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16讲
精准翻译文言语句
2025
古诗文阅读模块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目录
01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0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03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05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04
热考题型
解题策略
01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2024 新高考Ⅰ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分、乡;得当、辞 命题特点
2023 新高考Ⅰ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骄侮、唯,因此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一隅、审、信 2022 新高考Ⅰ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岁、熟,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折节、与、去 2021 新高考Ⅰ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患、赇、密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恶,乐 ①主要采分点:
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
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
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②总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考题考向
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的全国卷文言文翻译均设置两题,各4分,体现出命题者对文言文翻译的高度重视。
命题特点
①以考查实词、虚词为主,考查句式为辅。
②两句翻译,每句字数在15~27,采分点一般为三个或四个。
③句子多为对话句,叙述性的语句
采分点
文言知识点
命题人角度
评卷场经验
答题者角度
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疑难词
虚词:以、之、因、为、而
句式:宾前、定后、状后、判断、被动、省略、固定句式
字词层面:关键实词、虚词
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一致
动词、形容词、名词及省略的句子成分;2~3个关键词语,1~2处文意通顺,偶有特殊句式。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翻译意识
人物意识:理清文中人物关系,补充所缺句法成分。
语境意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快速浏览所翻译句子的上下文语境。
采分意识: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意义、偏义复合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连贯意识:根据所学翻译技巧(留、换、补、删、调、变)
流畅翻译所考句子。
原句 帝 曰 吏 奉 法 律 不 可 枉 也 更 道 它 所 欲 王 无 复 言
对照 皇帝 说 官吏 奉行 法典 律令 不 可 违犯 再 说 其他 要求 赵王 没有 再 说
方法 组词 换词 组词 组词 组词 组词 保留 保留 换词 删除 换词 换词 换词 删除 换词 保留 换词 换词 换词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高考试卷中要重点落实“信”和“达”,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意译,多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特别提示
文言文中含有比喻、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意译。
如“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之心”使用了比喻手法,可译为“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
1.比喻的翻译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变
特别提示
文言文中含有比喻、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意译。
1.比喻的翻译
如“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鸿门宴》),“虎狼之心”使用了比喻手法,可译为“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
2.借代的翻译
翻译时如果把句子中使用借代手法的词语直译过来,会导致语意表达不通顺,所以应意译为它所代指的人或物。如“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这里的“杯杓”代指“酒”,整句话可译为“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前来告辞”。
3.互文的翻译
互文句的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翻译。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应译为“我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上船”。又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应译为“到处叫喊喧哗,骚扰破坏”。
4.并提的翻译
并提,就是在一个句子中同时表述两件相关的事情。翻译时,需要将并提句分开翻译。如郦道元《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时,一定要遵循“由合而分,各自配对”的原则,译为“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0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知识图要
读
切
审
译
关注语境,了解大意
以词为单位切分
采分点
依法推断,逐字落实,六字真言,连缀成句
句子翻译四个步骤
变
典例
①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公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②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①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
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
顾和字君孝,
是侍中 的同族兄弟的儿子,
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
童年时
就有高尚的节操,
同族的叔叔 很器重他,
王导 扬州,
留
留
顾众
换
留
换
变
换
换
换
顾荣
主政
征用 从事
(顾和为)
留
换
留
换
补
删
留
留
典例
②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
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
王导 ,对顾和说:“
您 , 卓越不凡
不只是东南的人才, 实在是海内的俊杰
从此顾和就出名了。
醒了
人品高洁
典例
保留法
删减法
增补法
替换法
调整法
套用法
在文言文翻译中,原文的一些词语可以直接保留到译文中,不用翻译。
古今意义 相同的词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译文: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专有名词 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帝号、国号、官职、典章制度等。
例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译文: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成语 例句: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译文: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熟知六种方法
一些古汉语地名所表示的范围与现代汉语中所指范围不一致,这种情况下不能将地名直接保留下来,而要按照其在古汉语中的具体所指进行翻译。比如《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山东”与现代汉语中的“山东省”意义不同,要翻译成:崤山以东。
特别提示
▲古代的山东范围
保留法
删减法
增补法
替换法
调整法
套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在句子里没有实际的意义,翻译时可以删除不译。
例句:
静言思之。(《氓》)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晋国,有什么可以满足的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也很久了。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译: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军恩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译: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译:你就可以禀告婆婆。
助词
发语词 宾语前置标志
结构助词
可不译的连词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句末语气词
保留法
删减法
增补法
替换法
调整法
套用法
删减法:
①助词: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助词、句中停顿词、倒装的标志
②语气词:句末陈述语气。
③少数连词
④偏义复词:无实意的一方等无实际意义的词
保留法
删减法
增补法
替换法
调整法
套用法
文言句式多简洁短小,往往会省略很多成分,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和对应现代汉语表达需要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 例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译文:(你)估计着我回到军营中了,你才进去(辞谢)
省略介词“于”等要补上 例句: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后有续表
保留法
删减法
增补法
替换法
调整法
套用法
文言句式多简洁短小,往往会省略很多成分,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和对应现代汉语表达需要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
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鸿门宴》)
译文:老师,(是)依靠他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
数词后补充量词 例句: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帐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完
保留法
删减法
增补法
替换法
调整法
套用法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系统有较大的差异,翻译时应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字形、词汇和表达习惯。如果句子中包含古今异义词,则要转换成古汉语的意思。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替换法”。
古汉语中的单音词替换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
通假字要换成本字的意思 例句: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距同“拒”,据守)
保留法
删减法
增补法
替换法
调整法
套用法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系统有较大的差异,翻译时应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字形、词汇和表达习惯。如果句子中包含古今异义词,则要转换成古汉语的意思。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替换法”。
古今异义词转换成古汉语的意思 例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译文: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渔樵”“侣”“友”是活用词语,需要替换为活用后的词语)
保留法
删减法
增补法
替换法
调整法
套用法
所谓“调整法”,就是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调整法”。
主谓 倒装句 例句:渺渺兮予怀。(《赤壁赋》)
译文:我心里想得很远
宾语 前置句 例句: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定语 后置句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译文:有一个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唱和
状语 后置句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
保留法
删减法
增补法
替换法
调整法
套用法
“套”,即套用固定句式的翻译。比如“此……之谓也”一般翻译为“说的就是……吧”,“无乃……乎”一般翻译为“恐怕……吧”等,遇到语句中有这种固定句式的,就按照一般的翻译内容套用即可。
03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为什么翻译不好?
■脱离词句,过度发挥
■混淆人事,背离文意
■古今不分,生涩奇怪
■遗漏字词,语焉不详
■随意表述,缺乏加工
■或:文言基础知识储备极其匮乏
【典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考生答案】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为“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对此,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尝试解答】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通好”是互通友好之意;“行李”指使者。)文言文翻译8误区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典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考生答案】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意动用法要译为“认为以为”;使动用法要译为“使……”。(2)将译文放到语境中检验,使之符合语境,合情合理。【尝试解答】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衣”,名词作动词,穿。“袖”,名词作动词,在袖子里藏着。)误区二:不辨词类活用【典例3】陛下以直言求人,而以直言罪之,使天下以言为戒。【考生答案】陛下以直言敢谏为标准求取人才,又用直言加罪他们,使得天下人以进言为戒。【分析与对策】“而以”的“而”在句中是连词,表转折,应译为“却”;“以”是介词,因为。文言虚词有的必须译出,如“之”“其”等有实词义项;“而”“之”“以”在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对换;有的语气词也可互换。有的则不必译出:①起语法作用的,如“之”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表停顿作用的,如判断句中的“者”;③起衬字作用的,如“之”作衬音助词;④发语词,如“夫”等。【尝试解答】陛下以直言敢谏为标准求取人才,却因为直言而加罪他们,使得天下人以进言为戒。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典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考生答案】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分析与对策】句中漏译了省略的主语“狐狸”。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尝试解答】(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有。郭生感到奇怪,拿着去告诉王生。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典例5】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考生答案】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分析与对策】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考生误解词语的感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折关系,故“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彩相通,应译为正面的意思“沉醉”。【尝试解答】于是他不做官,沉醉在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误区五:不辨感彩【典例6】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考生答案】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利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分析与对策】“终身不用”是个单句,它的主语承前省略了。根据语境,是叙写杜甫空怀壮志而终身不被朝廷重用,身处困境的情状,而这种意思却是靠“终身不用”这个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表达的,考生并没有把这层被动关系译出来。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备考时要注意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转换,准确翻译。【尝试解答】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误区六:误译语法关系【典例7】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考生答案】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你们即使点燃了自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爝”(jué),意为“小火”“火把”,“馀烬”,意为“残灰”,根据文中人物关系,这里比喻元朝残将脱脱;而“日月”则比喻明朝。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积累古文修辞知识,留心古文修辞现象。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全句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二是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确认修辞现象,恰当翻译。【尝试解答】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误区七:不懂文言修辞【典例8】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考生答案】等邹浩两次被贬到岭表,他母亲不改变初衷。不久(邹浩)又任直龙图阁。【分析与对策】龙图阁,宋代阁名,宋真宗纪念朱太宗的专门宫殿。考生把“直龙图阁”当作官职名来翻译。考生要留意此类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复习和传记类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涉及文化常识的译文,可从两个方面检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译是否合乎古代社会的环境;二是看译文是否符合语境,是否合乎情理。【尝试解答】等邹浩两次被贬到岭表,他母亲不改变初衷。不久(邹浩)又任职龙图阁。(得分点:“及、易、稍”,补充第二句主语)误区八:不懂古文化常识①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句子的翻译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此句是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标志。
②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等,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姓”名词作动词,是“给……取姓”的意思。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里居住,所以把这条小溪叫作冉溪。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推敲分析义项等方法进行理解。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句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既然是教育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而应是“厌恶”之意;“而”可表示并列、转折等关系,依据意味推敲,此处理解为转折关系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语意就是相反的,由此可推知,“辞”不可能是“告别”之意,而应是“托词”“借口”之意。整句就可翻译为: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④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来把握文句意思。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应词语的词性、担当的句子成分完全相同,甚至有些对应词语的意思也一样,如“望”“求”,都是“想”“希望”之意。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到很远的地方,根生得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而茂盛。
⑤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可做好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分析句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其中“之”放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主谓关系;“有”是动词,作谓语;“得”是宾语,动词作名词,引申为“收获”“心得”较为恰当。整句可翻译成: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常常有所收获。
⑥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战国策·魏策》)“挠”修饰“色”,应为形容词,不能作动词,联想到“不屈不挠”,可理解为“屈服的”。“长跪”在古汉语中是“直着身子跪拜”的意思。“谢”有多种意义:感谢、谢绝、推辞、告诫、道歉等。根据前面对“挠”字的理解,应取“道歉”之意。整句应翻译为:秦王露出屈服的神色,直着身子跪拜,向他表示道歉。
04
热考题型
解题策略
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道主观题,在高考阅卷时,是按照每一句中的关键得分点给分的。因此,翻译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能够捕捉到句子中的有效采分点。有时,所翻译的句子中会包含一些生僻的词语,这些生僻的词语一般不会是得分点,因此翻译时不必在这些词语上耽搁过多时间。
文言文翻译
翻译的采分点
采分点一 重要实词
重要实词是指对句子意思起着决定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一旦译错,就影响了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主要包括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以及一些需要根据语境临场推测意思的词语。
【例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重要实词】兵、云、响、赢、景
【译文】(他们)砍下树木做兵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那样聚集起来,像回声那样应声而起,(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
采分点一 重要实词
【重要实词】请、隅、审、信
【译文】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例2】[2023·新课标全国Ⅰ卷改编] 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重要实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采分点二 关键虚词
虽然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但是一些虚词却对句意的准确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翻译时,必须要准确译出。
【例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关键虚词】乃、之、以
【译文】项伯于是在夜里快马加鞭奔到刘邦驻军地,私下里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
采分点二 关键虚词
【重要实词】于、之、以、其
【译文】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于”,介词在;“之”代词;“以”,介词用;“其”,第三人称代词。
【例2】[2023·全国乙卷改编] 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关键虚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壁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壁,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
采分点三 文言句式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有较大的差异,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方能正确理解句意,因此翻译时,要注意观察原句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可以通过语言标志来抓住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为标志;被动句多以“于”“为”“见”为标志。但是有一部分特殊句式是没有标志的,如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在做题时得心应手。
采分点三 文言句式
【例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句式类型】被动句
【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例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
【译文】让那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民还多。
采分点三 文言句式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解释】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壶盛黄金,以餐充之”,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加璧其上”省略介词“于”。
【例3】[2023·全国乙卷改编] 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壁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壁,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
05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当”,主持,引申为率领;
“分”,可意译为“分散”;
“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
“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024年新课标1卷)
真题示范
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思”,找,寻找;
“得当”,适当的机会;
“愧”,感到惭愧;
“文”,文饰,掩饰。
新II
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求”,访求;
“辟”,通“避”,逃避,躲避;
“自”,自愿;
“游”,交游。
新II
(2024年新课标Ⅱ卷)
真题示范
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却”,退却,撤回。
“……者,……也”,……的原因是,……是因为;
“贤”,以……为贤;
“高”,形容词做动词,推崇。
(2023年新课标1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真题示范
思考:假如你是出题人,你会把上面两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设为得分点?
骄侮:骄傲轻慢
是以: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翻译成“因此”,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先:方位词,表示“前面”,在文句中带有宾语“之”,明显是作动词用,联系到文段前面说“高赫为赏首”,指奖赏群臣时把高赫放在第一个,直译就是“把他放在前面”。
请:文言文中通常表示要求对方允许实施某一动作行为,相当于“请允许”的意义。
一隅:指一个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个方面,引申有“片面”的意思。
审:详细考察 信:真实
(1)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
(2)请允许我大体说说我的片面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
真题示范
(2023年新课标2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⑵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思考:假如你是出题人,你会把上面两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设为得分点?
却:后退
得:用在动词前表示“得以”“能够”。
周旋:承上文“后退”的意思而来,意为让出空间后,将士们可以展开战斗。
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
不意:意想不到,“意”为“意料”的意思。
斯:为指示代词“这”。
相变之法:灵活用兵的法则。
⑴你们要能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周旋交战,我与诸君骑马慢行而观战,不也是件乐事吗
⑵古人在阵前出奇招,攻打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这也是灵活用兵的法则吗?
【2023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译:他泪流满面地回答说:“过了今天,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还能有机会吗?”
译:杨纮到达县里后,不再另行访查,只是将听到的情况上报来推荐他。
【2023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
译: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
译: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
感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