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8 16: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14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内容要求〗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基本脉络,知道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等重大史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会利用相关史料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精神。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事实。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掌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本单元教材共三课。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的教学: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又为后来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13课 五四运动》的教学:“五四运动”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五四运动”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本课有三个子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爆发一目里包含“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开始,“五四运动”的扩大则是继续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把过程分为两个子目讲述,有割裂之感,因而可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教学:本课属于部编本八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最后一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总结升华作用。在本册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契机,使中国开始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三节正课组成。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1915年开始,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单元大概念架构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阵地、内容及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五四运动”兴起的导火索、过程、结果及影响。
3.通过阅读教材,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知道中共一大奋斗目标的局限性和中共二大奋斗目标。知道京汉铁路工人运动过程与教训。
4.尝试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陈独秀、胡适与《新青年》;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文学革命;“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第2课时)《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运动”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素养目标 1. 通过分析材料、识读图片等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重点)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历史解释)(难点)3.运用史料分析评价“五四运动”运动,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当时青年学生、工人和商人等挽救民族危亡史实的学习,感悟五四爱国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难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上启新文化运动,下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意义重大。以爱国、民主、进步、科学为标志的五四精神,激励着有志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本课共三目,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第二目,“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本课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1、北洋政府内外交困—“五四运动”的背景2、工人阶级初登舞台—“五四运动”的过程3、五四春雷振聋发聩—“五四运动”的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综合分析能力,对新鲜的事物仍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学习的愿望强烈。但是存在看待问题角度单一,存在重表象、轻实质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其全面分析问题,挖掘事件之间的内部联系。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讨论法、阅读教材,提取信息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单元整合】从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看《五四运动》【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五四运动》PPT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每年“五四运动”纪念时对青年的寄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邓小平)青年要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这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江泽民)广大青年要勤奋学习,艰苦创业,甘于奉献,投身实践(胡锦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近平)教师:国家每年都举办“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此发表重要讲话,以寄语青年,足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五四运动”的重视。那么“五四运动”为何如此重要?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3课,《五四运动》,去回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读图,思考问题。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单元整合,整体感知本单元与本课内容。一个好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为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国家领导人的青年寄语有助于激发同学们的奋斗精神,激励他们做一个新时代的奋发向上的青年。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课,有助于提高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和保持注意力的持久性。
讲授新课(一) 任务一、北洋政府内外交困—“五四运动”的背景背景【播放视频】“五四运动”的背景【自主学习】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材料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材料三: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新的阶级力量。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受美国之邀请,在1917年3月14日宣布对德绝交,8月14日正式对德宣战。 此后,中国以“以工代战”的形式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奥宣战,派出十几万名劳工奔赴欧洲战场,他们挖战壕、扛弹药、运粮草,战斗在一战的最前线。当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时,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人们欣喜若狂。政府宣布放假3天,而且到处都是庆祝的人群。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材料: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最后协约国阵营取得胜利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收回青岛主权。 我很高兴能代表中国参加这次和会……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讨论中国山东省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基本的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知识补充】“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1915年1月18日由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当面向袁世凯提出。1915年5月25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二十一条"的修正案《中日民四条约》。其主要内容有: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2.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3.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4.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PPT展示:【问题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师总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却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黑暗、经济落后,军阀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与列强勾结。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爆发了。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激化阶级矛盾。(政治)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思想)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经济)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⑤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 提示: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的分赃会议,中国积贫积弱已久,弱国无外交,因此遭到不平等对待。启示:弱国无外交。 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关键词,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既复习巩固了之前学习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在同学们有初步的答案后,及时的总结,帮助同学们将答案系统化,这一子目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
讲授新课(二) 任务二、工人阶级初登舞台—“五四运动”的过程1、五四前夜时间:1919年5月3日,晚8时。地点:北京大学法科大礼堂“五四运动”的爆发【播放视频】“五四运动”的爆发师:请同学们结合视频,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时间、地点、参加者、口号、要求、结果)材料: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生:时间地点参加者口号要求结果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3 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结果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小组合作】: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师:分析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个口号。这的主权向谁争呢?向帝国主义列强,所以它体现的是反帝的要求。国贼指的是北洋军阀政府的人,所以内除国贼,体现的是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我们前面也学习类似的斗争?比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是相对于“五四运动”他们都不够彻底,所以我们定义“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通过学生提出的这些爱国口号以及刚才播放的视频,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些反映出学生怎样的精神? 教师总结:爱国,忧国忧民。外争主权,说明他们在维护国家主权。还我青岛,是在捍卫国家主权;而且不畏牺牲,抗争到底。 忧国忧民,不畏牺牲,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那我们接着再往下面看,学生现在齐聚在天安门前,但不是只是聚集在这里吧?而是按照计划,学生准备从天安门出发,准备上哪去呢?最开始准备去哪?师:阅读地图:最开始准备去东交民巷使馆区抗议、请愿、示威。可是遭到了警察的阻挡,相持了两个小时仍然无法通过,所以学生不得不改道去了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居所。而当时章宗祥正好也在曹汝霖的府上。他们两个听说学生要过来的消息之后,都慌忙各自躲了起来。而学生进入这个曹汝霖住所之后,寻找曹汝霖无果,一气之下火烧赵家楼。那么在起火的时候,章宗祥慌忙从他的躲的那个屋子里面逃出来了,正好给学生逮到了。这学生不是有气没处撒嘛?抓住章宗祥痛打一顿。随后,大批的军警就赶来了,有32名尚未撤退的学生被捕。 面对着北洋政府的残酷的镇压,学生奋起反抗,而且他的这些爱国行动震动了全国。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了总罢课。他们组成了演讲团,分组上街进行爱国演讲,要求释放被捕的学生。而且还发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这里有一个活动需要大家一起完成。假设你就是当时这个演讲团中的一员。现在你要上街去做爱国演讲,你的目的是激发民众的爱国心。目的是壮大我们的队伍,给谁施加压力?师:北洋政府,要求他们释放被捕的学生。大家想一想,如果你要上街去做演讲,你该如何组织言语,酝酿情绪?(小组讨论)经过如此激烈的抗争,结果如何呢?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三十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了总罢课。一群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走上街头,却遭遇了这样的对待,爱国何罪!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支持和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上街散发传单,号召北京的学生、商人、劳工要奋起斗争,勇敢的对社会进行根本反抗。 面对学生的正义抗争,日本又做了什么?日本帝国主义在多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日本的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3日,当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的时候,又遭到了军警的镇压,先后有八百多名学生被捕。3、“五四运动”的扩大师: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展示材料:材料1:工人们表示:罢工是“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救释放”。昨沪埠罢市,各铺贴有“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诛国贼,誓不开市”字样。材料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材料3: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从六月五日到十一日这一周内,上海工人参加政治罢工的大约六七万人,……首先揭开罢工序幕的是日资纱厂工人。六月五日上午,日商内外棉第三,四、五厂五千多工人,高呼“不替仇人做工”的口号,一拥出厂,奔赴街头……这一天的罢工人数共达两万余人。——李华兴:《上海工人阶级“六三”政治大罢工》师:1919年6月,“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师总结:“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师:“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有哪些?师: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师总结:“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合作探究】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提示:初步胜利的内涵: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思考:参与“五四运动”的各革命阶层为初步胜利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学生、工人、商人、先进知识分子)提示:青年学生 先锋作用工人、商人 支持作用 工人(主力)先进知识分子 领导作用【知识补充】虽“五四运动”轰轰烈烈,但无法改变日本取代德国霸占山东及青岛主权的事实。在1921-1922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在美英斡旋下,中日两国于1922年2月4日在会外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及其附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结合漫画及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取得成功的原因。师:工、学、商团结一致,工人阶级发挥重要作用。归纳“五四运动”的过程,前后期有何变化?展示整理成果:阶段时间中心主力口号方式结果第一阶段(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③取消二十一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课被镇压逮捕第二阶段(扩大)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罢课罢工罢市直接目标得以实现师:“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明确“五四运动”的主要过程。提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提示:爱国,忧国忧民。外争主权,说明他们在维护国家主权。还我青岛,是在捍卫国家主权;而且不畏牺牲,抗争到底。忧国忧民,不畏牺牲,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生: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生: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师: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生: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提示:1.在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形成了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强大压力 。1.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2.运动主力从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3.斗争方式除了学生罢课,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创设情境,增强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关键词,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直观教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并让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视频,增加学习的目的性。由于影片本身包含信息丰富,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基本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畅谈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这一活动初步感受五四精神,而五四精神也是“五四运动”重要性之一,部分回答了课前的问题。体现新课标中的“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 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新理念。展示与之相关的材料,请同学分析材料探究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同学们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归纳总结,以直观形象的表格帮助同学们学习,加深印象同时帮助同学们记忆。
讲授新课(三) 任务三、五四春雷震耳发聩—“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视频,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播放视频】“五四运动”的意义材料: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师:“五四运动”成为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因为它是一场永垂青史的爱国运动,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展示材料: 材料:“五四运动”的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选集》 师:“五四运动”的“新”姿态有哪些?与辛亥革命相比,还有哪些不同? 师:“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师: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名称相同点不同点革命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发展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师:“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是什么?生:(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2)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师: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我国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除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还在于纪念它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一下。 你从材料中及所学知识中感受到了哪些“五四精神”?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下。 生:(自由发言) 师: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知识拓展】 结合史料,探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生: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斗争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生: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主力。“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提示: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史实的能力,提升唯物史观。教材中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四运动”意义的阐释,在了解“五四运动”始末后,课本就是最好的研读材料,由于教材中关于“五四运动”的意义内容阐释较多,因此这段内容拆分理解成4层含义,这个过程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此处如果学生理解不透彻,将影响后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整个过程的理解,而表格和时间轴因其直观性,学生对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可以有一个清晰形象的认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体现了我们国家从蒙昧到觉醒,从沉沦到奋起,从任人宰割到全民抗争的奋斗历程。 “五四运动”虽然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五四精神却历久弥新,不断指引我们向前进。今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一代要如何去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呢?我们应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主,崇尚科学,实现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习总书记曾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今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一代要如何去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去思考的课题。 这一环节是在同学们新课讲授部分视频中初步理解了五四精神的基础上,展示习总书记寄语,进一步深化同学们对五四精神的感悟,前后遥相呼应,实现情感上的升华。
课堂练习 1、(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在革命过程中人民发挥主体作用。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命担当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答案】C2、(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新申报》是民国时期上海颇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民国八年五月五日,该报印发了一份“号外”,内有“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书,联合各校一致行动”等内容。这一“号外”的发行(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反映了爱国运动声势浩大C.加剧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D.促进了国共合作深入发展【答案】B3.(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毛泽东对“五四运动”评价道:“五四运动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不曾有的姿态”是指( )A.“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C.“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走向联合之路 D.“五四运动”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答案】B 这几道检测题都对应着教学目标的要求,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 由于八年级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深刻意义并没有深刻理解,因此在观看建党伟业片段中,学生认为警察没有阻拦学生的冲破警戒的行为是电影的穿帮镜头,哄然大笑。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不能是警察被学生的精神鼓舞到了呢?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由此更加深刻了。在讲解近代民族探索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感受,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得失,不断前进。
附1:板书设计
附2: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材料:①照片,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照片:美国人拍摄,照片中学生手持标语“青岛是我们的”。
②报刊,《每周评论》:“五四运动”期间重要刊物,对五四学生游行、上海工人罢工等均有详细报道。
③专著,《五四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从欧化到以俄为师”“从放足到服饰革命”等章节。
同学们在图书馆检索到表中的信息,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字数150字左右。(8分)
【答案提示】“五四运动”是青年人开创的,在此之前的文化启蒙浪潮也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其先导的。五四时期倡导的爱国与进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在向现代化进军中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积极学习五四精神,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提升与进步,进而为国家做贡献。我们知道,青少年是生生不息、蒸蒸日上的一个群体,我们拥有激情和热情,我们需要重视自身的发展,努力做到有所作为,能够将“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的创新精神良好地继承和发扬,创造新生活,创造新社会甚至创造新世界。
现今,科学仍是青少年值得探讨值得深思的话题,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样的精神。“五四运动”批判旧教条、旧礼教以及发展新文化和新思想。当代,我们青少年应该解放思想,也就是摒弃社会生活中思想的糟粕,吸取对于自身发展甚至国家、社会发展有利的思想精华。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我们应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重视爱国主义的学习,要胸怀世界,顾全大局,保持开放心态。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求真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真正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青少年。(8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