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江苏省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4·江苏)毛家坪遗址是自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晚期的秦文化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有学者依据《史记》中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认为上述苜蓿属植物与秦人养马有关。该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明( )
A.西周晚期出现原始农耕和畜牧 B.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
C.秦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的研究结合毛家坪遗址的考古发现,依据文献《史记》中的记载,体现了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相互印证,说明探究历史时要重视不同史料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
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于西周晚期,A项错误;
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即将阶级社会的门槛,而且西周时期已经是阶级社会,C项错误;
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具有不同的价值,且史料间要相互认证,无法进行简单比较,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注意材料中该学者的研究的史料依据,结合史学研究的方法、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的价值解答, 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探究历史真相时,应重视不同来源史料之间的相互印证,而非单一类型史料的孤立解读。
2.(2024·江苏)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 )
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 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
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 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
【答案】C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仍以儒家经学为家学核心,形成了经学世家,这有助于维护和传播儒家思想,有利于儒学复兴,C项正确;
北方士族南迁只是背景之一,而且材料强调的是经学世家形成的对儒学的影响,A项错误;
经学世家的形成与南北政权的频繁更替无直接因果关系,B项错误;
隋朝时提出“三教合归儒”,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道教、儒学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发展对儒学的影响,以及经学世家形成对儒学的影响解答,认识儒学在多元宗教文化环境下的传承与发展,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024·江苏)下表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常平仓的部分支出情况。这些支出反映了北宋政府( )
时间 支出及用途
熙宁六年十一月 3万石谷,淮南西路招募饥民兴修水利
熙宁七年五月 5万石谷,真定府路减价出粜
熙宁九年二月 10万缗钱,广南西路转运司以备军需
A.力图发展农业平抑物价 B.运用经济手段稳定秩序
C.鼓励民间组织救济灾民 D.增加军费缓解边防压力
【答案】B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 常平仓的部分支出表现在招募饥民兴修水利、减价出售粮食以及备军需等多种活动,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体现了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来稳定社会秩序的意图,B项正确;
A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全面,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行为,没有体现民间组织,C项错误;
D项中的“增加军费”与材料中的“以备军需”不符,且军费支出只是其中一部分,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信息,注意其支出的用途,紧扣政府的立场,得出北宋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稳定社会秩序的结论,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2024·江苏)据广东《博罗县志》记载,明嘉靖、隆庆年间,该县出现源自乡约的“约”字地名,如安山约、大连约等,一约辖一村或数村。知县往往“慎择乡约之长”,让其宣讲“高皇帝之六训”,负责当地保卫事宜。这一记载反映出该县( )
A.乡约与法律合流 B.注重对农民的军事训练
C.保甲制形同虚设 D.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可知,明嘉靖、隆庆年间,广东博罗县出现源自乡约的“约”字地名,知县择选乡约之长,宣讲皇帝的六训,负责保卫工作。这体现了该县重视对基层治理的治理,D项正确;
材料中体现不出乡约与法律合流,A项错误;
材料中只是提及乡约之长负责保卫事宜,并没有明确其是对农民进行军事训练,B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及保甲制,而且明朝实行里甲制,清朝先实行里甲制,后实行保甲制,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联系明朝基层治理的制度和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2024·江苏)如图为唐代至清代扬州城的变迁图。据此可知( )
A.城市中心区域不断扩大 B.运河漕运影响城市发展
C.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 D.内河河道交错密布全城
【答案】B
【知识点】古代城市的产生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可知,从唐代至清代,扬州城均围绕运河沿岸发展,这说明运河漕运对扬州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项正确;
图中未标明各个时期扬州城的中心区域,无法得知城市中心区域是否扩大,A项错误;
图中并未详细展示城市的功能分区,无法得知功能分区是否日趋明显,C项错误;
图中只展示了部分河道,无法得知内河河道是否交错密布全城,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图示信息,注意唐朝到清朝扬州城的地理位置,联系运河漕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解答,同时掌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6.(2024·江苏)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
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9世纪50、60年代,上海洋布店由1家发展到十几家,而且由门市零售为主转变为批发为主。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外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且逐渐深入,B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政府态度,无法得出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结论,而且这一时期清政府并未鼓励兴办实业,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况,没有反映内地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C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快速发展是在一战时期,而且材料反映的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况,不能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2024·江苏)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创办的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在改刊宣言中强调:“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
A.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B.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
C.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强调反军阀和反帝国主义的联合。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因此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A项正确;
材料中周恩来等人的做法不是为了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而是为国民大革命服务,B项错误;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项错误;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紧扣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分析其目的,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2024·江苏)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审阅《新区图书出版发行暂行办法》时作出批示:“书籍与报纸不同,暂时除没收国民党书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动书籍可个别进行干涉,暂时不必普遍立条例。”这一批示( )
A.有利于保护解放区的文化设施 B.重在揭露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
C.合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的需要 D.为发动战略反攻做好舆论准备
【答案】C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12月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材料中毛泽东的批示体现了宽容的文化政策,这有利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推动解放战争的发展进程 ,C项正确;
保护解放区的文化设施不是主要意图,而是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主义,B项错误;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项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紧扣解放战争大背景,结合这一时期中共的文化政策及其目的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2024·江苏)如图为陈奇峰1951年创作的漫画《不让盗窃分子破坏》。该画意在( )
A.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 B.动员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C.抨击投机商人囤积居奇 D.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答案】A
【知识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1951年”“《不让盗窃分子破坏》”以及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漫画体现了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进而巩固新生政权,A项正确;
1951年时,中国还未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B项错误;
该漫画突出的是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进而巩固新生政权,“抨击投机商人囤积居奇”“倡导勤俭节约”与漫画主题不符,C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1年”“《不让盗窃分子破坏》”以及漫画信息,结合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2024·江苏)1980年,攀枝花当地报纸发表《关心群众生活,为子孙后代造福》一文,表达了人民迫切希望喝到优质水的心声。南京大学地质系肖楠森教授闻讯后多次到当地勘查,利用他的“新构造控水理论”成功找到了地下水。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生不畏艰难,为全国许多地方解决了饮用水问题。这反映出( )
A.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B.科研成果助力三线建设
C.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D.科学家至诚报国的情怀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肖楠森教授闻讯攀枝花当地的需求后,多次勘查并利用自己的理论成功找到地下水,而且他一生为全国许多地方解决了饮用水问题,这体现了科学家至诚报国的情怀,D项正确;
材料重在强调科学家的至诚报国的情怀,不是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A项错误;
三线建设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材料时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B项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生态环境的改善,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抓住肖楠森教授的事迹和家国情怀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2024·江苏)据统计,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译的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达470余种,从事西洋书籍翻译的学者有117人,出现了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新派学者。当时“执政者虽亦关心西欧科学,但西学的输入及研究却以民间为主”。这一现象表明日本( )
A.摒弃闭关锁国政策 B.全面吸纳西方近代文明
C.社会观念出现变化 D.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答案】C
【知识点】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朝鲜)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译了大量欧洲的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而且有众多学者参与其中,尽管当时执政者对西欧科学的关心有限,但民间对西学的输入和研究热情较高。这表明当时日本部分社会群体对西学的接受和传播,社会观念出现变化,C项正确;
这一时期日本还未完全摒弃闭关锁国政策,A项错误;
材料中只提及了科技文化,“全面吸纳”的表述错误,B项错误;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推行“文明开化”政策,1774年至1852年明治维新还未开始,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日本,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中古时期日本对西学的态度和传播特点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2.(2024·江苏)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糜费巨资,让两百多个参会代表终日沉溺于舞会、观剧、狩猎和游览中。时人讽刺“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奥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礼仪 B.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建立
C.梅特涅重视西方文化传统 D.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形成
【答案】D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通过安排各种娱乐活动来分散多数参会代表的注意力,而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说明少数强国在会议中掌握着主导权,能够决定会议的重要决策和走向,这反映了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的形成,D项正确;
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做法带有政治意图,并非是单纯尊崇近代外交礼仪,A项错误;
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是一战后国际联盟的原则,B项错误;
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做法带有政治意图,并非对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视西方文化传统,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国际法的形成,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维也纳会议的特点、局限性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2024·江苏)近代非洲文学以使用欧洲语言创作为主流。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作家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1908年出版的《心血凝成的历史》成为阿姆哈拉语文学的标志性成果。到20世纪6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以使用阿姆哈拉语为荣。据此可知,阿姆哈拉语的推广( )
A.传承了西非的本土文明 B.发挥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
C.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统一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作者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之后阿姆哈拉语得到推广,结合所学可知,阿姆哈拉语的推广有利于增强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促进其民族觉醒,抵制欧洲文化侵略,即发挥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B项正确;
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阿姆哈拉语是对西非本土文明的传承,A项错误;
材料只是提及埃塞俄比亚推广阿姆哈拉语,不能得出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统一的结论,C项错误;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而且材料只涉及文化领域,D项夸大了阿姆哈拉语推广的作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理解阿姆哈拉语的推广对于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觉醒和抵抗西方文化侵略的作用,即可得出答案,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2024·江苏)1930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每个工人都需要强壮的肌肉和敏锐的眼睛”为题刊发文章,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政府鼓励下,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学会了射击、游泳、滑雪、跳伞等运动技能。此时,苏联重视体育旨在( )
A.弥补技术人才的不足 B.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D.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答案】C
【知识点】“苏联模式”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0年苏联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苏联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鼓励人民学会各种运动技能,主要是通过增强国民的强健体魄,培养国民的坚强意志,进而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备战能力,C项正确;
重视体育与弥补技术人才不足无关,A项错误;
重视体育对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作用不大,B项错误;
1930年时反法西斯战争尚未爆发,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模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紧扣苏联工业化大背景其理解其重视体育的目的,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2024·江苏)寒山子是唐代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诗人,长年在山洞中隐居避世。他写的诗流露出一种超尘脱俗的空灵感。20世纪50年代,寒山子的诗被译成英文。至60年代,他的诗在美国受到一些蓄长发、光着脚的大学生欢迎,风靡一时,形成了“寒山热”。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青年认同中国生活方式 B.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C.政府调整对华外交政策 D.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
【答案】D
【知识点】“二战”后社会运动的根源及表现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流行寒山子诗歌,出现“寒山热”。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美国处于社会变革和动荡的时期,寒山子诗歌流露出一种超尘脱俗的空灵感,为那些对社会现实感到迷茫和失望的美国民众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D项正确;
寒山子的诗歌在美国流行不能等于认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青年对寒山子诗歌的欢迎,更多的是对其诗歌所传达的精神内涵产生了共鸣,A项错误;
美国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及美国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调整,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社会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材料信息,注意寒山子诗歌表达的精神内涵,结合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特征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6.(2024·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瑟步枪是世界著名的枪械,由德国人威廉·毛瑟和保罗·毛瑟兄弟设计。1869年,他们建立公司生产枪支。两年后德国政府开始与毛瑟兄弟合作,用他们发明的直动式单发步枪装备军队。毛瑟兄弟后来对步枪进行了改进。1888年,保罗·毛瑟研制出发射无烟火药子弹的弹仓式步枪,并在枪管外加装套筒,弹头初速和射程都有增加。1898年,保罗·毛瑟研制了新的弹仓式步枪,各种性能都有较大提高。德国生产的毛瑟枪除满足国内扩军备战的需要外,还大量出口。
——摘编自[美]罗伯特·L.奥康奈尔《兵器史》等
材料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遭到封锁,武器供应严重不足。为此,中共中央指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武器,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随后,八路军军工局组织人员土法上马,制造出枪管钻床和防锈处理设备。没有造枪的钢材,就用沦陷区的铁路钢轨作材料。1939年4月,他们设计出无名氏马步枪,次年结合山地游击战特点,又加以改进设计出八一式马步枪。该型枪支重量轻、体积小、精准度高,且方便近身拼刺刀,成为抗日根据地生产的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枪。
——摘编自薛幸福主编《革命根据地军工史料丛书·陕甘宁边区》等
(1)据材料一概括毛瑟枪在研制技术上的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瑟枪研制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毛瑟枪相比,八一式马步枪成功研制所面临的困难。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八一式马步枪研制的意义。
【答案】(1)创新之处:改进枪械结构(发明直动式单发步枪、使用弹仓、使用套筒);发明无烟火药子弹。
背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德国重视发明,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扩军备战。
(2)困难: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原料(物资)匮乏或设备缺乏;人才不足、技术落后。
(3)意义:改善根据地武器装备、增强战斗力(作战能力);奠定抗战物资基础、打击日本侵略者 ;积累工业生活经验、培养人才;铸就艰苦创业革命精神或自力更生精神。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创新之处:依据材料“1888年,保罗·毛瑟研制出发射无烟火药子弹的弹仓式步枪,并在枪管外加装套筒,弹头初速和射程都有增加”可知,改进枪械结构;发明无烟火药子弹。背景: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依据材料“两年后德国政府开始与毛瑟兄弟合作,用他们发明的直动式单发步枪装备军队”“德国生产的毛瑟枪除满足国内扩军备战的需要外,还大量出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重视发明;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扩军备战。
(2)困难:依据材料“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遭到封锁,武器供应严重不足”可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依据材料“没有造枪的钢材,就用沦陷区的铁路钢轨作材料”可知,原料(物资)匮乏或设备缺乏;依据材料“为此,中共中央指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武器,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随后,八路军军工局组织人员土法上马,制造出枪管钻床和防锈处理设备”可知,人才不足、技术落后。
(3)意义:依据材料“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遭到封锁,武器供应严重不足”“该型枪支重量轻、体积小、精准度高,且方便近身拼刺刀,成为抗日根据地生产的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枪”并结合所学从改善武器装备、增强战斗力;奠定抗战物资基础;积累工业生活经验、培养人才以及铸就精神等角度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敌后战场的抗战。第一问,创新之处: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从改进枪械结构和发明无烟火药子弹角度分析概括;背景: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德国政府的重视以及扩军备战等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困难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对战斗力、对抗战、对人才以及对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2024·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诏古道是唐代云南地区的地方交通网。唐朝时西南各少数民族联合建立的南诏政权兴起,逐步统一了云南地区。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作为中央治下的地方政权,南诏推崇儒家文化,学习和接受中原的生产技术,派遣大臣子弟入唐学习,参照唐朝的制度文化推行改革。南诏仿效唐制,大力发展交通,建成了通达四方的道路网,既通往中原,也连接了通往缅句、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通过南诏古道,中原的丝绸、布匹、铁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海外的琉璃、宝石、翡翠等异域方物也输入国内,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与中原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摘编自潘岳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诏古道修建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诏古道修建的影响。
【答案】(1)历史背景:唐朝实行开明、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南诏仿效唐朝制度、或学习唐朝(中原)制度 ;南诏重视发展交通;南诏经济文化发展。
(2)影响:推动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中原文化传播;促进民族交融/交流/交往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或促进西南丝绸之路繁荣,或促进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西南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1)历史背景:依据材料“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依据材料“作为中央治下的地方政权,南诏推崇儒家文化,学习和接受中原的生产技术,派遣大臣子弟入唐学习,参照唐朝的制度文化推行改革”可知,南诏仿效唐朝制度、或学习唐朝(中原)制度 ;依据材料“南诏仿效唐制,大力发展交通,建成了通达四方的道路网”可知,南诏重视发展交通;结合所学可知,南诏经济文化发展。
(2)影响:依据材料“通过南诏古道,中原的丝绸、布匹、铁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海外的琉璃、宝石、翡翠等异域方物也输入国内,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与中原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并结合所学从边疆开发、民族交融、经济文化发展等角度回答,如推动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交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考查西南丝绸之路、唐朝的民族交融。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唐朝的民族政策、南诏的举措等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对边疆开放、对中原文化传播、对民族交融以及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2024·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曾国藩于1868年出任直隶总督,半年后他对直隶官员进行考核,并向朝廷上奏。他认为对官员的考核,可以达到“奖劝所加,精神一振,观摩惕励,可渐跻循良之域”的效果。下表是根据他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清单而编制。
姓名 身份 考核评语 处置建议
萧履中 南路厅同知 论事轩爽,能耐劳苦,处处以体恤民情为务 上达圣听,以表政绩
张延绪 候补知县 心地明白,办事安详,清理积案,力求公允 上达圣听,以表政绩
胡季煊 宁津县知县 贪酷众著,民怨沸腾;宁津有呈控侵吞肥己各款,伪造巨款假账;株连平民,将其房产抄没变卖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所控各款认真查办,另行奏结
李作棠 保安州知州 性耽安逸,罢敕不识,公事委之书差,上下其手 以县丞降补
宋炳文 冀州知州 性情疲缓,久有公事废弛之名:近尤精力衰颓,于大小政务不能照摄;惟居心厚道,且系进士出身 改为教职归部选用
——据《曾国藩全集》
(1)据材料概括指出清代考核地方官员的依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考核地方官员的作用。
【答案】(1)依据:是否吃苦耐劳、体恤民情;是否处事合理、公平正义;是否贪赃枉法;是否慵懒怠政;科考荣誉。
(2)作用:一定程度起了监督作用; 提升官员的素养,推动吏治清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社会秩序良性发展;有利于考核内容的标准化;对于当今社会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的官员考核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
【解析】【分析】(1)依据:依据材料“能耐劳苦,处处以体恤民情为务”可知,是否吃苦耐劳、体恤民情;依据材料“心地明白,办事安详,清理积案,力求公允”可知,是否处事合理、公平正义;依据材料“贪酷众著,民怨沸腾;宁津有呈控侵吞肥己各款,伪造巨款假账”可知,是否贪赃枉法;依据材料“性耽安逸,罢敕不识,公事委之书差,上下其手”可知,是否慵懒怠政;依据材料“惟居心厚道,且系进士出身”可知,科考荣誉。
(2)作用:依据表格信息,结合第一问的依据和所学可知,一定程度起了监督作用;提升官员的素养,推动吏治清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社会秩序良性发展;有利于考核内容的标准化;对于当今社会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的官员考核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概括;第二问,依据表格信息,结合第一问的依据和所学从监督、提升官员素养、澄清吏治、提高效率、社会秩序发展、考核内容标准化以及对后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9.(2024·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文化”这个词至少有三种理解,最基础的理解是“读书写字”;第二种理解是指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有唱歌、跳舞等,粗略等同于“文学艺术活动”;第三种理解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显然,前两种理解包含在第三种理解中,第三种理解是一个更宽、更高层次上的理解,大致可以与文明相等同。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某一世界古代文明为例,就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选择中国以外的古代文明,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论题: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阐述: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比如我们常说古希腊文化,就是指包括古希腊制度设计,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古希腊思想文化等在内。古希腊制度设计是非常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不设国王,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公民大会,大会由公民抽签产生,共同对国家事务进行商议。这种制度设计是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海外商贸以及城邦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极大的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繁荣的局面,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经济和政治日益欣欣向荣,也迎来了古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城邦居民无法通过农耕实现基本生存,所以古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海外商贸非常繁荣,所以古希腊人形成了追逐商利的价值取向。商品贸易发展要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古希腊社会呈现出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从事海外商品贸易要求商人要诚实守信,要敢于冒险和探索,所以古希腊人民普遍形成了诚实守信、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古希腊思想文化是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的商品贸易发展下不断发展繁荣的,希腊神话 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寓言、古希腊的悲喜剧、古希腊的建筑、音乐等都充分展现了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繁荣。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也是西方哲学的起源。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呈现出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悲剧性、雄伟性的特点,是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首先,依据主题可以得出论题是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然后依据材料“第三种理解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以古希腊文化为例展开阐述。主要结合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社会生活、古典文化进行分析。具体示例如下:古希腊制度设计是非常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不设国王,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公民大会,大会由公民抽签产生,共同对国家事务进行商议。这种制度设计是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海外商贸以及城邦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极大的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繁荣的局面,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经济和政治日益欣欣向荣,也迎来了古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城邦居民无法通过农耕实现基本生存,所以古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海外商贸非常繁荣,所以古希腊人形成了追逐商利的价值取向。商品贸易发展要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古希腊社会呈现出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从事海外商品贸易要求商人要诚实守信,要敢于冒险和探索,所以古希腊人民普遍形成了诚实守信、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古希腊思想文化是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的商品贸易发展下不断发展繁荣的,希腊神话 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寓言、古希腊的悲喜剧、古希腊的建筑、音乐等都充分展现了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繁荣。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也是西方哲学的起源。最后进行总结,结合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得出结论是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呈现出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悲剧性、雄伟性的特点,是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思路是首先依据主题得出论题,然后以古希腊文化为例,结合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社会生活、古典文化进行分析阐述,最后得出结论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1 / 1【高考真题】江苏省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4·江苏)毛家坪遗址是自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晚期的秦文化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有学者依据《史记》中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认为上述苜蓿属植物与秦人养马有关。该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明( )
A.西周晚期出现原始农耕和畜牧 B.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
C.秦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2.(2024·江苏)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 )
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 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
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 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
3.(2024·江苏)下表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常平仓的部分支出情况。这些支出反映了北宋政府( )
时间 支出及用途
熙宁六年十一月 3万石谷,淮南西路招募饥民兴修水利
熙宁七年五月 5万石谷,真定府路减价出粜
熙宁九年二月 10万缗钱,广南西路转运司以备军需
A.力图发展农业平抑物价 B.运用经济手段稳定秩序
C.鼓励民间组织救济灾民 D.增加军费缓解边防压力
4.(2024·江苏)据广东《博罗县志》记载,明嘉靖、隆庆年间,该县出现源自乡约的“约”字地名,如安山约、大连约等,一约辖一村或数村。知县往往“慎择乡约之长”,让其宣讲“高皇帝之六训”,负责当地保卫事宜。这一记载反映出该县( )
A.乡约与法律合流 B.注重对农民的军事训练
C.保甲制形同虚设 D.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5.(2024·江苏)如图为唐代至清代扬州城的变迁图。据此可知( )
A.城市中心区域不断扩大 B.运河漕运影响城市发展
C.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 D.内河河道交错密布全城
6.(2024·江苏)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
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7.(2024·江苏)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创办的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在改刊宣言中强调:“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
A.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B.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
C.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
8.(2024·江苏)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审阅《新区图书出版发行暂行办法》时作出批示:“书籍与报纸不同,暂时除没收国民党书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动书籍可个别进行干涉,暂时不必普遍立条例。”这一批示( )
A.有利于保护解放区的文化设施 B.重在揭露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
C.合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的需要 D.为发动战略反攻做好舆论准备
9.(2024·江苏)如图为陈奇峰1951年创作的漫画《不让盗窃分子破坏》。该画意在( )
A.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 B.动员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C.抨击投机商人囤积居奇 D.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10.(2024·江苏)1980年,攀枝花当地报纸发表《关心群众生活,为子孙后代造福》一文,表达了人民迫切希望喝到优质水的心声。南京大学地质系肖楠森教授闻讯后多次到当地勘查,利用他的“新构造控水理论”成功找到了地下水。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生不畏艰难,为全国许多地方解决了饮用水问题。这反映出( )
A.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B.科研成果助力三线建设
C.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D.科学家至诚报国的情怀
11.(2024·江苏)据统计,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译的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达470余种,从事西洋书籍翻译的学者有117人,出现了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新派学者。当时“执政者虽亦关心西欧科学,但西学的输入及研究却以民间为主”。这一现象表明日本( )
A.摒弃闭关锁国政策 B.全面吸纳西方近代文明
C.社会观念出现变化 D.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2.(2024·江苏)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糜费巨资,让两百多个参会代表终日沉溺于舞会、观剧、狩猎和游览中。时人讽刺“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奥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礼仪 B.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建立
C.梅特涅重视西方文化传统 D.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形成
13.(2024·江苏)近代非洲文学以使用欧洲语言创作为主流。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作家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1908年出版的《心血凝成的历史》成为阿姆哈拉语文学的标志性成果。到20世纪6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以使用阿姆哈拉语为荣。据此可知,阿姆哈拉语的推广( )
A.传承了西非的本土文明 B.发挥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
C.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统一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14.(2024·江苏)1930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每个工人都需要强壮的肌肉和敏锐的眼睛”为题刊发文章,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政府鼓励下,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学会了射击、游泳、滑雪、跳伞等运动技能。此时,苏联重视体育旨在( )
A.弥补技术人才的不足 B.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D.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5.(2024·江苏)寒山子是唐代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诗人,长年在山洞中隐居避世。他写的诗流露出一种超尘脱俗的空灵感。20世纪50年代,寒山子的诗被译成英文。至60年代,他的诗在美国受到一些蓄长发、光着脚的大学生欢迎,风靡一时,形成了“寒山热”。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青年认同中国生活方式 B.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C.政府调整对华外交政策 D.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
16.(2024·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瑟步枪是世界著名的枪械,由德国人威廉·毛瑟和保罗·毛瑟兄弟设计。1869年,他们建立公司生产枪支。两年后德国政府开始与毛瑟兄弟合作,用他们发明的直动式单发步枪装备军队。毛瑟兄弟后来对步枪进行了改进。1888年,保罗·毛瑟研制出发射无烟火药子弹的弹仓式步枪,并在枪管外加装套筒,弹头初速和射程都有增加。1898年,保罗·毛瑟研制了新的弹仓式步枪,各种性能都有较大提高。德国生产的毛瑟枪除满足国内扩军备战的需要外,还大量出口。
——摘编自[美]罗伯特·L.奥康奈尔《兵器史》等
材料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遭到封锁,武器供应严重不足。为此,中共中央指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武器,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随后,八路军军工局组织人员土法上马,制造出枪管钻床和防锈处理设备。没有造枪的钢材,就用沦陷区的铁路钢轨作材料。1939年4月,他们设计出无名氏马步枪,次年结合山地游击战特点,又加以改进设计出八一式马步枪。该型枪支重量轻、体积小、精准度高,且方便近身拼刺刀,成为抗日根据地生产的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枪。
——摘编自薛幸福主编《革命根据地军工史料丛书·陕甘宁边区》等
(1)据材料一概括毛瑟枪在研制技术上的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瑟枪研制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毛瑟枪相比,八一式马步枪成功研制所面临的困难。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八一式马步枪研制的意义。
17.(2024·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诏古道是唐代云南地区的地方交通网。唐朝时西南各少数民族联合建立的南诏政权兴起,逐步统一了云南地区。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作为中央治下的地方政权,南诏推崇儒家文化,学习和接受中原的生产技术,派遣大臣子弟入唐学习,参照唐朝的制度文化推行改革。南诏仿效唐制,大力发展交通,建成了通达四方的道路网,既通往中原,也连接了通往缅句、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通过南诏古道,中原的丝绸、布匹、铁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海外的琉璃、宝石、翡翠等异域方物也输入国内,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与中原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摘编自潘岳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诏古道修建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诏古道修建的影响。
18.(2024·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曾国藩于1868年出任直隶总督,半年后他对直隶官员进行考核,并向朝廷上奏。他认为对官员的考核,可以达到“奖劝所加,精神一振,观摩惕励,可渐跻循良之域”的效果。下表是根据他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清单而编制。
姓名 身份 考核评语 处置建议
萧履中 南路厅同知 论事轩爽,能耐劳苦,处处以体恤民情为务 上达圣听,以表政绩
张延绪 候补知县 心地明白,办事安详,清理积案,力求公允 上达圣听,以表政绩
胡季煊 宁津县知县 贪酷众著,民怨沸腾;宁津有呈控侵吞肥己各款,伪造巨款假账;株连平民,将其房产抄没变卖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所控各款认真查办,另行奏结
李作棠 保安州知州 性耽安逸,罢敕不识,公事委之书差,上下其手 以县丞降补
宋炳文 冀州知州 性情疲缓,久有公事废弛之名:近尤精力衰颓,于大小政务不能照摄;惟居心厚道,且系进士出身 改为教职归部选用
——据《曾国藩全集》
(1)据材料概括指出清代考核地方官员的依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考核地方官员的作用。
19.(2024·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文化”这个词至少有三种理解,最基础的理解是“读书写字”;第二种理解是指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有唱歌、跳舞等,粗略等同于“文学艺术活动”;第三种理解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显然,前两种理解包含在第三种理解中,第三种理解是一个更宽、更高层次上的理解,大致可以与文明相等同。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某一世界古代文明为例,就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选择中国以外的古代文明,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的研究结合毛家坪遗址的考古发现,依据文献《史记》中的记载,体现了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相互印证,说明探究历史时要重视不同史料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
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于西周晚期,A项错误;
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即将阶级社会的门槛,而且西周时期已经是阶级社会,C项错误;
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具有不同的价值,且史料间要相互认证,无法进行简单比较,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注意材料中该学者的研究的史料依据,结合史学研究的方法、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的价值解答, 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探究历史真相时,应重视不同来源史料之间的相互印证,而非单一类型史料的孤立解读。
2.【答案】C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仍以儒家经学为家学核心,形成了经学世家,这有助于维护和传播儒家思想,有利于儒学复兴,C项正确;
北方士族南迁只是背景之一,而且材料强调的是经学世家形成的对儒学的影响,A项错误;
经学世家的形成与南北政权的频繁更替无直接因果关系,B项错误;
隋朝时提出“三教合归儒”,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道教、儒学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发展对儒学的影响,以及经学世家形成对儒学的影响解答,认识儒学在多元宗教文化环境下的传承与发展,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 常平仓的部分支出表现在招募饥民兴修水利、减价出售粮食以及备军需等多种活动,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体现了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来稳定社会秩序的意图,B项正确;
A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全面,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行为,没有体现民间组织,C项错误;
D项中的“增加军费”与材料中的“以备军需”不符,且军费支出只是其中一部分,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信息,注意其支出的用途,紧扣政府的立场,得出北宋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稳定社会秩序的结论,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可知,明嘉靖、隆庆年间,广东博罗县出现源自乡约的“约”字地名,知县择选乡约之长,宣讲皇帝的六训,负责保卫工作。这体现了该县重视对基层治理的治理,D项正确;
材料中体现不出乡约与法律合流,A项错误;
材料中只是提及乡约之长负责保卫事宜,并没有明确其是对农民进行军事训练,B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及保甲制,而且明朝实行里甲制,清朝先实行里甲制,后实行保甲制,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联系明朝基层治理的制度和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古代城市的产生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可知,从唐代至清代,扬州城均围绕运河沿岸发展,这说明运河漕运对扬州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项正确;
图中未标明各个时期扬州城的中心区域,无法得知城市中心区域是否扩大,A项错误;
图中并未详细展示城市的功能分区,无法得知功能分区是否日趋明显,C项错误;
图中只展示了部分河道,无法得知内河河道是否交错密布全城,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图示信息,注意唐朝到清朝扬州城的地理位置,联系运河漕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解答,同时掌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9世纪50、60年代,上海洋布店由1家发展到十几家,而且由门市零售为主转变为批发为主。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外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且逐渐深入,B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政府态度,无法得出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结论,而且这一时期清政府并未鼓励兴办实业,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况,没有反映内地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C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快速发展是在一战时期,而且材料反映的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况,不能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强调反军阀和反帝国主义的联合。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因此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A项正确;
材料中周恩来等人的做法不是为了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而是为国民大革命服务,B项错误;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项错误;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紧扣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分析其目的,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12月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材料中毛泽东的批示体现了宽容的文化政策,这有利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推动解放战争的发展进程 ,C项正确;
保护解放区的文化设施不是主要意图,而是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主义,B项错误;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项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紧扣解放战争大背景,结合这一时期中共的文化政策及其目的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1951年”“《不让盗窃分子破坏》”以及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漫画体现了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进而巩固新生政权,A项正确;
1951年时,中国还未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B项错误;
该漫画突出的是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进而巩固新生政权,“抨击投机商人囤积居奇”“倡导勤俭节约”与漫画主题不符,C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1年”“《不让盗窃分子破坏》”以及漫画信息,结合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肖楠森教授闻讯攀枝花当地的需求后,多次勘查并利用自己的理论成功找到地下水,而且他一生为全国许多地方解决了饮用水问题,这体现了科学家至诚报国的情怀,D项正确;
材料重在强调科学家的至诚报国的情怀,不是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A项错误;
三线建设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材料时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B项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生态环境的改善,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抓住肖楠森教授的事迹和家国情怀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朝鲜)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译了大量欧洲的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而且有众多学者参与其中,尽管当时执政者对西欧科学的关心有限,但民间对西学的输入和研究热情较高。这表明当时日本部分社会群体对西学的接受和传播,社会观念出现变化,C项正确;
这一时期日本还未完全摒弃闭关锁国政策,A项错误;
材料中只提及了科技文化,“全面吸纳”的表述错误,B项错误;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推行“文明开化”政策,1774年至1852年明治维新还未开始,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日本,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中古时期日本对西学的态度和传播特点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通过安排各种娱乐活动来分散多数参会代表的注意力,而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说明少数强国在会议中掌握着主导权,能够决定会议的重要决策和走向,这反映了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的形成,D项正确;
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做法带有政治意图,并非是单纯尊崇近代外交礼仪,A项错误;
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是一战后国际联盟的原则,B项错误;
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做法带有政治意图,并非对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视西方文化传统,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国际法的形成,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维也纳会议的特点、局限性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作者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之后阿姆哈拉语得到推广,结合所学可知,阿姆哈拉语的推广有利于增强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促进其民族觉醒,抵制欧洲文化侵略,即发挥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B项正确;
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阿姆哈拉语是对西非本土文明的传承,A项错误;
材料只是提及埃塞俄比亚推广阿姆哈拉语,不能得出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统一的结论,C项错误;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而且材料只涉及文化领域,D项夸大了阿姆哈拉语推广的作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理解阿姆哈拉语的推广对于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觉醒和抵抗西方文化侵略的作用,即可得出答案,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苏联模式”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0年苏联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苏联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鼓励人民学会各种运动技能,主要是通过增强国民的强健体魄,培养国民的坚强意志,进而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备战能力,C项正确;
重视体育与弥补技术人才不足无关,A项错误;
重视体育对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作用不大,B项错误;
1930年时反法西斯战争尚未爆发,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模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紧扣苏联工业化大背景其理解其重视体育的目的,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二战”后社会运动的根源及表现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流行寒山子诗歌,出现“寒山热”。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美国处于社会变革和动荡的时期,寒山子诗歌流露出一种超尘脱俗的空灵感,为那些对社会现实感到迷茫和失望的美国民众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D项正确;
寒山子的诗歌在美国流行不能等于认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青年对寒山子诗歌的欢迎,更多的是对其诗歌所传达的精神内涵产生了共鸣,A项错误;
美国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及美国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调整,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社会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材料信息,注意寒山子诗歌表达的精神内涵,结合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特征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6.【答案】(1)创新之处:改进枪械结构(发明直动式单发步枪、使用弹仓、使用套筒);发明无烟火药子弹。
背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德国重视发明,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扩军备战。
(2)困难: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原料(物资)匮乏或设备缺乏;人才不足、技术落后。
(3)意义:改善根据地武器装备、增强战斗力(作战能力);奠定抗战物资基础、打击日本侵略者 ;积累工业生活经验、培养人才;铸就艰苦创业革命精神或自力更生精神。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创新之处:依据材料“1888年,保罗·毛瑟研制出发射无烟火药子弹的弹仓式步枪,并在枪管外加装套筒,弹头初速和射程都有增加”可知,改进枪械结构;发明无烟火药子弹。背景: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依据材料“两年后德国政府开始与毛瑟兄弟合作,用他们发明的直动式单发步枪装备军队”“德国生产的毛瑟枪除满足国内扩军备战的需要外,还大量出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重视发明;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扩军备战。
(2)困难:依据材料“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遭到封锁,武器供应严重不足”可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依据材料“没有造枪的钢材,就用沦陷区的铁路钢轨作材料”可知,原料(物资)匮乏或设备缺乏;依据材料“为此,中共中央指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武器,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随后,八路军军工局组织人员土法上马,制造出枪管钻床和防锈处理设备”可知,人才不足、技术落后。
(3)意义:依据材料“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遭到封锁,武器供应严重不足”“该型枪支重量轻、体积小、精准度高,且方便近身拼刺刀,成为抗日根据地生产的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枪”并结合所学从改善武器装备、增强战斗力;奠定抗战物资基础;积累工业生活经验、培养人才以及铸就精神等角度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敌后战场的抗战。第一问,创新之处: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从改进枪械结构和发明无烟火药子弹角度分析概括;背景: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德国政府的重视以及扩军备战等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困难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对战斗力、对抗战、对人才以及对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答案】(1)历史背景:唐朝实行开明、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南诏仿效唐朝制度、或学习唐朝(中原)制度 ;南诏重视发展交通;南诏经济文化发展。
(2)影响:推动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中原文化传播;促进民族交融/交流/交往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或促进西南丝绸之路繁荣,或促进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西南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1)历史背景:依据材料“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依据材料“作为中央治下的地方政权,南诏推崇儒家文化,学习和接受中原的生产技术,派遣大臣子弟入唐学习,参照唐朝的制度文化推行改革”可知,南诏仿效唐朝制度、或学习唐朝(中原)制度 ;依据材料“南诏仿效唐制,大力发展交通,建成了通达四方的道路网”可知,南诏重视发展交通;结合所学可知,南诏经济文化发展。
(2)影响:依据材料“通过南诏古道,中原的丝绸、布匹、铁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海外的琉璃、宝石、翡翠等异域方物也输入国内,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与中原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并结合所学从边疆开发、民族交融、经济文化发展等角度回答,如推动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交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考查西南丝绸之路、唐朝的民族交融。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唐朝的民族政策、南诏的举措等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对边疆开放、对中原文化传播、对民族交融以及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答案】(1)依据:是否吃苦耐劳、体恤民情;是否处事合理、公平正义;是否贪赃枉法;是否慵懒怠政;科考荣誉。
(2)作用:一定程度起了监督作用; 提升官员的素养,推动吏治清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社会秩序良性发展;有利于考核内容的标准化;对于当今社会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的官员考核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
【解析】【分析】(1)依据:依据材料“能耐劳苦,处处以体恤民情为务”可知,是否吃苦耐劳、体恤民情;依据材料“心地明白,办事安详,清理积案,力求公允”可知,是否处事合理、公平正义;依据材料“贪酷众著,民怨沸腾;宁津有呈控侵吞肥己各款,伪造巨款假账”可知,是否贪赃枉法;依据材料“性耽安逸,罢敕不识,公事委之书差,上下其手”可知,是否慵懒怠政;依据材料“惟居心厚道,且系进士出身”可知,科考荣誉。
(2)作用:依据表格信息,结合第一问的依据和所学可知,一定程度起了监督作用;提升官员的素养,推动吏治清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社会秩序良性发展;有利于考核内容的标准化;对于当今社会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的官员考核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概括;第二问,依据表格信息,结合第一问的依据和所学从监督、提升官员素养、澄清吏治、提高效率、社会秩序发展、考核内容标准化以及对后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9.【答案】论题: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阐述: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比如我们常说古希腊文化,就是指包括古希腊制度设计,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古希腊思想文化等在内。古希腊制度设计是非常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不设国王,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公民大会,大会由公民抽签产生,共同对国家事务进行商议。这种制度设计是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海外商贸以及城邦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极大的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繁荣的局面,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经济和政治日益欣欣向荣,也迎来了古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城邦居民无法通过农耕实现基本生存,所以古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海外商贸非常繁荣,所以古希腊人形成了追逐商利的价值取向。商品贸易发展要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古希腊社会呈现出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从事海外商品贸易要求商人要诚实守信,要敢于冒险和探索,所以古希腊人民普遍形成了诚实守信、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古希腊思想文化是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的商品贸易发展下不断发展繁荣的,希腊神话 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寓言、古希腊的悲喜剧、古希腊的建筑、音乐等都充分展现了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繁荣。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也是西方哲学的起源。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呈现出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悲剧性、雄伟性的特点,是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首先,依据主题可以得出论题是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然后依据材料“第三种理解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以古希腊文化为例展开阐述。主要结合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社会生活、古典文化进行分析。具体示例如下:古希腊制度设计是非常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不设国王,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公民大会,大会由公民抽签产生,共同对国家事务进行商议。这种制度设计是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海外商贸以及城邦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极大的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繁荣的局面,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经济和政治日益欣欣向荣,也迎来了古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城邦居民无法通过农耕实现基本生存,所以古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海外商贸非常繁荣,所以古希腊人形成了追逐商利的价值取向。商品贸易发展要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古希腊社会呈现出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从事海外商品贸易要求商人要诚实守信,要敢于冒险和探索,所以古希腊人民普遍形成了诚实守信、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古希腊思想文化是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的商品贸易发展下不断发展繁荣的,希腊神话 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寓言、古希腊的悲喜剧、古希腊的建筑、音乐等都充分展现了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繁荣。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也是西方哲学的起源。最后进行总结,结合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得出结论是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呈现出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悲剧性、雄伟性的特点,是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思路是首先依据主题得出论题,然后以古希腊文化为例,结合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社会生活、古典文化进行分析阐述,最后得出结论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