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教学内容分析
“耳与听觉”是《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 协调”第15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中的第二部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具体要求是“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故本节课的重点是说出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难点是听觉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认知耳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并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耳的结构与功能。
(2)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收集耳聋的资料,初步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培养观察、思维、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会阐述耳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关爱聋哑人。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观察的能力(图文收集),有自己的见解。师生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探究,感受耳与听觉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要用到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视频,从中收集、处理图文资料,知道耳的结构与功能;并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重要方法,在本节课中如何对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和表述,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4副图片。以“假如没有听觉会是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讨论,知道学习耳的重要性,引出本课课题:耳与听觉。 学生看电子白板中的4副图片。以“假如没有听觉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知道耳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1.耳的结构和功能 出示“人耳的结构“图片,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自主学习;学生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智能笔标注出耳的各个结构, 引导学生认识耳的结构; 再让学生归纳总结,说出耳的每个结构的功能。 教师出示并纠正; 最后说出耳总体的作用 学生观察、自主学习; 学生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智能笔标注出耳的各个结构。 学生观察、说出耳的每个结构和功能,耳总体的作用 通过阅读课本文字资料,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理资料、表达交流的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播放功能,播放一段听觉和位觉感受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图文资料,描述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完成导学案二 学生描述, 教师在电子白板中出示,补充。 3、听觉形成的条件 利用听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并分析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4、听觉的失聪 由“缺少听觉形成的其中一个条件会引起听 力下降”,引出听觉失聪,教师来讲解,并举例说明。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文字资料,观察耳结构图,描述听觉形成过程。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得出听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学生结合耳的听觉的形成过程,分析,总结。 利用播放功能拖出视频,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情感渗透】 5.耳的保健。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怎样保护耳。 出示关爱聋哑人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手势语:你好,早上好。 学生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怎样保护耳。关爱聋哑人。 学习两个手势语:你好、早上好。 形成关爱聋哑人,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课堂小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希望学生保护耳,关爱弱势群体,健康成长。 学生从知识和情感方面,畅所欲言 表达交流,情感渗透高峰。
【课堂达标检测】 教师通过练习及时反馈信息,体现学习的愉悦性。 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出示“连连看”,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中标出来,人机互动。 学生反映积极,思维敏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白板连线。 课堂巩固 提高学生对白板中智能笔的应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
二、耳与听觉
(一)耳的结构及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
(三)耳的保护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运用导学案,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辅助教学,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方元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