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含解析)(统编版2024新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含解析)(统编版2024新教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8 16: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2.广西南宁豹子头遗址和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了一万年前的陶器残片。这些残片证实广西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文献典籍 B.神话传说 C.考古发现 D.影视资料
3.“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这句话是用来描述传说中的一个历史事件的,这个事件是( )
A.黄帝制造指南车 B.涿鹿之战 C.螺祖发明养蚕技术 D.大禹治水
4.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用来猎取动物,采集植物;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这反映了( )
A.人类进入封建社会 B.铁犁牛耕提高生产效率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社会阶级分化日益严重
6.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下面的考古发现可以用来了解北京人的是( )
A. B. C. D.
7.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中,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3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制技术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8.位于黔东南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在半山腰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该建筑与我国哪一原始农耕居民的建筑结构最类似(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9.有学者认为,仅凭高大的宫殿台基、宏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那数以千计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玉器,就足以让人们相信,5000年前这里的社会发展高度已完全可与其他古老文明比肩。这位学者所说的“这里”是指( )
A.河姆渡聚落 B.半坡聚落 C.良渚王城 D.二里头宫殿
10.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作为实证。根据史料分类,以下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炎帝、黄帝传说 B.半坡遗址 C.司马迁《史记》 D.《荷马史诗》
1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12.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其制陶工艺最具特色。在对城子崖遗址首次发掘中,出土的龙山文化的标志性陶器是( )
A.彩陶 B.红陶 C.灰陶 D.黑陶
13.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对其研究,可以了解( )
红山文化玉龙
A.中华文明起源 B.奴隶社会瓦解 C.封建国家形成 D.皇帝制度确立
14.2022年9月,考古学家在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一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郧县人”3号,这是迄今所见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据此考古发现可知( )
A.郧县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B.郧县人和山顶洞人都属于直立人
C.郧县人是欧亚内陆最早的古人类 D.为探讨古人类演化提供重要信息
15.世界各古老民族都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英雄时代”即军事民主制时代。中国的“英雄时代”英雄辈出,黄帝、炎帝、共工、蚩尤、尧、舜、禹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下列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16.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遗址年代距今约4300~3900年。目前已清理出宫城、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王族墓地、礼制建筑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等功能区域,发掘墓葬千余座,出土了彩绘蟠龙盘、鼍(tuó)鼓、特磬、圭尺、壁画等精美文物。这些重要发现表明( )
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 B.陶寺文化时期具备早期国家雏形
C.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D.陶寺文化长期领先世界
17.中原地区陶寺遗址有彩绘龙纹陶盘,北方红山文化的玉器中有玉龙,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带有龙形象的青铜器。这些考古发现共同反映出(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B.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很早
C.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D.中国第一个王朝正式建立
18.考古工作者在某遗址中发掘出“房屋45座、图栏2处,……生产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锄等,还发现了粟类等粮食作物”。据此推断该地区( )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原始农业兴起并发展 C.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D.进入奴隶制国家时期
19.山东某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大小墓地上百,大墓随葬品一般有五六十件,多为陶器,有些还有镶嵌玉石的骨器、象牙器等,众多小墓只有一两件简陋的陶器。这能佐证( )
A.禅让制的推行 B.早期国家出现 C.贫富分化存在 D.原始农业开始
20.如图所示的猪纹陶钵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该文物的出土有力地佐证了河姆渡地区( )
A.已经出现早期王朝 B.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C.在世界上最早饲养了猪 D.家畜饲养得到一定发展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对号入座】
材料一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原始居民 ⑤北京人 ⑥炎帝 ⑦山顶洞人 ⑧尧舜禹
(1)请将上面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洞穴中的祖先 ( )
定居时代的祖先 ( )
传说中的祖先 ( )
任务二:【图说历史】
材料二
(2)观察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所房屋的名称以及分别所属的远古居民、生活的流域、种植的农作物。
任务三:【归纳概括】
材料三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3)材料三中的“轩辕”在哪场战争中禽杀蚩尤?
材料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睦、友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消失、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关爱、养育)其子,货力为己,大人(天子、诸侯等贵族)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距今约12000多年至10000年)
材料二: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中国稻、粟和黍的栽培,分别起源于图中的①②两个区域是哪里?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我国早期农业发展的过程。
(3)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3.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请你完成以下历史探究活动。
活动——【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图1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1)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1中字母即可)
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图1 图2 图3
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
推论3: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2)将活动二中图1、图2、图3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对应。(只需写出图片序号与推论序号即可)
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距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培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刻画符号的陶壶。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4)综上所述,请你为上面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分析可知,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证明贾湖居民已经学会水稻种植和畜养,他们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C项正确;已经学会保存火种,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A项;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B项;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广西南宁豹子头遗址和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了一万年前的陶器残片。这些残片证实广西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现,如发现的陶器残片、化石、遗迹等属于一手史料或直接史料,是研究广西南宁豹子头遗址和桂林甑皮岩遗址的最主要最可靠依据,C项正确;距今一万年前并没有留下可考的历史文献典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而且后人所写的文献典籍难免带有主观色彩,不是主要依据,排除A项;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也带有夸大或迷信成分,不是最主要的依据,排除B项;影视资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加入了虚构成分和主观色彩,不是最主要的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大禹治水的历史事件。相传,上古时期,洪水肆虐,禹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消除了水患,D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大禹治水与黄帝无关,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涿鹿之战,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大禹治水与螺祖发明养蚕技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可以得出这指的是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代表有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红山居民居住的是方形半地穴式房屋,而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所以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半坡人,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排除B项;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根据“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用来猎取动物,采集植物;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可得出早期人类会制造更为精美的东西,反映出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不断进步,C项正确;中国战国时期才进入封建时代,排除A项;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私有制,没有贫富差距的信息,不能得出社会阶级分化日益严重,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打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D项正确;猪纹陶钵是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排除A项;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排除B项;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他们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C项正确;元谋人大约生活在一百七十万年以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蓝田人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其在半山腰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是一种高于地面的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符合题干描述的建筑特色,A项正确;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排除B项;蓝田人、北京人处在旧石器时代,居住的是洞穴,排除C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据题干信息“5000年前这里的社会发展高度已完全可与其他古老文明比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王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王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10.B
【详解】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半坡遗址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传说、史书、史诗都属于二手资料,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1.D
【详解】根据材料“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和所学可知,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标志, 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 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D项正确;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项;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演进,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饲养水平的提高与从采集到种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城子崖遗址,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龙山村东北,巨野河东岸、胶济铁路的北侧,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100年。在遗址内首次发现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最初称之为“黑陶文化“,后以遗址命名为“龙山文化“,现在专称为“山东龙山文化“,D项正确;龙山文化的标志性陶器是黑陶,不是彩陶、红陶、灰陶,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红山文化遗址”“玉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项正确;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属于原始社会,不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我国封建国家形成是在公元前221年,排除C项;皇帝制度确立于秦朝,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题干材料说明“郧县人”3号是迄今所见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这一发现为探讨古人类演化提供重要信息。D项正确;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山顶洞人不是直立人,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郧县人是欧亚内陆最早的古人类,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陶唐氏、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当时实行禅让制,因此出现在“英雄时代”的制度是禅让制,A项正确;世袭制出现于夏朝,排除B项;分封制出现于西周,排除C项;皇帝制出现于秦朝,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题干“遗址年代距今约4300~3900年”“目前已清理出宫城、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王族墓地、礼制建筑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等功能区域,发掘墓葬千余座,出土了彩绘蟠龙盘、鼍(tuó)鼓、特磬、圭尺、壁画等精美文物”结合所学可知,陶寺文化遗址产生明显的贫富分化,即将迈入阶级社会,具备了早期国家的雏形,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该文化遗址具有早期国家的雏形,而不是反映神权的重要,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陶寺遗址的特征,没有体现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陶寺文化遗址的特征,没有与其他国家文化遗址比较,不能得出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据题干“中原地区陶寺遗址有彩绘龙纹陶盘,北方红山文化的玉器中有玉龙,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带有龙形象的青铜器。”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考古发现表明不同地区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和融合,有共同的元素,同时也展现了各自的独特风格,因此,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A项正确;这些发现有除了有青铜,还有陶器,玉,因此B项只是部分信息,不是共同点,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得出与炎帝黄帝有关,排除C项;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关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根据题干“房屋45座……生产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锄等……粟类等粮食作物”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原始居民过农耕定居生活,原始农业兴起,B项正确;原始农业出现,说明已经是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青铜制品,且夏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出现的信息,且禹建立夏王朝,标志着中国进入奴隶制国家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根据题干“大墓随葬品一般有五六十件,多为陶器,有些还有镶嵌玉石的骨器、象牙器等,众多小墓只有一两件简陋的陶器”可知,大小墓葬随葬品多少和品质的高低说明了此时已存在贫富分化现象,C项正确;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大小墓葬随葬品多少和品质的高低无法佐证禅让制的推行,排除A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墓葬随葬品的差异体现的是贫富分化,体现不出阶级矛盾或阶级分化,排除B项;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且题干强调的是墓葬随葬品的差异,体现不出农业生产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据材料可知,如图所示的猪纹陶钵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该文物的出土有力地佐证了河姆渡地区家畜饲养得到一定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猪纹陶钵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未涉及政治状况(河姆渡遗址属于原始社会),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原始农业(种植业)的内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猪纹陶钵”纹样的特点,没有涉及对比,无法得出是“最早饲养了猪”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21.(1) ②⑤⑦ ①④ ③⑥⑧
(2)图一: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粟。
图二: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水稻。
(3)战争:涿鹿之战。
(4)制度:禅让制。
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选贤任能,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等。
【详解】
(1)①:洞穴中的祖先: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洞穴时代的远古人类有元谋人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元谋人,在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一带;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
②:定居时代的祖先: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定居时代的远古人类有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水稻。
③:传说中的祖先: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的祖先有黄帝、炎帝和尧舜禹。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炎帝是“火德”,火总是炎炎燃烧的样子,所以被人们称为“炎帝。尧,又称唐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禹,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传说因治洪水有功,接受舜禅位。
(2)图一: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图二是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水稻。
(3)战争: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联盟与蚩尤在涿鹿发生激战,最终蚩尤战败。
(4)制度:根据材料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睦、友好)……是谓大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讲的是禅让制,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意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用人要发扬民主,选贤任能,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等。
22.(1)区域:①北方黄河中下游;②南方长江中下游
(2)过程:我国农业发展比较早,起源地大多在黄河、长江流域附近,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到其他国家。
(3)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的国家,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丰富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多样性;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巩固了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
【详解】
(1)区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距今1万年左右,北方黄河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南方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种植稻。
(2)过程:依据图片可以得出,我国农业发展比较早,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的国家,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大多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到其他国家。
(3)重要贡献:依据材料二信息“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的国家,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3.(1)A;B(2)图1对应推论3;图2对应推论2;图3对应推论1。(3)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
重要意义: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
(4)主题: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
【详解】
(1)填空: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位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A处就是元谋人被发现地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B处是北京人被发现地点。
(2)连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北京门头沟遗址出土的东西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和骨耜对比,可以得出推论3出当时已经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图2得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干栏式建筑对比,可以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根据图3半坡遗址的陶瓷和江西仙人洞的陶罐、河姆渡遗址的猪纹陶钵,可以得出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3)共同点:根据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陶寺都城遗址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外”“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可知,共同点是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根据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陶寺都城遗址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二里头遗址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可知,共同点是都发现了墓葬。根据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陶寺都城遗址,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可知,共同点是都发现了礼器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证明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
(4) 主题:根据上述材料关于我国早期人类起源可拟定一个主题为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或中华文明探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