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9 07: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杜甫诗歌风格;
2.熟读成诵,抓意象、品意境;
3.感受诗人痛切的心情,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
四大名楼
湖南岳阳岳阳楼
山西运城鹳雀楼
湖北武汉黄鹤楼
江西南昌滕王阁
作者简介
杜甫,字 ,自号 ,唐代 主义诗人。号称“ ”。杜甫和 齐名,世称“李杜”。
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 ”。
子美
少陵野老
现实
李白
诗圣
诗史
时期 时间 个人境遇 风格 代表作
安史之乱前 逍遥自在 四方游学 裘马轻狂
中年时期 安史之乱中 “沉郁顿挫”初见雏形至几近大成
安史之乱后
杜甫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
读书游历时期
青年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老年时期
意气风发
豪情壮志
“沉郁顿挫”形成
《望岳》
《兵车行》《月夜》《月夜忆舍弟》
《蜀相》《登高》
仕途失意
国破家亡
居无定所
孤苦飘零
关于《登岳阳楼》的名家评价
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宋代唐庚《唐子西文录》
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中二联,前言景,后言情,乃诗质一体也。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
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转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
——清代黄生《杜诗说》
诗词拓展
(1)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白居易《题岳阳楼》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李商隐《岳阳楼》
(2)洞庭湖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杜甫《清明二首》
创 作 背 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贫病交加,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kuí)州沿江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yín)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写下了《登岳阳楼》。
初读感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
chè
róng
tì sì

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
孤舟
辽阔雄伟
开阔博大
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
意象
特点
初读感知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探究
首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虚实交错
今昔对比
登楼喜悦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昔闻:
渴望向往已久
今上:
如愿以偿欣喜
思考:“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手法 情感
暮年 山河破碎 人生坎坷
青年 太平盛世 四方游学
昔:
今:
今昔对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才能实现的沉郁之感。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分隔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探究
颔联
“雄跨古今”——王士禛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
诗人把湖水描写得四际无垠,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融进自己的视觉中,从空间上体现出意境的博大广阔、气魄宏大,也暗示出诗人眼界之宽,胸襟之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文本,谈谈两个字的妙处。
炼字题答题思路:
①释字(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入文分析(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人、景、物什么特点,营造了什么意境,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作用(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释字意 + 描画面 + 明手法 + 析效果(情感)
炼字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文本,谈谈两个字的妙处。
炼字
①“坼”字,原意是分裂,“浮”指漂浮。
释字意
描画面 + 明手法
析效果
(情感)
②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浩瀚的洞庭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的景象,表现出洞庭湖的辽阔无垠和磅礴气势。
③通过洞庭湖反观自己的渺小,更衬托出诗人孤苦无依的悲凉。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诗人既
“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
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的处境。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颈 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颈 联
诗人的处境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直抒胸臆
与亲朋好友断了音信
年老多病
漂泊无依
孤苦
凄凉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尾 联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凭栏远望泪流满面。
社会现实?情感?
大历三年(768),吐蕃十万众侵犯灵武,不久吐蕃率领二万众侵入邠(bīn)州,长安戒严。北方狼烟四起,河北一带仍掌握在割据者手中,天下不得太平。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由个人推及国家,想到了国家的危难,黎民的苦忧,抒发作者面对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忧国忧民之情。
尾 联
身世之悲
国家之忧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还能读出诗人哪些复杂情感?
对大好河山的礼赞
对亲戚朋友的眷念
年老孤独的悲伤
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无以报国的自哀
情感
诗作是如何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写登临所见之景
写登临所生之情
(由己推及时事国运)
(个人不幸之时愈发不忘家国命运)
洞庭水 岳阳楼 吴楚 乾坤
辽阔雄伟、开阔博大
对洞庭湖的礼赞
身世飘零的悲苦
国家百姓的担忧
以壮景写悲情 融情于景 反衬
对比鉴赏
比较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思想情感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李白:心情轻快欢乐 ,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
风格:意气豪放、飘逸潇洒 浪漫主义
杜甫:感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
风格:沉郁顿挫 触景生情,基本写实 现实主义
本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同是写登岳阳楼的名作,请简要分析两诗异同?(评价辨析题)
同:两首诗都是在登岳阳楼之后所作,都抒发了观岳阳楼之感,都写出了岳阳楼洞庭湖的雄伟壮阔。
异:①意境不同,情感各异。可从诗尾看出,杜诗是“涕泗流”,为国事忧心忡忡,伤感垂暮无力;李诗“舞袖回”,纵是被贬,依旧豪放。
②艺术风格上:《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故诗歌沉郁顿挫,而李白性情浪漫,以融情于景和夸张等手法,故在表现上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杜诗:以壮景写悲情 反衬
李诗:以壮景写乐情 正衬
拓展阅读
客至
【唐代】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sūn 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pēi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创作背景: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此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在诗人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崔明府来访,诗人心情高兴,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