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3
课题 期中复习(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整理本章所学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框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2.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他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了解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重点 能运用本章的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 能运用本章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精讲点拨:1.下列各数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2.小明从镜子中看到对面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A)21:10(B)10:21(C)10:51(D)12:013、若AC是等腰 ABC的高,则AC也是_____,还是___________。4.在“线段、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其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二、矫正反馈: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对角线AC、BD交于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A、1对 B、2对 C、3对 D、4对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6.以直线为对称轴,画出下列图形的另一部分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三、迁移应用:7.图①是一张画有小方格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将图①按箭头方向折叠成图②,再将图②按箭头方向折叠成图③.(1)请把上述两次折叠的折痕用实线画在图④中.(2)在折叠后的图形③中,沿直线l剪掉标有A的部分,把剩余部分展开,将所得到的图形在图⑤中用阴影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2
课题 期中复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⒈通过对全等三角形概念、性质和条件的回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框架,并形成一定的知识能力系统;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灵活运用它们解决与线段、角有关的问题;
重点 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难点 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回顾思考: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 . 4.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思路:当两三角形已具备两角对应相等时,第三条件应找 .当两三角形已具备两边对应相等时,第三条件应找 .当两三角形已具备一角一边对应相等时,第三条件应找 .5.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经常见到的隐含条件有: .6.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试举反例说明.情境1:结合身边的事物,请你列举4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全等图形,并简要说明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引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学有所获.情境2:画一对全等三角形△ABC和△A′B′C′,请你尽量多地说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引发学生进入本节课主题,并培养学生如何有序地回顾并梳理知识点,会“盘点”自己的收获,从而对全等三角形有一个整体把握. 1.如图,AC=BD,∠CAB=∠DBA,试说明:BC=AD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⑴从边方面(引伸到对应线段);⑵从角方面;⑶从周长和面积方面.问题:这些性质有哪些用途? 情境3:已知△ABC和△A′B′C′,现有量角器和刻度尺等测量工具,你如何确定它们是否全等?⑴SAS;⑵ASA;⑶AAS;⑷SSS;⑸HL(对直角三角形):特别提醒: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三对元素对应相等(其中至少有一对是边).对一般三角形,不能用“SSA”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其反例图如上;对直角三角形,除了可以使用前4种外,还可以使用“HL”.在操作时,有几点须引起注意:⑴在欧氏几何公理化体系中,一些命题被作为说明其它命题的依据,而本身的正确性不易证明或不必证明(大家公认是正确的).对于“SAS”、“ASA”的“SSS”和“HL”,教材都先让学生“做一做”,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正确性,没有追问“为什么?”;而对于“AAS”,教材要求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会说明它的正确性.⑵要辨清概念,在使用其性质和条件时不要混淆.⑶在表达说理格式时,应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将三个条件布列清楚,言必有据并富有条理性.情境4:结合在本章中的教学收获,请你仔细想一想并画图说明,与全等有关的图形变换有哪些? 1:如图,AC=BD,BC=AD,试说明:∠CAB=∠DBA变式2:如图,AC=BD,∠C=∠D试说明:(1)AO=BO(2)CO=DO(3)BC=AD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A
B
C
D
(“SSA”不能确定三角形全等)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1
课题 八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勾股定理,能用勾股定理求边长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重点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难点 应用问题
教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知识要点】: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C=9002、神秘的数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900满足a2+b2=c2三个整数a、b、c叫做勾股数。【解决问题】:1、 ⑴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⑵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为6,斜边为10,求另一条直角边2、如图,在△ABC中,AC=AB,D是BC上的一点,AD⊥AB,AD=9cm,BD=15cm,求AC的长.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3、在△ABC中,AB=15,AC=20,BC边上的高AD=12,试求BC的长.(两解)4、一轮船在大海中航行,它先向正北方向航行8 km,接着,它又掉头向正东方向航行15千米.⑴ 此时轮船离开出发点多少km ⑵ 若轮船每航行1km,需耗油0.4升,那么在此过程中轮船共耗油多少升 5、甲、乙两人在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速度向东南方向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速度向西南方向行走,上午10∶00时,甲、乙两人相距多远?6、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点C落到E点,则CD的长是多少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C
B
A
c
b
a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 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课题引入上节课,大家在谈感受最深的知识的获得的过程中,知道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的,也就是说,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也为现实生活解决问题。因此,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二、知识要点1、勾股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应用: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知道其中的任意两边都可以求第三边。①c2=a2+b2;②a2=c2-b2;③b2=c2-a2。3、直角三角形的识别(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又一种方法)三、活动探究活动一、四边形ABCD中,AD=3cm,AB=4cm,CD=12cm,BC=13cm,且∠A=90°,请你提出一个合理问题,让同学来解决。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活动二、如图,在⊿ABC中,∠ACB=900,AB=5cm,BC=3cm,CD⊥AB与D,求:(1)AC的长; (2)⊿ABC的面积; (3)CD的长。 活动三、如图,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如果BC=10㎝,AC=4㎝,AD=3㎝,求△ABC的面积。活动四、陈平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你能帮他求出旗杆的高吗?活动五、如图,已知△ABC的三边长为别为5,12,13,分别以三边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C
B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