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教案(表格式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教案(表格式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09 20: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15章第一节 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者
课 型 复习课 课 时 1
学习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重 难 点 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
难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教 法 观察、讨论
教学准备 多功能教学录像教室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观察心脏图片,提问:心脏的四个腔以及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根据心脏图片回答。导入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的内容,了解到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着。 播放视频:人体的血液循环 多媒体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分步观察,先再观察肺循环。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细致观看视频,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各组代表交流发言。 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展示的资料,并思考。 观察图画先观察体循环,教师指导: 1、体循环的起点、终点分别是哪儿? 2、体循环的大致路径是怎样的? 3、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在这些部位发生改变? 4、体循环产生了什么意义? 再观察肺循环,教师指导观察: 1、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分别是哪儿? 2、肺循环的大致路径是怎样的? 3、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在这些部位发生 改变? 4、肺循环产生什么意义? 5、肺循环和体循环哪个路线长? 6、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有没有联系?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两条循环途径。 学生尝试:用文字和“→”绘制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比较归纳: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起点终点路线长短成分变化特点体循环肺循环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规律。 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 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 3、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是一先一后进行的吗?为什么? 4、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 教师出示:血液循环图解 小组讨论板演。课堂小结: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他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 血液循环途径:(图) 二、 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学反思: 《血液循环》一节是我将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又一次探索,也是对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验。基本教学思路是:(1)选择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贪占探究式教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强化探究活动中的问题设计以发展理性思维。总之,整个教学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注重过程而非结论。
小 组 探 讨 并 选 举 代 表 发 言 黑 板 画 图 并 讲 解 表 扬 突 出 的 学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