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敬业与乐业 课内同步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敬业与乐业 课内同步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16:2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7课 敬业与乐业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因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 Y瘘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选段文字的观点是( )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C.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D.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敬业。
2.对于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是完全一样的。
B.作者认为敬业的“业”就是指我们每个人在走上社会以后,所从事的职业。
C.文段中引用佝偻丈人.孔子和曾文正的话都是作为道理论据,从正面证明自己的看法。
D.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了“敬”的意义.又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与个体生活的意义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3.关于选段的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B.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C.语言平易,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D.论述的语言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路通俗易懂,易于被读者接受。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争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
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
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4.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6.发挥想象,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
7.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谈考试
梁启超
①少年读书要考试,考试是人生苦事。
②考试已经是苦事,而大都是在炎热的夏天举行,苦上加苦。我清晨起身,常见三面邻家都开着灯读书学习不停止;我出门散步,河畔田埂上也常见有三三两两的孩子们手不释卷。这都是一些好学之士么?也不尽然。我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临阵磨枪。曾听说有“读书乐”之说,而在考试之前把若干知识填进脑壳的那一段苦修,怕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③其实考试只是一种测验的性质,和量身高体重的意思差不多,事前无须恐惧,临事更无须张皇。考试的时候,把你知道的写出来,不知道的只好暂且搁置起来,如此而已。但是考试的后果太大了。万一名在孙山之外,那一份落第的滋味好生难受,其中有惭愧,有怨恨,有沮丧,有悔恨,见了人羞答答,而偏有人当面谈论这回事。这时节,人的笑脸都好像是含着讥讽,枝头鸟鸣都好像是在嘲弄,很少人能不觉得人生乏味。其后果还不止如此,这可能是生活上一大关键,眼看着别人春风得意,自己从此走向下坡。考试的后果太重大,所以大家都把考试看得很认真。其实考试的成绩,老早的就由自己平时读书时所决定了。
④对于身受考试之苦的人,我是很同情的。受苦的不只是考生,主持考试的人也是在受考验。先说命题,出题目来难人,好像是最轻松不过,但也不是这样的。千目所视,千手所指,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大概出题目不能太僻,也不能太宽泛。假使考留学生,作文题目是“我出国留学的计划”,固然人人都可以诌出一篇来,但很可能有人早预备好一篇成稿,这样很难评分而不失公道。出题目要恰如其分,不空泛,不含糊,实在很难。在考生挥汗应考之前,命题的先生早已汗流浃背好几次了。再说阅卷,那也可以说是一种灾难。曾有人接连十二天阅卷之后,晕厥在地。阅卷百苦,还有一乐,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可以使人笑倒,精神为之一振。我们不能不叹服,考生中真有富有想象力的奇才。最令人不愉快的卷子是字迹潦草的那一类,喻为涂鸦,还嫌太雅,简直是墨盒里的蜘蛛满纸爬!有人在宽宽的格子中写蝇头小字,也有人写一行字要占两行,有人全页涂抹,也有人只字未写。
⑤有人挺艳羡美国大学不用入学考试。那种免试升学的办法是否适合我们的国情,是一个问题。据说考试是我们的国粹,考试到了科举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三榜出身才是唯一正规的出路。至今,考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国的卡赖尔在他的《英雄与英雄崇拜》里曾特别提出,中国的考试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办法,实在太高明了。其要义之一是如何把优秀分子选拔出来放在社会的上层。平心而论,考试和选举一样,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之前,考试还是不可废的。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如何改善考试的办法,要求其简化,要求其合理,不要让大家把考试看作是伤害身心的酷刑!
(有删改)
1.从大的方面来看,选文写到的考试之苦分两个方面,请概括。
2.品析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选文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4.文中提到“其实考试的成绩,老早的就由自己平时读书时所决定了”“中国的考试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办法,实在太高明了”,针对这些说法,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考试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真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4.培育工匠精神与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的论述有什么相同点?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答案】1、D 2、B 3、D
【解析】1.细读文段内容可知,这三段主要围绕“敬业”二字来讲,选项A只是讲了敬业的含义,B讲了敬业的必要性,C项讲了敬业的作用,都显得片面,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文段的观点,故选D。
2.此题可以用排除法,B项中,作者认为敬业的“业”不仅仅指我们每个人在走上社会以后所从事的职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都是敬的对象。
3.解答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中“大量引用”表述不准确;B项中,并不是所有的名言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C项中“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表述不正确。故D项正确。
(二)【答案】1.乐业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3.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4.引出话题
5.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6.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职业为光荣,享受劳动带来的尊重与收获.
7.多用口语,注意交流,易使人产生共鸣
【解析】1.本题考查论题.所谓论题,就是议论的话题.本文的第一句话点明了论题是乐业.
2.本题考查中心论点.所谓中心论点就是作者针对论题持有的观点和看法.根据“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可知本文论点.
3.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作用.为某个论点补充事实论据,所举例子一定要是名人的例子,一定要能证明观点的正确.作答本题时,举一件以工作为快乐的名人名事即可,不设统一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本段文字可知,本文从以职业为苦事的人的哀叹写起,引出了本文的论题:乐业.
5.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细读本段文字可知,本段文字中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这是道理论证.还把以职业为苦的人和以职业为乐的人作了对比,这是对比论证.
6.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紧扣乐业表述即可.语意清晰,语序通顺合理即可.
7.本题考查对语言特色的分析.细读本文可知,多为口语化的语言,注意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如同和读者面对面聊天一般,这样的语言易使人产生共鸣.
这篇文章首先提出“我们要乐业”,接着从“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说起,然后讲道理,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要讨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最后谈出反之也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
(一)【答案】1.考生苦,主持考试的人也苦/不只考生苦,命题人也难,阅卷人也苦。
2.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试卷的脏、乱、字迹潦草/“涂鸦”“墨盒里蜘蛛满纸爬抹”“简直是”等词语带有调侃、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3.第②段举了清晨看到开灯读书不止或散步看到孩子们手不释卷的事例论述考试是苦事(论述考生苦)/第③段举考试后不敢见人的各种情状的事例论述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论述考生苦)/第④段举给留学生命题或有人阅卷十二天晕厥的事例论述主持考试的人也在受考验(论述命题难或阅卷苦)/第⑤段举英国卡赖尔评说中国考试制度的事例论述中国考试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办法,实在太高明(论述考试不可废)。
4.略。从成绩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和中国的考试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办法是比较合理的两个角度作答,意思对给分。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受苦的不只是考生,主持考试的人也是在受考验”“先说命题,出题目来难人,好像是最轻松不过,但也不是这样的”“再说阅卷,那也可以说是一种灾难”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这个句子应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试卷的脏、乱、字迹潦草/ “涂鸦”“墨盒里蜘蛛满纸爬抹”“简直是”等词语带有调侃、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3.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证的内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莱谈自己对看是的认识。仔细阅读文章,可从成绩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和中国的考试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办法是比较合理的两个角度作答。
(二)【答案】1.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4.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敬业,要专心如一,废寝忘食;而工匠精神,没有职业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忠实,这也是敬业。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主要观点的把握能力。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对是非的判断,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要概括作者主要观点,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把握作者对问题的观点态度,了解作者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再通过归纳分析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文本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题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结合文本内容,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3.本题考查学生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语句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语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分析可知,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再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比较分析可知,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敬业,要专心如一,废寝忘食;而工匠精神,没有职业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忠实,这也是敬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