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基于核心概念的选必1教学探索
——以“民族国家”教学为例
选必1课程分析
提纲
选必1中的“核心概念”
以“民族国家”为例的教学
选必1“核心概念”教学建议
一、选必1课程分析
本课程由 6 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组织和制定规则。
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人事管理、法律、外交、财政都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则是国家关注的重点。
——课标
一、选必1课程分析
专门史
概念多
二、选必1中的“核心概念”
——以“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为例
国家制度、社会治理; 民族、国家;
对外交往、外交; 民族国家、国际法;
……
通用概念 or 学科概念
本土概念 or 外来概念
共时概念 or 历时概念
……
民族国家
二、选必1中的“核心概念”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解读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民族国家的出现。
——省学科指导意见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选必1*学习聚焦
文本有别
现代化的前提是民族国家的建立,只有在建立民族国家后,才有可能实现经济起飞,政治参与扩大和社会整合才有可能。这种理论之所以是欧洲中心论的改头换面……事实上,现代化理论不仅是一种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影响至深的学术表述,更是服务于美国在冷战期间在全球范围与社会主义阵营对抗、争夺对第三世界新兴国家影响力的一种意识形态。 ——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2022
二、选必1中的“核心概念”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2015
理论有别
民族国家
所谓民族国家,就是现代主权国家,既是相对于中世纪以地方分权主义为特征的封建王国而言,又是相对于基督教大世界体系下主权不完整或不充分的王朝国家而言,民族一体性与国家主权是两个基本要素。
——姜守明、黄光耀等《英国通史》2016
二、选必1中的“核心概念”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只是打上了民族烙印或具有民族形式的国家,其本质内涵不在于民族而在于国家,而国家的本质又在于国家政权本身。被广泛援引的吉登斯关于民族国家的定义,强调的也是国家政权本身,他说:“民族—国家是拥有边界的权力集装器,是现代时期最为杰出的权力集装器。”更为根本的是,这样一种将民族国家看作为实现民族政治诉求的政治形式,从而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的理解或阐释,并没有将民族国家看作是取代王朝国家的一种国家形态,因而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并不相符。
——周平《中国何以成为一个民族国家》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2022
民族国家是取代王朝国家的一种国家形态,是国家形态演进中的一种类型,完全不同于议会制、总统制这样一种依据国家政权组织的方式而确定的国家类型。民族国家较之于被它取代的王朝国家来说,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一是,它的核心是国家的主权从君主所有转到了民族拥有,民族取代君主而成为了国家的主权者,从而将“主权在民”的原则实现为民族拥有国家主权,因此,“主权在民”也就成为了民族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国家伦理;二是,民族国家之民族,是由全体国民组成的稳定共同体,因此,“主权在民”原则最终要落到国民个体身上,于是便形成以一元性国民权利来构建国家的体制机制的政治机制;三是,民族国家成为了世界体系的基本政治单元和法律单元,是“国际”的基本构成单元和基本行为主体,从而构成了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础要素。
——周平《中国何以成为一个民族国家》云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2022
二、选必1中的“核心概念”
民族国家
二、选必1中的“核心概念”
民族国家
小结:
“民族国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种重要政治现象和实体,它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对其定义仍有较多分歧,但不妨碍它在国际社会中继续发挥影响力。
是什么? 有什么!
三、以“民族国家”为例的教学
三、以“民族国家”为例的教学
一部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世界历史,也就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
——李宏图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一部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世界历史,也就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
——李宏图
教权社会
(中世纪)
王权国家
(百年战争
宗教改革
30年战争)
民族国家
(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
英国资革)
一部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世界历史,也就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
王权
民权
国际法
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
——刘成《英国现代转型与工党重铸》
1.中世纪西欧人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份
3.结合当时西欧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说说这种国家观产生的原因。
2.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国家观”
一、教权社会
中古时期,欧洲各国的王室相互通婚,彼此之间有着多多少少的血缘和继承关系。同时,很多国家的王室在其他国家拥有领地,存在着封君封臣关系。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男嗣。英王爱德华三世是他外甥,根据英国传统,英国人认为英国王太后或爱德华三世理所当然继承法国王位。但法国法律规定王位传男不传女,最终查理四世的堂兄之子被拥立为法国国王,是为菲利普六世。1337年,爱德华三世与菲利普六世开战。
在100多年的战争中,英法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卷入其中,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他们之间的民族差异,民族意识逐渐加强。同时,战争也使两国大批贵族身亡,为国家的统一和王权的加强创造了条件。
这是历史给予英格兰民族意识产生的机会。原本有姻亲关系的两国从此变成了宿敌,在国王爱德华三世的鼓动下,一系列爱国性的口号迅速在英格兰流传开来,另外,在国家领土方面,这场战争使英国失去了诺曼底、波尔多等在法国的领地,只剩下一个加莱。由此,英法间国家界限逐渐明朗化,国家主权也逐渐清晰。
——袁广雪、张士昌《论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成因》
依据材料,指出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依据材料,指出宗教改革对欧洲君主思想的变化。
1534年英国《至尊法案》:国王是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
路易十四(1638--1715):朕即国家。
二、王权国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在实施宗教信仰的机构中,没有哪个机构能像国家机器和政治主权机器那样坚强有力。在新教徒赢得政府控制权的地方,人民就成为新教徒。在天主教徒依然控制政府的地方,新教徒很快变成了小小的少数派。而且,正是在各国政府的冲突中,也就是说,在1560年后连绵100年左右的战争期间,欧洲的宗教命运才见分晓。……宗教分歧成为欧洲文化中的常态,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欧洲新君主国一样,最后都有助于现代社会的逐步世俗化。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
提升了国家、君主地位;加剧欧洲冲突;推动世俗化;促进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当时,欧洲正处于三十年战争时期。目睹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和野蛮,格劳秀斯在绪论中这样写道:“我完全相信,各国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法,它对准备战争和战争时期同样有效。我观察到,在整个基督教世界关于战争都是缺乏约束的,以至于甚至“野蛮民族”都会为此感到羞耻;我看到,人们为了微不足道的理由或没有任何理由就走向战争,而一旦拿起武器,就不再有对神意法或人法的尊重。似乎根据一个普通的指令,实施一切犯罪的疯狂都可在战争中被公开地放纵。”
——龚刃韧《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的持久价值》
依据材料,指出格劳秀斯写作《战争与和平法》的目的。
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
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
人。由此推导,公战(注:指由拥有主权的人所进行的战争)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荷)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
1. 依据材料,指出这段话蕴含的政治思想。
2.考虑到战争由宗教因素引起这一背景,格劳秀斯的这段话还能有怎样的解读?
直接:君主是决定国家战、和关系的核心。
间接: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此时,君主=国家
否认教会对世俗事务的主导。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10月24日)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教会基本退出世俗领域;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得到确认。
三、民族国家1.0
专制之下无祖国。
——(法)拉布吕耶尔(1645-1696)
当维也纳外交家们正在努力恢复欧洲的稳定局面和秩序时,拉丁美洲在为从西班牙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国家主权的新概念继续被引用,并继续在整个新世界传播。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中都得到发展的民族主义大众意识形态,迅速变成了现代世界史中一个最普及的政治和文化力量。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
四、民族国家2.0
1. 依据第一段材料,指出民族国家的内容有了怎样的发展?
2. 依据第二段材料,阐述民族国家中“民族主义”的影响。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解读
教权社会
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王权
民权
国际法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经济与政治、思想的互动。
一部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世界历史,也就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 ——李宏图
在发展经济及保卫领地、与神权斗争的过程中,民族意识增强、王权获得认可、疆域得到固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王权的膨胀与肆意危及民众利益,对“王”的信任转化为对“国家”共同体的信赖,民族国家最终确立。
固定的疆域
共同的文化心理
独立的主权
民族意识的觉醒
1
专制王权国家
2
民族语言的发展
3
进步思想的传播
4
近代
民族
国家
产生
教材逻辑
近代民族国家的特征
四、选必1“核心概念”教学建议
1.在背景中讲概念。
2.在联系中讲概念。
3.在情境中讲概念。
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