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八上物理期中复习 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填空题39题 作图题16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 八上物理期中复习 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填空题39题 作图题16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08 13:43:26

文档简介

八上物理期中复习——第三章《光的折射 透镜》填空题39题 作图题16题
一、填空题
1.(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方形水槽(厚度可忽略不计)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束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图中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此时入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中的角;
(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应 (选填“增加”或“减少”)水槽中的水量,若BC间距离为2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h (选填“>”、“=”或“<”)2cm。
【答案】(1)小于
(2) 增加 >
【详解】(1)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根据折射规律可知,此时的入射角应小于折射角,即此时入射角小于角θ。
(2)[1]当水槽中的水量上升时,激光射入空气的入射点右移,这时折射光线应平行原折射光线,并在原折射光线的上方,即光点可以上移至C处,所以应使水槽中的水量增加。
[2]过水面上升后激光的入射点作原水面的垂线,如下图所示:
垂线和现在水面的交点为,垂线和原折射光线的交点为D,垂线与原水面的交点为E,由图可知
所以有。
2.(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明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为使A处的光点移至B处,应使水槽中的水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
(2)若AB间距离为2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Δh 2cm(选填“>”“=”或“<”)。
【答案】(1)增加
(2)>
【详解】(1)如图所示:
当水槽中的水量增加或减少时,入射光线不变,法线与水面始终垂直,则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要使A处的光点向上移到B处,由图可知应使水槽中的水量增加。
(2)若AB间距离为2cm,因两次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如图所示,可知水面高度的变化量Δh大于2cm。
3.(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 侧,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的过程中,折射角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动。
【答案】 左 折射 不变 右
【详解】[1][2]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线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因此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侧。
[3][4]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水面下降,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因此入射光线在水面的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随着水面的降低折射点向右移动,因此折射光线逐渐向右移动,同时水槽底部光斑向右移动,但不会越过O点。
4.(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如图为光在空气与玻璃交界面发生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界面的 侧是玻璃。
【答案】 OA 60° 右
【详解】[1][2]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是分居在法线两侧,由图可知水平的这条直线为法线,竖直的直线为界面,C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则反射角为
90°-30°=60°
[3]折射角为45°,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界面的右侧为玻璃。
5.(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让光束斜射入装有水的杯中。若光束沿AO斜射入水面,光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束进入水中后会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当这束光斜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在B侧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水杯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折射光线 (选填“顺时针方向旋转”、“方向不变”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答案】 靠近 向左 方向不变
【详解】[1] 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
[2] 若杯中的水增多,液面升高,因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则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入射点会向左上移动,则光斑向左移动。
[3] 在B侧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水杯倾斜一个小的角度,水面仍是水平的,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所以折射光线方向不变。
6.(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岸上的人看到水下的鱼,想用手里的激光笔照射到鱼,应该将激光笔射向 (“看到的鱼”、“看到的鱼上方”或“看到的鱼下方”下同);用鱼叉捕鱼应该对准 叉鱼,河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物体的高度比物体实际高度要 (填“高”或“低”)。
【答案】 看到的鱼 看到的鱼下方 高
【详解】[1][2][3]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光路会发生改变,所以看到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看到与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如果想要手里的激光笔照射到鱼,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应该将激光笔射向看到的鱼,用鱼叉捕鱼则应该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岸上的物体反射太阳光进入水中后发生折射,河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物体的高度比物体实际高度要高。
7.(22-23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到O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折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水位上升的高度为h,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动的距离 h(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左 不变 小于
【详解】[1][2]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
[2]折射光线、水面下部的法线、光斑移动的距离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因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45°,所以对应的光斑移动距离小于水面的上升距离,即水槽底部光斑移动的距离小于h。
8.(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的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与空气的分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成53°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
【答案】 37 43
【详解】[1][2]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的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与空气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光路图如下:
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53°,所以入射角为
90°-53°=37°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7°,所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53°,因为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00°,所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100°-53°=47°
因此折射角为
90°-47°=43°
9.(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人眼看到的鱼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实际鱼的位置在 。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 射出(以上两空均选填“B点”或“B点的上方”、“B点的下方”)。

【答案】 虚像 B点的下方 B点
【详解】[1][2]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虚像)在实际鱼位置的上方,则实际鱼的位置在B点的下方。
[3]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如图所示:

10.(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小熙同学在A处看到水中有一条小鱼,S和P点是鱼和虚像的位置,看到鱼的虚像是由于光从 中到 中发生折射,折射角 入射角(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根据折射规律请你判断 点是鱼的真实位置,想用激光枪击中这条鱼,在A处,枪口应朝向 (S或P)处瞄准。
【答案】 水 空气 大于 S P
【详解】[1][2][3]人看到物体的像是有光线进入了人眼中,看到鱼的虚像是来自水中鱼的光从水中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眼,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5]根据折射规律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逆着折射光线观察时,虚像位于物体的上方,故S点是鱼的真实位置,P为虚像的位置,由于光路具有可逆性,想用激光枪击中这条鱼,在A处,枪口应朝向P处瞄准。
11.(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 (选填“实”或“虚”) 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位置。
【答案】 折射 虚 乙
【详解】[1][2][3]由于大气层位置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落山时,太阳发出的光线进入大气层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时,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能够看到太阳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乙位置。
12.(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物质中传播,在分界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和互相垂直,是分界面或者法线,其他为光线,根据图中角度关系可知, 为分界面,此时的折射角为 ,入射角为 。
【答案】 30 70
【详解】[1]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图中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NN′是分界面,MM′是法线。
[2]折射角为折射光线OB与法线MM′的夹角,大小为
[3]入射角为入射光线CO与法线MM′的夹角,大小等于反射角大小,为
13.(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答案】 凸 可能
【详解】[1][2]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到焦点后,继续向前传播,形成放大的光斑,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
14.(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小雷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如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答案】蓝
【详解】由图乙可知,三棱镜对蓝光的偏折能力要强于红光,所以对同一凸透镜,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15.(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小明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透镜的焦距是 cm。他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又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乙中虚线处,则此时人眼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答案】 30 能
【详解】[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则15cm是一半焦距的,即焦距是30cm。
[2]因为虚像是光的折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所以在虚线处放置一个不透明的光屏对虚像不产生影响,此时人眼能看到烛焰的像。
16.(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下方,纸上呈现一个圆光斑,光斑直径小于透镜直径,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
(1)根据图像可推断该透镜的种类是 ;
(2)若透镜焦距小于L,透镜靠近纸面,会看到圆光斑 ;若透镜焦距大于L,透镜靠近纸面,会看到圆光斑 。(填光斑大小变化情况)
【答案】 凸透镜 先变小后边大 一直增大
【详解】(1)[1]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此透镜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因此为凸透镜。
(2)[2][3]若透镜焦距小于L,则焦点在纸和透镜之间,透镜靠近纸面,会看到圆光斑先变小后变大,焦点在纸上时最小;若透镜焦距大于L,则焦点在纸面下方,透镜靠近纸面,会看到圆光斑一直增大。
17.(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1所示(d1【答案】 凸 可能
【详解】[1]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
[2]乙光斑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到焦点后,继续向前传播,形成放大的光斑,两种情况下,将透镜远离纸片,都会观察到光斑的大小一直变大,因此,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
18.(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 镜,当水滴滴到图中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小红带着红色墨镜去观察蓝色区域,她感觉蓝色区域呈 色。小红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 。
A.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纸,让太阳光通过塑料纸,再照射到三棱镜上。
B.将透明的三棱镜换成红色玻璃制成的三棱镜。
【答案】 凸透 白色 黑 A
【详解】[1]水滴的中间凸起,中间厚边缘薄,且可以透光,相当于凸透镜。
[2]白光是复色光,可分解为红、绿、蓝三种色光,而红、绿、蓝三种色光不能再分解为其它色光,当水滴滴到图中白色区域时,组成白光的红、绿、蓝三种色光经过凸透镜折射时,折射程度不同,从而使白色分解,所以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3]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相同颜色的光,吸收与它不同颜色的光,小红带着红色墨镜去观察蓝色区域,蓝光被墨镜吸收,她感觉蓝色区域呈黑色。
[4] A.要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就要观察红光是否可以分解,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纸,让太阳光通过塑料纸,则得到红光,让红红再照射到三棱镜上,通过观察从三棱镜射出的光的颜色可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故A符合题意;
B.将透明的三棱镜换成红色玻璃制成的三棱镜,若红光是由其它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则被红色三棱镜吸收,无法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授课情景,王亚平老师在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通过水球和气泡观察到两个不同的像,此时大水球中出现了倒立的像,该像的成像原理为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而气泡中却显示出正立缩小的像,这是因为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 ,对光有 (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答案】 折射 凹透镜 发散
【详解】[1]图中大水球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2][3]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叫凹透镜,气泡中却显示出王亚平正立缩小的像,这是因为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0.(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 处所得的实像最小;放在 处所得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 处所得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 处能看到放大的虚像。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偏下,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 调烛焰的位置。
【答案】 a b c e 下
【详解】[1][2][3][4]如图,d点,即F点为一倍焦距的位置,b点为二倍焦距的位置;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越大时,像距越小,所成的实像也越小,所以蜡烛放在a处所得的实像最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像与物体等大,所以放在b处所得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c处时,烛焰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所得的实像比烛焰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放在e处能看到放大的虚像。
[5]成像时,物体、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偏下,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下调整烛焰的位置。
21.(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小伟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光屏的点F上(如图甲),这个点离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 cm;小伟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把这个凸透镜固定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他把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把光屏向 移动,光屏上才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 10.0 缩小 左
【详解】[1]由图甲知道,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焦点),焦距是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焦距为
[2]由图乙知道
u=30.0cm>2f
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知道,将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要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2.(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其主要构成有发光灯泡、散热电扇以及透镜组和平面镜等:
(1)如图所示,凸透镜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把像呈现到竖直的屏幕上,而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 、 像。如果凸透镜的焦距f=20cm,那么图中h的范围为 ;
A.h<20cm B.h=20cm C.20cm40cm
(2)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 倒立 放大 实 C 增大 下
【详解】(1)[1][2][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可知,投影仪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h的范围为
f
20cm故选C。
(2)[5][6]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想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应当是适当增大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23.(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把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和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则:蜡烛在 点,屏上的像最大;蜡烛在 点,屏上的像最小;蜡烛在 点,所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 c a e
【详解】[1][2][3]从图中可以看到,b点所在的位置为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位置,a点位置为大于两倍焦距位置,c点位置为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位置,d点位置为一倍焦距位置,e点位置为小于一倍焦距位置,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此可知,蜡烛在c点,屏上的像最大,蜡烛在a点,屏上的像最小,蜡烛在e点,所成的像是虚像。
24.(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名扬世界,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茶农在炒制茶叶时,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杀青”;泡茶时,杯中倒入开水,通过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变化便可知茶水即将倒满;缕缕茶香随着杯口的“白气”在室内升腾扩散,“白气”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绿茶看起来是绿的,是因为茶叶 (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透过玻璃,叶片变大了,是因为加水后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叶片处于 (选填“1f内”、“2f外”或“大于f,小于2f”)范围。
【答案】 汽化 音调 液化 反射 1f内
【详解】[1]对新鲜茶叶加热时,茶叶中的水会汽化变为水蒸气,使茶叶变干。
[2]向杯中到水时,是由于杯中的空气柱振动发生,随着水的增多,杯内空气柱减小,导致空气柱振动速度增加,音调变高。
[3]“白气”实质是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4]因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发射的色光来决定,所以绿茶看起来是绿的,是因为茶叶反射绿光。
[5]透过玻璃,叶片变大了,正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即叶片处于1f内。
25.(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小明和小华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光学小实验。
(1)小明向空杯中倒入水后,透过水杯观察卡纸,如图甲所示。此时卡纸通过水杯形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若要看到“左黑右白”的像,卡纸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杯。
(2)小华将刻有边长为5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阳光,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30cm不变,用另一张不透明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向左慢慢移动覆盖的卡片直到三角形孔完全被覆盖,在此过程中地面上光斑的形状会 (选填序号:①一直为三角形、②一直为圆形、③由三角形变为圆形、④由圆形变为三角形),整个过程中光斑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
【答案】 实 靠近 ③ 减弱
【详解】(1)[1][2]装水的玻璃杯的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凸透镜;图中的卡纸在左侧,卡纸的像成在水杯的右侧,说明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时,成正立、放大的像,因此若想看到“左黑右白”的像,卡纸应靠近水杯。
(2)[3][4]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而且亮度与孔大小无关,光斑亮度不变;减小孔的大小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光斑亮度不变;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小孔成像),此时光斑形状是由三角形变为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光斑亮度减弱。
26.(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如图所示,透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读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 ,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 (选填写“实”或“虚”)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
【答案】 放大镜 虚 反射
【详解】[1][2]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手表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的像,类似于平面镜成像,此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7.(23-24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小华将焦距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至如图80cm刻线处,在光屏上恰得到烛焰清晰的 (放大/缩小/等大)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 (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上。
【答案】 放大 幻灯机
【详解】[1][2]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凸透镜与蜡烛的距离,即物距
u=50.0cm-35.0cm=15.0cm
此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是利用这一特点工作的。
28.(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胡蝶同学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在磨砂玻璃下放一张投影片,再放在投影仪上,无论怎样调节也看不到投影片清晰的像,这是由于光在磨砂玻璃上发生了 反射。当在磨砂玻璃上加些水,磨砂玻璃又变得透明,这时在屏幕上可以看见一个 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选填“实”或“虚”)像。由于水不断 (填物态变化名称),像又慢慢变模糊了,这一过程中水要 热。
【答案】 漫 倒 放大 实 汽化 吸
【详解】[1]磨砂玻璃的表面是粗糙的,光在磨砂玻璃上发生漫反射。
[2][3][4]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
[5][6]玻璃板上的水不断汽化,玻璃面又恢复粗糙,蒸发是吸热过程。
29.(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现在靖靖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透镜,靖靖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16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4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当物体距离透镜10cm时,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答案】 甲 8cm【详解】[1]由图知,若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b点,经过甲会聚到a点,说明甲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因此要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甲透镜。
[2]物体离凸透镜16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则
所以


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4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


综上所述,由①②可知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3]当物体距离透镜10cm时,则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成像情况与此类似。
30.(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的作用相当于 镜,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的 (填像的特点),此时体温计的读数为 。
【答案】 凸透 放大、正立的虚像 36.8℃
【详解】[1][2]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从圆弧形表面看去,相当于凸透镜,水银柱处在焦点以内,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所以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
[3] 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为36.8℃。
31.(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 (选填“远”或“近”)些。
【答案】 照相机 缩小 近
【详解】[1][2][3][4]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人的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f,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同时当人靠近镜头时,物距变小,故像距应该变大,同时像变大,所以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近一些。
32.(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 。在一次练习调节投影仪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但是,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填“上”或“下”)移动。在屏幕上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答案】 改变光路 减小 上 漫
【详解】[1]投影仪是利用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的焦距时,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本来应该折射到天花板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至竖直的屏幕上,所以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了光的传播路径。
[2][3]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说明像太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的变化规律可知,适当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减小像距),并将透镜适当向上移动(增大物距)。
[4]投影仪的屏幕是粗糙的幕布做成的,这样是为了更利于像在幕布上发生漫反射,让室内各个角落的人能够看清楚屏幕上的内容。
33.(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 cm。当物体距透镜30cm时,物体所成像的性质可以应用于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
【答案】 25 幻灯机
【详解】[1]由图可知,时,,可得
u=v=0.5m=5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体处于二倍焦距处,即u=2f=50cm,因此f=25cm。
[2]当物体距透镜30cm时,符合f<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是实像,其应用是幻灯机。
34.(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盒高h合理的是 (选填“12”、“18”或“30”)cm。
【答案】12
【详解】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根据放大镜原理,物距应小于焦距,即盒高h小于15cm,所以盒高h合理的是12cm。
35.(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猫眼”实际上就是安装在房间小空内的一枚 透镜,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a)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 (选填“a”、“b”或“c”);如图(b)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观察同一课本上的文字;
当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等时,看到如图甲、乙两种不同的像,甲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f甲,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f乙,那么f甲 f乙(选填“<”“>”或“=”)·
【答案】 凹 a、c 凹 >
【详解】[1]通过“猫眼”看到门外的物体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实际上就是安装在房间小空内的一枚凹透镜。
[2]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果温度过高,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图中a、c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导致温度更高,故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a、c。
[3]如图(b)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
[4]如图所示,均成正立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乙图中像更大,表明物体距乙透镜的焦点更近,而物距是相同的,那么f甲>f乙。
36.(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周末,小明去森林公园游玩,看到自己和爸爸身前有影子,则他们是 (选填“背着”或“迎着”)太阳走的;走出森林,小明发现一束太阳光通过一块玻璃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在彩色光带的外侧,存在着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是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另外一种光具有 效应;在完成作业时,小明对“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让光线贴着纸板射向镜面如图甲,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原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答案】 背着 紫外线 热 在 不能
【详解】[1]小明看见看到自己和爸爸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看到身前有影子,由此可以判断出他们是背着太阳走的。
[2][3]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另外一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4][5]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将纸板倾斜,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37.(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从地球发射到月球的激光经2.56s后返回地面,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 m;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 ,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 (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小红带着红色墨镜去观察蓝色区域,她感觉蓝色区域呈 色。小红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 。
A.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纸,让太阳光通过塑料纸,再照射到三棱镜上
B.将透明的三棱镜换成红色玻璃制成的三棱镜
【答案】 3×108 3.84×108 紫外线 色散 白色 黑 A
【详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已知的最快运动速度,为。
[2]从地球发射到月球的激光经2.56s后返回地面,则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
[3]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紫外线可以杀菌,所以晴天晒被子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
[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5]白光是复色光,可分解为红、绿、蓝三种色光,而红、绿、蓝三种色光不能再分解为其它色光,当水滴滴到图中白色区域时,组成白光的红、绿、蓝三种色光经过凸透镜折射时,折射程度不同,从而使白色分解,所以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6]透过红色墨镜观察蓝色区域时,蓝色区域反射的蓝光被红色墨镜吸收,不反射光,故看到的蓝色区域是黑色的。
[7]A.要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就要观察红光是否可以分解,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纸,让太阳光通过塑料纸,则得到红光,让红光再照射到三棱镜上,通过观察从三棱镜射出的光的颜色可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故A符合题意;
B.将透明的三棱镜换成红色玻璃制成的三棱镜,若红光是由其它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则被红色三棱镜吸收,无法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8.(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进出校园都需要测温,如图甲所示的手持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小明是班级的卫生员,负责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同学们的体温,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之间的体温相差较大,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体温测量值不相同。为了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小明提出猜想: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测量的距离有关。并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探究与测温距离的关系时,保持 相同,实验数据如表:
间距(cm) 1 2 3 4 5 10 15 20 25 30
温度(℃) 36.5 36.5 36.5 36.4 36.3 36.1 35.7 35.1 34.7 34.1
由数据可知,小明建议这种型号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在 cm以内;
(2)小明进行深入探究,找来了如图乙所示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简图。当近距离正对测量时,热辐射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透镜 (选填“会聚”或“发散”)于红外线探测器,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处理后通过温度显示器显示。
【答案】 测温的部位 3 会聚
【详解】(1)[1]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测量的距离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与测量的距离的关系时,要保持测温仪与人体的测温的部位相同。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有效测温距离在3cm以内,测温的温度都为36.5℃,超过3cm距离越远,测量的温度越低,所以在有效测温距离内测得的体温值与测温距离无关,这种信号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在3cm以内。
(2)[3]图乙中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近距离正对测量时,热辐射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凸透镜会聚于图中红外探测器中心位置。
39.(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1)如图,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烛焰、三个小孔、眼睛在 ;
(2)如图,利用“纸锅烧水”,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用纸折叠的纸锅,纸锅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利用水的 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3)如图所示,把温度计放在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外侧,会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的更高;
(4)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 (选填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教室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上,水珠会出现在玻璃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答案】 同一直线 沸点 红光 凝华 内侧
【详解】(1)[1]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如图,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烛焰、三个小孔、眼睛在同一直线。
(2)[2] 如图,利用“纸锅烧水”,水的沸点约为100℃,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安然无恙。
(3)[3] 红光以外还有红外线,红外线热作用强,如图所示,把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会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的更高。
(4)[4] 霜是由水蒸气经过凝华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小冰晶。
[5] 寒冬,室内温度高,室内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内侧。
二、作图题
40.(23-24八年级上·江苏徐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如图所示:
41.(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黑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答案】
【详解】左图中发散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会聚了一些,因此该透镜起会聚作用,为凸透镜;右图中会聚的光线经透镜后变得发散了一些,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如图所示:
42.(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完成如图的光路图(画出每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根据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43.(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故作图如下:
44.(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所示,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发散射出,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作图如下:
45.(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对准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故作图如下:
46.(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请补充完整通过凹透镜两条光线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条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根据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法,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可知把凹透镜右侧的虚焦点与折射光线和凹透镜的交点,进行连接,再延长,可得到两条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47.(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小明在河边看到池底的鱼,请在图中画出眼睛在B处看到河底A处的鱼成像在C处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当折射光线射入人眼时,人总是认为光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的C处,而实际光线是由A处射向水面的。故先连接B、C两点,与水面交于O点,则O为入射点,连接AO,标上箭头为入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并标上箭头,如图所示:
48.(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完成图中光路。
【答案】
【详解】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向焦点会聚,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49.(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画出图中的两条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
【答案】
【详解】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入射光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50.(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答案】
【详解】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51.(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在A点看到水中物体S的像在,画出一条在A点看到物体像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S的光由水折射进入空气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S的像点,连接AS′交水面于点O,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连接OA画出折射光线,如图:
52.(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完成图中凹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对准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故作图如下:
53.(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把下面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光路补充完整。
【答案】
【详解】根据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54.(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的位置和光屏上所得到的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标出光心O。
【答案】
【详解】由图知,此时呈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之外,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如图所示

55.(22-23八年级上·江苏淮安·阶段练习)在图中将光路补充完整。

【答案】
【详解】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穿过凹透镜之后要向外偏折,但是反向延长线仍然过焦点。如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八上物理期中复习——第三章《光的折射 透镜》填空题39题 作图题16题
一、填空题
1.(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方形水槽(厚度可忽略不计)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束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图中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此时入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中的角;
(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应 (选填“增加”或“减少”)水槽中的水量,若BC间距离为2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h (选填“>”、“=”或“<”)2cm。
2.(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明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为使A处的光点移至B处,应使水槽中的水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
(2)若AB间距离为2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Δh 2cm(选填“>”“=”或“<”)。
3.(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 侧,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的过程中,折射角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动。
4.(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如图为光在空气与玻璃交界面发生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界面的 侧是玻璃。
5.(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让光束斜射入装有水的杯中。若光束沿AO斜射入水面,光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束进入水中后会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当这束光斜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在B侧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水杯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折射光线 (选填“顺时针方向旋转”、“方向不变”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6.(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岸上的人看到水下的鱼,想用手里的激光笔照射到鱼,应该将激光笔射向 (“看到的鱼”、“看到的鱼上方”或“看到的鱼下方”下同);用鱼叉捕鱼应该对准 叉鱼,河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物体的高度比物体实际高度要 (填“高”或“低”)。
7.(22-23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到O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折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水位上升的高度为h,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动的距离 h(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的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与空气的分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成53°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
9.(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人眼看到的鱼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实际鱼的位置在 。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 射出(以上两空均选填“B点”或“B点的上方”、“B点的下方”)。

10.(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小熙同学在A处看到水中有一条小鱼,S和P点是鱼和虚像的位置,看到鱼的虚像是由于光从 中到 中发生折射,折射角 入射角(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根据折射规律请你判断 点是鱼的真实位置,想用激光枪击中这条鱼,在A处,枪口应朝向 (S或P)处瞄准。
11.(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 (选填“实”或“虚”) 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位置。
12.(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物质中传播,在分界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和互相垂直,是分界面或者法线,其他为光线,根据图中角度关系可知, 为分界面,此时的折射角为 ,入射角为 。
13.(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14.(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小雷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如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15.(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小明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透镜的焦距是 cm。他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又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乙中虚线处,则此时人眼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16.(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下方,纸上呈现一个圆光斑,光斑直径小于透镜直径,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
(1)根据图像可推断该透镜的种类是 ;
(2)若透镜焦距小于L,透镜靠近纸面,会看到圆光斑 ;若透镜焦距大于L,透镜靠近纸面,会看到圆光斑 。(填光斑大小变化情况)
17.(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1所示(d118.(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 镜,当水滴滴到图中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小红带着红色墨镜去观察蓝色区域,她感觉蓝色区域呈 色。小红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 。
A.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纸,让太阳光通过塑料纸,再照射到三棱镜上。
B.将透明的三棱镜换成红色玻璃制成的三棱镜。
19.(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授课情景,王亚平老师在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通过水球和气泡观察到两个不同的像,此时大水球中出现了倒立的像,该像的成像原理为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而气泡中却显示出正立缩小的像,这是因为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 ,对光有 (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20.(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 处所得的实像最小;放在 处所得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 处所得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 处能看到放大的虚像。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偏下,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 调烛焰的位置。
21.(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小伟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光屏的点F上(如图甲),这个点离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 cm;小伟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把这个凸透镜固定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他把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把光屏向 移动,光屏上才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22.(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其主要构成有发光灯泡、散热电扇以及透镜组和平面镜等:
(1)如图所示,凸透镜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把像呈现到竖直的屏幕上,而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 、 像。如果凸透镜的焦距f=20cm,那么图中h的范围为 ;
A.h<20cm B.h=20cm C.20cm40cm
(2)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23.(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把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和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则:蜡烛在 点,屏上的像最大;蜡烛在 点,屏上的像最小;蜡烛在 点,所成的像是虚像。
24.(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名扬世界,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茶农在炒制茶叶时,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杀青”;泡茶时,杯中倒入开水,通过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变化便可知茶水即将倒满;缕缕茶香随着杯口的“白气”在室内升腾扩散,“白气”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绿茶看起来是绿的,是因为茶叶 (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透过玻璃,叶片变大了,是因为加水后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叶片处于 (选填“1f内”、“2f外”或“大于f,小于2f”)范围。
25.(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小明和小华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光学小实验。
(1)小明向空杯中倒入水后,透过水杯观察卡纸,如图甲所示。此时卡纸通过水杯形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若要看到“左黑右白”的像,卡纸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杯。
(2)小华将刻有边长为5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阳光,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30cm不变,用另一张不透明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向左慢慢移动覆盖的卡片直到三角形孔完全被覆盖,在此过程中地面上光斑的形状会 (选填序号:①一直为三角形、②一直为圆形、③由三角形变为圆形、④由圆形变为三角形),整个过程中光斑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
26.(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如图所示,透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读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 ,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 (选填写“实”或“虚”)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
27.(23-24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小华将焦距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至如图80cm刻线处,在光屏上恰得到烛焰清晰的 (放大/缩小/等大)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 (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上。
28.(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胡蝶同学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在磨砂玻璃下放一张投影片,再放在投影仪上,无论怎样调节也看不到投影片清晰的像,这是由于光在磨砂玻璃上发生了 反射。当在磨砂玻璃上加些水,磨砂玻璃又变得透明,这时在屏幕上可以看见一个 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选填“实”或“虚”)像。由于水不断 (填物态变化名称),像又慢慢变模糊了,这一过程中水要 热。
29.(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现在靖靖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透镜,靖靖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16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4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当物体距离透镜10cm时,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30.(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的作用相当于 镜,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的 (填像的特点),此时体温计的读数为 。
31.(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 (选填“远”或“近”)些。
32.(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 。在一次练习调节投影仪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但是,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填“上”或“下”)移动。在屏幕上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33.(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 cm。当物体距透镜30cm时,物体所成像的性质可以应用于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
34.(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盒高h合理的是 (选填“12”、“18”或“30”)cm。
35.(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猫眼”实际上就是安装在房间小空内的一枚 透镜,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a)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 (选填“a”、“b”或“c”);如图(b)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观察同一课本上的文字;
当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等时,看到如图甲、乙两种不同的像,甲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f甲,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f乙,那么f甲 f乙(选填“<”“>”或“=”)·
36.(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周末,小明去森林公园游玩,看到自己和爸爸身前有影子,则他们是 (选填“背着”或“迎着”)太阳走的;走出森林,小明发现一束太阳光通过一块玻璃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在彩色光带的外侧,存在着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是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另外一种光具有 效应;在完成作业时,小明对“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让光线贴着纸板射向镜面如图甲,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原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7.(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从地球发射到月球的激光经2.56s后返回地面,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 m;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 ,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 (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小红带着红色墨镜去观察蓝色区域,她感觉蓝色区域呈 色。小红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 。
A.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纸,让太阳光通过塑料纸,再照射到三棱镜上
B.将透明的三棱镜换成红色玻璃制成的三棱镜
38.(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进出校园都需要测温,如图甲所示的手持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小明是班级的卫生员,负责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同学们的体温,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之间的体温相差较大,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体温测量值不相同。为了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小明提出猜想: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测量的距离有关。并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探究与测温距离的关系时,保持 相同,实验数据如表:
间距(cm) 1 2 3 4 5 10 15 20 25 30
温度(℃) 36.5 36.5 36.5 36.4 36.3 36.1 35.7 35.1 34.7 34.1
由数据可知,小明建议这种型号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在 cm以内;
(2)小明进行深入探究,找来了如图乙所示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简图。当近距离正对测量时,热辐射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透镜 (选填“会聚”或“发散”)于红外线探测器,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处理后通过温度显示器显示。
39.(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1)如图,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烛焰、三个小孔、眼睛在 ;
(2)如图,利用“纸锅烧水”,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用纸折叠的纸锅,纸锅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利用水的 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3)如图所示,把温度计放在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外侧,会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的更高;
(4)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 (选填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教室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上,水珠会出现在玻璃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二、作图题
40.(23-24八年级上·江苏徐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1.(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黑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42.(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完成如图的光路图(画出每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43.(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4.(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所示,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45.(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46.(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请补充完整通过凹透镜两条光线的光路图。
47.(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小明在河边看到池底的鱼,请在图中画出眼睛在B处看到河底A处的鱼成像在C处的光路图。
48.(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完成图中光路。
49.(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画出图中的两条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
50.(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51.(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在A点看到水中物体S的像在,画出一条在A点看到物体像的光路图。
52.(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完成图中凹透镜的光路图。
53.(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把下面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光路补充完整。
54.(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的位置和光屏上所得到的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标出光心O。
55.(22-23八年级上·江苏淮安·阶段练习)在图中将光路补充完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