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4穷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编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篇经典老课文。桑娜与她的丈夫生活贫穷,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却仍然本能地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一善举,彰显了他们的人性之美。
作为一篇短篇小说,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
一是环境描写。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也反映了桑娜和西蒙家生活的贫穷和艰难,更烘托了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尤其是“温暖而舒适”这几个字眼,不仅仅指桑娜打理下的屋内环境,更暗指桑娜和渔夫的人情和人性。
二是人物刻画。课文着重描写了桑娜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她把孩子抱过来之后等待渔夫归来时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描写,紧张、不安、心疼、担忧、自责、坦然……各种心情交织下的心理活动真实而细腻,桑娜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也为学生学习描写复杂心情提供了范例。此外,在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对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也同样十分真实、细腻。
三是小说情节。与课文《桥》不同,《穷人》的情节看似平淡,没有大的波折起伏,细细品味,却是悬念不断,曲折而生动。桑娜的心理活动,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她先是担忧丈夫能否平安归来,丈夫平安归来后又担忧丈夫是否会同意收养孤儿,最后没想到丈夫的想法居然与自己不谋而合,自己的所有担忧其实都是多余的。
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表现手法,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的,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体会桑娜和渔夫的贫穷却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所展示的人性之美。
4.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写桑娜沉默时的心理活动;能联系开头的环境描写,试着给课文的结尾也写几句。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体会桑娜和渔夫的贫穷却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所展示的人性之美。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了解列夫·托尔斯泰
1.出示单元篇章页。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怎样阅读小说。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那么,我们怎么读小说呢?——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
2.揭示课题:穷人
这篇小说的作者是谁呢?读好作者的名字:列夫·托尔斯泰
对这位作家,你有什么了解呢?
默读课后资料袋,交流自己觉得重要的、有趣的信息。
重要的信息:俄国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有趣的信息: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形象。
◎学习任务一 梳理小说情节,感受穷人之“穷”
1.检查预习,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汹涌 澎湃 风暴 轰鸣 怒吼
熄灭 掀开 保佑 寡妇 蜷缩
抱怨 倾听 皱眉 糟糕 忧虑
湿淋淋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2.这篇小说的题目叫“穷人”,文中写到的穷人分别是谁?课文主要写了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情呢?请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在学习单上梳理故事情节。交流反馈。
借助情节图,连起来说说小说的主要内容。
3.小说题目是“穷人”,但是全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穷”字。那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穷人的穷?请默读课文1-7自然段,寻找圈画关键信息。
交流反馈,预设要点:
(1)桑娜一家的“穷”
桑娜坐在火炉旁边补一张破帆;
丈夫清早出海,深夜未归;
丈夫不顾惜身体……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
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睡觉还早(这个不经意的关键信息很容易被忽略掉,真的还早吗?)
(2)西蒙一家的“穷”: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稻草铺……旧头巾……
西蒙死去,留下两个孤儿
4.出示写作背景,了解穷的原因。
《穷人》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贵族阶级生活奢华却道德堕落;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品德。
那么,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品德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细细品味。
◎随堂练习,指导写字
汹涌 澎湃 熄灭 掀开 湿淋淋
困难 抱怨 糟糕 皱眉 后脑勺
听写之后,选几个词语,说一说小说营造的环境。
◎学习任务二 品味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
1.桑娜和渔夫虽然生活很贫穷,却具有美好的品德。请再次走进课文,浏览课文8-11自然段,画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交流,呈现语段: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这段话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桑娜的心理活动?(忐忑不安)你看,从字形特点上就可以理解“忐忑”这两个字的意思了,谁来说一说?(心儿忽上忽下,很不安定的样子)
3.桑娜的“忐忑不安”里,到底夹杂了多少种心情呢?学生细细品味这段文字,批注桑娜的心情,关注省略号,补充想象桑娜的心理活动。
4.交流分享,预设如下:
桑娜的忐忑不安中有紧张,她为什么紧张?
桑娜的忐忑不安中有不安,她为什么不安?
桑娜的忐忑不安中有自责,她在自责什么?
桑娜的忐忑不安中有忧虑,她在忧虑什么?
桑娜的忐忑不安中有纠结,她为什么纠结?
……
从桑娜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中,你感受到了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板书:善良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感受桑娜的善良。
◎学习任务三 品味人物对话,揣摩心理活动
1.品味人物对话,揣摩桑娜的心理活动
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在桑娜的忐忑中,渔夫终于归来了。渔夫回来后,他们又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分角色朗读第12-20自然段,男生读渔夫,女生读桑娜,教师读旁白。想一想,要读出桑娜和渔夫怎样的心情变化?
3.根据对话,揣摩桑娜“沉默”时的心理活动,在作业单上写一写
提示学生:想象桑娜沉默时的心理活动,要联系当时的情景,联系前面课文所写的内容,比如第1、2自然段写到了生活的贫穷,第9自然段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第16自然段渔夫打鱼归来的艰难……
写后交流分享。预设示例:
唉!我该怎么对他说呢?……他冒着危险,在海上打了一天的鱼,却什么也没有打到,他的心情一定很不好!……现在,如果他又知道我把两个孩子抱过来了,事先连商量都没跟他商量,他又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唉!我现在可真是有点后悔了!……可是,我能把孩子抱回去吗?如果把两个孩子抱回去,那肯定是要被活活饿死、冻死的呀!……我该怎么办?叫我怎么对他说?……
3.品读人物对话,体会渔夫做出决定的不易。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21-27自然段,体会渔夫做出决定的不易。
(2)联系上下文,理解“嗯,是个问题”。这里的“问题”到底指什么呢?
出示“_________________,是个问题!”说一说。
如:西蒙死了,两个孩子没人照顾,是个问题!如果把孩子抱过来,要养七个孩子,是个问题!怎么把这七个孩子养大,是个问题!……
(3)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我们,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和重复?(生活不易,艰难决定)
——“熬”字说明了什么?(生活很不易,咬紧牙关,一定能过下去)
◎学习任务四 关注环境描写,体会表达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之一。读小说,要关注环境描写。
1.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屋外和屋内的环境形成了怎样的对比?
屋外:寒风呼啸、波涛汹涌
屋里:温暖而舒适
2.交流与讨论:这样的环境对比,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流,明确:
屋外的环境: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体现了渔夫打鱼的艰难和危险。
屋内的环境:写出了小屋的温暖舒适,从侧面烘托了桑娜的勤劳。
通过环境描写,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3.再读读小说结尾。
如果要给小说的结尾加几句环境描写,联系开头,你觉得可以怎么写?
想一想,口头说一说。
出示预设,朗读: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七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课堂总结:
有人说“穷人不穷”,对此,你怎么看?
引导交流感悟:穷是生活上的,不穷是精神上的。桑娜和渔夫虽然生活上极度贫穷,但是他们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精神上并不贫穷。
板书设计
14穷人
桑娜家境
探望抱孩子
渔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