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概念阐释:大一统
“大统一”更多是指地域统一;而“大一统” 不仅是地域得统一,更多是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与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归纳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2、了解推恩令的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统一国家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3、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学习目标
汉武帝 刘彻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雄才大略,使汉朝进入了西汉的鼎盛时期。
史料1: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史料2: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料3:(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料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可守。
史料5:(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
(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整理自《史记》 、《汉书》
◆研读史料:
分析汉武帝即位之后面临着哪些问题?
诸侯势大
豪强横行
私商暴利
思想混乱
匈奴犯境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诸位爱卿,
有何良策?
壹
汉武帝为削弱地方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削弱地方势力
一、削弱地方势力
1、背景:
汉初郡国并行→诸侯势力强大
材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万,府库的“金银珠宝,多于京师”。
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殓服,以金丝为缕编缀玉片而成。这件金缕玉衣出土于汉代诸侯王墓,共用近2500块玉片,金丝重1100多克,其制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无视朝廷,“拟同天子”。
中山怀王刘休的金缕玉衣
相关史事
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景帝派大军平叛,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七国之乱,并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力,使中央对全国的统治得到加强
1、背景:
(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2)诸侯势力膨胀;
(3)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藩
七国之乱
(4)地方豪强发展壮大,威胁中央。
汉景帝的尝试:汉景帝时,王国问题十分严重。为维护统一,晁[cháo]错建议,采取直接强行“削藩政策”,结果出现诸王反叛的“七王之乱”,王国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晁错被冤杀。
杀
汉武帝继位后,王国问题更为突出,假如你是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你会劝汉武帝怎么做?
汉武帝
主父偃
用缓和方式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实施“推恩令”
2、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从诸侯角度
从全国角度
(1)、实施“推恩令”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根据材料思考,推恩令体现出怎样的政治智慧?
不费一兵一卒,通过扩大既得利益集团减少政策推行的阻力,巧妙削弱诸侯王势力。
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
——《晋书·舆服志》
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削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你送来的贺礼太薄,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酎(zhòu)金夺爵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酎金即诸侯献给朝廷祭祀的贡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2)削爵、夺地、除国
(2)、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部,派刺史监视各州。
意义: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强化了皇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贰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经济上采取了那些措施?
加强经济管控
阅读材料,说说汉武帝遇上了哪些经济问题?
①国库空虚
②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
③农民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遭到破坏。
材料二 富商大贾或蹛(zhì)财役贫(囤积财物,役使贫民)……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翻译:富商大贾冶铁铸币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而不帮助解决国家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材料三 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翻译:因为贫困而想尽快致富,那么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
材料一:藏(国库)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汉书》
二、加强经济管控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注重农业、兴修水利
五铢钱(“铢”重量单位,一两的1/24为一铢)
汉代开采
井盐画像石
汉武帝时关中水利工程
汉代耧车(模型)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概括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经济的管控?有何意义?
意义: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关史事
汉武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兴修水利。他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有一年,汉武帝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薪柴参加堵口,终于成功堵住决口,止住水患。
白渠
叁
汉武帝在思想上有什么烦恼?如何解决?
尊崇儒术
叁
尊崇儒术
根据课本P71,归纳汉武帝在思想上有什么烦恼?
董仲舒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很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学秦始皇?理智告诉朕不能。你有何良策?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思想不统一,威胁中央统治
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在官方层面,排斥除了儒学之外的诸子百家,将董仲舒创建的新儒学(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它学派的理论)视为正统思想。
三、尊崇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道之大原出于天 ,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所宣扬的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为强化皇权提供了理论依据,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选择儒家思想呢?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为使儒家思想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具体是如何做的?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汉武帝时期讲学礼堂
影响:
①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议一议:同是统一思想,加强文化专制汉武帝的措施与秦始皇的措施有何不同?
汉武帝的更高明,用相对缓和手段引导,比秦始皇的强硬暴力更有效!
肆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派谁北击匈结果如何?
北击匈奴
四、北击匈奴
1、背景:
汉初匈奴不断南下威胁和袭扰。
秦汉之际,匈奴族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经常挥师南下侵扰。
白登之围,汉朝统治者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2、概况:
(1)人物:
(2)事件:
①组建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河西走廊;
汉武帝、卫青、霍去病
(3)影响:
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巩固了西北边防。
②前119卫青、霍去病→漠北战役→匈奴无力与对抗
卫青 霍去病
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卫青骑术高超,胆识过人。他首次出征,就敢于深入漠北,进至匈奴单于祭天和首领聚会的地方。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他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卫青和霍去病都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以示表彰。
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霍去病墓石刻
知识拓展
汉文帝时,开始采用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但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汉武帝在位时期,将这种新的选官方法定为制度,这就是“察举制”。察举制是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有时汉武帝还亲自出题考察,如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而被任用的。通过察举制,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
汉武帝确立察举制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国力强盛,版图拓展。 这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哪些措施有关系 有何影响?
西汉形势图
政治:
推恩令、削爵、除国、刺史制度
经济:
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
思想:
尊崇儒术
创办太学
军事:
北击匈奴
开疆扩土
汉武帝一系列巩固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 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探究学习】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地方管理
思想
文化
经济
军事
作用
推行郡县制
“焚书坑儒”
颁布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半两铜钱)
统一度量衡
统一铸币(五铢钱)
盐铁专卖
北击匈奴
修长城、北击匈奴、南戍五岭
巩固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君权得到巩固和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堂小结
削弱地方势力(政治)
“推恩令”
诸侯地主豪强势力大
削爵、夺地、除国
迁徙郡国豪强到京师
加强经济管控(经济)
背景
兴修水利;新式播种工具:耧车
收回铸币权和盐铁酒官营
尊崇儒术(思想)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兴办太学
北击匈奴
(民族关系)
背景
过程
结果
匈奴不断南下侵扰,西汉强盛起来,大举反击
河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
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措施
意义
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农业
商业
意义
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改善
刺史制度
1.《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B.建立刺史制度
C.发兵北击匈奴 D.颁布“推恩令”
2.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
A.“推恩”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儒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接受儒家教育,你必须到 ( )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邯郸
D
D
当堂达标
B
4.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而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5.右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6.《汉书》记载:“匈奴远遁(逃跑、逃离),而幕南(漠南)无王庭。”这是由于下列哪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大泽乡起义 D.垓下之战
D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