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 配套教学设计(117)

文档属性

名称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 配套教学设计(11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2-16 16:43:0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一般式转化为标准式的推导方法及其图象性质。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观察归纳,数形结合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是教学的重点。
解决措施: 根据“导学案”反映的问题作引导和点拨。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以及它的对称轴,顶点坐标是教学的难点。
解决措施:用“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用配方的方法来引导并解决y=ax2+bx+c(a≠0)的性质以及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学情分析
乡镇中学学生基础差,对于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多而杂,融合性强,就像一盘黄瓜杂拌,拌好是一道名菜。所以执教者安排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就是以例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作图寻找性质,进而上升到一般规律。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y=ax2(a≠0); y=ax2+k(a≠0); y = a(x-h)2(a≠0) ;y = a(x-h)2 +k(a≠0)这四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基础上而安排的教学内容,掌握用配方法和公式法求顶点坐标,然后熟练作图、找对称轴、分析性质。
4设计理念
本节课遵循“探索—研究——运用“亦即“观察——思维——迁移”的三个层次要素,侧重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由旧知识类比得新知识,自主探究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学生动脑思和究,动手探。教师的“诱”要在点上,在精不用多。
5教学资源运用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从感性认识入手升华到理性认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在解决问题中建构新知。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直接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1)y=2(x-3)2+5 (2)y=-3(x+1)2-2
(二)思考:如何确定y=1/2x2-6x+21对称轴、顶点坐标?
本环节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快速的说出顶点坐标,对称轴,从而提问:对于y=1/2x2-6x+21我们是否也能快速的说出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呢?如何将一般形式化成顶点式?这样就会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
活动2【活动】探究新知
1、尝试把二次函数一般式配方成顶点式:
(1)y=x2+2x+3(2)y=1/2x2-6x+21
本环节设计思路:让学生经历一般式化成顶点式的过程,为下个环节探究图像和性质作铺垫。
2、画二次函数y=1/2x2-6x+21的图像
增减性: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x=时y有值.
设计思路: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二次函数图象性质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触发学生的思维。从对二次函数在特殊形式下的认识,引发学生对二次函数一般形式图象的探究热情,从而引出一般式的图像及性质。
3、归纳:一般地,我们可以用配方求抛物线的顶点与对称轴:
本环节设计思路: 利用“导学案”加深对配方公式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再交流、讨论二次函数一般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值问题。利用表格清晰的反应出了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并掌握。
活动3【练习】反馈练习
1、教师例题讲解:利用坐标公式求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当x为何值时,y的最值?
y=2x2-x-1
2、学生练习:利用坐标公式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当x为何值时y的最值?
y=-2x2+8x-8
本环节设计思路:先由教师引导如何用顶点坐标公式解决问题,再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顶点公式求出对称轴、顶点坐标及最值问题。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活动5【作业】课堂作业
课本39页第1题
活动6【活动】导学案
在此传资源。
活动7【活动】教学反思
在此传资源。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