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梅岭三章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梅岭三章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21:0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梅 岭 三 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
B.阎罗(yán) 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 当纸钱(dāng)
D.遍种(zhòng) 血雨腥风(xīng)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3、下面这段话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互联网时代,“快餐”式阅读成为了很多人喜欢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貌似快速收集了络绎不绝的资讯,其实是囫囵吞枣,而静下心来的慢阅读反而变得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我们应该破除这种叹为观止的阅读方式。
A.络绎不绝 B.囫囵吞枣 C.百闻不如一见 D.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推开窗户一看,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C.这次云南丽江地震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862元,高二年级捐了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1584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D.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等。
6.下列各项中,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无比优越的。 ②有人说,人生充满了沉重与乏味,即使偶有轻松也是稍纵即逝。 ③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④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7.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列诗句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
8.对下列诗句中的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旌旗十万斩阎罗”中的“斩”字寓指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强烈抒发了作者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
B.“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须”是“必须”的意思,写出了作者的无奈、伤悲之情。
C.“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字暗含轻快、欢欣、联翩而至之意,富有生命力和感彩,抒发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可理解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作者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默写填空
(1)、诗中运用借喻手法来表现共产主义理想得以实现的诗句是             。
(2)、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两句诗是             。
11.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一人爱国力量小,动员大家爱国才力量大。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宣传员,你会引用哪些爱国名言来动员大家爱国 请写出两句并注明作者。
(2)古往今来,很多仁人志士为捍卫祖国的尊严、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舍生忘死。爱国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请你从下列爱国人物中选择一个,概述其爱国事迹,并用一句话说说你从事迹中得到的感悟。不超过150字。
爱国人物:屈原 文天祥 杨靖宇 周恩来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2.小序中加粗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
13.诗中划横线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旌旗:
阎罗:
自由花:
1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岳麓山顶眺望(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       。
,       。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15、横线处缺四句诗,它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建设峥嵘定太平  B、西南云气来衡岳
C、日夜江声下洞庭  D、战争破坏归陈迹
16、把《梅岭三章》和本诗作些比较:
体裁:
时代:
17、简要说说该诗三、四句和五、六句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四句:
五、六句:
18、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分别把它们摘录出来。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雪山草地
肖 华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9.诗中表现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生活的句子有哪些?这些句子主要从哪些方面写的?试加以概括。
20.认真研读全诗,说说红军为什么“都是钢铁汉”,不怕艰苦,进行长征。试从诗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21.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诗歌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
22.如果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那是一片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会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那个时候,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相当艰苦的,要打仗,要行军,要挨饿。那一天,天还没透亮,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营部住在一个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这一家好像没有男丁,房里炕上,只有一个两岁光景的孩子。房东是个大嫂,呆板着脸,给我们开门、腾地方,是欢迎我们的,可是总不开口,似乎没有其他地区的老乡那样亲热。弄好了铺,我便和通信员商量:我们放倒头睡了,不吃东西不要紧;但是营长,他还要工作呢!无论如何,得设法给他弄点吃的来。我们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除了找群众想办法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可想。于是就决定去找那位不露笑脸的房东大嫂。不用说,这任务当然是我的。但是我找不到她,房里房外,屋前屋后,都没有她的影子,炕上那个孩子倒醒了,有气无力地哭着要娘,不用说,这又是我的任务了!于是我过去抱着她,哄着她,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大嫂来了。她见我在哄孩子,好像有点高兴,但不等我开口提出吃食的事,她先向我借个手电筒。我把电筒交给她,同时迅速地提出了问题。她听了,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不表示有,也不表示没有,只招手要我跟她走。
“大嫂,咱们上哪里?”我看她领我走出了大门。她也不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反正这一带都是我们的部队,我放放心心地跟她走。
“大嫂,你家大哥呢!”山东人一般称女人的丈夫叫大爷、大哥,我想和她攀谈攀谈。
她没有回答,还是用嘴向村外呶了呶。这时,东方已经露白,可望见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什么人也没有,只有村边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牺牲了。”大嫂撮起三个指头,在我面前摇了摇说:“一起七个。”
“什么时候?”我这时才看见她腰上束了一条麻绳。她没有回答,只是走,走过一盘石碾旁边的时候,她停下了,轻轻地用脚点了点碾旁的土地说:“在这里,上铡刀铡的。”
我看见,这块土地的颜色是黑褐色的,那是血。血,唯有血才能偿还。营长同志,你给我一枝枪吧!
“没有枪!”大嫂的脸仍是呆板的,好像总结似的说了一句,接着又喃喃地说:“咱们没有枪!没有,手榴弹也没有……”
她带我到一片被抢过、被践踏过的黄豆地里,我们打着手电筒,寻拣着掉落在地上的黄豆。拾了有两大把,捧回家,放在锅里炒,大嫂一边炒,一边呆呆地睨着自己的孩子。豆炒好了,喷香,大嫂把它盛进我们的茶缸,孩子微微张着嘴,满怀希望地看着娘,大嫂顿了顿,就用两个手指取出两颗豆子,放在孩子手里,然后拿到堂屋里,放在营长面前。营长大概也知道这家房东的事,他望着茶缸,久久地沉默着,最后,他把那孩子抱过来,放在自己腿上,然后把黄豆一颗一颗地排在桌上,摆成了二列横队。他和孩子说着笑着,把豆子当作敌人,他喊着口令:“出列!”“齐步走!”于是“一二一,一二一”黄豆便一颗颗地走进了孩子的小嘴。孩子的嘴跟不上了,她的牙还不能同时咬两颗豆子呢!她吐出一颗带着口水的“敌人”捏在手里,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嘴里那一颗。
我从来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小嘴,竟是这样的柔嫩,小红唇里面的一切都是粉色的,软软的,就连那几颗小小的乳牙,也是那样细软无力。咬一颗豆,都需要她全神贯注,用出了吃奶的力气。营长拿起“横队”前面的一颗大黄豆,还没塞进孩子的嘴,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的号声。天拂晓了,敌人的轰炸机嗡嗡地又出动了。村里的部队迅速地作了防空准备,能进屋的都进屋,不能进屋的马匹、物资,全部密密的插上树枝。
黄豆是黄豆,不是敌人。敌人,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就在前面,离我们只有三十里路,不!就在我们头顶上,他们有炸弹、机枪,有坦克、大炮,还有……铡刀。
营长听到号声,立即将孩子交给了我,把一颗已经“一二一”走出队来的豆子也交到我手上,然后,将卜壳枪转到胸前,出去了。通讯员立即挎上枪,跟在后面。孩子信赖地靠在我怀里,圆圆的小嘴,还在挪啊挪的扭动。她把豆子搬到左面牙上咬咬,又把它搬到右面咬咬,最后又把它搬回到左面,于是全神贯注,眼睛挤成一条缝,才咔嚓一声咬开了。我闻见些些黄豆夹着奶花的香味……敌机在上空盘旋,寻找着目标。
营长啊,亲爱的同志们,给我一枝枪吧!哪怕是一枝短枪也好,为了沂蒙山臂上的枪眼,为了碾旁那黑褐色的土地,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为了幸福和理想,给我一枝枪吧!
(有删改)
文本二:
《百合花》是六千多字的短篇。故事很简单:向敌人进攻的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一个小插曲。人物两个:主要人物,十九岁的团部通讯员;次要人物,刚结婚的农村少妇。但是,这样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却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通过那位可爱可敬的通讯员),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通过那位在包扎所服务的少妇)。这是许多作家曾经付出了心血的主题,《百合花》的作者用这样一个短篇来参加这长长的行列,有它独特的风格,恕我借用前人评文惯用的词汇,它这风格就是:清新、俊逸。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它的风格。
(选自茅盾《谈〈百合花〉》)
23.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呆板”“不露笑脸”等神态表现了大嫂丧夫后的情绪,表面的麻木呆滞下凸显的是其内心的哀痛。
B. 孩子等待炒黄豆的场景与王愿坚《党费》中孩子抓腌豆角的场景相似,军民间的血水情真挚感人。
C. 作者以黄豆为“小道具”,围绕找黄豆、炒黄豆、吃黄豆展开情节,这让小说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D. 小说语言带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对“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致,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
24. 对文中营长喂孩子吃黄豆的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营长把黄豆“摆成二列横队”“把豆子当作敌人”“喊着口令”等细节,契合人物身份和战争背景。
B. 作者通过营长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生动形象地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氛围,极富感染力。
C. 孩子努力而有策略地啃黄豆仿佛是另一场“战争”,作者以孩子天真的形象反衬现实战争的残酷。
D. 该场景与下文空袭警报响起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强烈感受到和平安宁的珍贵。
25. 两处横线句都出现了“给我一支枪吧”的呼告,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其用意。
26. 文本二中茅盾先生对茹志鹃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风格的评价,是否也适用于文本一?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C 2.D 3.B 4.C 5.D 6.B 7.A 8.B 9.B
10.(1)、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1.(1)示例:①捐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③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④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 那就是爱国心。——(法)拿破仑
(2)示例:杨靖宇是我国著名的抗日英雄。1940年2月的一天晚上,杨靖宇带着十几名战士向濛江东边的大森林进发。但此次行动不幸被叛徒告密,他们被敌人包围了。经过周旋,战士们受伤了,杨靖宇安排好受伤的战士,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最后英勇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由像杨靖宇一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当自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12.能够;作成
13.①借代②比喻③比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更富表现力。
14.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15、BCDA 
16、都是现代人写的旧体诗,但《梅岭三章》是七绝,本诗是七律;《梅岭三章》写的是红军时期,本诗写于新中国成立后。 
17、三四两句写景,写在山顶所见景象;五六句抒情,抒人民革命胜利,前途一片光明之情。 18、主持华夏是人民;人间遍种自由花。 
19.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是从气候寒冷和缺衣少粮两个方面来写的。
20.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点明红军是由特殊材料铸成的,他们经受了千锤百炼的考验,从而突出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是说红军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命思想,这个句子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21.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和豪迈气概跃然纸上。
22.(示例)走过的道路已经不再泥泞,你们为后人铺平了前进的道路!正因有你们的无畏与牺牲,才有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
23. D 24. B
25. ①第一处是“我”听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杀害时,“我”急需一枝枪来手刃仇敌,表达一名战士对战斗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
②第二处是在屋外敌机轰鸣时,“我”急需一枝枪来保护怀中的孩子,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26. 示例一:这个评价适合本文。①本文围绕“黄豆”展开,没有直接写正面战争的炮火,选材角度独特;②本文表现了“我”对枪与战士意义的思考,这在战争题材小说中显得独特;③本文善用细节描写,比如孩子努力啃咬黄豆的过程,文笔细腻,极富感染力。
示例二:这个评价不适合本文。①丈夫被敌人杀害后哀痛无助的大嫂,是战争题材小说中常见的百姓形象;②“我”宿营的村庄被战争破坏,环境凋敝,是战争中的典型环境;③“我”多次强烈呼唤武器,要求敌人血债血还,是战争题材小说常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