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考点一、恒定的体温
(一)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1)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这些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称它们为变温动物。
(2)恒温动物:人类及鸟类、哺乳类的体温相对恒定,如人的体温,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始终在37℃左右,所以称人类、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不同种类的恒温动物的体温可能不同,如鸟的体温在42℃左右,猫的体温在39℃左右。
(二)人的体温: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的体温一般为37℃左右。
(三)维持恒定体温的意义
(1)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如影响体内酶的催化效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恒定的体温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四)体温的变动
人的体温受内外因素影响,体温的恒定要受激素和神经的调节。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如不同人的体温可能不同,同一个人年轻时体温比年老时高,一般女子体温比男子高, 生病发烧时体温略高等。
典例1:科学家为了研究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与环境温度及行为,测试一天 16个小时内蜥蜴的体温与环境温度,根据数据绘成图7-16。
(1)在上午7时至9时,蜥蜴在做什么? 解释你的推断 。
(2)蜥蜴正常活动所需的体温是 .理由是 。
(3)蜥蜴是如何保持正常活动所需的体温的?
(4)假设将蜥蜴放入一个通风的足够大的透明玻璃笼子里,并将该笼子放在阳光下照射,蜥蜴的体温变化情况会是怎样的? 为什么?
【答案】(1)蜥蜴正在使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可能在晒太阳。;因为这段时间蜥蜴的体温是与环境温度同步上升的,变温动物需要通过行为来调节自己的体温
(2)35℃;蜥蜴在这天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内基本保持着这个体温
(3)这段时间,蜥蜴的体温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上下波动,而环境温度则变化较大,显然它是通过交替停留于阳光下和阴凉处来保持正常活动所需的体温
(4)蜥蜴的体温将与环境温度的变化一致, 因为变温动物自身结构上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没有遮阴,蜥蜴不能使体温低于环境温度
【解析】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解答】(1)在上午7时至9时,蜥蜴可能在晒太阳.因为这段时间蜥蜴的体温是与环境温度同步上升的,变温动物需要通过行为来调节自己的体温。
(2)从图中可以看出:蜥蜴在白天的体温是 35℃,因为蜥蜴在这天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内基本保持着这个体温。
(3)蜥蜴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蜥蜴依靠环境温度(如晒太阳)来保持正常活动所需体温的。
(4)蜥蜴的体温将与环境温度的变化一致.因为变温动物自身结构上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没有遮阴,蜥蜴不能使体温低于环境温度。
变式1:图表示5种动物在不同的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况,请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温度是50℃时,猫的体温也是50℃
B.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任何时候有两种动物具有相同的体温
C.当外界温度达到50℃时,负鼠的体温变化情况在猫和食蚁兽之间
D.如果同样条件下测量一种变温动物的体温变化情况,其曲线将与蜥蜴的相似
【答案】D
【解析】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解答】A、猫是哺乳类,属于高等动物,体温相对恒定。在一定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能自动调节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图中显示,环境温度达30℃时,猫的体温已接近40,但当外界温度是50℃时,猫的体温不一定是50℃,不符合题意;
B、由题图可知,食蚁兽和鸭嘴兽在环境温度大约为22℃左右时体温相同(30℃),不符合题意;
C、当外界温度达到40℃左右时,负鼠、猫和食蚁兽的体温均达到或接近40℃,但没有信息显示外界温度达到50℃时,负鼠的体温变化情况在猫和食蚁兽之间,不符合题意;
D、变温动物的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如果同样条件下测量另一种变温动物的体温变化情况,其变化曲线应该与蜥蜴的相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变式2:(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如图表示的是人和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
(1)人和鳄鱼之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恒温动物能够继续保持体温恒定的奥秘在于其体内的产热速度___________散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表示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曲线。
【答案】人 等于 乙
【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
【解析】(1)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哺乳类和鸟类。人属于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鳄鱼属于鱼类,属于变温动物。
(2)在寒冷环境中,恒温动物能够继续保持体温恒定的奥秘在于其体内的产热速度等于散热速度。
(3)鳄鱼属于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升高时,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故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的是图中的乙曲线。
考点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一)产热
(1)人体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人体在劳动或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人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二)散热
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到体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
(1)皮肤直接散热
①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去的。皮肤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
②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③散热规律:环境温度低时,人体散热速度会加快,人会因散热过多而体温下降,此时人体需要减少散热,方法是降低皮肤温度,缩小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因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当环境温度高时,人体散热速度会减慢,人会因散热过少而体温升高,此时人体需要增加散热,方法是升高皮肤温度,增大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因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
(2)汗液蒸发散热
在常温条件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三)中暑
(1)原因: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
(2)表现: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3)预防中暑的方法:内外降温同时进行,喝冰饮料、凉开水降低体内温度;喝碳酸饮料,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带走人体内的热量;吹风、敷凉毛巾、擦酒精等方式可降低体表温度。
典例1:(2024八上·吴兴期末)某同学因身体不适居家休息,为判断是否患甲流,在家进行体温测量,下表为其一天的体温记录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7:0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体温/℃ 36.5 36.8 36.8 36.9 37.0 36.7
A.该同学静躺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在10:00到13:00期间,该同学体内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C.人体内正常体温的维持,是通过小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和调节的
D.冬天室内温度比较低,该同学的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答案】C
【解析】皮肤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人体在安静下,产热量最多的是内脏,因为安静状态下,人体的内脏器官也是时刻在工作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10:00到13:00期间,体温保持在36.8℃,该居民体内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能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皮肤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比较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血管收缩,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保持体内的热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变式1:当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
③汗腺分泌量的变化; ④尿量的变化;
⑤酶活性的变化,其中与图所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A.①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解答】①当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①错误;
②当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机体产热减少,耗氧量降低,②正确;
③当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汗腺的分泌量增加,③错误;
④当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出汗量及皮肤蒸发量增多,尿量减少,④正确;
⑤人是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变,⑤错误。故答案为:B。
变式2:(2024八上·南浔期末) 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们生理上会出现适应性的变化。
(1)如图为人体几种器官或组织的产热量百分比扇形图,图 可以表示登山队员在登山时的产热情况。
(2)当登山运动员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人会不由自主的颤抖,它的生理意义 。
(3)登山运动员在登山之前暂住在珠峰大本营,外界气温很低,此时人体是如何调节皮肤直接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的?
【答案】(1)乙
(2)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3)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温恒定。(合理即可)
【解析】人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登山队员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体温的。
【解答】(1)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热明显增加,图乙可以表示登山队员在登山时候的产热情况。
(2)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出现颤抖现象,原因是在寒冷环境下,皮肤的感受器感受到外界的温度,将这种刺激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做出相应的调节,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3)登山运动员在登山之前暂住在珠峰大本营,外界气温很低,人体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温恒定。
变式3:(2023八上·余杭期末)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 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乙两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白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白鼠不做处理。
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④____。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请分析回答:
(1)天气较冷,血管状况应为如图中的 (填“甲”或“乙”)。
(2)写出实验过程第④步的操作过程 。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甲
(2)把甲组鼠和乙组鼠置于0℃环境中(合理即可)
(3)甲组小白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解析】1、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2、下丘脑属于高级中枢,具有调节体温、摄食、水分平衡、内分泌腺和血糖等功能。
【解答】(1)天气较冷血管收缩,因此应为如图中的甲。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该实验的变量为是否对下丘脑作处理,因此要将把甲组鼠和乙组鼠置于相同的低温环境中,低温环境更便于观察它们体温的变化。
(3)甲组由于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体温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组小白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考点三、体温受脑控制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人在寒冷与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的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典例1:(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简略地表示了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表示神经冲动传导方向,“→”表示血液循环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
(2)正常情况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血管会 。(选填“扩张”或“收缩”)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将会明显增加的是D中的 。
【答案】(1)脑干
(2)扩张
(3)骨骼肌
【解析】(1)图中所示为体温调节过程,温度感觉器分布在体表和体内,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效应器有皮肤血管汗腺、内分泌腺、内脏、骨骼肌等。
(2)在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
(3)根据人体剧烈运动时发热情况分析。
【解答】(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2)人在炎热时,神经系统会做相应的调节,这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3)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热将明显增加。
变式1:(2024八上·期末)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 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 (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答案】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
【解析】大脑、小脑和脑干共同协作,保障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 大脑负责思考、决策、记忆和情感加工;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脑干负责维持生命功能和传递感觉运动信息。
【解答】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变化的幅度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在缺水是体温变化的幅度更大;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中;
故答案为: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
变式2:(2023八上·浙江月考)每年11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流感高发期,人体患病后容易导致发热,患病到痊愈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图甲为体温上升期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体温为37℃左右。
(1)体温上升期人会满脸通红,图甲中皮肤血管处于图乙中 (填字母)状态。
(2)图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体温调节中的下丘脑对应图丙中的 (填序号)。
(3)高温持续期时,人体会处于38.5℃高温不变,此时产热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
【答案】(1)A
(2)③
(3)等于
【解析】图甲中:?表示舒张;
图乙中:A表示皮肤血管舒张;B表示皮肤血管处于正常状态;C表示皮肤血管收缩;
图丙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反射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解答】(1)体温上升期机体产热增多,为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皮肤表面的血管处于甲图A舒张状态,因此看起来人会满脸通红。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下丘脑对应图丙中的③神经中枢。
(3)如果产热和散热不平衡,人体体温就会一直升高或降低,因此高温持续期时,人体会处于38.5℃高温不变,此时产热等于散热。
故答案为:(1)A;(2)③;(3)等于。
变式3:(2023八上·长兴月考)图甲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图乙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请回答:
(1)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人体可通过图甲所示路径进行体温调节,该调节过程属于 (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某流感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体温持续39℃,则在该时间段患者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物后,人体皮肤会作出如图乙中 (填序号)的反应来增加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值。
【答案】(1)神经调节(2)等于;②④
【解析】考查体温调节过程,散热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和皮肤直接散热两种方式。
【解答】(1)体温调节是靠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所以属于神经调节;
(2)温度稳定不变,说明产热等于散热;退烧时相当于热量散失增加,体温下降, 2号是汗液蒸发散热,4号是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散热增加。所以选2和4
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
D.寒冷时,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是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答案】B
【解析】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对高温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觉感受器。
【解答】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是温觉感受器,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C、人体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因此,冬季、夏季人体散热方式不同,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不能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人体只要体温恒定,机体产热量就等于散热量,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2八上·温州月考)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 (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 效应是( )
A.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B.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C.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D.皮肤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答案】A
【解析】寒冷时,一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甲状腺激素释放更多,是机体代谢增加,抗寒能力增强;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解答】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 (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是骨骼肌,生理效应是增加产热;
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相对平衡
B.炎热时,体温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寒冷时,体温的稳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答案】B
【解析】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人体 90% 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在常温条件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同时,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A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B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C寒冷时受体刺激脑干中的热受体,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增加热量和减少失热,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D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肝脏,运动时产热主要器官为骨骼肌,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汗液是通过皮肤散热。
4.(2024八上·拱墅期末)运动员剧烈运动时,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
A.保护和排泄的功能 B.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答案】B
【解析】皮肤排汗,所以具有排泄功能,皮肤是主要散热器官,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解答】运动员剧烈运动时,满脸通红,大汗淋漓主要是为了散热,所以体现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同时汗液有代谢废物,所以体现皮肤具有排泄功能,故答案为:B。
5.(2023八上·平湖期末)人体在寒冷的环境里也能保持体温稳定,以下生理效应与此有关的是( )
A.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 B.皮肤温度升高,散热量增加
C.骨骼肌舒张,产热量减少 D.骨骼肌收缩,产热量增加
【答案】D
【解析】人体能保持体温稳定的原因是人体中的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如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增加产热以及减少散热从而达到产热和散热平衡。
【解答】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
A.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这会导致皮肤的散热增加,A错误
B.皮肤温度升高,散热量增,B错误
C.骨骼肌舒张会增加产热,C错误
D.骨骼肌收缩会增加产热,D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3八上·平湖期末)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在我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为主,其中发热过程一般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列关于流感患者体温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温上升期,主要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
B.高温持续期,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C.体温下降期,往往伴随有骨骼肌战栗
D.发热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B
【解析】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
【解答】A、体温上升期,此时散热的方式为皮肤血管扩张,此时不会大量出汗,A错误;
B、高温持续期时,人体会一直处于高温状态,此时产热等于散热,B正确;
C、体温下降期是体温慢慢恢复正常的阶段,此时骨骼肌战栗不会战栗,因为骨骼肌战栗会使体温升高,C错误;
D、发热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热觉和冷觉产生的位置在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B。
7.(2023八上·义乌月考)以下有关生命活动调节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喝醉酒的人往往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
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高于散热量
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因此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大
【答案】B
【解析】(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对人体作用如下: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和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
肾上腺素——促使心跳加快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胰岛素——加速血糖的分解
性激素——调节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解答】A、人喝醉了酒,说话语无伦次,说明酒精麻醉了大脑皮层中的语言中枢,A不符合题意;
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因为脊髓在完成简单反射的同时,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产生感觉,B符合题意;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不符合题意;
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因此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很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3八上·椒江期末)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
【答案】(1)脑干;传出神经(2)肾上腺素;收缩
【解析】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和感觉的控制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在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的体温在产热和散热情况下维持动态平衡;当人的产热大于散热时,人的温度会升高;当人的产热小于散热时,温度会下降;人主要的散热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两种;
【解答】(1)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的控制中枢;所以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在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能够扩张通往心脏和和肌肉的血管,体温调节时,为了抵御寒冷,经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所以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9.(2024八上·拱墅期末)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 。
【答案】(1)体温调节(2)缩小
【解析】(1)根据“体温的控制”的知识分析解答;
(2)血管越粗,散热面积越大;血管越细,散热面积越小。
【解答】(1)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使人体发生产热或散热的变化,最终使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则“?”处应该为“体温调节”。
(2)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要减小热量的散失,即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缩小。
10.(2023八上·长兴期末)如图甲所示,是长兴县教育局重点打造的“未来杯”校园足球联赛的比赛场景。
(1)比赛中球员大汗淋漓,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如图乙中 (选填字母)图所示状态。
(2)球员比赛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选填“内脏”或“骨骼肌”)。
【答案】(1)B (2)骨骼肌
【解析】人体能保持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与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直接散热越快。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温度下降,散热减少;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温度升高,散热增加。
【解答】(1)比赛时运动员产热增加,为了维持体温恒定,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温度升高,散热增加,B正确。
(2)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主要通过骨骼肌产热。
11.(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哪里?有人猜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猜测位于脊髓。针对此问题,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将4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按下表处理方法处理后,均放在寒冷环境中观察其体温变化情况。
实验组名 小白鼠数量 处理方法 体温变化情况
甲 1 不进行任何处理
乙 1 只破坏下丘脑
丙 1 待填
丁 1 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1)丙组小白鼠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2)若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体温不能保持恒定,初步得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此时甲、丙组小白鼠体内产热与散热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为使实验所得结论更可靠,需对实验进行改进。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
【答案】只破坏脊髓 下丘脑 相等 增加每组小鼠的数量
【分析】由题可知,自变量是调节中枢,因变量是体温是否恒定。故甲为对照组,不做处理;乙和丙中一个破坏下丘脑,一个破坏脊髓;丁两个都破坏,再将它们放到寒冷环境下,观察体温是否恒定即可推出相应结论。
【解析】(1)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只需破坏下丘脑或脊髓或都破坏,看小鼠的体温变化。所以丙组小白鼠的处理方法是:只破坏脊髓。
(2)若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体温不能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都被破坏了下丘脑,所以可以得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则体内产热与散热相等。
(3)因为每组实验的小鼠数量太少,导致实验具有偶然性,因此应该增加每组小鼠的数量。
12.(2023八上·萧山月考)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的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段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
【答案】(1)脑干;传出神经
(2)肾上腺素;收缩
【解析】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和感觉的控制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在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的体温在产热和散热情况下维持动态平衡;当人的产热大于散热时,人的温度会升高;当人的产热小于散热时,温度会下降;人主要的散热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两种;
【解答】(1)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的控制中枢;所以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在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能够扩张通往心脏和和肌肉的血管,体温调节时,为了抵御寒冷,经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所以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故答案为:(1)脑干、传出神经(2)肾上腺素,收缩
13.(2023八上·瑞安月考)“渐冻症”(ASL),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
(1)运动神经元是由 和突起构成。
(2)ASL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 (填序号)。
(3)医生用小锤叩击渐冻症患者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____。
A.有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 B.没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C.有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D.没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
(4)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渐冻症”这一疾病,开展了一项“冰桶挑战赛”慈善活动。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皮肤毛细血管 (选填“收缩”或“舒张”),血流减少。
【答案】(1)细胞体
(2)E
(3)A
(4)收缩
【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反射弧包含的结构按照兴奋传导的顺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2)肌肉在反射弧中属于效应器。由图中神经结的位置可以判断B是传入神经,进而可以判断E是效应器。
(3)由题渐冻症患者的效应器不能正常工作,但反射弧的其他结构正常,所以能将信息传给大脑,有感觉,但不能做出反应,即不发生膝跳反射。
(4)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管径变小,使血流量减少。
14.(2024八上·武义期末)杭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王楚钦、孙颖莎夺得男女乒乓球单打冠军。
(1)在乒乓球比赛时,运动员骨骼肌产热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2)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引起血管扩张,效应器汗腺 (填图中字母)分泌汗液,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运动员的动作协调和平衡依靠图中 (填数字)的作用。
(4)调节体温的反射和扣球反击的反射分别属于____反射。
A.条件、非条件 B.条件、条件
C.非条件、非条件 D.非条件、条件
【答案】(1)下丘脑
(2)E
(3)③
(4)D
【解析】体温调节靠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注意小脑和脑干,大脑的功能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解答】(1)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的下丘脑,所以答案是:下丘脑 ;
(2)反射弧中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脊髓属于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E效应器, 所以答案是:E;
(3)小脑控制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性,所以答案为:3号;
(4)体温调节属于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由脊髓控制,扣球反击是后天学习行为,属于条件反射,所以答案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5.(2023八上·南浔期末)分析有关实验过程,回答问题。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
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鼠不做处理;
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④(待填);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请分析回答:
(1)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将 ;
A.大幅降低 B.相对稳定 C.波动很大
(2)写出实验过程第4步的操作过程 ;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B
(2)把甲乙组鼠均置于低温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合理即可)
(3)甲组小鼠体温逐渐下降,乙体温无明显变化
【解析】①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分析实验原理→提出实验假设→落实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②题中小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实验中,甲乙两组小白鼠形成对照,自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而其他无关变量都应该保持一致,因此温度在这里应该保持一致。
③若假设成立,即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则甲组下丘脑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乙组保留了下丘脑则体温恒定,若假设不成立,即下丘脑不是体温调节中枢,则甲乙两组体温都保持恒定。
【解答】(1)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2)实验中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照,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故两组小鼠应置于相同的温度环境。
(3)若假设成立,甲组小鼠不能保持体温恒定,乙组小鼠能保持体温恒定。
16.(2024·浙江模拟)科学家分析了北极熊的毛,发现它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小光导管,它不仅能防水隔热,而且只有紫外线才能通过,是北极熊收集热量的天然工具,对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的体温调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北极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及吸收紫外线的特点,有利于北极熊_________;
A.增加产热 B.减少散热 C.吸收热量 D.增加散热
(2)维持北极熊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体温调节中枢跟人体一样位于 。(3)由于全球变暖冰层变薄开裂,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常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浮冰。如果一只北极熊跳上一块浮冰后,浮冰仍然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冰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一只体重为7210牛的北极熊,要在露出海面部分体积不小于多少立方米的浮冰上活动,才能确保北极熊整个身体露出水面 。(写出计算过程,ρ海水=1.03×103kg/m3)
【答案】(1)B;C
(2)下丘脑或脑干或脑干中的下丘脑
(3)变大
(4)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解析】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的特点是为了减少散热,吸收紫外线可以吸收外界的热量;人体是恒温动物,其产热和散热在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维持动态平衡;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当重力增大时,浮力也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变形公式V排=F浮/(ρ液g),已知F浮和ρ液,可以求出V排,浮力只和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解答】(1)北极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及吸收紫外线的特点,有利于北极熊减少散热,吸收热量,选BC;
(2)维持北极熊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体温调节中枢跟人体一样位于下丘脑或脑干或脑干中的下丘脑 ;
(3)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现在北极熊站到了冰上,重力增大的,所以浮力也增大了,则浮冰受到的浮力变大;
(4)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
解:浮力至少大于等于北极熊的重力,当浮力恰好等于重力时,
V排=F浮/(ρ液g)=7210N/( 1.03×103kg/m3×10N/kg)=0.7立方米;
所以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故答案为:(1)B C (2)下丘脑或脑干或脑干中的下丘脑;(3)变大;(4)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17.学校田径运动会于10月1日举行,在12~14℃的环境中,运动员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左右。请回答:
(1)体温恒定对人体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 ,而体温的异常会直接影响 的活性,进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2)在寒冷气候下,人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体温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 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综合后,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发送信息,使皮肤汗腺分泌减少、 ,从而减少散热;同时, 、 等器官产热增多,使体温回升。在这一调节过程中,体内 、 等激素浓度升高。
(3)人处在寒冷的环境中容易感冒,人患感冒后会出现发烧、鼻塞等症状,甲运动员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乙运动员由于感冒发烧,连续 3 h 体温达38.5℃,机体产热量 (填“>”“<”或“=”)散热量。
【答案】(1)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酶
(2)下丘脑;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肝脏;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神经一体液一免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解析】(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1)体温恒定对人体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而体温的异常会直接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2)在寒冷气候下,人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体温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综合后,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发送信息,使皮肤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散热;同时,骨骼肌、肝脏等器官产热增多,使体温回升。 在这一调节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浓度升高。
(3)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定的集中体现。人发烧时,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与病理有关的用途是:热能散失使体温上升,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供能量。乙运动员连续3h体温都保持在38.5℃,说明这段时间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8.(2023八上·义乌期末)“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此时散热方式为 。
【答案】(1)神经调节
(2)等于
(3)皮肤直接散热
【解析】体温恒定是指产热和散热动态变动的结果;一条完整的神经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当外界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朱啊哟是以汗液蒸发的方式散热的;当外界的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时,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的方式;
【解答】(1) 图中T—E—N—F—A途径表示神经调节 ;
(2) 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等于C;
(3) 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减少热量的散失,所以此时的散热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
19.(2023八上·南浔期末)分析有关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
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鼠不做处理;
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④(待填);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请分析回答:
(1)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将 ;
A.大幅降低 B.相对稳定 C.波动很大
(2)写出实验过程第4步的操作过程 ;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B
(2)把甲乙组鼠均置于低温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合理即可)
(3)甲组小鼠体温逐渐下降,乙体温无明显变化
【解析】
①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分析实验原理→提出实验假设→落实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②题中小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实验中,甲乙两组小白鼠形成对照,自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而其他无关变量都应该保持一致,因此温度在这里应该保持一致。
③若假设成立,即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则甲组下丘脑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乙组保留了下丘脑则体温恒定,若假设不成立,即下丘脑不是体温调节中枢,则甲乙两组体温都保持恒定。
【解答】
(1)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2)实验中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照,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故两组小鼠应置于相同的温度环境。
(3)若假设成立,甲组小鼠不能保持体温恒定,乙组小鼠能保持体温恒定。
20.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在25 ℃和35 ℃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 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答案】在35 ℃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更大。因为气温为25 ℃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所以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 ℃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
【解析】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中暑的表现有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在炎热季节,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题目中研究 在25 ℃和35 ℃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 ?
21.(2023八上·温州期末)今年夏天,持续性的高温天气致使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为了解热射病的成因,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材料一: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其突出病症有高热(体温超过40℃)、少汗或无汗、意识模糊等,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材料二:热射病多发于高湿高温(气温超过37℃)天气,常见群体之一为高强度体力劳动者。
材料三:不同环境温度下,人的身体反应如右表。
环境温度/℃ 身体反应
33 汗腺开始排汗
35 心跳加快,出汗增多
39 汗腺濒临衰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对热射病的成因作出解释。
【答案】答题要点:
①高温天气下,散热的主要类型②39℃环境中,排汗减少
③湿度对汗液蒸发快慢的影响④高强度劳动使产热增加
⑤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
示例:高温天气,皮肤直接散热减少,以汗液蒸发散热为主,人长时间处于39℃
环境中,汗腺衰竭,排汗减少,甚至不排汗,且由于环境湿度大,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减少;
人体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产生大量热,使得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至40℃,形成热射病。
【解析】热射病突出病症有高热(体温超过40℃),因为高温天气,皮肤直接散热减少,以汗液蒸发散热为主,人长时间处于39℃环境中,汗腺衰竭,排汗减少,甚至不排汗; 热射病多发于高湿高温(气温超过37℃)天气, 因为由于环境湿度大,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减少;常见群体之一为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因为人体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产生大量热,使得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至40℃,形成热射病。
【解答】热射病突出病症有高热(体温超过40℃),因为高温天气,皮肤直接散热减少,以汗液蒸发散热为主,人长时间处于39℃环境中,汗腺衰竭,排汗减少,甚至不排汗; 热射病多发于高湿高温(气温超过37℃)天气, 因为由于环境湿度大,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减少;常见群体之一为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因为人体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产生大量热,使得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至40℃,形成热射病。
故答案为:高温天气,皮肤直接散热减少,以汗液蒸发散热为主,人长时间处于39℃环境中,汗腺衰竭,排汗减少,甚至不排汗,且由于环境湿度大,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减少;人体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产生大量热,使得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至40℃,形成热射病。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考点一、恒定的体温
(一)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1)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这些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称它们为变温动物。
(2)恒温动物:人类及鸟类、哺乳类的体温相对恒定,如人的体温,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始终在37℃左右,所以称人类、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不同种类的恒温动物的体温可能不同,如鸟的体温在42℃左右,猫的体温在39℃左右。
(二)人的体温: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的体温一般为37℃左右。
(三)维持恒定体温的意义
(1)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如影响体内酶的催化效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恒定的体温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四)体温的变动
人的体温受内外因素影响,体温的恒定要受激素和神经的调节。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如不同人的体温可能不同,同一个人年轻时体温比年老时高,一般女子体温比男子高, 生病发烧时体温略高等。
典例1:科学家为了研究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与环境温度及行为,测试一天 16个小时内蜥蜴的体温与环境温度,根据数据绘成图7-16。
(1)在上午7时至9时,蜥蜴在做什么? 解释你的推断 。
(2)蜥蜴正常活动所需的体温是 .理由是 。
(3)蜥蜴是如何保持正常活动所需的体温的?
(4)假设将蜥蜴放入一个通风的足够大的透明玻璃笼子里,并将该笼子放在阳光下照射,蜥蜴的体温变化情况会是怎样的? 为什么?
变式1:图表示5种动物在不同的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况,请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温度是50℃时,猫的体温也是50℃
B.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任何时候有两种动物具有相同的体温
C.当外界温度达到50℃时,负鼠的体温变化情况在猫和食蚁兽之间
D.如果同样条件下测量一种变温动物的体温变化情况,其曲线将与蜥蜴的相似
变式2:(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如图表示的是人和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
(1)人和鳄鱼之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恒温动物能够继续保持体温恒定的奥秘在于其体内的产热速度___________散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表示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曲线。
考点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一)产热
(1)人体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人体在劳动或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人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二)散热
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到体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
(1)皮肤直接散热
①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去的。皮肤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
②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③散热规律:环境温度低时,人体散热速度会加快,人会因散热过多而体温下降,此时人体需要减少散热,方法是降低皮肤温度,缩小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因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当环境温度高时,人体散热速度会减慢,人会因散热过少而体温升高,此时人体需要增加散热,方法是升高皮肤温度,增大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因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
(2)汗液蒸发散热
在常温条件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三)中暑
(1)原因: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
(2)表现: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3)预防中暑的方法:内外降温同时进行,喝冰饮料、凉开水降低体内温度;喝碳酸饮料,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带走人体内的热量;吹风、敷凉毛巾、擦酒精等方式可降低体表温度。
典例1:(2024八上·吴兴期末)某同学因身体不适居家休息,为判断是否患甲流,在家进行体温测量,下表为其一天的体温记录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7:0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体温/℃ 36.5 36.8 36.8 36.9 37.0 36.7
A.该同学静躺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在10:00到13:00期间,该同学体内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C.人体内正常体温的维持,是通过小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和调节的
D.冬天室内温度比较低,该同学的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变式1:当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
③汗腺分泌量的变化; ④尿量的变化;
⑤酶活性的变化,其中与图所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A.①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变式2:(2024八上·南浔期末) 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们生理上会出现适应性的变化。
(1)如图为人体几种器官或组织的产热量百分比扇形图,图 可以表示登山队员在登山时的产热情况。
(2)当登山运动员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人会不由自主的颤抖,它的生理意义 。
(3)登山运动员在登山之前暂住在珠峰大本营,外界气温很低,此时人体是如何调节皮肤直接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的?
变式3:(2023八上·余杭期末)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 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乙两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白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白鼠不做处理。
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④____。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请分析回答:
(1)天气较冷,血管状况应为如图中的 (填“甲”或“乙”)。
(2)写出实验过程第④步的操作过程 。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考点三、体温受脑控制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人在寒冷与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的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典例1:(2024八上·滨江期末)如图简略地表示了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表示神经冲动传导方向,“→”表示血液循环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
(2)正常情况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血管会 。(选填“扩张”或“收缩”)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将会明显增加的是D中的 。
变式1:(2024八上·期末)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 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 (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变式2:(2023八上·浙江月考)每年11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流感高发期,人体患病后容易导致发热,患病到痊愈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图甲为体温上升期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体温为37℃左右。
(1)体温上升期人会满脸通红,图甲中皮肤血管处于图乙中 (填字母)状态。
(2)图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体温调节中的下丘脑对应图丙中的 (填序号)。
(3)高温持续期时,人体会处于38.5℃高温不变,此时产热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
变式3:(2023八上·长兴月考)图甲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图乙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请回答:
(1)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人体可通过图甲所示路径进行体温调节,该调节过程属于 (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某流感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体温持续39℃,则在该时间段患者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物后,人体皮肤会作出如图乙中 (填序号)的反应来增加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值。
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
D.寒冷时,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是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2.(2022八上·温州月考)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 (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 效应是( )
A.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B.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C.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D.皮肤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相对平衡
B.炎热时,体温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寒冷时,体温的稳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4.(2024八上·拱墅期末)运动员剧烈运动时,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
A.保护和排泄的功能 B.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5.(2023八上·平湖期末)人体在寒冷的环境里也能保持体温稳定,以下生理效应与此有关的是( )
A.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 B.皮肤温度升高,散热量增加
C.骨骼肌舒张,产热量减少 D.骨骼肌收缩,产热量增加
6.(2023八上·平湖期末)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在我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为主,其中发热过程一般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列关于流感患者体温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温上升期,主要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 B.高温持续期,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C.体温下降期,往往伴随有骨骼肌战栗 D.发热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7.(2023八上·义乌月考)以下有关生命活动调节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喝醉酒的人往往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
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高于散热量
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因此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大
8.(2023八上·椒江期末)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
9.(2024八上·拱墅期末)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 。
10.(2023八上·长兴期末)如图甲所示,是长兴县教育局重点打造的“未来杯”校园足球联赛的比赛场景。
(1)比赛中球员大汗淋漓,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如图乙中 (选填字母)图所示状态。
(2)球员比赛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选填“内脏”或“骨骼肌”)。
11.(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哪里?有人猜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猜测位于脊髓。针对此问题,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将4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按下表处理方法处理后,均放在寒冷环境中观察其体温变化情况。
实验组名 小白鼠数量 处理方法 体温变化情况
甲 1 不进行任何处理
乙 1 只破坏下丘脑
丙 1 待填
丁 1 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1)丙组小白鼠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2)若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体温不能保持恒定,初步得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此时甲、丙组小白鼠体内产热与散热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为使实验所得结论更可靠,需对实验进行改进。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
12.(2023八上·萧山月考)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的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段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
13.(2023八上·瑞安月考)“渐冻症”(ASL),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
(1)运动神经元是由 和突起构成。
(2)ASL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 (填序号)。
(3)医生用小锤叩击渐冻症患者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____。
A.有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 B.没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C.有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D.没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
(4)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渐冻症”这一疾病,开展了一项“冰桶挑战赛”慈善活动。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皮肤毛细血管 (选填“收缩”或“舒张”),血流减少。
14.(2024八上·武义期末)杭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王楚钦、孙颖莎夺得男女乒乓球单打冠军。
(1)在乒乓球比赛时,运动员骨骼肌产热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2)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引起血管扩张,效应器汗腺 (填图中字母)分泌汗液,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运动员的动作协调和平衡依靠图中 (填数字)的作用。
(4)调节体温的反射和扣球反击的反射分别属于____反射。
A.条件、非条件 B.条件、条件
C.非条件、非条件 D.非条件、条件
15.(2023八上·南浔期末)分析有关实验过程,回答问题。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
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鼠不做处理;
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④(待填);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请分析回答:
(1)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将 ;
A.大幅降低 B.相对稳定 C.波动很大
(2)写出实验过程第4步的操作过程 ;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16.(2024·浙江模拟)科学家分析了北极熊的毛,发现它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小光导管,它不仅能防水隔热,而且只有紫外线才能通过,是北极熊收集热量的天然工具,对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的体温调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北极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及吸收紫外线的特点,有利于北极熊_________;
A.增加产热 B.减少散热 C.吸收热量 D.增加散热
(2)维持北极熊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体温调节中枢跟人体一样位于 。(3)由于全球变暖冰层变薄开裂,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常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浮冰。如果一只北极熊跳上一块浮冰后,浮冰仍然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冰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一只体重为7210牛的北极熊,要在露出海面部分体积不小于多少立方米的浮冰上活动,才能确保北极熊整个身体露出水面 。(写出计算过程,ρ海水=1.03×103kg/m3)
17.学校田径运动会于10月1日举行,在12~14℃的环境中,运动员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左右。请回答:
(1)体温恒定对人体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 ,而体温的异常会直接影响 的活性,进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2)在寒冷气候下,人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体温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 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综合后,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发送信息,使皮肤汗腺分泌减少、 ,从而减少散热;同时, 、 等器官产热增多,使体温回升。在这一调节过程中,体内 、 等激素浓度升高。
(3)人处在寒冷的环境中容易感冒,人患感冒后会出现发烧、鼻塞等症状,甲运动员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乙运动员由于感冒发烧,连续 3 h 体温达38.5℃,机体产热量 (填“>”“<”或“=”)散热量。
18.(2023八上·义乌期末)“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此时散热方式为 。
19.(2023八上·南浔期末)分析有关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
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鼠不做处理;
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④(待填);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请分析回答:
(1)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将 ;
A.大幅降低 B.相对稳定 C.波动很大
(2)写出实验过程第4步的操作过程 ;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0.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在25 ℃和35 ℃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 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21.(2023八上·温州期末)今年夏天,持续性的高温天气致使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为了解热射病的成因,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材料一: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其突出病症有高热(体温超过40℃)、少汗或无汗、意识模糊等,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材料二:热射病多发于高湿高温(气温超过37℃)天气,常见群体之一为高强度体力劳动者。
材料三:不同环境温度下,人的身体反应如右表。
环境温度/℃ 身体反应
33 汗腺开始排汗
35 心跳加快,出汗增多
39 汗腺濒临衰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对热射病的成因作出解释。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