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9 08: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2.《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中国儒家经典——
学习目标
1.掌握《论语》以及孔子的常识,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端正人生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论语》简介
作者简介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
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他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学名人。
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 "至圣",孟子为 "亚圣"。
知识拓展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经:
四书的成书是集大成之作。其作书时间跨度达一千八百年,作者先后有孔子及其弟子、子思、孟子及其弟子和程子、朱熹。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课文探究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④愠:生气,发怒。
⑤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字词翻译
1、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 ”--《学而》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课文探究
①吾:人称代词,我。
②日:每天。
③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④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⑤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⑥信:诚信。
⑦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字词翻译
2、曾子曰:“吾①日②三省③吾身--为人谋④而不忠⑤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⑥乎 传⑦不习乎 ”--《学而》
固定句式:“不……乎?”——译作:“是不是……呢?”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
注: 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课文探究
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⑦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字词翻译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注: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课文探究
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字词翻译
4、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注: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课文探究
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②殆(dài):疑惑。
③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④堪:能忍受。
⑤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字词翻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③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④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⑤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课文探究
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②者:代词,"·······的人"。
③好:喜爱,爱好。
④乐:以········为快乐。
⑤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⑥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⑦于:介词,对,对于。
⑧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字词翻译
7、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⑤,曲肱⑥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⑦我如浮云⑧。”--《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课文探究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③川上:河边。川,河流。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字词翻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③曰:“逝者如斯夫④,不舍昼夜。” --《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①三军:指军队。夺:改变。
②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③子夏(前507- ):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④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⑤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⑥仁:仁德。义:即"宜",行为的尺度。
字词翻译
11、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③曰:“博学而笃志④,切问而近思⑤,仁⑥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文探究
2.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课文探究
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4.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合作探究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2)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合作探究
(3)品德修养: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课堂总结
珍惜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道德修养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处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态度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方法
主旨归纳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感谢聆听
主讲人: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