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母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四上《母鸡》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17 09:5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16课:母鸡授课人:李杰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自主阅读中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生字:词语:怨 抗 侮 绩 凄 慈 辛 反抗 欺辱 凄惨 慈爱 如怨如诉 疙瘩 可恶 聋子 鸡雏儿 一撮儿毛自学指导(一)2分钟
快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开始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从课文中那些词可以看出来,用△标出来。△自学指导二自由读1---3自然段,思考:5分钟
1.用_画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句子,(不用画完整的句子。)
2.谁能用四个字分别概括一下1.2.3自然段的内容。
3.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2.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3.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4.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自学指导(三)快速地读5---9自然段,思考:8分钟
1.找出本部分的中心句。用括号标出。
2.找出文中母鸡勇敢,负责的句子。用—线标出。
3.找出慈爱,辛苦的句子。用~~标出。
4. 如果你是小鸡雏,你想对鸡妈妈说些什么?母鸡勇敢,负责的句子:
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3.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母鸡慈爱,辛苦的句子:
1.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2.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汇报交流讨厌不讨厌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这一段是什么段?起什么作用?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你有什么体会? 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理解:学到这里,谁能说一下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们的?拓展总结: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①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淘气可爱。《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用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在写猫时,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性格古怪的表现;在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作者从始至终表达的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④在语言的运用上,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听街坊邻居在说,既生动鲜明,又通俗易懂。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当堂训练白皮练习册31页3 , 6, 8题。作业:
阅读写动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