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件 (共30张PPT)+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件 (共30张PPT)+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08 16:27: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
1、(2024年江苏无锡)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向左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缩小的像
B. 只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C. 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D. 只移动凸透镜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
2、(2024山东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  )
A. 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0cm
B. 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D. 将蜡烛移至45.0cm刻度线上,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3、小华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他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4、(多选)在硏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 D. 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
5、(2024江苏苏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_________镜,可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现进行如下操作:
(1)将蜡烛第一次放置在M处,第二次放置在N处,则蜡烛与所成像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A.两次都在凸透镜同侧
B.两次都在凸透镜两侧
C.第一次在凸透镜同侧,第二次在凸透镜两侧
D.第一次在凸透镜两侧,第二次在凸透镜同侧
(2)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现将蜡烛放置Q处,根据______原理,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在”或“不在”)P处。
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首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高度,再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__________cm刻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接着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8、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____________的实像,若此时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实像,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处,人站在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放大的“烛焰”。
9、(2023年湖北武汉)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

(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______(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 ______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______;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10、(2023安徽) 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
(1)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丽、小明和小亮观察到的分别是图2中的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
①甲、丙、戊  ②乙、丙、丁  ③乙、乙、丁  ④乙、乙、戊
(2)小亮继续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保持光源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A”或“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11、(2023年江苏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 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4 10
①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
②当物距u=20cm时,像距v=_________cm;
③当物距u=10cm时,像的性质是_________;
(3)如图乙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 案
1、【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物距为
45.0cm-35.0cm=10.0cm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等于焦距,光屏不能成像,只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不能成像,故AB错误;
C.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不能成像,故C错误;
D.将凸透镜移动到55cm,物距为
55.0cm-35.0cm=20.0cm
像距为
75.0cm-55.0cm=20.0cm
此时
u=v=2f
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详解】AB.如图,物距和像距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为10c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到实像,故AB不符合题意;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物距和像距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将蜡烛移至45.0cm刻度线上,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此时烛焰成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为35.0cm﹣5.0cm=30.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故选:B。
4、答案: A,C
解析:AB.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u=50.0cm-20.0cm=30.0cm
因为物距u>2f,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C.因为物距u>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10cm<v<20cm
所以,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5、【答案】 ①. 等大 ②. 15.0 ③. 凹透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物距
u=50.0cm-20.0cm=30.0cm
像距
v=80.0cm-50.0cm=30.0cm
则物距等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物距等于像距时,有
u=v=2f=30.0cm
解得f=15.0cm。
[3]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会变大,像距会变小,为了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需要使光线向远离凸透镜方向会聚,故需要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凹透镜。
6、答案: (1)C (2). 光路可逆 在
7、答案:同一;70;左。
8、答案: 放大 能 正立
解析:凸透镜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物距为15cm,物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若此时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依然能够成像,成像特点由物距大小来决定,与有无光屏无关。
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处,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与蜡烛在同一侧,故人应该站在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虚像。
9、答案: ③ 下 小 大于
解析:(1)[1]如图所示,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②④排除;又因为发光物体在透镜主光轴上方,根据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像的位置在主光轴下方,故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③的区域。
[2]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小。
(2)[4]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我们在凸透镜右边看到的那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是由光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形成的,像在物的后方,故像到透镜的距离大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10、答案: ② C
解析:(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左右相反。所以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由于光的反射,看到的像是图乙;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由于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小明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如图丙;在B点放置凸透镜,此时
u=v=2f
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左右相反,小亮观察到的像如图丁,故②符合题意,①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2)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物距u>2f,光源位置不变,需将凸透镜向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11、答案: (1)光屏中央 (2) 15 60 正立、放大、虚像 (3)变小
解析:(1)将蜡烛烛焰、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央调到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①观察表格中数据,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也为30cm,可知,此时蜡烛在2倍焦距处,因此该凸透镜额焦距
f=15cm
②观察表格数据,当物距为60cm时,像距为20cm,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为60cm。
③当物距为10cm,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5]图中成倒立的像,说明此时成实像。当王亚平稍向后远离水球,则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变小。
1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新知导入
问题1:把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文字,你会发现文字的像与原字有什么不同?
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
问题2:在房间里面对窗户而立,如图移动凸透镜的位置,你能否透过凸透镜看到窗外景物清晰的像?
可以观察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像
新知讲解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提出问题:
那么,通过凸透镜能成什么 样的像呢?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 关呢?
假设凸透镜的焦距为 f,
景物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 用 u 表示
把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叫做像距,用 v 表示
新知讲解
(二)猜想与假设
窗外景物离凸透镜比较远,书本离凸透镜比较近,成像情况不同,说明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新知讲解
(三)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
新知讲解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新知讲解
1、了解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2、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3 、将蜡烛烛焰的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处同一高度, 目的是使蜡烛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即三心一线)。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新知讲解
f=10cm
2f
4、移动蜡烛,同时调节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分别找的缩小和放大的像,记下各种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填在表格中。
u > 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f
新知讲解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f
2f
f<u<2f 时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
f=10cm
新知讲解
5、当物距u<f时,移动光屏能找到像吗?这时请移去光屏直接用眼睛透过透镜观察烛焰,找一找像在哪里?并记录像的特点。
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f=10cm
像在物体的同侧
新知讲解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f=10cm
f
2f
6、当U=2f时,你将观察到什么样的像?
新知讲解
7、当U=f时,凸透镜还能成像吗?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f=10cm
f
2f
u=f时,凸透镜不成像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  )
A. 一定是倒立的
B. 一定是正立的
C. 一定是放大的
D. 一定是缩小的
C
课堂练习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 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4cm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② 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
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45cm处,透镜保持不动,
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①③正确 C. 只有②④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B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D
课堂练习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课堂练习
5、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6、(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__________(填“5.0”或“15.0”)cm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__________(填“缩小”或“放大”)的像。若使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等大的像,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最大为_________cm。
25
放大
15.0
课堂练习
7、(2024年湖南长沙)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在利用太阳光
测量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小明
发现凸透镜靠近白纸时,纸上的光斑越来越大。接下来,他应该使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变______,直至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2)某次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这个像是______、______的实像。

倒立
放大
课堂练习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应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_____ ;若先移动蜡烛使物距为30cm,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____ 的实像。
高度   
缩小
课堂练习
9、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倒立、等大、清晰的实像。接下来把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才可以得到倒立、____________、清晰的实像。
放大

课堂练习
10、(2023浙江宁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宁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如图所示,烛
焰在凸透镜左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1)这个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答案是:___________ 。
(2)小宁用眼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此像,是因为光从 ______(填“烛焰”或“此像”)发出,通过凸透镜后进入人眼。
虚像
烛焰
课堂练习
11、(2023四川凉山)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烛焰、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位于图甲中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缩小
课堂练习
(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丁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B在原位置替换凸透镜A,要使光屏上仍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B的方向移动;
(3)如图乙所示,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近视眼镜,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若取下眼镜,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示)凸透镜。
靠近
靠近
课堂总结
物距(u)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板书设计
物距(u)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作业布置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79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2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