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课(讲义)(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课(讲义)(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9 15:22: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课
目 录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2
知识导航思维引航 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4
考点一 词语题 4
考点二 句子题 5
考点三 语段题 5
考点四 修辞题 6
考点五 标点题 6
考点六 图文题 6
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7
真题解悟命题洞见 7
近几年高考,语段综合型语用题主要呈现出以下新趋向:
1.从考查内容来看,语段综合型语用题涉及词语、语病、语句复位、句子补写、修辞、标点、变换句式、压缩语段、句子比较赏析等知识点,侧重考查语言文字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从命题形式上看,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指向核心素养的题目,以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3.从材料的选择上看,试题材料呈现出丰富性:文学类、实用类、科普类等文体均有涉及。
4.从命题趋势上看,组合命题的思路将会更加清晰和开阔。今后考查的内容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充到字音、字形、虚词、诗词名句选用、语句排序等方面。不仅如此,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和阅读考点组合命题的形式也有可能在将来的考试中出现。总之,语用题的命题形式将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语言文字运用题命题解读
命题特点 1.以文化为核心,多方选材。选用的语言材料有多样性、典型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既有体现当代文化的材料,又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材料;既有体现人文社科文化的材料,还有体现自然科学文化的材料。 2.全面采用情境化命制。2021年以来新高考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依托两则语言材料,建立起材料选择、情境设置和任务要求的逻辑联系,将多种知识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题。
考查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能力,包括识别获取能力概括整合能力、转述表达能力等。 逻辑推理、判断和论证的能力。 文学鉴赏与审美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 正确识别、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分析修辞表达效果的能力。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7)语句衔接和补写句子的能力。
必备知识 必备通用基础知识,包括关键信息获取与加工的一般方法,逻辑推理、判断与论证相关 的逻辑学知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段的构 成和逻辑结构;常见题型的考查方式和特点。 2.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包括词语(包括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常见的病句类型和修改方 法,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知识,常见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标点符号的用法,语 言的表达效果赏析等知识。
2021—2024年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情统计
考点要求 2021 2022 2023 2024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分 3分 5分 3分 5分 2分
辨析修改病句 3分 3分 4分 6分 4分 4分 4分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5分 4分 5分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修辞手法 5分 4分 5分 5分
语句补写(含衔接) 9分 9分 6分 4分 6分 4分 4分
词句效果 8分 6分 5分 3分 4分
标点符号 4分
备考策略: 从高考命题统计看,病句题与衔接题,是高考语用题重点,所占分值较重。平时练习中,应对此两类题进行系统梳理,积累相关知识要点,明确解题方法。 近年高考题,更加注重情境设计,词句效果题即是明证,应加大情境语用题练习。正确掌握如何运用情境解题。
语言文字运用是高考语文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最具活力、最富于变化的板块。从近年的高考真题来看,该板块试题注重具体情境的设计,注重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备考过程中,要全面完整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多思考,勤练习,“语段综合”类试题才能迎刃而解。
语言文字运题看起来比较繁杂,知识点多。但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六大题。依次为词、句、段、修辞、标点及图文等。示图如下
考点一 词语题
本考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涉及实词、虚词,其中以成语为主。在历年高考中几乎从未缺席。要突破这一考点,除了要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培养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词语考题千变万化,既有主观题,也有选择题。实词、虚词、成语、熟语,可以融合在语段中进行综合考查。
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身上________的人文精神是融化在血脉里的职业使命感、生命神圣感。疫情就是战情,当疫区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便________地奔赴“战场”,去守护生命。在这支队伍中我们更看到了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雁灵将军等老者前辈的身影,他们在心急如焚的民众心中是________的英雄!
A.闪现  首当其冲  无所不为
B.闪耀  首当其冲  无所不能
C.闪耀  义无反顾  无所不能
D.闪现  义无反顾  无所不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闪耀:光彩耀眼:闪烁。闪现:一瞬间出现;呈现。文段中说的是战“疫”一线医护人员身上的人文精神,应用“闪耀”。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含贬义)。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文段中说医务人员奔赴“战场”,去守护生命,应用“义无反顾”。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泛指智慧与能量等,样样能做。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为贬义词。文段中用来形容像钟南山院士等老者前辈的身影在心急如焚的民众心中的英雄形象,应用“无所不能”。
2.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5分)
谚语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家长里短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谚语的内容内涵,都是向上向善的;伤时骂世,也是从反面来隐喻劝善的。古往今来,谚语“自觉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引导人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传统文化日益兴盛,谚语越来越受到重视。
①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纵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始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是黎民 ②都是  ③伤时  ④ “自觉地” ⑤传统
【解析】“是黎民”前加“虽然”,与后文“但”构成转折关系。“都是”前加“几乎”,体现论述文语言的严谨性。“伤时”前加“纵使”,与后文的“也”构成让步关系。“‘自觉地’”前加“始终”,强调从未间断。“传统”前加“随着”,表示传统文化日益兴盛是谚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条件。
考点二 句子题
从近年高考题看,句子题主要考查:语句的补写与衔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语句的效果分析、句式的变换与仿用等。
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嗅觉是什么?②当气味分子刺激我们鼻子中的感觉细胞嗅觉神经元时,③快速向大脑发出神经脉冲,④因而使大脑处理这些信号并识别气味,使我们闻到气味。⑤虽然对气味非常敏感,仅仅几个气味分子就足以刺激一个嗅觉神经元,但气味闻习惯后会消失。⑥当同一种气味持续刺激时,大脑会有“疲劳”感,适应这种气味,⑦减少或停止接收这种气味刺激所产生的重复的信息。⑧而嗅觉神经元也会通过降低放电速率的方式,⑨来适应气味的持续存在的刺激。
【答案】(1)语句③;在“快速”前加“嗅觉神经元”。(2)语句④;“因而”改为“从而”。(3)语句⑤;在“虽然”后加“我们”。(4)语句⑨;“气味的持续存在”改为“持续存在的气味”。
【解析】(1)语句③缺主语,在“快速”前加“嗅觉神经元”。(2)语句④关联词使用错误,前后不是因果关系,根据句意应是前一句引发了后面的结果,将“因而”改为“从而”。(3)语句⑤缺主语,在“虽然”后加“我们”。(4)语句⑨语序不当,“气味的持续存在”改为“持续存在的气味”。
2.下列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时隔三十余年,又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想起凭栏远眺的那位诗翁。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所不同的是,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答案】①结构整齐。②语言严密。③运用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④运用拟人手法,更能体现“我”的真实情感。
【解析】“既……也……”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结构整齐,表意上具有强调意味。“或许”表示揣测,表意更加严密。运用问句,委婉而富有情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留有余韵。运用拟人手法,“站着夕阳”将“夕阳”人格化,生动形象,更能体现“我”的真实情感。
考点三 语段题
语段题以考查语段综合理解为目标的考题。考题以语段的整体着眼,考生需要结合语段语境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解题。
高考综合语段主要有三种:科普性语段、文学性语段、新闻性语段。
语段考题主要包括语段的压缩、扩展,语段语意的概括与提炼。在新闻性语段中,要明确理解新闻导语、标题、主体及结尾等新闻基本要素。相关考题将在具体分项中进行解说,下面选择压缩语段考题作一示范。
1.[2018·江苏卷]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答案]D
[解析]语段主要论述偏见对于思想的作用,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前两句从正面论述偏见与思想的关系——对于有、无思想的人的不同作用。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用比喻说明“不能怀挟偏见”的缺憾。A、B两项表述以偏概全。C项陈述主体错误。
2. [2019·全国卷Ⅱ]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时,整体阅读语段,把握文段主旨,然后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按照题干要求概括表达即可。本题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进行压缩,要保留以下关键信息:时间:2019年3月13日;地点和事件: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结果: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不能超出字数限制。
考点四 修辞题
高考主要考查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分别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和设问。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对这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不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显性考查,还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要突破这一考点,首先要熟练掌握这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古劳的空灵和隽秀时时让我梦萦魂牵,在我的脑际不断涌现新的渴望。去年夏天,我再次来到古劳水乡,再次领略她的风采和神韵。亲临水乡,细细欣赏,每一次与水乡的触碰都令我意醉神迷,心驰神往。恍惚间,我移步其间,荡舟于碧漪涟涟的水上,小舟随着清风徐徐而去,人在山水画中穿行。哪怕是不经意的一瞥,都让人醉入心扉,毕生难忘。且不说荷绿莲红,草长鹭飞,处处流动着妩媚与柔情;也不论炊烟袅袅、水绕村流、人傍水居的平静和悠闲;也不说舒缓的水面,桨篙轻点,小舟与大雁湖天各自遨游;单就那“三百亩荷花竞秀,数千只白鹭齐飞”的壮丽景色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
1.下列各项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究竟是清风的呼唤,还是白云的招手?
B.去年夏天,我再次来到古劳水乡,再次领略她的风采和神韵。
C.小舟随着清风徐徐而去,人在山水画中穿行。
D.且不说荷绿莲红,草长鹭飞,处处流动着妩媚与柔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拟人修辞,将“清风”“白云”拟人化,赋予人的动作。B项,拟人修辞,将“古劳水乡”拟人化(她),赋予人的属性。C项,比喻修辞,把秀丽的美景比作一幅画卷,人仿佛是在画中游览似的。D项,拟人修辞,将“荷、莲、草、鹭”拟人化,赋予人的性情。故选C。
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3分)
【答案】用排比手法,节奏整齐而舒缓,再现了古劳水乡的多姿多彩、诗意盎然及漫游其中的无限惬意。表达了作者对古劳水乡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原文用“且不说……也不论……也不说……”的句式构成排比句,用“荷绿莲红,草长鹭飞”“炊烟袅袅、水绕村流、人傍水居”“舒缓的水面,桨篙轻点,小舟与大雁”等意象再现了水乡多姿多彩、诗意盎然的美景,作者沉醉其间,无限惬意。排比句节奏整齐而舒缓,在表达效果上增强了语言的节奏,起到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考点五 标点题
标点符号主要考查两类考题,一类是标点用法辨析,侧重于同一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区别;一类是标点符号的表现力分析,侧重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张力。无论哪一种考题,都要结合解句段语境,分析标点符号与语句内在逻辑关系。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铭文的发展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书写来说是十分理想的对象,它所确立的词汇、句法、篇章与修辞体系,已深入人心,并最终被归结为一种经典文体。刘勰《文心雕龙》说:“铭题于器……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这段概括基本准确。
A.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C.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D.我已经……我已经……我现在找不着弗莱思节太太那串项链了。
【答案】A
【解析】A项与文段中的省略号都是引文的省略。B项,表示列举的省略。C、D两项表说话的断断续续。
2.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试题。
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开又覆盖,却不知道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劳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我感觉自己和父亲、祖先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与父亲的,与先人的,也是一个模样。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分)
【答案】四个逗号将“出发”“沿”“至”“绕”“爬”五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写出汗水不停地流淌,突出了劳作的艰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句子“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中,四个逗号将“出发”“沿”“至”“绕”“爬”五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写出汗水不停地流淌,突出了劳作的艰辛。
考点六 图文题
图文转换主要考查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图文转换的“图”主要有图画、图表、图标三种,其中“图画”包括照片(人物、风景等)、漫画、宣传画、邮票图形等,“图表”包括表格、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等,“图标”包括示意图、徽标等。
根据下面的饼状图提供的信息,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农村转移劳动力集中分布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和建筑业;此外是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与日常生活有较大联系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
【解析】可根据分布图中的数据比例,结合文字说明,围绕“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的特点”分析作答。从“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图”中的数据比例来看,制造业占34.38%,建筑业占21.72%,比例较高,这就说明农村转移劳动力集中分布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两类都属于门槛相对较低,与日常生活有较大联系的行业。综合起来概括即可。
从近年高考命题看,情境化词句效果分析题,将是高考热考题型。这种考题的主要特点在于:结合语句或语段的情境,分析其中的效果或妙处。
解答这类考题主要有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看词句的修辞方法。
2.看句子的句式特点。
3.看语句的语体特点。
4.看语句的精妙用词。
5.看语句的语言特色。
6. 结合语句语境分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阳光正好暖和,绝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顶好是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已,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
词语感彩的变化可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纵容”的妙处。(3分)
【答案】“纵容”本带有贬义的感彩,在本句中化为褒义,贬词褒用。(1分)这里写出作客山中之人任由满腮胡须如苔藓般自然生长,不加剔除.表达出不受羁绊、畅享自由的自得之情。(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动词使用效果。考题指定要求从词语感彩角度回答。结合文本,将词语的贬词褒用分析出来即可。
例2.下列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紫禁城的雨。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答案】①原文中的“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②原文中的“慢动作”运用拟人手法,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宏大的空间的关系。③原文运用比喻手法,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象。
【解析】第一步,读语段,知对象。所选文段主要描写紫禁城下雨时的景象。第二步,找不同,知原句之美。原文中“或许”一词表揣测,是一种主观感受,更能体现出空间的浩大,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而改后的句子就是一个肯定句,起不到突出的作用;原文中“慢动作”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雨点”人的动作,使画面更富有立体感;原文中“似从天而降的伞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的状态,也更能衬托空间之大。因此,整体来看,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第三步,依角度,理答案。可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原文表达之美整合答案,答出原文的妙处。
例3.下列文段中的对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过去古镇里水井颇多,或方或圆。如今,在县道东侧不远处的林木下仍保存有一口古井,碑文曰“下墟井”。左右有对联:“神龙施玉液赐福一方众生同敬仰,古井溢琼浆得天独厚百姓共珍惜”。
【答案】①把“井水”比喻成“玉液”“琼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人们对水的珍惜与敬仰之情;②用“玉液”“琼浆”来表现井水的珍贵,不仅使说理浅显易懂,易于接受,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从“神龙施玉液”和“古井溢琼浆”可知,此对联把“井水”比作了“玉液”“琼浆”,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井水”的珍爱之情;此处把“井水”比作“玉液”“琼浆”,让人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说明了“井水”的珍贵。不但使说理通俗易懂,让人易于接受,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一、(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要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①如果在你的脑海中,②能包罗万象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全景图,③图上呈现了天山的任何山脉、盆地、雪峰,④还有河流、和湖泊,⑤你就算真正了解天山了。
1. 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点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描绘“寒风扫高木”的景况,用“木”字要比用“树”字更合适。
B. 莲花池边有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打了半斤酒,还要了些菜。
C.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去。
D. 等枣树的叶子落尽,树上的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语境义的能力。文中“要”意思是需要。A.表示估计,用于比较。B.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所有 。C.需要。D.即将来临。故选C。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示例(1):暖湿气流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它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以及水草丰美的牧场。
示例(2):带着充沛水汽的暖湿气流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它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所谓长句一般是修饰限制成分多,或者主语、宾语、谓语部分比较复杂。画线句属于修饰成分多,宾语复杂。
首先确定句子主干,“暖湿气流造就了田地和牧场”,让主干单独成句;
然后把复杂部分按照语法规则加以拆分,比如定语拿出来单独成句,“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作为句子时需要添加主语“暖湿气流”;
然后强调一下两个宾语的特点,比如“田地里一片片麦浪滚滚”“牧场上水草丰美”;
最后根据逻辑关系组合成包含几个短句的复句,除了参考答案,还可以表述为:带着充沛水汽的暖湿气流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它造就了田地和牧场,田地里一片片麦浪滚滚,牧场上水草丰美。
3.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B. 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
C. 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
D.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苍翠”属于借代修辞,颜色代树木。
A.比喻修辞,把漫天洒散的烟花比喻成“雨”;
B.借代修辞,用西装领带借指人们;
C.拟人修辞,赋予自然现象“雨”以人的特点“热情洋溢”“喜欢”“打招呼”“拜访”;
D.通感手法,沟通了视听两种感官,把鼻子嗅到的“清香”比喻成耳朵听到的“歌声”。
故选B。
4.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序号②修改为:能浮现出这样一幅包罗万象的全景图;
序号③修改为:图上呈现了天山的所有山脉、雪峰、盆地;
序号④修改为: 还有河流、湖泊(还有河流和湖泊)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序号②语序不当,“浮现”是客观词语,不能用“包罗万象”修饰,应该放在“全景”前。
序号③用词不当,把“任何”删掉或改为“所有”;语序不当,并列词语间应该有视觉顺序,比如由高到低,“盆地” 放在后面,与低处的“河流”“湖泊”能更好地衔接。
序号④成分赘余,有了顿号没必要加“和” ,删掉顿号或“和” 。
二、(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____①____。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____②____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____③____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不解之缘 ②秘而不宣 ③在所难免
【解析】第①空,栾恩杰因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为以后进入国防和航天领域打下了基础,故此处可填写“不解之缘”或意思相近的成语。第②空,根据前文“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和后文“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可知,此处是形容“潜地导弹”在欧美国家是一个绝密的国防项目,故此处可填写“秘而不宣”或意思相近的成语。第③空,根据后文“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可知,在研发过程中,栾恩杰遇到了很多困难,故此处可填写“在所难免”或意思相近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示例)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首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然后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
【解析】长句变短句,首先要提取句子主干“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作为开头,然后把修饰限定成分“按照……的规划”中的三个短句摘取出来,按照“首先……然后……最后……”的顺序排列即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示例一)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示例二)①使用设问,引人注意,引发人们对失败的思考,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强调了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②使用排比,三个“意味着……”依次从失败的直接后果、下一步工作的艰难和航天事业的走向介绍了失败的影响,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增强了语势,突出了栾恩杰的科研精神。
【解析】设问指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其作用是表示强调,引人注意,引发思考。画横线句中对问句“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的回答是在强调航天研发过程中的失败的影响,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自问自答来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强调了失败的影响。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其作用是使条理分明、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文意贯通,加强语势、加重感情等。画横线句中的排比由三个“意味着……”构成,这三个分句从失败的直接后果写到下一步工作的艰难,再到航天事业的走向,由浅入深,内容上层层递进,突出了失败的影响,也突出了栾恩杰科研工作的不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课
目 录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2
知识导航思维引航 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4
考点一 词语题 4
考点二 句子题 5
考点三 语段题 5
考点四 修辞题 6
考点五 标点题 6
考点六 图文题 6
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7
真题解悟命题洞见 7
近几年高考,语段综合型语用题主要呈现出以下新趋向:
1.从考查内容来看,语段综合型语用题涉及词语、语病、语句复位、句子补写、修辞、标点、变换句式、压缩语段、句子比较赏析等知识点,侧重考查语言文字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从命题形式上看,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指向核心素养的题目,以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3.从材料的选择上看,试题材料呈现出丰富性:文学类、实用类、科普类等文体均有涉及。
4.从命题趋势上看,组合命题的思路将会更加清晰和开阔。今后考查的内容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充到字音、字形、虚词、诗词名句选用、语句排序等方面。不仅如此,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和阅读考点组合命题的形式也有可能在将来的考试中出现。总之,语用题的命题形式将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语言文字运用题命题解读
命题特点 1.以文化为核心,多方选材。选用的语言材料有多样性、典型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既有体现当代文化的材料,又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材料;既有体现人文社科文化的材料,还有体现自然科学文化的材料。 2.全面采用情境化命制。2021年以来新高考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依托两则语言材料,建立起材料选择、情境设置和任务要求的逻辑联系,将多种知识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题。
考查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能力,包括识别获取能力概括整合能力、转述表达能力等。 逻辑推理、判断和论证的能力。 文学鉴赏与审美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 正确识别、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分析修辞表达效果的能力。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7)语句衔接和补写句子的能力。
必备知识 必备通用基础知识,包括关键信息获取与加工的一般方法,逻辑推理、判断与论证相关 的逻辑学知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段的构 成和逻辑结构;常见题型的考查方式和特点。 2.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包括词语(包括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常见的病句类型和修改方 法,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知识,常见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标点符号的用法,语 言的表达效果赏析等知识。
2021—2024年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情统计
考点要求 2021 2022 2023 2024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分 3分 5分 3分 5分 2分
辨析修改病句 3分 3分 4分 6分 4分 4分 4分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5分 4分 5分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修辞手法 5分 4分 5分 5分
语句补写(含衔接) 9分 9分 6分 4分 6分 4分 4分
词句效果 8分 6分 5分 3分 4分
标点符号 4分
备考策略: 从高考命题统计看,病句题与衔接题,是高考语用题重点,所占分值较重。平时练习中,应对此两类题进行系统梳理,积累相关知识要点,明确解题方法。 近年高考题,更加注重情境设计,词句效果题即是明证,应加大情境语用题练习。正确掌握如何运用情境解题。
语言文字运用是高考语文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最具活力、最富于变化的板块。从近年的高考真题来看,该板块试题注重具体情境的设计,注重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备考过程中,要全面完整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多思考,勤练习,“语段综合”类试题才能迎刃而解。
语言文字运题看起来比较繁杂,知识点多。但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六大题。依次为词、句、段、修辞、标点及图文等。示图如下
考点一 词语题
本考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涉及实词、虚词,其中以成语为主。在历年高考中几乎从未缺席。要突破这一考点,除了要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培养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要考法上,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词语考题千变万化,既有主观题,也有选择题。实词、虚词、成语、熟语,可以融合在语段中进行综合考查。
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身上________的人文精神是融化在血脉里的职业使命感、生命神圣感。疫情就是战情,当疫区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便________地奔赴“战场”,去守护生命。在这支队伍中我们更看到了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雁灵将军等老者前辈的身影,他们在心急如焚的民众心中是________的英雄!
A.闪现  首当其冲  无所不为
B.闪耀  首当其冲  无所不能
C.闪耀  义无反顾  无所不能
D.闪现  义无反顾  无所不为
2.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5分)
谚语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家长里短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谚语的内容内涵,都是向上向善的;伤时骂世,也是从反面来隐喻劝善的。古往今来,谚语“自觉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引导人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传统文化日益兴盛,谚语越来越受到重视。
①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纵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始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句子题
从近年高考题看,句子题主要考查:语句的补写与衔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语句的效果分析、句式的变换与仿用等。
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嗅觉是什么?②当气味分子刺激我们鼻子中的感觉细胞嗅觉神经元时,③快速向大脑发出神经脉冲,④因而使大脑处理这些信号并识别气味,使我们闻到气味。⑤虽然对气味非常敏感,仅仅几个气味分子就足以刺激一个嗅觉神经元,但气味闻习惯后会消失。⑥当同一种气味持续刺激时,大脑会有“疲劳”感,适应这种气味,⑦减少或停止接收这种气味刺激所产生的重复的信息。⑧而嗅觉神经元也会通过降低放电速率的方式,⑨来适应气味的持续存在的刺激。
2.下列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时隔三十余年,又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想起凭栏远眺的那位诗翁。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所不同的是,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考点三 语段题
语段题以考查语段综合理解为目标的考题。考题以语段的整体着眼,考生需要结合语段语境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解题。
高考综合语段主要有三种:科普性语段、文学性语段、新闻性语段。
语段考题主要包括语段的压缩、扩展,语段语意的概括与提炼。在新闻性语段中,要明确理解新闻导语、标题、主体及结尾等新闻基本要素。相关考题将在具体分项中进行解说,下面选择压缩语段考题作一示范。
1.[2018·江苏卷]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 [2019·全国卷Ⅱ]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考点四 修辞题
高考主要考查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分别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和设问。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对这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不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显性考查,还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要突破这一考点,首先要熟练掌握这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古劳的空灵和隽秀时时让我梦萦魂牵,在我的脑际不断涌现新的渴望。去年夏天,我再次来到古劳水乡,再次领略她的风采和神韵。亲临水乡,细细欣赏,每一次与水乡的触碰都令我意醉神迷,心驰神往。恍惚间,我移步其间,荡舟于碧漪涟涟的水上,小舟随着清风徐徐而去,人在山水画中穿行。哪怕是不经意的一瞥,都让人醉入心扉,毕生难忘。且不说荷绿莲红,草长鹭飞,处处流动着妩媚与柔情;也不论炊烟袅袅、水绕村流、人傍水居的平静和悠闲;也不说舒缓的水面,桨篙轻点,小舟与大雁湖天各自遨游;单就那“三百亩荷花竞秀,数千只白鹭齐飞”的壮丽景色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
1.下列各项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究竟是清风的呼唤,还是白云的招手?
B.去年夏天,我再次来到古劳水乡,再次领略她的风采和神韵。
C.小舟随着清风徐徐而去,人在山水画中穿行。
D.且不说荷绿莲红,草长鹭飞,处处流动着妩媚与柔情。
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3分)
考点五 标点题
标点符号主要考查两类考题,一类是标点用法辨析,侧重于同一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区别;一类是标点符号的表现力分析,侧重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张力。无论哪一种考题,都要结合解句段语境,分析标点符号与语句内在逻辑关系。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铭文的发展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书写来说是十分理想的对象,它所确立的词汇、句法、篇章与修辞体系,已深入人心,并最终被归结为一种经典文体。刘勰《文心雕龙》说:“铭题于器……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这段概括基本准确。
A.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C.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D.我已经……我已经……我现在找不着弗莱思节太太那串项链了。
2.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试题。
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开又覆盖,却不知道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劳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我感觉自己和父亲、祖先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与父亲的,与先人的,也是一个模样。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分)
考点六 图文题
图文转换主要考查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图文转换的“图”主要有图画、图表、图标三种,其中“图画”包括照片(人物、风景等)、漫画、宣传画、邮票图形等,“图表”包括表格、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等,“图标”包括示意图、徽标等。
根据下面的饼状图提供的信息,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从近年高考命题看,情境化词句效果分析题,将是高考热考题型。这种考题的主要特点在于:结合语句或语段的情境,分析其中的效果或妙处。
解答这类考题主要有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看词句的修辞方法。
2.看句子的句式特点。
3.看语句的语体特点。
4.看语句的精妙用词。
5.看语句的语言特色。
6. 结合语句语境分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阳光正好暖和,绝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顶好是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已,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
词语感彩的变化可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纵容”的妙处。(3分)
例2.下列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紫禁城的雨。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例3.下列文段中的对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过去古镇里水井颇多,或方或圆。如今,在县道东侧不远处的林木下仍保存有一口古井,碑文曰“下墟井”。左右有对联:“神龙施玉液赐福一方众生同敬仰,古井溢琼浆得天独厚百姓共珍惜”。
【答案】①把“井水”比喻成“玉液”“琼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人们对水的珍惜与敬仰之情;②用“玉液”“琼浆”来表现井水的珍贵,不仅使说理浅显易懂,易于接受,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从“神龙施玉液”和“古井溢琼浆”可知,此对联把“井水”比作了“玉液”“琼浆”,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井水”的珍爱之情;此处把“井水”比作“玉液”“琼浆”,让人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说明了“井水”的珍贵。不但使说理通俗易懂,让人易于接受,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一、(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要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①如果在你的脑海中,②能包罗万象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全景图,③图上呈现了天山的任何山脉、盆地、雪峰,④还有河流、和湖泊,⑤你就算真正了解天山了。
1. 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点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描绘“寒风扫高木”的景况,用“木”字要比用“树”字更合适。
B. 莲花池边有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打了半斤酒,还要了些菜。
C.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去。
D. 等枣树的叶子落尽,树上的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B. 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
C. 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
D.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____①____。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____②____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____③____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