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相关选必)
融通链接
选1
选2
选3
第2课(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1课(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4课(劳作方式的发展)第10课(城市的产生与世界各地的民居)
第4课(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第6课(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11课(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第14课(图书馆的成长)
古代文明的扩展
1.下图是“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柏拉图生动地描述为“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古希腊人扩大影响的主要方式是( )
A.争霸战争 B.迁移人口 C.奴隶贸易 D.传播宗教
B
古代世界的帝国
2.下面为印欧人早期(公元前3000- 前1000年) 迁徙路线图。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的迁徙,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下列项中,其中与图中“乙”处族群相关的是( )
①广泛使用了马以及马拉战车
②制定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③率先掌握了冶炼铁器的技术
④首次将西亚与北非文明统一起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A
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影响。
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赫梯帝国和亚述帝国
历程: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他们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组建了强大的军队。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13世纪末因内战而衰落,后因海上民族的冲击而瓦解。
技术创新:公元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简要说明赫梯帝国发展历程,指出赫梯人的技术创新。
简述亚述帝国的建立和在文化上取得的成就。
建立:亚述是两河流域北部的古国。公元前8世纪,亚述大举向外扩张,建立地跨亚非两洲的亚述帝国。
雕塑: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图书馆: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
古代世界的帝国
4.下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A
波斯帝国
结合所学,说出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地位和影响。
政治文明: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政权核心和最高主宰,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
文化成就: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地位: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影响:西亚和北非文明区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1.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前324年)
BC336
BC334
BC324
BC323
BC30
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
亚历山大十年东征,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染疟疾去世
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
马其顿王国
托勒密埃及
被罗马征服
希腊化时代 300年
概念解读
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
前334年
前323年
前30年
亚历山大远征时期
“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世界”
“希腊化世界”时期
“希腊化时代”:指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时间角度)
“希腊化世界”:亚历山大帝国在他去世后分裂成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统称“希腊化世界”(空间角度)。
亚历山大帝国
材料一:亚历山大大帝在此范围内大力推行其“希腊化政策”:介绍各种希腊典籍、推广希腊语言,修造希腊式建筑,新建一系列希腊式城市等等,开创了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亚历山大是希腊文化的狂热崇拜者和积极推行者。
材料二:亚历山大为巩固他的帝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温和政策。如亚历山大为久占东方而广纳当地礼仪民俗,自称为埃及太阳神阿蒙之子和波斯国王的继承者,沿袭波斯帝国的管理体制,任用波斯降臣,要求希腊一马其顿将士与东方人通婚,并且身先士卒娶了亚洲女子为妻等。
阅读材料,概括亚历山大统治期间的统治特点及对文化的影响。
特点: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2.统治特点与影响
影响: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选必三P60
亚历山大帝国
希腊城市底比斯被夷为平地
腓尼基名城推罗大屠杀
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遭到劫掠,波斯王宫被烧毁
中亚:大量居民被屠杀或被迁移
2.统治特点与影响
亚历山大帝国
①公元前4世纪晚期, 国王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决战于伊苏斯)并入侵印度,建立了地跨 三大洲的帝国。
②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 ,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③地方实行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 。
(完成填空)亚历山大帝国
马其顿
欧亚非
君权神授
行省制
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的措施有哪些?
亚历山大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思考:结合课本,分析“希腊化时代”在文化上出现了什么变化?
①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②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在希腊化时代的城市中,最著名的要数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城在希腊化时代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斯特拉波称其为“已知人类世界最大的百货商店”。然而,商业中心似乎还不足以概括亚历山大里亚的特性,它还是著名的政治中心。在亚历山大城里,希腊人和外国人住东城,埃及人住西城,犹太人住戴尔塔区,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熔炉。
——杨巨平《碰撞与交融——希腊化时代的历史与文化》
3.“希腊化时代”——融合与冲突
文学
数学
物理
地理
医学
思考:阅读选必三P63第二段,完成下表。
学者系统整理研究《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当今版本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流传后世
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
埃拉托斯提尼利用探险家提供的资料,精确计算地球周长
医生解剖尸体,对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做基础研究
3.“希腊化时代”——融合与冲突
3.“希腊化时代”——融合与冲突
思考:阅读选必三课本P63两则材料,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②下层民众对征服者的厌烦和抵制,两者未能完全实现融合,处在并立但分割的状态
①文化差异引发反抗,甚至武装冲突
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亚历山大帝国
5.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 300 年的“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位于( )
右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D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
背景:罗马城邦凭借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征服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帝国建立。
灭亡原因:由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负担加重,另外因日耳曼人入侵使得边境压力增大。
灭亡经过:3世纪后陷入危机,日渐衰败。4世纪末(39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东、西罗马帝国。5世纪末(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民主政治
寡头政治
贵族寡头特征的共和国→独裁专制的帝国
概念解析:寡头政治、贵族政治、民主政治、共和政体
寡头政治指的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统治形式。
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指的是是多数公民掌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寡头制相对。
6.凯撒征服了高卢,而且是第一个跨过莱茵河, 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人,大大开拓了罗马的疆域。公元前44年,罗马传闻凯撒想接受国王的称号,自从500年前罗马结束君主制以来,罗马人就一直蔑视被一个国王统治的观念。 于是,60名元老院议员串通起来,密谋暗杀凯撒。在那个以“3月15日”著称的日子,当凯撒走进元老院时,阴谋者们一齐刺杀了他,这位“国父”当场毙命。“ 凯撒之死”反映的实质是( )
A.平民与贵族之争 B.罗马与外族之争
C.凯撒与元老之争 D.共和与帝制之争
D
罗马 :贵族寡头政治 ① 有两人,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 ,主持公民大会和 ,并 相关决议。② 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 ,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③公民大会有权 、 、 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但 。 。
罗马 :君主独裁统治 公元前1世纪末, 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 (元首)既是最高 ,又是最高法官。 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罗马帝国的经济(链接选必)
总体 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农业 ①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②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和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小农逐渐破产。
劳作 ①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②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商业 ①通过丝绸之路,罗马帝国与汉朝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2世纪已经有罗马商人到达洛阳,之后不断有罗马商人去中国进行贸易。②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古罗马城市和民居
1.影响因素
巢居
中国南方潮湿多雨
穴居
中国北方干燥少雨
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木构架建筑的墙壁逐步以砖代替……
——《中国古代建筑史》
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 ——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
自然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
文化习俗
2.古罗马城市和民居
①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②集体住宅
A.原因:3世纪,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
B.表现: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4世纪大部分是复合式公寓。
C.影响:对后世影响深远。
8.据古罗马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三名罗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风俗,并了解其他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希腊各城邦文化的优越 B.罗马法的包容特征
C.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D.十二铜表法的来源
C
法律: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建筑:古罗马在建筑方面留下众多遗产,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其中的代表。
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