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交 通 强 国
——使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
高三历史重点专题复习
何为“交通
”
使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
狭义的交通专指人或物的转运输送;广义的交通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它又包括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信息情报的传递播送。 ——选必二P80
陆运、水运、空运、管道运输等方式
邮政、电话、电报等
一:“是什么”——交通的发展概况
二:“为什么”——交通的发展原因
三:“怎么样”——交通的发展影响
使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
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选必二,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第13课,“现代交通的新变化”;
选必三,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学主题:立足唯物史观,看交通的起源与发展
《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例
——以选必二第五单元
轮车 马车 黄包车 蒸汽机车 汽车 自行车 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 茶马古道 秦朝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 丝绸之路 唐朝驿道 罗马帝国的交通网 秦朝灵渠 隋朝大运河 元京杭大运河 法国米迪运河 苏伊士运河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英法海底隧道 富尔顿 哥伦布 莱特兄弟 徐寿和黄鹄号 高速铁路 京张铁路 高速公路 ……
★问题1:
请阅读选必二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列出与交通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请你对列举各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从交通的角度说明其发展的趋势。
交通初印象
任务一:“是什么”——交通的发展概况
标 准
道路形式
道路网络
道路体系
交通工具
交通动力
标准 古代时期(1840年之前) 近代时期(1840年-20世纪)
道路形式
道路体系
道路网络
工具
动力
秦朝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汉朝丝绸之路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元朝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
新航路开辟……
天然道路(泥土路)为主,茶马古道;
人工道路(秦朝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唐朝的驿道等)
秦朝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代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法国迷迪运河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是其经济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人工道路普及(铁路、公路)
马、马车(畜力);步行
蒸汽机车、黄包车、汽车、自行车
畜力,人力; 滑动,滚动。
人力、蒸汽动力、内燃机
19世纪上半期欧美建铁路网;
1881年唐胥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
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
苏伊士运河成为欧洲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巴拿马运河极大的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距离
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的发明
天然——人工;传统——近代化
滑动—滚动,机械化发展
地区——全国——全世界
水陆交通——立体交通
趋 势
任务二:“为什么”——交通的发展原因
★ 问题2:观察以上四幅古代国家道路建设图,提取相关交通的历史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世界的大国都要修建大通道的原因。
元: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唐: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秦: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罗马:形成“条条道路通罗马”
原因:
①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②便利军事征服,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的需要;
③推动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便利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
纲要下P31印加文明
材料 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不同点: ①秦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与对外扩张相联系;
②秦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
③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
★ 问题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
古代特点:均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战争有密切关系、与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
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结构上呈现辐射性……
★问题4:与秦汉隋唐相比,宋朝的交通有何不同?
明州
泉州
广州
政局总体稳定;
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繁荣;
造船工艺进步(载重量、抗沉性)
航海技术进步(罗盘针、航海图等)……
在图中空白框处填写宋朝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结合地图和所学,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西汉
宋元
明朝
海上
通道
东、南两条航线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
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海上丝绸之路
宋代“南海一号”沉船3D复原图出土文物数量14.3万件。
“以针贯穿灯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
——沈括《梦溪笔谈》
明朝海运的转折
一度辉煌的中国海运
——实行海禁、终止远航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洪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西欧进入
大航海时代
★问题5:
概括全球航路开辟后探索海洋的是哪些人?
这些探索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简述这些探索活动对全球航路建立的意义。
主要是欧洲航海者和殖民者
④加速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改变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
⑤促进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⑥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欧洲主导下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① 促进了全球海路畅通
② 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
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③ 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材料: 中国船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他们本应在葡萄牙人之前……就绕过好望角;他们本应在西班牙人之前就发现并征服美洲的。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 哥伦布以后,有无数量之哥伦布……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自然经济的束缚;朝贡贸易体制的缺陷。
西方:王室支持对外扩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重商主义浓厚。
为何不同?
梳理中外运河交通的代表性成就,提炼其发展特点
时段 主要名称 沟通水系
春秋战国 已有运河,如吴王夫差开邗沟 淮水与长江,世界开凿最早的运河
秦朝 灵渠 连接湘水与漓水,沟通长江与珠江
隋朝 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主要水系
元朝 京杭大运河 沟通南北五大主要水系,为世界之最
特点: 历史悠久; 农耕时代的产物; 内河运河; 南北走向为主
特点: 历史相对较短; 殖民时代的产物; 贯通海洋
时段 主要名称 沟通水系
17世纪初 法国米迪运河 链接地中海与大西洋,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17世纪 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运河系统 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1869年 苏伊士运河 连接红海与地中海
1914年 巴拿马运河 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前共有五处运河遗产,它们分别是法国的米迪运河、比利时的中央运河、加拿大的里多运河、英国的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和荷兰的17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环形区域。
★问题6:左图空白处是哪个城市?对比两图指出元朝水运路线的变化及原因?
变化:
不再以洛阳为中心,运河取直到达大都;
除了漕运,元朝还发展近岸海运。
原因:
政治:政治中心北移;巩固统治和统一的需要;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南粮北运,供给中央;
交通:隋朝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洛阳
问题7:在教材P42地图中画出米迪、伊利、苏伊士、巴拿马运河、英法海底隧道并说明各自连通的海域;根据材料概括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米迪
伊利
苏伊士
巴拿马
承载着水陆交通与航运经济,发挥着文化交流的作用;
提升了运河沿线城市地位和相关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的共同追求与梦想。
材料: 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巴拿马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 ——魏向清《世界运河名录》序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漕改用火车,由天津运往北京。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摘编自《清代经济简史》
河运衰落的共同原因:
工业革命后,近代新式交通的兴起与发展
斯蒂芬森与火箭号火车机车
★问题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促进中国交通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促进商品流通,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便于国家政令传达
有利于破除封建陋习,促进中国社会进步。
有利于军事调兵快捷迅速。
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使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
并成为所在地新的经济中心。
交通: 铁路的出现,推动了铁路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带动
了贴路建设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进入铁路时代。
消极: 铁路的修建也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水陆交通的发展:从自然到人工
海上交通的探索:从区域到全球
交通动力的革命:从传统到现代
……
道路
范围
工具
政治需求、经济促动、技术革新
人变(人流、物流……)
城变(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
国变(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世变(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任务一:“是什么”
——交通的发展概况
任务二:“为什么”
——交通发展的原因
任务三:“怎么样”
——交通发展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
现代
任务三:“怎么样”——交通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多、快、好、省
2207公里
商朝驿使:176.5天
清朝快马:132天
近代火车:3.8天
高铁:6.3小时
飞机:2.45小时
理念创新 绿色出行
科技创新 引领世界
★问题9:
水陆交通的发展:从自然到人工
海上交通的探索:从区域到全球
交通动力的革命:从传统到现代
交通运输的创新:多.快.好.省
道路
范围
工具
政治需求、经济促动、技术革新
人变(人流、物流、视野、社会生活)
城变(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
国变(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世变(世界联系、全球化进程、地球村)
任务一:“是什么”
——交通的发展概况
任务二:“为什么”
——交通发展的原因
任务三:“怎么样”
——交通发展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
现代
任务三:“怎么样”——交通发展的影响
【板书设计】或【课堂小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微妙的不同……
一百多年前中国面对工业革命的态度:
马拉车/铁路破坏风水/汽车影响尊卑
一百多年后西方面对信息革命的态度:
英国移除华为5g设备/口罩里有5g天线
课堂延伸作业
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
中国近代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由英国人修筑的铁路——吴淞铁路,清政府以“妨碍我风水”为由,仅一年就把它拆除。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京张铁路运营。……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2.18万公里。
建国30年 1949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铁路事业进入有计划大规模建设时期。1979年.铁道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铁路现代化建设上来。1980年底,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发展新时期 从1997-2007年,中国铁路经历六次大提速。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出行进一步便利。2005年,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4年,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成功,推动铁路技术创新发展。2016年底,高速铁路达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4.9%和64.8%.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据《中国铁路发展史》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历史解释 水平3-4)
【参考答案】
示例论题:国家政策直接影响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铁路交通业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政策是其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
清朝统治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致使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起步晚且发展缓慢。铁路修建主要是帝国主义、外国资本承办,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造成了中国自办铁路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1953年开始,国家有计划大规模的进行铁路建设,主要干线修复并连接成一个整体。改革开放以来,制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突飞猛进。铁路网骨架的形成,六次大提速,高铁与动车世界领先。
综上所述,交通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其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推动交通的日新月异,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论题:科学技术促进了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参考论题:铁路交通的变迁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