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1课 沁园春·雪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
(2)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3.《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5.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二)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3.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4.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第二部分:对比阅读
阅读《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选段)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
须晴日( ) 竞折腰( )
风骚( ) 窥谷忘反( )
横柯上蔽( )
2.翻译下面句子。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甲)文从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描写山间风景使用的是多感官描写的方法,先从_____________的角度突出山势峭拔,继而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山中的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写景目的都是为了抒情,分别写出两文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1.(1)毛泽东 词牌名 题目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1)对偶、夸张 (2)比喻、拟人
3.D
4.D
5.D
(二)1.《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文学才华
2.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3.D
4.嬴政 刘彻 李世民 赵匡胤
简述看法(略)
第二部分:对比阅读
1.等到 倾倒 文章才华 通“返”返回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2.(1)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2)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视觉 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4.甲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颂之情,同时展示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