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融通”理念下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的教学思考
【教材·教学设计】
思考·尝试
1 2022年6月人民版最后一届高考毕业班毕业
2 2021年10月加入余文伟老师特级教师工作室,接触“融通”理念
3 2022年5月平湖市优质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两次世界大战与文化重构》
4 2022年8月论文《以主题式教学涵育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嘉兴市二等奖
5 2022年平湖市微型课题《核心素养下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6 2022年8月论文《单元教学巧设计,提升史学判断力》
7 2022年9月新高一首次统编版教材执教
8 2023年10月论文《融通·大单元视域下提升关键能力的教学探微》
什么感觉?
“微言大义的纲要式表述”+“抽象生涩的概念式罗列”
融通思路:思维的融通
一、“融通”理念的逐渐成型
融通思路:知识的融通
融通思路:素养的融通
主题引领+大单元设计
“主题”如何引领 ”融通“——引领什么?
散点知识
分类组合
教学专题
价值导向
教学主题
上课与备课倒过来行吗?
理清教材逻辑——纲要与选必的关系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高中历史三类课程关系的图示
二、“融通”视角下的教材逻辑
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多角度观察人类社会历史
宏观背景
观察切面
互为补充
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在课程设计之时就密不可分
三、融通理念下的单元教学实践
新航路开辟后的
食物物种交流
哥伦布
大交换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选必二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1)人类文明的产生
(2)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①人类早期的生产和生活
②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①食物物种的交流
②物种交流的影响
①食物生产、储备的现代化
②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
纲要下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1)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纲要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进程
(3)工业革命的影响
纲要下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2)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3)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古代
近代
现代
筛选大主题,选择单元群——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为例
选必二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二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提示:盛世、赋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
设定“主题”式学习目标
①范围有限
②物种较少
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
①内容:丰富性
②范围:全球性
③方向:双向互补
④结果:双重性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时间节点:15世纪末16世纪初
1.孤立隔绝旧文明
2.碰撞交流新世界
3.休戚与共同未来
第二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选必二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二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设问:为什么从18世纪起,中国人口呈现爆炸式增长?
提示:盛世、赋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
提出“真问题”指向“主题”
课程类型 学业要求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学业质量要求为水平2
选择性必修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学业质量要求为水平3—4
学业水平要求检验“主题”的合理性
学习要点 水平1一2学习目标 水平3一4学习目标
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影响 能够运用地图,概述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能够组织和运用史料,多角度解释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能够选择典型事例,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解释食物物种交流对日常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2021版)》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编自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 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解决思路和作答步骤如下:
①围绕“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论证咖啡馆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即说明咖啡馆的变化折射出经济的发展变化。
②说明论证要充分,一般要求要用两三个史实做论据,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提取有关咖啡馆与经济相关的有效信息,并进行与观点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说明论证。
参考答案
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
如何提炼”主题“?融通一定是要若干个专题甚至书本的打通吗?知识一定要面面俱到吗?
按需选取,要有主题,适当补充
课标: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大概念: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立足单元整体,提炼大概念——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
单元大概念: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这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可以用哪个主题词作为共同的解释基础?
单课教学主题:人的解放
纲要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提出本质问题,培育核心素养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节课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单元大概念:思想的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单课主题:人的解放
单课的本质问题:
人在叩问自身和现实社会中如何实现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又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变革?
如何链接现实世界,引起持续性研讨?
文艺复兴——如何认识人性
宗教改革——如何拯救灵魂
科学革命——如何认识自然
启蒙运动——如何重构社会
17-18世纪,时代在前进,不同的时代又面临不同的任务。
困住人的枷锁到底是什么?
人可以认识什么?
人又可以追求什么?
人的思考又转化成怎样的力量推动着社会变革?
单元大概念:思想的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融通”单元的过程
以历史情境作为融通的思维支点
出生前的佛罗伦萨 13世纪仅纺织界即有200个手工工场,雇佣了3万名雇工。1343年佛罗伦萨城约有9.15万人。
学习 经历 在佛罗伦萨安杰利圣母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里学会了德语、法语、拉丁语,同时对希伯来语、希腊语和阿拉伯语也有涉猎。
爱好 狂热搜集希腊罗马时期文献和雕塑,建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开放性藏书室,支持建筑师全面改造城市,宫殿、图书馆、教堂修道院等纷纷采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造型。
产业 1455年旗下银行意大利有(总行佛罗伦萨和4家分行),海外有4家(阿维尼翁、伦敦、布鲁日、日内瓦)
——克里斯托弗·赫伯特《美第奇家族的兴衰》
科西莫美第奇
(1389-1464)
为什么是佛罗伦萨最先迎来了复苏的春天?
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建立奠定基础。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篇》
注意渗透唯物史观的思路引领,同时让学生习惯关注历史细节
讲座思路:
一、“融通”理念的逐渐成型
二、“融通”视角下的教材逻辑
三、“融通”理念下的单元教学实践
1.筛选大主题,选择单元群——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为例
2.立足单元整体,提炼大概念——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
还是回到一开始说的问题:
教科书有五本,内容古今中外、欧美亚非拉,政治经济文化全覆盖;
学生底子薄学习难度大......
写在最后
怎么办??
有限时间内如何提高效率,不得不考虑“性价比”。抛开细枝末节,各个领域的比较专业化的知识体系适当淡化;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时代背景,加粗主杆。
心得体会
理解课标要求
解读教材文本
建立课程联系
关注素养落实
舍得删繁就简
说着容易操作难,各位同仁,我们一起探索吧
感谢各位同仁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