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9 10: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学科阶段性质量检测 2024.10
一、选择题(共 40 分)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选项。
1.下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发源地 文字 建筑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烂陀寺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长城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2.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
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请你补全横线部分的内容
A.成年男性公民 B.妇女 、外邦 人
C.城邦 上层贵 族 D.五百 人会议 成员
3.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神话《月桂女神》 B.遗址帕特农神庙 C.电影《斯巴达克》 D.传说罗马城起源
4.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
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5.亚历山大所率领的远征军从公元前 334 年开始连续作战 10 年,行程万余里,进行上百次
强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平原地和沙漠地作战,建立了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
至印度河的庞大帝国。这次远征
A.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C.建立了庞大的查理曼帝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传播
6.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
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
洲庄园
A.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斯巴达克起义是古代罗马史上爆发的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也是古代社会大规模奴隶反
抗事件,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斯巴达克及起义者的英雄形象,也成为了后世
文学艺术作品歌颂的长久不衰的题材。这次起义
A.推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B.直接加速罗马帝国的分裂
C.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D.多次打败罗马军团的讨伐
8.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曾经是一个地域辽阔、实力雄厚的大帝国。下列有关拜占庭帝国的
说法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分裂后皇帝君士坦丁在此建立新都
B. 遭受过阿拉伯人、奥斯曼帝国的进攻而亡国
C. 罗马教皇给予拜占庭帝国军事援助
D.长期的对外战争使帝国获取巨额财富
9.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有关“法兰克王国”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481年由克洛维建立
1
{#{QQABRTQOKEoxggig4IgAIaIIACAA4gKCAwHqaCAuOQQskIGAAgALUAgQMgAORQCAFAuIsAARAKAyiYQFIABBKCAA=}=#}}#}
B.以土地为纽带,建立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推动西欧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
C. 800年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
D.分裂后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10.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奠定了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下列选项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11.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法兰克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等相关
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亚欧封建社会
12.“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
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市民阶层壮大 D.城市的自治
13.认真学习历史教材是获取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说法与教材观点相违背的是
A.古代埃及国王给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
B.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C.西欧庄园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D.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
14.“11 世纪时,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这里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
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
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说明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
B.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C.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
15.西方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英国近代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
腊人。”这里对希腊的赞美是基于它
A.是古代大河文明典范 B.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C.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D.建立了地垮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16.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
借来的。”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 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
C.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 D.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17.根据“元老院”、“执政官”、“保民官”、“元首制”等名称判断它们应出现的国家

A.古希腊 B. 古罗马 C.阿拉伯 D. 法兰克
18.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权利的获得,富庶城
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城镇居民的要求指的是
A.摆脱教会的控制 B.建立等级制度 C.取得城市自治权 D.实行民主政治
19.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体处于
同一时期。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是
A.开启了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 B. 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
C.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 D. 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
2
{#{QQABRTQOKEoxggig4IgAIaIIACAA4gKCAwHqaCAuOQQskIGAAgLAUAgQMgAORQCAFAuIsAARAKAyiYQFIABBKCAA=}=#}}#}
20.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这个时间大致位于年代标尺中的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法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它独立于宗教之外,以强制性规范确立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有效调整古东
方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社会关系。共有 282 条,刻在一块巨大的黑色石柱上。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部法律?属于哪一古代文明古国的代表?(2分)
材料二:《摩奴法典》是古印度最古老的一部法律文献。该法典宣称婆罗门为“一切创
造物的主宰”……公开宣扬社会的不平等,将一切居民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用法律形式加以
确定。法典共 12 章,涉及刑法、民法、婚姻诉讼和审判制度等。
(2)材料二反映了该法典的核心与古代印度的哪一制度有关?(1 分)
材料三:《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是最大特色,贵族不
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十
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
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该法律的地位如何?(2 分)
材料四:《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
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
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
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
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4)根据材料四,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2分)
材料五:诸人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其
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
要被罚款。
(5)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五反映出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利?说明庄园法庭起到了什么作
用?(2 分)
22.欧亚非不同区域的文明各具特色。探究文明,回答问题。(8分)
【文明梳理】
文明名称 自身成就 对西欧的影响
3
{#{QQABTRQOKEoxggig4IgAIaIIACAA4gKCAwHqaCAuOQQskIAGAgALUAgQMgAORQCAFAuIsAARAKAyiYQFIABBKCAA=}=#}}#}
古埃及 ①_____________ 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4世纪,罗马教皇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
古罗马文化 ②_____________
后来成为人们今天使用公历的基础
拜占庭文化 编制《罗马民法大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运用所学知识将下表的①②③处填写完整。(3 分)
【文明传播】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战争是古代史
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
岸、印度洋、地中海……和平交往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
要的。 ——《世界·古代史编》总序
(2)结合材料二概括古代文明传播的两种方式。(2 分)
【文明感悟】
材料三: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
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
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
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3 分)
2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很多伟大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希腊人的特殊环境,使他们无需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来抵御外族,他们组成一
个一个的城邦,他们的政治基本上是民主的,当然是贵族中的民主。
——《顾准文集》
(1)材料一中“政治基本上是民主的”与希腊哪一城邦最相符?在谁主政时期该城邦的奴
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其“民主”实质是什么?(3分)
材料二:今天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美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
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
—— 上山春平
(2)材料二中的“模仿”指的哪一事件?模仿中国哪一时期的典章制度?这一“模仿”对
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得以维持的纽带是什么?与西欧哪个国家的改革
相关?该国为哪一宗教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4分)
(4)材料二、材料三中反映的两次改革在结果上有什么相同点?(1 分)
(5)历史上的这些改革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4
{#{QQABTRQOKoExggig4IgAIaIIACAA4gKCAwHqaCAuOQQskIAGAgALUAgQMgAORQCAFAuIsAARAKAyiYQFIABBKC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