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曹冲称象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知识链接
曹冲(196—208),曹操的儿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但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病逝了。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自然段序号。
初读课文
展示学习
重量 称重 官员 议论 砍倒
画线 一杆 大秤 船舷 果然
zhòngliàng
chēngzhòng
guānyuán
yìlùn
kǎndǎo
huàxiàn
yīgǎn
dàchèng
chuánxián
guǒrán
称
秤
比一比
低
底
高
称
chēng
chèn
称赞
称心
量
liáng
liàng
测量
大量
造句:
他正在用电脑整理大量的测量数据。
议论——
高兴——
讨论
难过
果然——
果真
下沉——
上升
近义词
反义词
称柱底杆秤
做岁站船然
我会写
观察占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在“禾”的横下收笔
在“禾”的点下收笔
重难字书写指导
收笔较低
横穿插到“木”的右下方
收笔较低
穿插到“口”的下方收笔
要写得小一些。
舒展
在横中线上收笔
在竖中线上收笔
不要忘记这一点哟
四点拉开适当的距离,首尾两点稍大些
课文一共写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第4自然段写了曹冲称象的办法:
两种称象的办法
第3自然段写了官员称象的办法:
自读课文
大象的来历
大象的样子
官员称象办法
曹冲称象办法
称象结果
思考:
课文解读
(3)读第3自然段,官员们提出了什么方法来称象?
(4)读第4自然段,曹冲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来称象?
(5)读第5自然段,曹操“微笑”“点一点头”说明了什么?
(1)读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读第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要写大象和官员的话?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
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你能想象大象有多大吗?
大象在古代中国并不常见,尤其在北方地区,因此收到一头大象作为礼物是一件非常罕见和珍贵的事情。曹操对收到的礼物感到高兴,曹操决定与亲近的人分享这份喜悦。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
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你能想象大象有多大吗?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 ), 腿像( )。
用“像……像……”说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像什么。
大象整体特点:
水管
蒲扇
一堵墙
粗壮的柱子
比喻
生动形象
一堵墙
四根柱子
①“像……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象的高大,为下文称象难埋下伏笔。
②官员的话从侧面烘托出称象有一定难度。
官员们的议论: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用“一边……一边……”造句。
我一边哼歌,一边搭积木。
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通过官员们的观察和议论,描绘了大象的壮观形象和人们对它的兴趣。它不仅展示了大象的体型特征,也体现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新奇事物时的自然反应。
自主学习
说一说: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官员们想出来称
大象的办法是什么,曹操听了官员们的办法是什
么反应?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曹操听了直摇头。
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官员们想的称象办法。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
·
量词,比如说:一杆枪。
称物体重量的器具。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秤?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是什么态度呢?
“直摇头”写出了曹操对官员们的主意不满意。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读第4自然段,曹冲称象的方法是什么?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曹冲的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
两个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
点的词语说句子。
(1)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1)太阳快下山了,他才懒洋洋地出门。
(2)这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把石头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呢?
因为船下沉的深度和大象在船上时一样,才能说明这些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同。
这句话有几个动作?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一个
归纳曹冲称象的4个步骤
赶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称石头的重量
请按照步骤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第二步:把大象牵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称出石头的重量
第三步:
=
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
读第5自然段,曹操“微笑”“点一点头”说明了什么?
曹操觉得曹冲的办法非常好,所以“微笑”“点一点头”,表示对曹冲的赞许。
这不仅证明了曹冲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曹操作为领导者对创新思维的支持和鼓励。通过这样的叙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智者解决问题的智慧。同时,这也传递了一个信息:在面对难题时,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对比两种称象的办法,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这个词表示事情结果果真如曹冲所料,所以读这句话要带着对曹冲的佩服的语气来读。
朗读指导
你觉得官员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哪个好?好在哪里?
曹冲想到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还让大象丝毫无损。我们也要学习曹冲遇到事情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品质。
主题归纳
课文讲述了曹冲用巧妙的办法( )的故事,赞扬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品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善于动脑筋思考。
称象
曹冲称象
造大秤
曹操摇头
赶象上船 ——画线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曹操微笑
点头
爱动脑
会观察
大臣:
称石头——知象重
结构梳理
训练学习
1、我会填量词。
一( )大象 一( )墙 一( )大树
四( )柱子 一( )线 一( )肉
一( )大船 一( )大秤
2、给下面内容排序(填序号)。
训练学习
( )赶象上船
( )在船舷上做记号
(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称石头的重量
拓展延伸
关于曹冲的小故事。
孙权曾给曹操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跳舞,但使尽办法,这只雉鸡就是不鸣不舞,让人无可奈何。曹冲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制作了一面大镜子,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在镜中看到同类,便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起来,而且对镜成双,非常好看。
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