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望野
王绩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诗句朴素清新、流畅自然的语言,体会律诗的韵律之美。(难点)
3. 结合诗句内容,体会诗人彷徨无依、孤独抑郁的情感。
识诗人
录
目
壹
贰
叁
肆
明诗意
赏诗句悟诗情
总结拓展
壹
识诗人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热爱自然,渴望归隐,他的诗歌常常描绘出田园的宁静与和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望野》。
认识诗人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贰
明诗意
朗读诗歌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字音字形
皋 ( gāo )
徙 ( xǐ )
驱 ( qū )
犊 ( dú )
禽 ( qín )
薇 ( wēi )
词语解释
东皋(gāo):诗人房舍东边的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明诗意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仿佛徘徊不知归向何处。
明诗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译文: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峰都落上落日的余晖。
落晖:落日。
明诗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译文:牧人驱散着牛群回圈 ,猎马带着猎物归来。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明诗意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我只好长声歌唱《诗经》中的“采薇采薇”的诗句,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叁
赏诗句悟诗情
段落解读
首联叙事兼托情。
首联“望”字点题,又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徙倚”写出人物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臣,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速茫和失意情绪。总摄下面四句,并为下面四句写景做铺垫。
颔联互文见义,写秋野远景、静景。
颔联承“望”字而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在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这一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如此萧瑟秋景,怎能不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情?
段落解读
颈联写秋野近景、动景。
对“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这一联转而写人,写近景。“驱”“返”“带”“归”颇具动态,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尾联用典。
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诗人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无相识”表现出诗人的孤苦无依。
赏诗句悟诗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既然点题,又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赏诗句悟诗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赏诗句悟诗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不得已辞官隐居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赏诗句悟诗情
首联在全诗的作用是什么?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赏诗句悟诗情
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光影相映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白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赏诗句悟诗情
这首诗是如何即景抒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闻。他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江北历历的汉阳树 ,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近处大江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整体赏析
借景言情,以情写景,给人以美的感受,耐人回味。
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通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被巧妙地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组含的不尽之意,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
语言质朴清新而蕴含深意。
全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了先路。
肆
总结拓展
中心主旨
《野望》抒发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以及惆怅的情绪。《野望》通过对山野秋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憔悴萧索的晚秋景象,从而衬托出诗人心中的郁闷与孤独,表达出诗人想要归隐山林的志向。
课堂检测
1. 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画面宏大,意境开阔。
B.颈联接着写牧人与猎人归来,由上联的静转入这一联的动,动静结合。
C.这两联都按照律诗的要求来写,对仗十分工整。
D.这两联景中含情,表现出诗人融入田园生活后,内心无比喜悦的情感。
D
课堂检测
2. 《野望》中写薄幕中所见景物的诗句是( ), ( )。 ( ), ( )。
答案: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拓展延伸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拓展延伸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