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和气候单元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和气候单元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07 13:14:10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和气候单元卷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吴兴期末)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把手掌摊开,大气对手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有1800N
B.对流层中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C.对流层的对流运动明显,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一层中
D.大气压不仅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同时还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解答】A:通常情况下,大气压强是1.0×105Pa,一只手掌的长18cm,宽10cm,面积约为180cm2,即0.018m2,故一只手掌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0×105Pa×0.018m2=1800N.故A正确;
B:地球上大气压力是随着地理位置、海拔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主要是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C正确;
D:地球上大气压力是随着地理位置、海拔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主要是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2023八上·浙江月考)2023年5月28日,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圆满完成。某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大致形状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涉及的原理与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
B.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
C.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
D.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
【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 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是流体流速快,压强小。
【解答】A.上方气体体流速快,压强小,下方气体流速慢,压强大,形成压强差将球顶起,A正确;
BCD. 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是由于牛奶盒内部气体被吸走,内部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盒子压扁, 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是空气浮力作用, 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是大气压作用,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为大气的温度、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越高 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大
C.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高 D.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一12千米,高纬8一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一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一3000千米;80一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A、对流层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故A错误。
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故C错误。
C、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不一定越高,如中间层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低。故C错误。
D、对流层的温度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即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上·武义期末)如图是书本上关于压强的几个常见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甲纸片不掉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B.实验乙向里打气,液体停止沸腾,说明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C.实验丙吹气时两片纸片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的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D.实验丁压强计浸入液体越深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考查压强存在及压强相关实验。
【解答】A.覆杯实验是因气压将纸片压住,证明了大气压存在,所以A正确;
B液体停止沸腾说明沸点增加了,所以打气增加气压从而增加沸点,所以B正确;
C.中间靠拢说明中间气压小,所以流速大压强小,所以C错误;
D.U形液面高度差大,说明压强差大, 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所以D正确。
故答案C正确。
5.(2023八上·瑞安期中)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臭氧空洞 D.“白色”污染
【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解答】“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A.
6.(2024八上·临平期末)2023年10月31日,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A、地球大气层能与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天体剧烈摩擦,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有利于保护地球,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7. 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圆柱形长直管中,有一个光滑的、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刚好把长直管分成左、右两部分,且活塞左、右两端面的形状如图所示,当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活塞可停在图示位置不动。现在同时缓缓增大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使活塞仍然停在图示位置不动。若左、右两部分中气体压强的变化量为△p1和△p2,则下列关于它们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1>△P2 B.△p1<△p2 C.△P1=△P2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和F=PS解答,关键是要明确管内左部分中气体对活塞产生水平向右的压力计算。
【解答】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 p1和p2时,根据 可得:圆柱形长直管右侧部分中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压力为 (S2为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右面的横截面积);圆柱形长直管中左侧部分气体对活塞产生的水平向右的压力应该为水平向右的压强p1与垂直于压强p1的有效受力面积S1的乘积,即F1=p1S1。 自由移动的活塞粗细不变,则 S1=S2;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 即 p1S1=p2S2,则p1=p2。当缓缓增大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时,左、右两部分中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压力分别为 活塞仍然停在图示位置不动,受力平衡,则 即 故△p1=△p2 故答案为:C。
8. 如图所示,C形弯管内装满水后,将b、c阀门都关闭,竖直放置。若将阀门b、c同时打开,水将(  )
A.b处流出,c处不流出 B.b处不流出,c处流出
C.两处都流出 D.两处都不流出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如果水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则水流出;如果水的压强小于等于大气压,则水不会流出;分别求出b端与c端水的压强,根据水的压强与大气压的关系判断水是否流出。
【解答】如图所示,
若大气压为p0,C型弯管可看作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知:pc=pa,pb=pd,
由图知,pb=pd=pa+ρ水gh=pc+ρ水gh=p0+ρ水gh>p0;
由于pb>p0,pc=p0,
所以水从b处流出,c处不流出。
故答案为:A。
9. 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为了解决“H”形地下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如图所示,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 ”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其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要想让风经过过道,过道左右两端的气压应该不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
A、如A图,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相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合理。
B、如图B,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相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合理。
C、如图C,过道右端的通风道有凸起,所以相同时间风经过过道右端的通风道时的路程长,则风速较快,所以过道右端的气压小于左端的气压,所以空气会从过道的左端流向右端,过道中有风通过。此方案不需要消耗其他能量,既有效又节能。此方案合理。
D、如图D,过道中有电动机,电动机工作时过道中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气压减小,空气会从过道口流进来而通风,但需要消耗电能,故此方案虽有效但不节能,不合理。
故答案为:C。
10. 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人、动物等“吸”起并卷入空中,如图示。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
【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情况可以得到物体被“吸”起的原因。
【解答】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当刮起龙卷风时,龙卷风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龙卷风外侧的压强不变,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如果被圈在龙卷风中,受到向内且斜向上的压强大于向外且斜向下的压强,受到向内且斜向上的压力大于向外且斜向下的压力,物体或人畜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不能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也不能使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 如图所示,容器底部盛有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若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同时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据上面的两个知识点分析即可解决。
【解答】由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在开始加热时,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由于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但随着加热,当将水加热到100℃后,再加热水就沸腾了,即发生汽化,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且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故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即当温度升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
故答案为:D。
12. 如图所示,先给图中的球形容器加热,使里面的空气跑出一部分,停止加热,把球形容器的直管插入带色的液体中,液体就顺着玻璃管升到P点。若液柱从 P点下降,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外界气压降低,气温不变 B.外界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C.外界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D.外界气压不变,气温升高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分析判断,液柱从P点下降,说明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界气压使液柱下降;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迫使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温度越高,液柱越向下;但外界气压降低,低于瓶内气体压强时P点也下降。
【解答】由图可知,若液柱从P点下降,说明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界气压使液柱下降;而瓶内、外界出现气压压强差,可能是因为此时外界的温度升高,瓶子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导致的;或外界气压降低,故液柱从P点下降的可能情况有:外界气压不变,气温升高,或外界气压降低,气温不变,或外界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故不可能是外界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故答案为:C。
13.(2024八上·期末) 小科看到护士姐姐给病人输液,不断换输液瓶非常辛苦,想减轻护士姐姐的负担。他用课本中学到的科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输液装置,A、B、C三个输液瓶用导管D、E连接,A瓶连有输液软导管F,C瓶连有与大气相通的软导管G。用此装置输三瓶相同药液,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瓶 (  )
A.A先空 B.B 先空
C.C先空 D.A、B、C同时空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标准大气压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这个值是由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1644年提出的。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336m水柱=1.01325×105Pa=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
【解答】A、B、C三瓶采用串联的方式,其工作情况:药液从A 瓶中流下,A瓶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B瓶中空气将B瓶中药液压入A 瓶补充,使 A瓶液面保持不变。药液从B瓶中流至A 瓶后,B瓶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C瓶中空气将C瓶中药液压入B瓶补充,使B瓶液面保持不变。药液从C瓶中流至B瓶后,C瓶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大气压将外界空气压入C瓶,C瓶中液面下降。液体如此流动,直到C瓶中的药液全部流完,这时C 瓶中空气与外界直接连通,连接C、B两瓶的管子 E 相当于C瓶当初的进气管。 以后的过程是药液从A 瓶中流入血管,B瓶中药液流入A 瓶补充,空气流入 B 瓶,直至 B 瓶中药液流完,B瓶与大气相通。然后才是空气直接进入A瓶,直至 A 瓶中药液逐渐流完。 所以C瓶的药液先流空。
故答案为:C
14.(2024八上·期末) 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 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减小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标准大气压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这个值是由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1644年提出的。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336m水柱=1.01325×105Pa=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
【解答】A.因玻璃管的上端是封闭的,所以此装置不是连通器,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故B不符合题意。
C. 因为大气压是变化的,不一定等于标准大气压,则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不一定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 位置较高处的大气压较低,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就会下降,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减小,故 D符合题意。
15.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得多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太阳高度小得多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C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青藏高原地形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逆辐射较弱。
【解答】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太阳高度角相同。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据图分析原因是青藏高原的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故答案为:C。
16.表示大气对地面温室效应的是(  )
A.箭头①表示的辐射 B.箭头②表示的辐射
C.箭头③表示的辐射 D.箭头④表示的辐射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解答】解:A、①为太阳辐射,太阳直接给大地的热量,是大地的直接热量来源,A错误。
B、②为地面辐射,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是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B错误。
C、③为大气逆辐射,大气经地面辐射升温后经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大地,产生地面温室效应,C正确。
D、④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部分太阳辐射,D错误。
故答案为:C。
17.(2024八上·南浔期末)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海陆和洋流等。
【解答】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我国跨纬度较广,海南岛位于我国的南端,纬度较低,属于热带,终年炎热,故不符合题意;
C、青藏高原海拔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故符合题意;
D、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应是海陆因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4八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地形剖面图,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季风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解答】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答案为:C。
19.(2024八上·柯城期末)小科利用注射器改进“气压对液体沸点影响”的实验。他用注射器吸入刚停止沸腾的热水,并用橡皮帽堵住入水口,用力向外拉动活塞,水重新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外拉活塞,水的温度升高,重新沸腾
B.向内压活塞,水不会沸腾
C.实验说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高
D.拔火罐是利用该实验原理工作的
【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A、向外拉活塞,水的温度不变,但气压减小,水重新沸腾;
B、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D、拔火罐是利用内外压强差。
【解答】 A、向外拉活塞,水的温度不变,但气压减小,水重新沸腾,故A错误;
B、向内压活塞,水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水不会沸腾,故B正确;
C、实验说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故C错误,
D、拔火罐是利用内外压强差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20.(2024八上·慈溪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重力的一半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进行分析判断,要想测出大气压,则需要知道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根据甲、乙两种情况下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据此答题。
【解答】A、甲图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墙对吸盘的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故A错误;
B、乙图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向上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吸盘向下的拉力,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向上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故B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图不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不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C错误;
D、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乙图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测出吸盘的面积,根据压强公式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21.(2024八上·武义期末)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
(1)飞机主要飞在大气层中图1所示的   (填字母“a”“b”“c”或“d”)层,约90%的臭氧集中于这一层;
(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   (填“向上”或“向下”);
(3)图2中甲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区,多   (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答案】(1)b
(2)向上
(3)晴朗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分层的特点,气压高低和天气的关系。abcd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解答】(1)飞机在平流层,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同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为臭氧层吸收大量光,所以答案为b;
(2)2在暖气流处,热空气是上升的,所以答案为向上;
(3)高压区气流向下,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所以答案为晴朗。
22.(2023八上·义乌期末)1654年,马德堡市长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周围的    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如图,某校同学用底面积为500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模拟上述实验,在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锅的最小拉力要   (假设山底与山顶气温相同)。
【答案】(1)大气压
(2)大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解答;
(2)首先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气压的变化,再根据F=pS分析铜半球受到大气压力的变化。
【解答】(1)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周围的大气压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山底的气压大于山顶的气压。根据F=pS可知,相同的铜半球受到的大气压力会增大。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铜半球的最小拉力要大。
23.(2024八上·期末) 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然后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稳定后,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1,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2,则h1   (填“>”“<”或再拔掉软木塞,水流出的过程中,请你画出a、b两管中水面的大致高度。   
【答案】=;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液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由图可知,拔掉软木塞前a管和b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二者与水槽构成了连通器,因此稳定后两管水面等高。拔掉软木塞后,水会向外涌出,由于b管底部较细,水的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所以b管水面比a管水面低。
故答案为:=;
24.(2024八上·衢州期末)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之间正受锋面系统的控制,天气为   。
(2)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B处的风向为   风。
【答案】(1)降温、阴雨、大风
(2)D;西南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 (1)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黑三角既是冷锋还表示冷锋前进的方向;黑半圆即表示暖锋,还表示暖锋前进的方向。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稠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上而下补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的水汽容易成云致雨。风的来向就是风向。
【解答】 (1)图示甲乙之间为冷锋,说明是冷锋过境,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
(2)C、D两处中,C处等压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是高压中心,D处等压线闭合、数值小大外大是低压中心,由于低压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B处北侧的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加上摩擦力的影响,最终风向是西南风。
25.(2024八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图甲是非洲草原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另一个是隆起的土堆,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地面上的风吹进洞穴,给洞穴内的草原鼠带来凉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模拟实验装置。
(1)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管道内空气的运动情况,最适合本实验的小球是____。
A.铁球 B.泡沫球 C.玻璃球
(2)如图乙所示,用电吹风模拟水平吹风,发现小球向上运动,这是因为   。
(3)小明将电吹风从右往左进行吹风,小球的运动方向是   。
【答案】(1)B
(2)弯顶处流速大,压强小,故小球上方压强小,下方压强大,小球向上运动
(3)向上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泡沫球质量较轻,实验更容易成功;
(2)(3)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解答】 (1)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管道内空气的运动情况应有质量轻的泡沫球,故B正确,A、C错误;
故选B。
(2)如图乙所示,用电吹风模拟水平吹风,发现小球向上运动,这是因为:弯顶处流速大,压强小,故小球上方压强小,下方压强大,小球向上运动。
(3) 小明将电吹风从右往左进行吹风,小球的运动方向是向上。
26.(2024八上·吴兴期末)2023年9月2日夜间,台风“海葵”由台风级加强为强台风级。当晚,海燕号Ⅰ型高空大型无人机开展南海台风机动观测作业。
(1)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   、平流层、中间层等。
(2)台风在南海生成,大气中的水分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   环节,达到我省舟山等地上空,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降水。
【答案】(1)对流层
(2)水汽输送
【知识点】水循环;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以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将大气分为对流层(0-12千米)、平流层(12-50千米)、高层大气(50-2000千米)。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短波。外层是暖层顶以上大气层的统称,也叫散逸层、逃逸层。它是大气的最高层,是大气圈和星际空间的过渡带,这层空气的温度也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解答】(1)根据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不同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等。
(2)台风在东海生成,水蒸气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达到我们杭州地区上空,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降水。
27.(2024八上·吴兴期末)读广州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   (“天气”或“气候”)
(2)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判断B为   (选填“哈尔滨”或“广州”)。
(3)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   季。
【答案】(1)气候
(2)广州
(3)夏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
2、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解答】(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气候。
(2)从两幅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A,B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A,A图是温带季风气候,应为我国哈尔滨,B图为广州。
(3)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
三、实验探究题
28. 小科利用标有最大刻度值为-2.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a. 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绳拴住注射器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 N。
c. 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 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大气压强是   Pa。
(3)小科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科与同学们讨论并找出了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 小于真实值的是____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小甬对小科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2 N”这一实验步骤,增加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答案】(1)刻度尺
(2)0.625;1.2×105
(3)B
(4)测出活塞与筒壁间摩擦力大小,排除干扰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可知,要想测出大气对注射器的活塞的压强,就需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与活塞的面积大小。
(2)在已知注射器容积与长度的情况下,可以求得活塞的面积大小;根据可测出大气对注射器的活塞的压强,即大气压强。
(3)在密封不好或注射器内有空气残留的情况下,会导致活塞受到向左的作用力。
(4)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解答】(1)本实验中需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与活塞的底面积。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压力,而活塞的底面积需要通过计算求得,具体方法为根据注射器的容积V与有刻度部分的长度,求得活塞的面积大小,注射器的容积已知,所以我们还需要有刻度尺来测量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
(2)由图可知注射器的容积为2.5mL=2.5cm3,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4cm,则注射器活塞的底面积,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则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10N,由此可得,活塞所受的大气压强。
(3)根据压强公式,受力面积一定,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使得拉力F偏小,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小。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或没有读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会使力的测量值偏大,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大。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拉力可能大可能小,算出的气压可能大也可能小。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筒内有空气会使拉力变小,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小。
综合分析①④一定偏小,故选B。
(4)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使测量值偏大。所以小红的这一实验步骤,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9.(2024八上·期末)(1)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小科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   。
(2)(多选)下列四种情形中,能够运用上述实验结论进行解释的是(  )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能急速旋转而下沉
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
C.直升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船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答案】(1)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
(2)A;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在管中流过相同量的液体时,由于中间部位的管口交细,所以流速就大。利用液体支撑液注的高低可判断,细处压强小,即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从而得出结论。
再分析四种情形中所用到的物理知识即可解决问题。
A、由于乒乓球的旋转带动空气随球运动而导致球上下两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造成压强不同。
B、氢气球升空是受到浮力。
C、直升飞机停在空中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两船并排快速前行,可导致中间水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压着船向中间靠近,造成事故。
【解答】 利用液体支撑液注的高低可判断,细处压强小,粗细不同的两位置,在相同时间内流过的水量相同,所以,细的位置水流速大。即知:液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A、乒乓球的急速旋转,带动了空气的旋转,球的上方空气的流速小于下方流速时,上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故受到向下的压强差而下沉。故A正确。
B、氢气球升空是受到浮力。与流体压强无关。故B错误。
C、直升飞机的螺旋桨的浆面是斜面,它高速旋转,下表面给空气一个向下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也给螺旋桨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使直升飞机停在空中。故C错误。
D、两船并排快速前行,可导致中间水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压着船向中间靠近,造成事故。所以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故D正确。
故答案为:液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AD
30.(2024八上·宁波开学考)为了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个U形玻璃容器,往容器中注入一定量清水,待A、B管内液面相平时用密封盖将A管上方一定质量的空气密封;
②将A管上方的空气进行4等分,标记对应刻度线“0、1、2、3”,如图所示;
③往B管中注入清水,待A管中液面分别上升至刻度线“1、2和3”时,分别测量并记录B管与A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为Δh1、Δh2和Δh3;
(1)本实验通过比较   反映A管上方气体压强的大小;
(2)本实验除了温度计之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
(3)小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他获得的证据是:   ;
(4)为了使液面的高度差更明显,小明和小白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小明建议:选择更细的B管。小白建议:用密度更小的液体替换清水。请判断谁的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A、B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2)刻度尺
(3)Δh1<Δh2<Δh3
(4)小白的建议合理;由p=ρgh可知,当压强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小,液体的深度越大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 (1)本实验中,通过比较A、B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A管上方气压大小;
(2)本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A、B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据此分析;
(3)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即Δh1<Δh2<Δh3;
(4)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及液体深度有关,据此分析。
【解答】 (1)本实验中,A管上方封闭气体增大的压强越大,A.B.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因此通过比较A、B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A管上方气压大小;
(2)本实验中,需要测量A、B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因此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
(3)通过本实验可以发现:Δh1<Δh2<Δh3,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即证据就足:Δh1<Δh2<Δh3;
(4)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及液体深度有关,当压强一定时,减小液体的密度,可以增大液体的深度,使液面高度差越明显,故小自的建议合理,理由是:由p=ρgh可知,当压强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小,液体的深度越大。
31.(2024八上·武义期末)为了估测当天大气压究竟有多大,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合作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吸盘有重力)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并多次挤压吸盘;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脱离板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0=41N,可视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
④量出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S=4cm2;
⑤计算大气压。
(1)步骤①中“多次挤压吸盘”的目的是   ;
(2)根据甲实验设计,可能会引起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大的原因是   ;
(3)若按图乙中的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均相同,则选择图乙中的   (填“左”或“右”)图这种方式更合理。
【答案】(1)将里面空气排出
(2)吸盘自身重力影响
(3)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压的测量实验,先将吸盘内的空气抽完,大气压将吸盘压住,拉开吸盘的拉力就等于大气的压力。
【解答】(1)吸盘内有剩余空气,会是拉力读数减小,导致测量的大气压偏小,所以要挤压吸盘,故答案为:将里面空气排出;
(2)大气压偏大的原因是大气压力大,压力等于拉力,所以拉力偏大,拉力大可能是吸盘自身有重力,故答案为:吸盘自身重力影响;
(3) 选择左边 可以排除吸盘自身重力影响,故答案为左。
32.(2024八上·柯城期末)2024年1月4日,浙江发布了2023年度浙江各地市的气象数据,一起来看看吧。
名称 说明 城市及数据
年度“补水”城市 降水量最大 衢州:1671.6毫米
年度“热情”城市 高温天数最多 丽水:48天
年度“冻人”城市 温度最低 湖州:-7.1摄氏度
年度“阳光”城市 每天日照时间最长 杭州:5.8时
年度“呼吸”城市 环境空气质量排名 舟山:第1
(1)“衢州年降水量最大”反映的是当地的   (填“天气”或“气候”)
(2)气象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以下哪种工具测量降水量:   。
(3)年度“热”城市榜单中,丽水、金华成为了“热”门城市,高温天数(日最高气温≥35℃)位居前列。舟山、嘉兴则排名靠后,在夏日里保持了难得的凉爽。结合如图分析以上城市气温的差异主要是受到纬度和   的影响。
(4)家用空气净化器能有效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如图为某空气净化器及其工作原理示意图。打开风机,脏空气进入净化器,灰尘颗粒先经过高压钨丝带上正电荷,再通过带负电的滤网时被滤网捕获,最后通过活性炭层,从而获得洁净空气。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空气净化器的工作过程。
【答案】(1)气候
(2)D
(3)海陆位置
(4)形成低压区;大气压压入;电荷相互作用;滤网过滤;活性炭吸附。
打开风机,将风机内空气排出,使里面形成一个低压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脏空气进入净化器内。灰尘颗粒先经过高压钨丝带上正电荷,再通过带负电荷的滤网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将灰尘颗粒吸附在滤网上。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些杂质,除去异味,从而得到洁净空气。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天气、气候、温度的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2、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解答】(1)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因此“衢州年降水量最大”反映的是当地的气候。
(2)气象人员用来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即图中的D雨量器。
(3)因为温度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递减,除了纬度以外,还有海陆因素:陆地温差大,海洋温差小,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夜间相反,因此结合图片分析丽水、金华和舟山、嘉兴气温的差异主要是受到纬度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4)打开风机,将风机内空气排出,使里面形成一个低压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脏空气进入净化器内,灰尘颗粒先经过高压钨丝带上正电荷,再通过带负电荷的滤网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将灰尘颗粒吸附在滤网上,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些杂质,除去异味,从而得到洁净空气。
33.(2024八上·宁波开学考)如图,小石利用标有2.5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
(1)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   处数据补充完整。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注射器容积V/mL 注射器刻度总长度L/cm 大气压p/Pa
7.5 2.5 4    
(2)小孟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孟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可能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   (填序号)。
(3)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宋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7×10-5m2,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求所测大气压的值。
【答案】(1)1.2×105;1.2×105
(2)②
(3)当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1=f摩擦+F大气,
所以摩擦力f摩擦=F1-F大气,
当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大气=F2+f摩擦=F2+F1-F大气,
所以
F1=(m1+m桶)g=(880g+100g)×9.8N/kg=0.98kg×9.8N/kg=9.604N,
F2=(m2+m桶)g=(460g+100g)×9.8N/kg=0.56kg×9.8N/kg=5.488N,
所以F大气=7.546N,
大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注射器容积和注射器刻度总长度求出活塞的截面积,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根据压强计算公式求出大气压;
(2)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和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都会引起弹簧测力计对活塞拉力减小,测得大气压值偏低;活塞与注射器筒壁有摩擦时,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摩擦力之差,用弹簧测力计示数来计算大气压,测得大气压值大于真实值。
(3)在向烧杯中加水,小烧杯开始移动时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摩擦力之差,当向外缓慢抽水,活塞开始向右移动时,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等于此时弹簧和摩擦力之和,从而求出大气压;
【解答】 (1)活塞得截面积,
不考虑摩擦力得影响:F大气=F
p大气S=F
所以大气压;
(2)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由残余气体时,设残余气体对活塞的作用力为F余,
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为F大气;
不考虑摩擦力时则有F+F余=F大气,计算时用所以这样计算出的大气压偏低;
③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时,和①的情况相同,计算出来的大气压偏低;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有摩擦时,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f摩擦+F大气,计算大气压时用
,所以这样计算的大气压偏高;
故选②;
四、解答题
34.小明家的高压锅锅体直径为24cm,排气孔内径(孔内直径)为4mm。小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
(1)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说明书标有:当大气压为105Pa时,该锅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20℃,已知: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N/kg,π≈3.14)
(2)请你说明如果买另一种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案】(1)解:由题图可知,当锅内温度为 120℃时,锅内压强 此时限压阀受力:F0+G=F。设限压阀的质量为m,则有
可得
所以,应该买质量为100g的限压阀。
(2)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 60g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的情况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高压锅的原理是增加锅内气压,提高沸点的原理制造的。根据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和大气压可计算出作用在限压阀上的压强,然后根据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可求出限压阀的压力,此时压力即为其重力,然后即可求出限压阀的质量。
【解答】(1)由图1可知,当锅内温度为120℃时,锅内压强p=1.8×105Pa。
此时限压阀受力:F0+G=F
设安全阀的质量为m,则有:p0S+mg=pS
可得:
所以,应该买质量为100g的限压阀。
(2)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60g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的后果。
35.(2024八上·期末)英国《每日邮报》曾刊登过一组照片,如图所示。灰鹅在飞行途中突遇强风,这只艺高胆大的灰鹅做出了令人吃惊的动作——以飞行方向为轴线,横向转体180度,但最难的是它的头部依然保持着正常飞行时的姿态! 虽然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连世界上最优秀的体操运动员都会被其柔韧的鹅脖所折服。请你思考并回答,灰鹅这样转体的效果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①迅速降低高度;②这样转体可使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空气流速;③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④灰鹅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大于向上的压力,从而使灰鹅受到空气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有助于灰鹅迅速降低高度,躲避强风,使飞行更安全。(四个要点)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压强和空气流速有关,空气流速越大,大气压强越小;
【解答】因为这样做的好处有: ①迅速降低高度;②这样转体可使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空气流速;③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④灰鹅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大于向上的压力,从而使灰鹅受到空气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有助于灰鹅迅速降低高度,躲避强风,使飞行更安全。
36.(2024八上·衢州期末)
(1)图1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U形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a、b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   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形管中   (选填“a”或“b”)管水面升高。
(2)图2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会如何,并写明理由   。
【答案】(1)大于;a
(2)两船会向中间靠近,理由:两船中间水流速度大而水压小,而周围的水压大,于是水对两船产生朝向中间的压力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压强和流水的关系分析a、b上方气压大小,而管口上方气压大的下面的液柱低;
(2)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1可知,从c管吹气时,b管上方粗,a管上方细,则b管上方空气流速小而气压大,a管上方空气流速大而气压小,那么U形管中a管上方水面升高。
(2) 图2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则两船会向中间靠近,理由:两船中间水流速度大而水压小,而周围的水压大,于是水对两船产生朝向中间的压力。
37.(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甲所示,在薄铁皮桶内放少量的水,将其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盖紧桶盖,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了,该实验可以用来证明   的存在;手握两张纸,如图乙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   。
【答案】大气压;小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压减小,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
(2)当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解答】 (1)如图甲所示,在薄铁皮桶内放少量的水,将其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盖紧桶盖,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了,该实验可以用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 手握两张纸,如图乙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小。
38.(2024八上·临平期末)高压锅在厨房里是一种常见的烹饪工具。现测得某品牌高压锅锅盖直径20厘米,锅盖上的竖直排气孔的横截面积10毫米2,限压阀的质量100克,锅内的压强每增加4×103帕,液体的沸点增加1℃。标准大气压(1×105Pa)下水的沸点为100℃。
(1)高压锅原理与下列哪幅图的原理一致,请选择   (选填“甲”或“乙”)。
(2)若它在标准大气压的地区使用,水的沸点可以达到多少摄氏度?
(3)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普通高压锅不能调温度的缺点,对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丙所示。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若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填字母)。
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 B.调节螺丝往上旋转
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
【答案】(1)甲
(2)解:F向上=F向下+G,p里S=p外+mg
p里=(P外S+mg)/S=p外+mg/S=1.0×105Pa+0.1kg×10N/kg/(1×10-5m2)
=2.0×105Pa
Δp=p里-p外=2.0×105Pa-1.0×105Pa=1.0×105Pa
水的沸点可以达到100℃+(Δp/4.0×103Pa)×1℃=125℃
(3)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对限压阀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结合压强公式求出锅内气压,再得出沸点;
(3)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则应该增大锅内的压强,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1)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锅内气压增大沸点,与甲图原理相同;
(3)A.由(2)可知,增大排气孔的直径,会增大排气孔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锅内按要求,那么会减小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C.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时,会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会影响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9.(2024八上·武义期末)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是中医治病的一种常用手段。
如图甲是拔罐的操作图,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后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一会儿看到瓶子吸在患者皮肤上,而且皮肤往外凸(如图乙),请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示:气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答案】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使小玻璃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向外排出部分气体;玻璃瓶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瓶内气体成封闭气体,当里面气体温度降低时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瓶子压在皮肤上。人体内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瓶口部分皮肤压向瓶内。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需找到现象,再根据各现象说出对应原理。
【解答】 现象: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目的:使小玻璃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向外排出部分气体,
现象:玻璃瓶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 目的: 瓶内气体成封闭气体,当里面气体温度降低时气压减小 ;
现象: 大气压将瓶子压在皮肤上 ,目的: 人体内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瓶口部分皮肤压向瓶内 。
40.(2024八上·拱墅期末)观察示意图,填写下列相关内容。
按压泵常用于瓶装的洗手液(如图甲),使用方便又节约用量。图乙是按压泵的结构示意图(已启用的瓶装洗手液,储液筒中已充满洗手液)。其工作原理是:取液前,阀门A上的小球因受重力使阀门A关闭;阀门B上的小球密度比洗手液略大,其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小球沉在阀门口使阀门B关闭。取液时按压手柄,活塞和弹簧因受压力而往下运动,造成储液筒内液体压强   ,使阀门B仍关闭,阀门A因小球受力F向上>F向下而打开,储液筒内部分液体被挤出,洗手液从出液口溢出。松开手柄,弹簧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推动活塞向上运动,阀门A上小球下沉使阀门A关闭;储液筒内   ,阀门B上小球因为F向上>F向下而上升,阀门B打开,洗手液被压进储液筒。
【答案】小于;增大;形成了一个低压区(气压减小或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按压泵的结构示意图,结合物体的沉浮条件、力的作用效果、大气压等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取液前,小球A、B密度比洗手液略大,浮力小于重力,小球沉在阀门口,阀门 A、B关闭;
取液时,按压手柄,因为力能使物体变生形变,所以弹簧受到向下压力而压缩,活塞往下运动,储液筒内液体压强增大,小球B不动,阀门B关闭;小球A受到向上的液体压力增大,当F向上>F向下时,小球A向上运动,阀门A打开,储液筒部分液体被挤出,洗手液从出液口溢出。松开手柄,压力消失,弹簧恢复原状,手柄弹回原位,活塞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因为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储液筒内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因为F向下>F向上,所以小球A下沉,阀门A关闭;阀门A关闭,同时洗手液在瓶内气压作用下,冲开小球B,阀门B打开,洗手液进入储液筒。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和气候单元卷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吴兴期末)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把手掌摊开,大气对手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有1800N
B.对流层中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C.对流层的对流运动明显,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一层中
D.大气压不仅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同时还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2.(2023八上·浙江月考)2023年5月28日,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圆满完成。某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大致形状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涉及的原理与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
B.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
C.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
D.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
3.(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为大气的温度、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越高 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大
C.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高 D.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
4.(2024八上·武义期末)如图是书本上关于压强的几个常见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甲纸片不掉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B.实验乙向里打气,液体停止沸腾,说明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C.实验丙吹气时两片纸片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的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D.实验丁压强计浸入液体越深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2023八上·瑞安期中)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臭氧空洞 D.“白色”污染
6.(2024八上·临平期末)2023年10月31日,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7. 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圆柱形长直管中,有一个光滑的、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刚好把长直管分成左、右两部分,且活塞左、右两端面的形状如图所示,当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活塞可停在图示位置不动。现在同时缓缓增大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使活塞仍然停在图示位置不动。若左、右两部分中气体压强的变化量为△p1和△p2,则下列关于它们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1>△P2 B.△p1<△p2 C.△P1=△P2 D.无法确定
8. 如图所示,C形弯管内装满水后,将b、c阀门都关闭,竖直放置。若将阀门b、c同时打开,水将(  )
A.b处流出,c处不流出 B.b处不流出,c处流出
C.两处都流出 D.两处都不流出
9. 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为了解决“H”形地下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如图所示,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 ”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其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
A. B.
C. D.
10. 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人、动物等“吸”起并卷入空中,如图示。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
11. 如图所示,容器底部盛有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若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
12. 如图所示,先给图中的球形容器加热,使里面的空气跑出一部分,停止加热,把球形容器的直管插入带色的液体中,液体就顺着玻璃管升到P点。若液柱从 P点下降,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外界气压降低,气温不变 B.外界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C.外界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D.外界气压不变,气温升高
13.(2024八上·期末) 小科看到护士姐姐给病人输液,不断换输液瓶非常辛苦,想减轻护士姐姐的负担。他用课本中学到的科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输液装置,A、B、C三个输液瓶用导管D、E连接,A瓶连有输液软导管F,C瓶连有与大气相通的软导管G。用此装置输三瓶相同药液,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瓶 (  )
A.A先空 B.B 先空
C.C先空 D.A、B、C同时空
14.(2024八上·期末) 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 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减小
15.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得多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太阳高度小得多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16.表示大气对地面温室效应的是(  )
A.箭头①表示的辐射 B.箭头②表示的辐射
C.箭头③表示的辐射 D.箭头④表示的辐射
17.(2024八上·南浔期末)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18.(2024八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地形剖面图,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季风
19.(2024八上·柯城期末)小科利用注射器改进“气压对液体沸点影响”的实验。他用注射器吸入刚停止沸腾的热水,并用橡皮帽堵住入水口,用力向外拉动活塞,水重新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外拉活塞,水的温度升高,重新沸腾
B.向内压活塞,水不会沸腾
C.实验说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高
D.拔火罐是利用该实验原理工作的
20.(2024八上·慈溪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重力的一半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二、填空题
21.(2024八上·武义期末)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
(1)飞机主要飞在大气层中图1所示的   (填字母“a”“b”“c”或“d”)层,约90%的臭氧集中于这一层;
(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   (填“向上”或“向下”);
(3)图2中甲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区,多   (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22.(2023八上·义乌期末)1654年,马德堡市长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周围的    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如图,某校同学用底面积为500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模拟上述实验,在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锅的最小拉力要   (假设山底与山顶气温相同)。
23.(2024八上·期末) 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然后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稳定后,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1,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2,则h1   (填“>”“<”或再拔掉软木塞,水流出的过程中,请你画出a、b两管中水面的大致高度。   
24.(2024八上·衢州期末)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之间正受锋面系统的控制,天气为   。
(2)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B处的风向为   风。
25.(2024八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图甲是非洲草原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另一个是隆起的土堆,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地面上的风吹进洞穴,给洞穴内的草原鼠带来凉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模拟实验装置。
(1)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管道内空气的运动情况,最适合本实验的小球是____。
A.铁球 B.泡沫球 C.玻璃球
(2)如图乙所示,用电吹风模拟水平吹风,发现小球向上运动,这是因为   。
(3)小明将电吹风从右往左进行吹风,小球的运动方向是   。
26.(2024八上·吴兴期末)2023年9月2日夜间,台风“海葵”由台风级加强为强台风级。当晚,海燕号Ⅰ型高空大型无人机开展南海台风机动观测作业。
(1)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   、平流层、中间层等。
(2)台风在南海生成,大气中的水分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   环节,达到我省舟山等地上空,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降水。
27.(2024八上·吴兴期末)读广州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   (“天气”或“气候”)
(2)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判断B为   (选填“哈尔滨”或“广州”)。
(3)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   季。
三、实验探究题
28. 小科利用标有最大刻度值为-2.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a. 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绳拴住注射器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 N。
c. 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 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大气压强是   Pa。
(3)小科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科与同学们讨论并找出了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 小于真实值的是____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小甬对小科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2 N”这一实验步骤,增加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29.(2024八上·期末)(1)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小科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   。
(2)(多选)下列四种情形中,能够运用上述实验结论进行解释的是(  )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能急速旋转而下沉
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
C.直升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船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30.(2024八上·宁波开学考)为了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个U形玻璃容器,往容器中注入一定量清水,待A、B管内液面相平时用密封盖将A管上方一定质量的空气密封;
②将A管上方的空气进行4等分,标记对应刻度线“0、1、2、3”,如图所示;
③往B管中注入清水,待A管中液面分别上升至刻度线“1、2和3”时,分别测量并记录B管与A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为Δh1、Δh2和Δh3;
(1)本实验通过比较   反映A管上方气体压强的大小;
(2)本实验除了温度计之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
(3)小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他获得的证据是:   ;
(4)为了使液面的高度差更明显,小明和小白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小明建议:选择更细的B管。小白建议:用密度更小的液体替换清水。请判断谁的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   。
31.(2024八上·武义期末)为了估测当天大气压究竟有多大,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合作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吸盘有重力)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并多次挤压吸盘;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脱离板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0=41N,可视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
④量出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S=4cm2;
⑤计算大气压。
(1)步骤①中“多次挤压吸盘”的目的是   ;
(2)根据甲实验设计,可能会引起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大的原因是   ;
(3)若按图乙中的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均相同,则选择图乙中的   (填“左”或“右”)图这种方式更合理。
32.(2024八上·柯城期末)2024年1月4日,浙江发布了2023年度浙江各地市的气象数据,一起来看看吧。
名称 说明 城市及数据
年度“补水”城市 降水量最大 衢州:1671.6毫米
年度“热情”城市 高温天数最多 丽水:48天
年度“冻人”城市 温度最低 湖州:-7.1摄氏度
年度“阳光”城市 每天日照时间最长 杭州:5.8时
年度“呼吸”城市 环境空气质量排名 舟山:第1
(1)“衢州年降水量最大”反映的是当地的   (填“天气”或“气候”)
(2)气象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以下哪种工具测量降水量:   。
(3)年度“热”城市榜单中,丽水、金华成为了“热”门城市,高温天数(日最高气温≥35℃)位居前列。舟山、嘉兴则排名靠后,在夏日里保持了难得的凉爽。结合如图分析以上城市气温的差异主要是受到纬度和   的影响。
(4)家用空气净化器能有效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如图为某空气净化器及其工作原理示意图。打开风机,脏空气进入净化器,灰尘颗粒先经过高压钨丝带上正电荷,再通过带负电的滤网时被滤网捕获,最后通过活性炭层,从而获得洁净空气。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空气净化器的工作过程。
33.(2024八上·宁波开学考)如图,小石利用标有2.5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
(1)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   处数据补充完整。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注射器容积V/mL 注射器刻度总长度L/cm 大气压p/Pa
7.5 2.5 4    
(2)小孟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孟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可能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   (填序号)。
(3)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宋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7×10-5m2,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求所测大气压的值。
四、解答题
34.小明家的高压锅锅体直径为24cm,排气孔内径(孔内直径)为4mm。小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
(1)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说明书标有:当大气压为105Pa时,该锅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20℃,已知: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N/kg,π≈3.14)
(2)请你说明如果买另一种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35.(2024八上·期末)英国《每日邮报》曾刊登过一组照片,如图所示。灰鹅在飞行途中突遇强风,这只艺高胆大的灰鹅做出了令人吃惊的动作——以飞行方向为轴线,横向转体180度,但最难的是它的头部依然保持着正常飞行时的姿态! 虽然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连世界上最优秀的体操运动员都会被其柔韧的鹅脖所折服。请你思考并回答,灰鹅这样转体的效果是什么? 为什么?
36.(2024八上·衢州期末)
(1)图1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U形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a、b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   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形管中   (选填“a”或“b”)管水面升高。
(2)图2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会如何,并写明理由   。
37.(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甲所示,在薄铁皮桶内放少量的水,将其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盖紧桶盖,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了,该实验可以用来证明   的存在;手握两张纸,如图乙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   。
38.(2024八上·临平期末)高压锅在厨房里是一种常见的烹饪工具。现测得某品牌高压锅锅盖直径20厘米,锅盖上的竖直排气孔的横截面积10毫米2,限压阀的质量100克,锅内的压强每增加4×103帕,液体的沸点增加1℃。标准大气压(1×105Pa)下水的沸点为100℃。
(1)高压锅原理与下列哪幅图的原理一致,请选择   (选填“甲”或“乙”)。
(2)若它在标准大气压的地区使用,水的沸点可以达到多少摄氏度?
(3)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普通高压锅不能调温度的缺点,对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丙所示。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若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填字母)。
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 B.调节螺丝往上旋转
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
39.(2024八上·武义期末)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是中医治病的一种常用手段。
如图甲是拔罐的操作图,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后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一会儿看到瓶子吸在患者皮肤上,而且皮肤往外凸(如图乙),请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示:气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40.(2024八上·拱墅期末)观察示意图,填写下列相关内容。
按压泵常用于瓶装的洗手液(如图甲),使用方便又节约用量。图乙是按压泵的结构示意图(已启用的瓶装洗手液,储液筒中已充满洗手液)。其工作原理是:取液前,阀门A上的小球因受重力使阀门A关闭;阀门B上的小球密度比洗手液略大,其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小球沉在阀门口使阀门B关闭。取液时按压手柄,活塞和弹簧因受压力而往下运动,造成储液筒内液体压强   ,使阀门B仍关闭,阀门A因小球受力F向上>F向下而打开,储液筒内部分液体被挤出,洗手液从出液口溢出。松开手柄,弹簧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推动活塞向上运动,阀门A上小球下沉使阀门A关闭;储液筒内   ,阀门B上小球因为F向上>F向下而上升,阀门B打开,洗手液被压进储液筒。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解答】A:通常情况下,大气压强是1.0×105Pa,一只手掌的长18cm,宽10cm,面积约为180cm2,即0.018m2,故一只手掌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0×105Pa×0.018m2=1800N.故A正确;
B:地球上大气压力是随着地理位置、海拔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主要是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C正确;
D:地球上大气压力是随着地理位置、海拔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主要是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 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是流体流速快,压强小。
【解答】A.上方气体体流速快,压强小,下方气体流速慢,压强大,形成压强差将球顶起,A正确;
BCD. 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是由于牛奶盒内部气体被吸走,内部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盒子压扁, 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是空气浮力作用, 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是大气压作用,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一12千米,高纬8一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一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一3000千米;80一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A、对流层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故A错误。
B、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故C错误。
C、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不一定越高,如中间层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低。故C错误。
D、对流层的温度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即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考查压强存在及压强相关实验。
【解答】A.覆杯实验是因气压将纸片压住,证明了大气压存在,所以A正确;
B液体停止沸腾说明沸点增加了,所以打气增加气压从而增加沸点,所以B正确;
C.中间靠拢说明中间气压小,所以流速大压强小,所以C错误;
D.U形液面高度差大,说明压强差大, 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所以D正确。
故答案C正确。
5.【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解答】“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A、地球大气层能与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天体剧烈摩擦,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有利于保护地球,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和F=PS解答,关键是要明确管内左部分中气体对活塞产生水平向右的压力计算。
【解答】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 p1和p2时,根据 可得:圆柱形长直管右侧部分中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压力为 (S2为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右面的横截面积);圆柱形长直管中左侧部分气体对活塞产生的水平向右的压力应该为水平向右的压强p1与垂直于压强p1的有效受力面积S1的乘积,即F1=p1S1。 自由移动的活塞粗细不变,则 S1=S2;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 即 p1S1=p2S2,则p1=p2。当缓缓增大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时,左、右两部分中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压力分别为 活塞仍然停在图示位置不动,受力平衡,则 即 故△p1=△p2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如果水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则水流出;如果水的压强小于等于大气压,则水不会流出;分别求出b端与c端水的压强,根据水的压强与大气压的关系判断水是否流出。
【解答】如图所示,
若大气压为p0,C型弯管可看作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知:pc=pa,pb=pd,
由图知,pb=pd=pa+ρ水gh=pc+ρ水gh=p0+ρ水gh>p0;
由于pb>p0,pc=p0,
所以水从b处流出,c处不流出。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要想让风经过过道,过道左右两端的气压应该不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
A、如A图,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相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合理。
B、如图B,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相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合理。
C、如图C,过道右端的通风道有凸起,所以相同时间风经过过道右端的通风道时的路程长,则风速较快,所以过道右端的气压小于左端的气压,所以空气会从过道的左端流向右端,过道中有风通过。此方案不需要消耗其他能量,既有效又节能。此方案合理。
D、如图D,过道中有电动机,电动机工作时过道中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气压减小,空气会从过道口流进来而通风,但需要消耗电能,故此方案虽有效但不节能,不合理。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情况可以得到物体被“吸”起的原因。
【解答】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当刮起龙卷风时,龙卷风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龙卷风外侧的压强不变,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如果被圈在龙卷风中,受到向内且斜向上的压强大于向外且斜向下的压强,受到向内且斜向上的压力大于向外且斜向下的压力,物体或人畜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不能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也不能使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同时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据上面的两个知识点分析即可解决。
【解答】由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在开始加热时,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由于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但随着加热,当将水加热到100℃后,再加热水就沸腾了,即发生汽化,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且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故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即当温度升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分析判断,液柱从P点下降,说明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界气压使液柱下降;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迫使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温度越高,液柱越向下;但外界气压降低,低于瓶内气体压强时P点也下降。
【解答】由图可知,若液柱从P点下降,说明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界气压使液柱下降;而瓶内、外界出现气压压强差,可能是因为此时外界的温度升高,瓶子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导致的;或外界气压降低,故液柱从P点下降的可能情况有:外界气压不变,气温升高,或外界气压降低,气温不变,或外界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故不可能是外界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标准大气压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这个值是由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1644年提出的。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336m水柱=1.01325×105Pa=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
【解答】A、B、C三瓶采用串联的方式,其工作情况:药液从A 瓶中流下,A瓶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B瓶中空气将B瓶中药液压入A 瓶补充,使 A瓶液面保持不变。药液从B瓶中流至A 瓶后,B瓶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C瓶中空气将C瓶中药液压入B瓶补充,使B瓶液面保持不变。药液从C瓶中流至B瓶后,C瓶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大气压将外界空气压入C瓶,C瓶中液面下降。液体如此流动,直到C瓶中的药液全部流完,这时C 瓶中空气与外界直接连通,连接C、B两瓶的管子 E 相当于C瓶当初的进气管。 以后的过程是药液从A 瓶中流入血管,B瓶中药液流入A 瓶补充,空气流入 B 瓶,直至 B 瓶中药液流完,B瓶与大气相通。然后才是空气直接进入A瓶,直至 A 瓶中药液逐渐流完。 所以C瓶的药液先流空。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标准大气压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这个值是由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1644年提出的。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336m水柱=1.01325×105Pa=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
【解答】A.因玻璃管的上端是封闭的,所以此装置不是连通器,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故B不符合题意。
C. 因为大气压是变化的,不一定等于标准大气压,则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不一定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 位置较高处的大气压较低,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就会下降,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减小,故 D符合题意。
15.【答案】C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青藏高原地形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逆辐射较弱。
【解答】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太阳高度角相同。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据图分析原因是青藏高原的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解答】解:A、①为太阳辐射,太阳直接给大地的热量,是大地的直接热量来源,A错误。
B、②为地面辐射,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是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B错误。
C、③为大气逆辐射,大气经地面辐射升温后经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大地,产生地面温室效应,C正确。
D、④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部分太阳辐射,D错误。
故答案为:C。
17.【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海陆和洋流等。
【解答】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我国跨纬度较广,海南岛位于我国的南端,纬度较低,属于热带,终年炎热,故不符合题意;
C、青藏高原海拔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故符合题意;
D、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应是海陆因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解答】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答案为:C。
19.【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A、向外拉活塞,水的温度不变,但气压减小,水重新沸腾;
B、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D、拔火罐是利用内外压强差。
【解答】 A、向外拉活塞,水的温度不变,但气压减小,水重新沸腾,故A错误;
B、向内压活塞,水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水不会沸腾,故B正确;
C、实验说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故C错误,
D、拔火罐是利用内外压强差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20.【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进行分析判断,要想测出大气压,则需要知道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根据甲、乙两种情况下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据此答题。
【解答】A、甲图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墙对吸盘的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故A错误;
B、乙图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向上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吸盘向下的拉力,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向上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故B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图不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不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C错误;
D、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乙图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测出吸盘的面积,根据压强公式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1.【答案】(1)b
(2)向上
(3)晴朗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分层的特点,气压高低和天气的关系。abcd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解答】(1)飞机在平流层,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同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为臭氧层吸收大量光,所以答案为b;
(2)2在暖气流处,热空气是上升的,所以答案为向上;
(3)高压区气流向下,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所以答案为晴朗。
22.【答案】(1)大气压
(2)大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解答;
(2)首先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气压的变化,再根据F=pS分析铜半球受到大气压力的变化。
【解答】(1)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周围的大气压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山底的气压大于山顶的气压。根据F=pS可知,相同的铜半球受到的大气压力会增大。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铜半球的最小拉力要大。
23.【答案】=;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液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由图可知,拔掉软木塞前a管和b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二者与水槽构成了连通器,因此稳定后两管水面等高。拔掉软木塞后,水会向外涌出,由于b管底部较细,水的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所以b管水面比a管水面低。
故答案为:=;
24.【答案】(1)降温、阴雨、大风
(2)D;西南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 (1)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黑三角既是冷锋还表示冷锋前进的方向;黑半圆即表示暖锋,还表示暖锋前进的方向。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稠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上而下补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的水汽容易成云致雨。风的来向就是风向。
【解答】 (1)图示甲乙之间为冷锋,说明是冷锋过境,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
(2)C、D两处中,C处等压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是高压中心,D处等压线闭合、数值小大外大是低压中心,由于低压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B处北侧的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加上摩擦力的影响,最终风向是西南风。
25.【答案】(1)B
(2)弯顶处流速大,压强小,故小球上方压强小,下方压强大,小球向上运动
(3)向上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泡沫球质量较轻,实验更容易成功;
(2)(3)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解答】 (1)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管道内空气的运动情况应有质量轻的泡沫球,故B正确,A、C错误;
故选B。
(2)如图乙所示,用电吹风模拟水平吹风,发现小球向上运动,这是因为:弯顶处流速大,压强小,故小球上方压强小,下方压强大,小球向上运动。
(3) 小明将电吹风从右往左进行吹风,小球的运动方向是向上。
26.【答案】(1)对流层
(2)水汽输送
【知识点】水循环;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以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将大气分为对流层(0-12千米)、平流层(12-50千米)、高层大气(50-2000千米)。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短波。外层是暖层顶以上大气层的统称,也叫散逸层、逃逸层。它是大气的最高层,是大气圈和星际空间的过渡带,这层空气的温度也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解答】(1)根据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不同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等。
(2)台风在东海生成,水蒸气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达到我们杭州地区上空,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降水。
27.【答案】(1)气候
(2)广州
(3)夏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
2、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解答】(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气候。
(2)从两幅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A,B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A,A图是温带季风气候,应为我国哈尔滨,B图为广州。
(3)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
28.【答案】(1)刻度尺
(2)0.625;1.2×105
(3)B
(4)测出活塞与筒壁间摩擦力大小,排除干扰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可知,要想测出大气对注射器的活塞的压强,就需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与活塞的面积大小。
(2)在已知注射器容积与长度的情况下,可以求得活塞的面积大小;根据可测出大气对注射器的活塞的压强,即大气压强。
(3)在密封不好或注射器内有空气残留的情况下,会导致活塞受到向左的作用力。
(4)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解答】(1)本实验中需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与活塞的底面积。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压力,而活塞的底面积需要通过计算求得,具体方法为根据注射器的容积V与有刻度部分的长度,求得活塞的面积大小,注射器的容积已知,所以我们还需要有刻度尺来测量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
(2)由图可知注射器的容积为2.5mL=2.5cm3,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4cm,则注射器活塞的底面积,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则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10N,由此可得,活塞所受的大气压强。
(3)根据压强公式,受力面积一定,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使得拉力F偏小,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小。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或没有读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会使力的测量值偏大,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大。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拉力可能大可能小,算出的气压可能大也可能小。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筒内有空气会使拉力变小,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小。
综合分析①④一定偏小,故选B。
(4)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使测量值偏大。所以小红的这一实验步骤,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9.【答案】(1)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
(2)A;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在管中流过相同量的液体时,由于中间部位的管口交细,所以流速就大。利用液体支撑液注的高低可判断,细处压强小,即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从而得出结论。
再分析四种情形中所用到的物理知识即可解决问题。
A、由于乒乓球的旋转带动空气随球运动而导致球上下两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造成压强不同。
B、氢气球升空是受到浮力。
C、直升飞机停在空中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两船并排快速前行,可导致中间水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压着船向中间靠近,造成事故。
【解答】 利用液体支撑液注的高低可判断,细处压强小,粗细不同的两位置,在相同时间内流过的水量相同,所以,细的位置水流速大。即知:液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A、乒乓球的急速旋转,带动了空气的旋转,球的上方空气的流速小于下方流速时,上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故受到向下的压强差而下沉。故A正确。
B、氢气球升空是受到浮力。与流体压强无关。故B错误。
C、直升飞机的螺旋桨的浆面是斜面,它高速旋转,下表面给空气一个向下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也给螺旋桨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使直升飞机停在空中。故C错误。
D、两船并排快速前行,可导致中间水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压着船向中间靠近,造成事故。所以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故D正确。
故答案为:液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AD
30.【答案】(1)A、B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2)刻度尺
(3)Δh1<Δh2<Δh3
(4)小白的建议合理;由p=ρgh可知,当压强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小,液体的深度越大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 (1)本实验中,通过比较A、B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A管上方气压大小;
(2)本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A、B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据此分析;
(3)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即Δh1<Δh2<Δh3;
(4)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及液体深度有关,据此分析。
【解答】 (1)本实验中,A管上方封闭气体增大的压强越大,A.B.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因此通过比较A、B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A管上方气压大小;
(2)本实验中,需要测量A、B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因此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
(3)通过本实验可以发现:Δh1<Δh2<Δh3,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即证据就足:Δh1<Δh2<Δh3;
(4)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及液体深度有关,当压强一定时,减小液体的密度,可以增大液体的深度,使液面高度差越明显,故小自的建议合理,理由是:由p=ρgh可知,当压强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小,液体的深度越大。
31.【答案】(1)将里面空气排出
(2)吸盘自身重力影响
(3)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压的测量实验,先将吸盘内的空气抽完,大气压将吸盘压住,拉开吸盘的拉力就等于大气的压力。
【解答】(1)吸盘内有剩余空气,会是拉力读数减小,导致测量的大气压偏小,所以要挤压吸盘,故答案为:将里面空气排出;
(2)大气压偏大的原因是大气压力大,压力等于拉力,所以拉力偏大,拉力大可能是吸盘自身有重力,故答案为:吸盘自身重力影响;
(3) 选择左边 可以排除吸盘自身重力影响,故答案为左。
32.【答案】(1)气候
(2)D
(3)海陆位置
(4)形成低压区;大气压压入;电荷相互作用;滤网过滤;活性炭吸附。
打开风机,将风机内空气排出,使里面形成一个低压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脏空气进入净化器内。灰尘颗粒先经过高压钨丝带上正电荷,再通过带负电荷的滤网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将灰尘颗粒吸附在滤网上。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些杂质,除去异味,从而得到洁净空气。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天气、气候、温度的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2、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解答】(1)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因此“衢州年降水量最大”反映的是当地的气候。
(2)气象人员用来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即图中的D雨量器。
(3)因为温度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递减,除了纬度以外,还有海陆因素:陆地温差大,海洋温差小,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夜间相反,因此结合图片分析丽水、金华和舟山、嘉兴气温的差异主要是受到纬度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4)打开风机,将风机内空气排出,使里面形成一个低压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脏空气进入净化器内,灰尘颗粒先经过高压钨丝带上正电荷,再通过带负电荷的滤网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将灰尘颗粒吸附在滤网上,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些杂质,除去异味,从而得到洁净空气。
33.【答案】(1)1.2×105;1.2×105
(2)②
(3)当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1=f摩擦+F大气,
所以摩擦力f摩擦=F1-F大气,
当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大气=F2+f摩擦=F2+F1-F大气,
所以
F1=(m1+m桶)g=(880g+100g)×9.8N/kg=0.98kg×9.8N/kg=9.604N,
F2=(m2+m桶)g=(460g+100g)×9.8N/kg=0.56kg×9.8N/kg=5.488N,
所以F大气=7.546N,
大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注射器容积和注射器刻度总长度求出活塞的截面积,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根据压强计算公式求出大气压;
(2)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和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都会引起弹簧测力计对活塞拉力减小,测得大气压值偏低;活塞与注射器筒壁有摩擦时,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摩擦力之差,用弹簧测力计示数来计算大气压,测得大气压值大于真实值。
(3)在向烧杯中加水,小烧杯开始移动时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摩擦力之差,当向外缓慢抽水,活塞开始向右移动时,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等于此时弹簧和摩擦力之和,从而求出大气压;
【解答】 (1)活塞得截面积,
不考虑摩擦力得影响:F大气=F
p大气S=F
所以大气压;
(2)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由残余气体时,设残余气体对活塞的作用力为F余,
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为F大气;
不考虑摩擦力时则有F+F余=F大气,计算时用所以这样计算出的大气压偏低;
③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时,和①的情况相同,计算出来的大气压偏低;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有摩擦时,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f摩擦+F大气,计算大气压时用
,所以这样计算的大气压偏高;
故选②;
34.【答案】(1)解:由题图可知,当锅内温度为 120℃时,锅内压强 此时限压阀受力:F0+G=F。设限压阀的质量为m,则有
可得
所以,应该买质量为100g的限压阀。
(2)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 60g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的情况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高压锅的原理是增加锅内气压,提高沸点的原理制造的。根据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和大气压可计算出作用在限压阀上的压强,然后根据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可求出限压阀的压力,此时压力即为其重力,然后即可求出限压阀的质量。
【解答】(1)由图1可知,当锅内温度为120℃时,锅内压强p=1.8×105Pa。
此时限压阀受力:F0+G=F
设安全阀的质量为m,则有:p0S+mg=pS
可得:
所以,应该买质量为100g的限压阀。
(2)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60g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的后果。
35.【答案】①迅速降低高度;②这样转体可使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空气流速;③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④灰鹅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大于向上的压力,从而使灰鹅受到空气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有助于灰鹅迅速降低高度,躲避强风,使飞行更安全。(四个要点)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压强和空气流速有关,空气流速越大,大气压强越小;
【解答】因为这样做的好处有: ①迅速降低高度;②这样转体可使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空气流速;③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④灰鹅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大于向上的压力,从而使灰鹅受到空气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有助于灰鹅迅速降低高度,躲避强风,使飞行更安全。
36.【答案】(1)大于;a
(2)两船会向中间靠近,理由:两船中间水流速度大而水压小,而周围的水压大,于是水对两船产生朝向中间的压力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压强和流水的关系分析a、b上方气压大小,而管口上方气压大的下面的液柱低;
(2)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1可知,从c管吹气时,b管上方粗,a管上方细,则b管上方空气流速小而气压大,a管上方空气流速大而气压小,那么U形管中a管上方水面升高。
(2) 图2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则两船会向中间靠近,理由:两船中间水流速度大而水压小,而周围的水压大,于是水对两船产生朝向中间的压力。
37.【答案】大气压;小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压减小,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
(2)当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解答】 (1)如图甲所示,在薄铁皮桶内放少量的水,将其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盖紧桶盖,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了,该实验可以用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 手握两张纸,如图乙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小。
38.【答案】(1)甲
(2)解:F向上=F向下+G,p里S=p外+mg
p里=(P外S+mg)/S=p外+mg/S=1.0×105Pa+0.1kg×10N/kg/(1×10-5m2)
=2.0×105Pa
Δp=p里-p外=2.0×105Pa-1.0×105Pa=1.0×105Pa
水的沸点可以达到100℃+(Δp/4.0×103Pa)×1℃=125℃
(3)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对限压阀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结合压强公式求出锅内气压,再得出沸点;
(3)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则应该增大锅内的压强,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1)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锅内气压增大沸点,与甲图原理相同;
(3)A.由(2)可知,增大排气孔的直径,会增大排气孔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锅内按要求,那么会减小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C.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时,会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会影响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9.【答案】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使小玻璃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向外排出部分气体;玻璃瓶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瓶内气体成封闭气体,当里面气体温度降低时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瓶子压在皮肤上。人体内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瓶口部分皮肤压向瓶内。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需找到现象,再根据各现象说出对应原理。
【解答】 现象: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目的:使小玻璃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向外排出部分气体,
现象:玻璃瓶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 目的: 瓶内气体成封闭气体,当里面气体温度降低时气压减小 ;
现象: 大气压将瓶子压在皮肤上 ,目的: 人体内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瓶口部分皮肤压向瓶内 。
40.【答案】小于;增大;形成了一个低压区(气压减小或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按压泵的结构示意图,结合物体的沉浮条件、力的作用效果、大气压等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取液前,小球A、B密度比洗手液略大,浮力小于重力,小球沉在阀门口,阀门 A、B关闭;
取液时,按压手柄,因为力能使物体变生形变,所以弹簧受到向下压力而压缩,活塞往下运动,储液筒内液体压强增大,小球B不动,阀门B关闭;小球A受到向上的液体压力增大,当F向上>F向下时,小球A向上运动,阀门A打开,储液筒部分液体被挤出,洗手液从出液口溢出。松开手柄,压力消失,弹簧恢复原状,手柄弹回原位,活塞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因为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储液筒内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因为F向下>F向上,所以小球A下沉,阀门A关闭;阀门A关闭,同时洗手液在瓶内气压作用下,冲开小球B,阀门B打开,洗手液进入储液筒。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