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七年级上册
中国
历史
课时目标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 日夏后,姓姒(sì) 氏。”这是《史记·夏本 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 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后继的商朝和西周, 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 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
《史记·夏本纪》书影
新课导入
“禅让”是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贤能的人更有可能成为部落的领导者。而在大禹之后,禅让制突然变成了世袭制——这是一种单纯的、由前一任统治者的亲属接替权力的制度。这种制度形成之后,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迎来了第一个朝代——夏。这是怎么回事呢?
任务一: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 朝——夏朝。相传,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 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在禹死后, 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知识讲解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今河南登封)
统治中心: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知识讲解二:“家天下
夏朝建立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启继承王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家天下” 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成一家私产,世代相传。
相关史事
禹继位之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能 ······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经》
材料中“天下为公”“天下为家”的“公”和“家”,分别指的是什么
”天下为公“指“禅让制”,指最原始的公有制,指天下为公共所有。”天下为家“指世袭制。
(三)夏朝的发展
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夏朝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国家的构成要素:
包括军队、刑法、监狱、宫殿等。
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铜爵
铜鼎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青铜时代、封建社会
(四)夏朝的灭亡
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国力衰弱。
夏王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大家知道“网开三面”是讲哪个朝代的吗?
网开三面
任务二:
商朝的统治
商朝与夏朝相比,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国家已经强大起来了。
①亳…………………今河南郑州 ②嚣…………………今河南荥(xíng)阳 ③相…………………今河南内黄
④邢…………………今河北邢台
商朝形势图
⑤庇…………………在今山东郓(yùn) 城北 ⑥奄…………………今山东曲阜 ⑦殷…………………今河南安阳
周…………………今陕西岐山 ⑧朝歌…………………今河南淇县 牧野……………在今河南淇县
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围民族,起兵攻伐, 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 -商朝。商王汤以亳(bó) 为都城,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一)商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毫(商王盘庚时迁到殷)
相关史事
商朝的周围聚居着诸多民族,形成许多方 国,即文献中记载的“多 方”“邦方”。商王通过一 系列战争征服了这些方国。 方国除对商王表示臣服外 还要承担朝贡、纳税,以及随商王征伐等义务。
(二)商朝的统治和发展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
这时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使用的农具大部分为木、石、蚌类制成,同时也开始使用青铜制成的工具;种植的农作物有黍、麦、稷、稻、粟等。畜牧业也很发达,猪、马、牛、羊、鸡、狗已成为驯养的家畜,并且还能够驯养大象。捕鱼、打猎的技术也有了进步,用镞(zú,箭头)、用弹丸、用网打鱼,用车攻、火焚、箭射、陷阱等方法捕捉野兽。青铜的冶炼、铸造,陶、石、玉器的制作等手工业已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了规模较大的作坊进行生产。
——吴晗《中国历史读本》
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劳动, 在手工作坊里做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会被奴隶主随意转让、买卖,甚至会被奴隶主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 死去的奴隶主殉葬。
戴枷奴隶陶俑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诗经·商颂》
(三)商朝的灭亡
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尚书·无逸》
相关史事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昂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就有400人之多。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地位与牲畜等同。
任务三:
西周的兴衰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 周原①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 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 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
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积极作 灭商的准备。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 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 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 京,史称西周.
牧野之战(前徒倒戈)
知识讲解(一)西周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
人物扫描 …………………
吕尚(生卒年不详),又名姜尚、姜子牙,俗称姜太公。他先后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为西周兴起作出重大贡献,史称“天 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中,他身先 士卒,带领少数精锐率先冲杀,大破南军,为武王伐纣灭商立下大功。周朝建立后,他因功被册封在今山东北部一带,成为齐国的开创者。
材料研读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周易·革》
对商汤、周武王通过战争推翻腐朽旧王朝之举,这条材料持什么立场与态度
这条材料对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持肯定态度。
客观原因: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主观原因:①商汤和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②商汤和武王能重用人才,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 一起取胜。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识讲解二:西周的分封制
依据教材P26和《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内容 作用
分封对象
主要封国 诸侯义务 镐京……………今陕西西安
洛邑………… …
燕………………都城在今北京
齐…………都城在今山东淄博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错京………………今陕西西安洛 邑…………………今河南洛阳 燕…………………都域在今北京
齐…………都城在今山东溜博 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 骨……………都城在今山西裂城
鲁……………都城在今山东曲阜 卫……………都城在今河南淇县 楚………都城在今湖北移(z) 归
郑……………都城在今陕西消南 吴……………都域在今江苏无锡 海……………包括今黄海和末海
读地图
找出当时大多数重要诸侯国集中分布 的流域。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目的:
依据:
对象:
为了巩固统治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亲属-面积大,位置好
功臣-面积小,位置远
一不朝,则贬其角;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墨子·告子》
周王
(封者)
诸侯
(受封者)
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
控制地方稳定政局扩大政治
嫡长子继承制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威胁到周天子的地位,这也是春秋战国混战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相关史事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 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 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乐 舞也有不同的标准,天子用八横八纵共64人的规模,诸侯用六横六纵共36人的规模, 大夫用四横四纵共16人的规模。
大禹建立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始称殷,
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武王定都在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课堂总结
活动一
下图示意的是西周贵族的等级。请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
控制地方稳定政局扩大政治
活动二
976年,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了一座商朝大型墓葬,从出土青铜器 铭文可知,墓主名叫妇好。妇好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又是 一位女将军,还是大祭司。下面是与妇好有关的出土文物,查找资料,了解妇好的生平事迹。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
殷墟出土的记载妇好
征战的甲骨(残片)
中文名: 妇好、后妇好
别名: 母辛、后母辛
国籍: 中国商朝
民族: 汉族
职业: 王后 女军事统帅 (商王武丁的妻子)
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
谥号: 辛
配偶: 商王武丁
主要成就: 平定鬼方、羌方、土方等地
人物生平: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是个善于打仗的女将军,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她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己引的母亲。死后庙号“辛”,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从其墓中挖掘推断她的名字应该是叫“好”,“妇”则是一种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然而,妇好不幸早逝,武丁十分悲痛,妇好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礼。这在商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
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北发现其完整墓葬,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她就是3000 多年前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
趣闻传说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占卜之官
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商高宗武丁前后立过三个王后,妇好是他的原配。不过武丁有六十多个妻子,妇好只是其中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妇好并不和武丁住在一起,而是经常待在自己的封地里。这种现象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不过在当时这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武丁的妻妾兼女将除了妇好至少还有好几个,有名字记载的还有一位妇邢(她的名字是左井右阝,这个字在字库里找不到,但通邢,所以用邢代替了),地位仅次于妇好,也曾多次率师远征,同时为武丁管理农业和内政。她被封在井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
相关资料
在古时商朝都城之一现在的河南安阳掘出的妇好墓,有关于妇好的生卒年代和死因,各种资料中都语焉不详。有一种资料说妇好死于公元前1248年,但是死因不明。因为那时作战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妇好虽然贵为主将,恐怕也要上阵作战。在作战中阵亡,或负伤后回到安阳创发而死也未可知。妇好墓出土的数件武器中有一把龙纹大铜钺和一把虎纹铜钺。因为上面刻有“妇好”字样,所以断定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这两件武器一件重8.5公斤,另一件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其武艺超群,力大过人。而在妇好之后的中国女将,就再也没有使用大斧的了。甚至还曾有学者考证古希腊的神话中的阿玛宗女战士的标准武器因为也是大斧,所以阿玛宗女战士的传说其实源自亚洲的女战士部落,说不定这些女战士与商朝人的后裔有关
习题解析
1、下列事件按时间发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禹建立夏朝 ②西周灭亡
③盘庚迁都 ④商汤建国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B
2、继承父亲的王位,从此使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的国君是( )
A.禹 B.启 C.桀 D.汤
B
3、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
A.阪泉 B.涿鹿 C.牧野 D.巨鹿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