考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思考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思考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或寄托情感。
(3)思考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刻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人物形象作用——次要人物形象作用
(1)自身作用。次要人物不只是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2)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次要人物的见闻,可以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往往担当特定的角色,有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3)对主要人物的作用。侧面衬托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往往与主要人物形成对比映衬关系,另外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主要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次要人物可以从侧面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4)对环境的作用。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很多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莫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5)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增添魅力。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考点突破——分析人物心理】
步骤一:“两看”
看前后情节、联系上下文。看看所要分析的情节(文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所要分析的情节(文段)有美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看人物描写,抓关键词句。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对应的原文,找出原文描写人物的词句,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步骤二:“两注意”
一是概括心理特点的词语,如“担心”“焦虑”“愤怒”“高兴”“怀念”“感慨”“怅然”等;
二是分析这一心理产生(变化)的缘由。
【考点突破——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
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
在答题之初,我们深入阅读题干要求,对重点字词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具体内容分析印证其含义。
第二步:找物象,析含义
文中的物象可能出现多次,且具体含义有所不同,我们在分析物象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物象的含义。
第三步:简概括,组答案
在做好前两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层级、不同归纳方式,根据题干要求整合出答案。
物象作用解题角度
自身作用:物象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内涵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
对人物的作用:象征或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作用。
对情节的作用:物象往往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象反复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从面成为全文的线索,教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对环境的作用:思考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营造氛围、创造意境、暗示社会环境等。
对主题的作用: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可以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
【考法实践】
例1:(2022 全国甲,T8) 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例2:(2019 全国1,T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高考真题分析】
赏析形象考点主要包括三个考向,分别是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分析人物心理和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其中,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这个考向考查频率较高,与课本衔接最为紧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赏析形象类试题的必备基础知识,与课本内容进行了深度衔接分析,梳理了赏析形象类试题的基本考法和答题方法。接下来,我们精选2021、2022、2023年相应真题,希望同学们从真题中熟悉考法,掌握考题规律,真正提升做题效率和应试能力。
【高考真题示例】
(2022年全国甲卷,T8)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2023年全国乙卷,T9)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2021年浙江卷,T13)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2021年新高考Ⅰ卷,T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高考真题实践】
(2020年新高考Ⅱ卷,T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21年全国乙卷,T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2023年新高考Ⅱ卷,T8)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