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论说? 主旨”类选择题的选与命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论说? 主旨”类选择题的选与命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9 13: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论说 主旨”类试题的选与命
目录
01 问题缘由
02 实践求解
03 基本认识
问题缘由
01
例1:(2023年1月浙江卷)13.1403 年至 1404 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A.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
B.赞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
C.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
例2:(2023年6月浙江卷)20.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试题 试题题干内容和设问结构
202101浙江卷第11题 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略)。孙中山旨在
2021全国甲卷文综第29题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略)。他意在强调
2021山东卷第8题 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略)。他意在强调中国
202201浙江卷第10题 1865 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略)。他旨在强调
2022山东卷第10题 图2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2023山东卷第8题 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略)。毛泽东强调的是
202301浙江卷第13题 1403 年至 1404 年,有学者撰文写道:(略)。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2023全国新课标文综第35题 一些发达国家认为(略)。该主张意在
试题 试题题干内容和设问结构
202401浙江卷第17题 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材料旨在说明
202401浙江卷第19题 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202401浙江卷第21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这段话旨在
实践求解
02
(一)含义辨析
人物言论
针对人物言论的“主旨”设问
例3:(2023山东卷第8题)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
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例4:(2023全国新课标文综第35题)一些发达国家认为, 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 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 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
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
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
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
(一)含义辨析
“论说 主旨”类试题,指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形式上包括一段“论说”,“论说”主要是在一定时空下的人物观点、材料、漫画等),要求学生对情境“主旨”进行辨析的考查形式,“主旨”的设问词多用“主旨”“旨在”“意在”“强调”等表述来呈现。
(一)含义辨析
“论说 主旨”类试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或者推理,考查学生透过现象探析实质的能力。
一般而言,对同一材料可能因读者的立场、分析方法等的不同而出现虽有异但又符合逻辑的解读。不过,在试题的具体时空限定下,加上客观题是选最佳项,这些历史解释相当程度上就具有了唯一性。
所以,“论说 主旨”试题实质上是考查学生调动相关史实在特定历史场景中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或者说是考查把史事放在特定时空中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这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征,故在各类试卷中反复出现。
(二)真题例析 1人物言论
例5:(2021山东卷)8.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例1:(2023年1月浙江卷)13.1403 年至 1404 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A.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
B.赞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
C.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
(二)真题例析 1人物言论
例2:(2023年6月浙江卷)20.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三)真题例析 2材料内容
“旨”①意义;用意;目的。②意旨,特指帝王的命令。与“旨”相关的词组有:主旨、要旨、宗旨、旨趣、旨意。
试题 试题题干内容和设问结构
202401浙江卷第17题 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材料旨在说明
202401浙江卷第19题 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202401浙江卷第21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这段话旨在
(三)真题例析 2材料内容
(二)真题例析 3漫画内涵解读
例6:
(二)真题例析 3漫画内涵解读
例7:
(二)真题例析 4言论评析
例6:(2023年1月浙江卷)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筑全国铁路,起海陆军而强中国……今何时乎?列国交通竞争、互校优胜劣败之时也。……夫辟地利,开明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凡铁路所到之处,即为文明繁盛,铁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而达国广土,需之尤迫。
——康有为《请计全局筹巨款以行新政筑铁路起海陆军折》 (1898.9)
请简要评价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6分)
观点判断:必要,但操之过急(不切实际)(只有观点判断时可得1分)
必要性:世界步入铁轨时代(1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利于求富(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开发资源、开发边疆、发展工商业);便于图强(利于巩固国防、削弱列强对华控制);开民智(思想启蒙、解放)(政、经、军、思四个角度,任写三角度得3分。富国强兵、自强求富可得2分,富强得1分)
不切实际的理由:新政阻力大(守旧派、顽固派、政治腐朽);列强干预(争夺、控制路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资金、技术、专业人才。(任写两点得2分)
故而,此类试题尤其关注命题的情境,情境是其内核,是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的“皮”。
命题时,选择鲜活的史料,用具体具象的史料包裹历史发展的内涵和意蕴、用故事性和代表性言论突出历史人物在历史关键处的抉择,是常规操作。否则,此类题就沦为语言学科中的阅读理解题,干瘪生涩无灵魂。
解题时,就要紧抓试题的时空,将“论说”放在具体时空中去理解,试题的意蕴和价值以及答案就水落石出。
(三)试题分析
(四)试题例析 材料&主旨
10.1919年出版的《孙文学说》中写道:“达文氏发明物种进化之物竞天择原则后,而学者多以为仁义道德皆属虚无,而争竞生存乃为实际……而人类今日之进化已超出物种原则之上矣。”下列主张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A.“建立合众政府” B.“五族共和”
C.“职员乃人民公仆” D.“节制资本”
论说→类似思想
(四)试题例析 材料&主旨
材料→相通举措
(四)试题例析 材料&主旨
21.“大抵论事之体,与叙事之体不同。叙事者,载其实;论事者,推其理。彼方册之所载,既序其事之实矣,论者又从而述其事,尝不能推事外之理,是与序事者无以异也,非所谓论事也。”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叙事和论事的不同 B.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密不可分
C.习史重在获得史识 D.历史研究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论
一般说来,评论事情的文体和记叙事情的文体不一样。叙事文记载事实;议论文推究事理。书上所记载的,已经记叙了事情的真实情况;评论者又接着陈述这件事,却不能推究出事情另外所蕴含的道理,这就和记叙事件没有什么差别了,这不是所谓的评论事情。
(四)试题例析 材料&主旨
其次,重视阐发史论。吕祖谦对于史论和叙事在编纂上的不同要求有深刻认识: “大抵论事之体与叙事之体不同。叙事者载其实,论事者推其理。”记载史事的编纂要求是“载其实”,阐发议论则要“推其理”。吕祖谦根据史事和史论的不同编纂要求,于体例上分设不同篇目。吕祖谦的《左传》研究系列著作,普遍都重视史论。按照吕祖谦的说法,就是重视“论事”。从吕祖谦《左传》研究系列著作所设撰述体例来讲,每叙一段传文,除去增补典故,再就是发表议论,故而重议论是吕祖谦《左传》研究系列著作在体裁上所呈现的又一显著特点。
——程源源《论吕祖谦的历史编纂学成就———以史书体裁为中心的考察》 ,2020(4)
(四)试题例析 材料&主旨
宋代吕祖谦所撰《东莱博议》之“郑伯朝桓王”对此有所涉及。《东莱博议》又名《东莱左氏传博议》,也称《议史摘要》,以《左传》史实为题,阐发吕祖谦的政治、哲学、伦理等观点。其每篇文章较短小,由“论+左传所记史事论证+论”的形式组成。
盗贼以盗贼的身份自处,在情理上还可以饶恕;盗贼以君子的身份自处,在情理上尤其可恶,应被诛杀。由此可知,评论郑桓公的人,不应当相信他暂且免于倾覆的话,而应当痛恨他假意说暂且免于倾覆的话,这是事情另外所蕴含的道理,是左丘明所没有说出来的。
一般说来,评论事情的文体和记叙事情的文体不一样。叙事文记载事实;议论文推究事理。书上所记载的,已经记叙了事情的真实情况;评论者又接着陈述这件事,却不能推究出事情另外所蕴含的道理,这就和记叙事件没有什么差别了,这不是所谓的评论事情。何况书上已经记叙过了,还需要我再用滥余的词语陈述一遍吗?即使删掉我的评论,难道还能对那事情有所损害吗?所以我的议论反而要凭靠着事实才能成立,而事实却不用凭靠我的议论就彰明了。所以说善于评论的人使事实跟随着评论,不善于评论的人用评论附会着事实;善于评论的人用事实支持论点,不善于评论的人用论点支持事实。假如要用论点来支持事实,那么论点反而成为事实的拖累了,还提起笔来干啥呢?
基本认识
03
(一)情景选择是核心
1.典型性
2.主干性
3.科学性
4.思想性
8.有学者指出:“南京恢复关税自主,但对关税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压力却一直阻挠着保护关税的真正作用。从1928年到1934年经常改变的关税税率事实上是一种促使中国工业不能稳定的破坏性因素。南京政府改变税率如此频繁,致使实业家随着行情调整投资后,往往在获得利益以前情况就发生变化。”材料旨在说明
A.国民政府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B.频繁调整关税是迫于外部压力
C.税率调整未必助力民族工业发展
D.恢复关税自主增加了财政收入
(二)适用范围要上心
试题 202401浙江卷第17题 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材料旨在说明
202401浙江卷第19题 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202401浙江卷第21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这段话旨在
(三)试题误区需留心
1.命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理解的个性化和时代性
敬请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