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论语十二章》任务式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论语十二章》任务式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13: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2 《论语》十二章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编纂而成,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作者简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语录体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它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上的顺序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è)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
5.传(chuán)不习乎
6.不逾(yú)矩(jǔ)
7.学而不思则罔(w ng )
8.思而不学则殆(dài)
9.贤哉(zāi)
10.一箪(dān)食 在陋巷(xiàng)人不堪(kān)其忧
11.曲肱(gōng)而枕之
12.逝者如斯夫(fú),不舍(shè)昼夜
13.博学而笃(dǔ)志
任务一: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任务二:读懂文意
①子 曰:“学而 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连词,表顺接
按时
同“悦”,愉快
温习,复习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孔子的弟子
多次进行检查
自己
谋划,商量办法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交往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为政》)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遵从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越过
法度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
志学 弱冠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天命之年 耳顺、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耄耋
期颐
15岁
20岁
30岁
40岁
50岁
60岁
70岁
80、90岁
100岁
文化知识
温习,复习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凭借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④子曰:“温 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为政》)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能忍受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知道
比不上,赶不上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
【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⑧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冷水
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粗粮
不正当的手段
介词,对,对于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几个人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

【译文】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将他们的不足作为借鉴而改正。”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舍弃、放弃
河边。川,河流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军队
改变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孔子的弟子
广泛
坚定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恳切
仁德
1.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文言知识归纳
2.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习:古义:复习;温习
今义:学习
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可以为师矣
信:古义:诚信
今义:相信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许可
3.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动词,做,当作,成为
介词,替
动词,了解
动词,懂得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它的
代词,他们(的)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连词,可是,却
顺承连词,不译
并列连词,不译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传不习乎
学而时习之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4.词类活用
6.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 箪食瓢饮
5.特殊句式
倒装句:贤哉,回也(主谓倒装,应该是“回也,贤哉)
疏通文意
讨论学习方法、交友乐趣与为人态度。
不断复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孔子讲的学习,是“六艺”: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
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任务三:合作探究
1.第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2.第二章“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三个问句能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
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 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三者调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孔子自述其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青少年时期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中年以后是认识深化、思想成熟的阶段,能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老年阶段,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3.第三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一章讲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5.你是怎样理解第五章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学习方法的?
这一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6.请具体说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表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有思想有道德的君子不会为奢靡的物质生 活而奔波忙碌,粗茶淡饭也可以使他们乐在其中,孔子强调了一个人精神世界富足的重要性。
孔子把“知之”“好之”“乐之”分为三个层次,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这一章讲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7.第七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8.第八章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人生追求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胸襟,表明了自己 的人生追求。
这一章讲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一个“择”字,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有主见,善于“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9.第九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0.第十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飞逝,指出时间宝贵。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11.谈谈你对第十一章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的感悟。
做人一定要有志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并坚持不懈地追求,矢志不渝。
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12.第12章中的“博学而笃志”一句中“博学”和“笃志”有什么关系
“博学”和“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且非常关键的两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理想就需要有渊博的知识,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坚 定的意志。
这一章讲学习方法:要勤学多问、联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学之道——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温习交流
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13.试着分类归纳《论语》十二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为学之道——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
以学为乐
谦虚好学
珍惜时间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论语》中更多的为学之道……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学之道——修身之道
修身之道
宽厚平和
善于自省
循序渐进
安贫乐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修身之道
坚守道义
坚定志向
学中修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论语》中更多的修身之道……
14.《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讲如何提升个人修养,这些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主旨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思想品德修养及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等方面的内容。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信、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
写法
思想深刻,富有哲理。
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课堂小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恸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④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蚤:同“早”。③恸(tòng),哀痛之至。④贰过:重犯同样的错误
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必有我师焉( )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③门人益亲( ) ④今也则亡( )
2.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B.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C.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D.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弟子孰为好学?
4.【甲】【乙】两段文字,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
【答案】
1.①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②好的方面,优点③更,更加④同“无”,没有
2.D;【解析】句意为: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有颜回者好学”是对上文“弟子孰为好学”的回答,其后应断开;“不迁怒不贰过”是对颜回的描述,其后应断开。故停顿节奏为: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故选D。
3.①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产生疑惑。
②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
4.示例:甲安贫乐道(安于贫困,坚守初心等)乙勤奋好学;能忍受,克制力强;不犯同样的错误。
【乙】参考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去世了。孔子哭得悲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