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起了“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的评选活动,评选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国际友人。加拿大人诺尔曼·白求恩以469万票,高居榜首。
白求恩是谁?他为什么能成为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国际友人?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去认识他。
课前导入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学习目标
诺尔曼·白求恩(18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4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人物链接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著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全集》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白求恩于1938年到延安工作,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多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
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道理论据:原理、公式、定义、法则、
规律、名言警句等。
特点:鲜明、正确
归纳方法:找总结性词语、总结推断
①论点
(鲜明)
②论据
(确凿)
③论证
(严密)
议论文
举例论证:事实论据、主记叙
道理论证:道理论据、主议论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文体知识
①表达方式:议论、记叙、描写、抒情等
②语言:准确、严密
③方式:立论、驳论
④论证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
(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文体知识
字词清单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冷冷清清:文中是冷淡的意思。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字词清单
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即段意)。
整体感知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
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第一自然段重点句:
整体感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
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二自然段重点句:
整体感知
第三自然段重点句:
要点:
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整体感知
第四自然段重点句:
要点: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整体感知
四个段落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核心
1.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并列
分
总
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进行总结,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整体感知
姓名 国籍
年龄 职业
政治面貌 来华原因
来中国的经历 精神品质 默读课文,圈画关键信息,完成人物档案
白求恩
加拿大
五十多岁
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医生
共产党员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深入探究
这些内容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
简述了白求恩同志的生平,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敬意。
结构上:
为后面赞扬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提供依据。
深入探究
作用:
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充分表明了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引用别人的话,使这一观点更有说服力。
第1段中,为什么要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
深入探究
为了鲜明表达作者的观点,文章2、3段使用了对比手法,下面同学们默读,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表格,并体会表达效果。
白求恩 不少人或一些人
对工作
对人民
对技术
极端负责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极端热忱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
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深入探究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写作手法。可以使作者的态度更加鲜明,更加突出人物某方面的品质或事物某方面的特点,文章的主题思想更突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的特点/情感/品质/形象,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更有力地证明了……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白求恩与“不少的人”“一班人”进行对比,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突出表现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的高贵品质,更有力地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知识链接
第2、3段中,除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正面描写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表现他的高贵品质?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侧面描写,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语言更加肯定,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侧面描写的作用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方法指导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深入探究
再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是议论,哪些地方是叙述。说说叙述和议论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记叙
议论
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深入探究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记叙
议论
先议后叙。先赞扬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后简叙白求恩事迹。
深入探究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议论
正反对比。先赞扬他的对技术精益求精,后反面对比一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
对比
深入探究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议论
号召
深入探究
白求恩的事迹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叙
议
颂
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
精神品格
本文整体写作思路为“叙—论—颂”,明晰而有条理。先叙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战,由此引出对其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再论述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处处结合正反两面展开论述;最后表达痛惜之情,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
叙述为议论提供了事实依据,让议论的语句建立在叙事之上,真实感人。
议论句高度总结白求恩的精神实质和这种精神的意义,画龙点睛。
手法小结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之深,使语气更坚定,句子更具感染力。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说到周恩来,没有一个不赞叹,没有一个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品读语言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具体精微地分析阐述为五个方面,用5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一组排比,议论热情洋溢,语气非常流畅,收束非常有力。
“高尚”指人格
“纯粹”指品质
“有道德”指修养
“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责任,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有涵养的人,一个摆脱了腐化思想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品读语言
“只”和“仅”表达了作者遗憾的心情,流露出作者面对这个精神高尚者的死亡的沉痛的感情。
3、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这个“只”和“仅”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品读语言
本文概括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的这些精神。
运用对比,增强说理性;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主要内容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颂:号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的精神
叙:白求恩的事迹
议
纪念白求恩
向白求恩学习
德
技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精益求精的精神
板书设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随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