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及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十四年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等等
滚动考查点 新三民主义,土地革命,等等
典型情境题 1、2、4、5、8、9、11、12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4年2月,孙中山在演讲时指出,民族主义就是国家图发达和种族图生存的宝贝,救中国危亡需自己先有团体,要令四万万人都知道我们民族现在是很危险的,自己先联合起来,无论对付哪一国都可以。这反映出孙中山
A.主张与共产党进行合作 B.意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重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 D.深受俄国革命形势的影响
2.下图所示为1927~192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人与农民出身的比例情况。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D.北伐战争的影响
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下令关闭沦陷区所有学校,废止原先使用的一切教科书,大量销毁有关“三民主义、党义及其他与新国家建国精神相反之教科书或教材”,并以四书填补课时,“以崇礼教”。这些做法意在
A.瓦解国民政府的抗日意志 B.恢复中国专制社会统治秩序
C.实现对沦陷区的长期占领 D.取缔沦陷区的文化教育活动
4.国难教育社是1936年2月23日在上海成立的抗日救亡团体,由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社”的基础上发起组建。该社旨在“用国难教育来挽救民族的灭亡”。该社的成立
A.凸显了时代任务的需求 B.源于国共关系的根本转变
C.响应了全面抗战的呼声 D.加快了陕甘宁边区的建设
5.下图为中国当代漫画家张乐平在1938年创作的漫画《最后的挣扎》。此类漫画
A.瓦解了日军的战斗力量
B.增强了国共两党军队的战斗力
C.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D.凸显了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
6.1941年12月8日,党中央从延安发来急电,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等同志,迅速作好准备,组织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营救困留在香港的大批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由此,“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拉开帷幕。该运动
A.推动了敌后根据地的发展 B.获得了国共两党的支持
C.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D.改变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7.民国史专家张宪文十多年来访问英、美、法、德、意、俄、日等国家,在掌握大量一手汉文及域外文字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撰写了《南京大屠杀全史》,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谬论。其研究成果可用于说明
A.日本民众普遍否认侵华史实 B.中日两国不存在友好的基础
C.日本所犯罪行属于政府行为 D.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
8.淞沪会战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性战役。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只有劣势装备的军队与具有优势装备的敌人殊死搏斗,以伤亡25万余人的巨大代价,毙伤日军4万余人,坚守上海达3个月。这场会战
A.推动了国共合作的正式开始 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打乱了日军侵华的战略部署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9.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民族工业,支援抗战的军需和民用,淞沪一带爱国民族工商业者积极组织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将自办工厂迁往内地,以实际行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开启了民族工业的抗战西迁。这一内迁历程
A.满足了内陆发展的需求 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平衡
C.优化了国内的工业布局 D.冲击了官僚资本的地位
10.1940年8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实行三七分租(地主三成,农民七成),二五减租(由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由对半分租改为三五、六五分租(地主三五,农民六五)和分半减息政策。这些举措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瓦解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体现了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11.1940年6~7月,当日军攻占宜昌,威胁重庆之时,八路军于8月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并使日军的主要交通线瘫痪。对此,蒋介石在给八路军的嘉奖电上称:“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之鼓舞。”由此可见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辅相成
B.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C.国民党已接受了全面抗战路线
D.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有决定性意义
12.1938年建成的滇缅公路西连缅甸的仰腊铁路,可经仰光通往印度洋,东接滇黔、川滇等公路,还可经重庆通向全国,是抗战时期横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国际运输动脉,被称为“支持正面战场、供应抗战给养的生命线”。这条公路
A.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推动的成果
B.维护了中国的反法西斯主战场地位
C.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获胜的关键
D.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物资
13.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发出的关于《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明确规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是党的一项“全国战略方针”。10月1日,新四军政治部发布《告别民众书》,江南部队由此北移。中共采取的这些行动
A.意在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B.旨在维护国内和平大局
C.使长江以北地区获得解放 D.获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14.下图所示为1947年创作的名为《蒋介石——纸老虎》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民众对革命前途的乐观态度
B.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C.蒋介石已经失去美国的支持
D.美国扶蒋反共的计划已落空
15.《辛丑条约》规定,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人民解放军在红旗的引导下走过前门箭楼,并右拐挺进东交民巷,现场百姓顿时雀跃欢呼。解放军的这一举动
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呼应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进程
C.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表明中共否定了列强的特权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7分,第19题13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到五四运动时,商人外交从一开始就以直接向巴黎和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和主张的姿态出现,从间接外交转向了直接外交。虽然商人在其所进行的活动中也向政府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后来他们还采取了抵制日货、罢市和抗税等手段,以此胁迫政府拒绝签约和惩办国贼,但这已不是纯粹的政府外交的后援活动,这些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外交态度,并成为其直接外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
——摘编自虞和平《五四运动与商人外交》
材料二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需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西方反华势力长期囿于“冷战思维”搞“零和博弈”,敌视和妖魔化社会主义,妄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给中国发展设置障碍,从而迟滞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脚步。与此同时,我们国内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特别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重大风险。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敢于并善于开展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
——摘编自田克勤、张泽强《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前后商人外交特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人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还需继续发扬五四精神的原因。(7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近代国画大师(徐悲鸿)金银纪念币一套,共四枚,其中5盎司银质纪念币选用的主题图案就是徐悲鸿于1940年创作的画作《愚公移山》(见下图)。在抗战胜利70周年和徐悲鸿诞辰120周年之际,该纪念币的纪念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对该纪念币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国民党政府只能采取非民主的行动去阻挠参政扩大化,并力图维持一党专政的政治秩序。1947年1月7日,马歇尔在其发表的离华声明中道出实情:“国民党方面,其最有势力之反动集团,对于余促成真正联合政府之一切努力,几无不加以反对。”他们坚信“惟有武力政策方能解决问题”。所以国民党最终选择战争,用枪炮和士兵去作出决定。而从1946年的情形看,共产党决不想打这场内战。1946~1949年的内战是国民党强加给共产党的。
——摘编自凌文豪《解放战争爆发原因新论》
材料二 国民党虽然已认识到土地、农民在中国革命和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但仍然把农村土地问题搁置起来,最终导致农民阶级与国民党离心并对立。国民党军队各将领也均将其军队私有化,以军队为个人资本。每临战阵,他们各自以保存实力为宗旨,同时军队派系斗争不断,造成了军事上的内耗与战机的贻误。蒋介石在全国实行个人独裁和特务恐怖政治,而官员则逐级独裁,贪污腐化,导致了国民党政府的完全腐败。中国共产党则在政治上积极开展大规模瓦解敌军的工作,尤其是对国民党军队的秘密策反工作,在解放战争中显示了极大的威力,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摘编自梁军《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军事失败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背景,并谈谈中共为什么“不想打这场内战”的含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军事上失败的原因。(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基层政权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在基层政权建设的总体理念上,人民主权的逻辑贯穿政权建设的始终;在基层政权建设的功能定位上,共产党将基层政权作为党和群众联系的最直接的纽带,在动员群众参战、组织群众生产、保障人民利益等方面基层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层政权建设具体方式上,共产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人民主权的理念贯彻于政权建设之中。
——摘编自马丽《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基层政权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注:此处“建国”应为新中国成立,为尊重原文,故不作改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以“政权建设”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题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及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十四年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等等
滚动考查点 新三民主义,土地革命,等等
典型情境题 1、2、4、5、8、9、11、12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4年2月,孙中山在演讲时指出,民族主义就是国家图发达和种族图生存的宝贝,救中国危亡需自己先有团体,要令四万万人都知道我们民族现在是很危险的,自己先联合起来,无论对付哪一国都可以。这反映出孙中山
A.主张与共产党进行合作 B.意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重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 D.深受俄国革命形势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1924年2月”“自己先联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演讲出现于国民党一大之后。国民党一大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即重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主张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并不等同于主张与共产党进行合作,排除A项;同盟会成立后已经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斗争,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与俄国革命的关系,排除D项。
答案:C
2.下图所示为1927~192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人与农民出身的比例情况。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D.北伐战争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为1927~192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之后,我党将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土地革命的开展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故B项正确。工人运动受挫与农民出身的共产党党员数量快速增长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主要是指第五次反“围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与材料中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答案:B
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下令关闭沦陷区所有学校,废止原先使用的一切教科书,大量销毁有关“三民主义、党义及其他与新国家建国精神相反之教科书或教材”,并以四书填补课时,“以崇礼教”。这些做法意在
A.瓦解国民政府的抗日意志 B.恢复中国专制社会统治秩序
C.实现对沦陷区的长期占领 D.取缔沦陷区的文化教育活动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任意篡改教科书,实行愚民政策,意在培养服从其殖民统治的顺民,进而巩固其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以此达到长期占领沦陷区的目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瓦解国民政府的抗日意志,排除A项;“以崇礼教”并不等于恢复中国专制社会统治秩序,排除B项;取缔沦陷区的文化教育活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答案:C
4.国难教育社是1936年2月23日在上海成立的抗日救亡团体,由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社”的基础上发起组建。该社旨在“用国难教育来挽救民族的灭亡”。该社的成立
A.凸显了时代任务的需求 B.源于国共关系的根本转变
C.响应了全面抗战的呼声 D.加快了陕甘宁边区的建设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成立国难教育社的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这呼应了当时“抗日救亡”的需要,故A项正确。国共关系发生根本转变是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排除B项;全面抗战发生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排除C项;陕甘宁边区建立于1937年,排除D项。
答案:A
5.下图为中国当代漫画家张乐平在1938年创作的漫画《最后的挣扎》。此类漫画
A.瓦解了日军的战斗力量
B.增强了国共两党军队的战斗力
C.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D.凸显了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类漫画对于鼓舞军民抗战,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与瓦解日军的战斗力量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国共两党军队战斗力的增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6.1941年12月8日,党中央从延安发来急电,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等同志,迅速作好准备,组织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营救困留在香港的大批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由此,“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拉开帷幕。该运动
A.推动了敌后根据地的发展 B.获得了国共两党的支持
C.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D.改变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动出现于抗战相持阶段,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成功实行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名人的重视和保护,从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敌后根据地因此得到发展,排除A项;国民党对该运动的态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文化的结构改变,排除D项。
答案:C
7.民国史专家张宪文十多年来访问英、美、法、德、意、俄、日等国家,在掌握大量一手汉文及域外文字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撰写了《南京大屠杀全史》,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谬论。其研究成果可用于说明
A.日本民众普遍否认侵华史实 B.中日两国不存在友好的基础
C.日本所犯罪行属于政府行为 D.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不能忘却,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日本民众和政府对侵华史实的态度,排除A、C两项;“中日两国不存在友好的基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
答案:D
8.淞沪会战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性战役。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只有劣势装备的军队与具有优势装备的敌人殊死搏斗,以伤亡25万余人的巨大代价,毙伤日军4万余人,坚守上海达3个月。这场会战
A.推动了国共合作的正式开始 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打乱了日军侵华的战略部署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打乱了日军侵华的战略部署,故C项正确。《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开始,排除A项;台儿庄大捷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是平型关大捷,排除D项。
答案:C
9.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民族工业,支援抗战的军需和民用,淞沪一带爱国民族工商业者积极组织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将自办工厂迁往内地,以实际行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开启了民族工业的抗战西迁。这一内迁历程
A.满足了内陆发展的需求 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平衡
C.优化了国内的工业布局 D.冲击了官僚资本的地位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企业从沿海迁往内地,这促进了国内工业布局的优化,为抗战聚集了物质力量,故C项正确。“满足了内陆发展的需求”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产业结构的平衡,排除B项;民族工业的内迁并没有冲击官僚资本的地位,排除D项。
答案:C
10.1940年8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实行三七分租(地主三成,农民七成),二五减租(由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由对半分租改为三五、六五分租(地主三五,农民六五)和分半减息政策。这些举措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瓦解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体现了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解析: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苏皖区实行的“双减双交”政策,这有利于团结地主和农民阶级共同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该政策并未涉及农民的土地需求,排除A项;这些举措并未瓦解封建土地制度,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排除D项。
答案:B
11.1940年6~7月,当日军攻占宜昌,威胁重庆之时,八路军于8月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并使日军的主要交通线瘫痪。对此,蒋介石在给八路军的嘉奖电上称:“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之鼓舞。”由此可见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辅相成
B.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C.国民党已接受了全面抗战路线
D.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有决定性意义
解析:根据材料“日军攻占宜昌,威胁重庆”“使日军的主要交通线瘫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行为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辅相成,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排除B项;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排除D项。
答案:A
12.1938年建成的滇缅公路西连缅甸的仰腊铁路,可经仰光通往印度洋,东接滇黔、川滇等公路,还可经重庆通向全国,是抗战时期横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国际运输动脉,被称为“支持正面战场、供应抗战给养的生命线”。这条公路
A.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推动的成果
B.维护了中国的反法西斯主战场地位
C.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获胜的关键
D.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物资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滇缅公路将外援物资大量运往中国战场前线,支持中国抗战,这说明滇缅公路为中华民族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物资,故D项正确。滇缅公路是在1938年建成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1942年,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反法西斯主战场地位,排除B项;滇缅公路并非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获胜的关键,排除C项。
答案:D
13.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发出的关于《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明确规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是党的一项“全国战略方针”。10月1日,新四军政治部发布《告别民众书》,江南部队由此北移。中共采取的这些行动
A.意在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B.旨在维护国内和平大局
C.使长江以北地区获得解放 D.获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中共部队主动从江南向北转移,是为了配合重庆谈判、谋求国内和平作出的妥协之举,故B项正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排除A项;此时长江以北地区并未获得解放,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众对这些行动的态度,排除D项。
答案:B
14.下图所示为1947年创作的名为《蒋介石——纸老虎》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民众对革命前途的乐观态度
B.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C.蒋介石已经失去美国的支持
D.美国扶蒋反共的计划已落空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讽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是纸老虎,必将失败,反映出民众对革命前途的乐观态度,故A项正确。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逆转,排除B项;蒋介石此时并未失去美国的支持,排除C项;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处于进攻态势,不能得出美国扶蒋反共的计划已经落空,排除D项。
答案:A
15.《辛丑条约》规定,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人民解放军在红旗的引导下走过前门箭楼,并右拐挺进东交民巷,现场百姓顿时雀跃欢呼。解放军的这一举动
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呼应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进程
C.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表明中共否定了列强的特权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使这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人民解放军经过东交民巷反映了中共否定列强特权的立场,故D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排除A项;此时渡江战役并未开始,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排除C项。
答案: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7分,第19题13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到五四运动时,商人外交从一开始就以直接向巴黎和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和主张的姿态出现,从间接外交转向了直接外交。虽然商人在其所进行的活动中也向政府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后来他们还采取了抵制日货、罢市和抗税等手段,以此胁迫政府拒绝签约和惩办国贼,但这已不是纯粹的政府外交的后援活动,这些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外交态度,并成为其直接外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
——摘编自虞和平《五四运动与商人外交》
材料二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需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西方反华势力长期囿于“冷战思维”搞“零和博弈”,敌视和妖魔化社会主义,妄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给中国发展设置障碍,从而迟滞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脚步。与此同时,我们国内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特别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重大风险。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敢于并善于开展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
——摘编自田克勤、张泽强《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前后商人外交特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人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还需继续发扬五四精神的原因。(7分)
答案:(1)变化:由间接外交转向直接外交。(2分)
作用:声援了学生运动;促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4分)
(2)原因:与西方反华势力进行斗争的需要;解决国内发展中各类问题的需要;五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7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近代国画大师(徐悲鸿)金银纪念币一套,共四枚,其中5盎司银质纪念币选用的主题图案就是徐悲鸿于1940年创作的画作《愚公移山》(见下图)。在抗战胜利70周年和徐悲鸿诞辰120周年之际,该纪念币的纪念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对该纪念币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国画《愚公移山》体现了民族团结精神。(3分)
论述: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之所以世代流传,是因为它表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塑造了顶天立地、开山破土的壮年男子形象,描绘了男女老少齐心协力的场景,再现了这一故事的精神内涵。
画作《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此时抗日战争处于极为艰难的时期。徐悲鸿借古喻今,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品格,表现了民众抗战的决心和毅力,传递了抗战一定胜利的信心,弘扬的正是“愚公移山”的民族精神。《愚公移山》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带来了持久的精神鼓舞。(9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国民党政府只能采取非民主的行动去阻挠参政扩大化,并力图维持一党专政的政治秩序。1947年1月7日,马歇尔在其发表的离华声明中道出实情:“国民党方面,其最有势力之反动集团,对于余促成真正联合政府之一切努力,几无不加以反对。”他们坚信“惟有武力政策方能解决问题”。所以国民党最终选择战争,用枪炮和士兵去作出决定。而从1946年的情形看,共产党决不想打这场内战。1946~1949年的内战是国民党强加给共产党的。
——摘编自凌文豪《解放战争爆发原因新论》
材料二 国民党虽然已认识到土地、农民在中国革命和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但仍然把农村土地问题搁置起来,最终导致农民阶级与国民党离心并对立。国民党军队各将领也均将其军队私有化,以军队为个人资本。每临战阵,他们各自以保存实力为宗旨,同时军队派系斗争不断,造成了军事上的内耗与战机的贻误。蒋介石在全国实行个人独裁和特务恐怖政治,而官员则逐级独裁,贪污腐化,导致了国民党政府的完全腐败。中国共产党则在政治上积极开展大规模瓦解敌军的工作,尤其是对国民党军队的秘密策反工作,在解放战争中显示了极大的威力,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摘编自梁军《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军事失败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背景,并谈谈中共为什么“不想打这场内战”的含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军事上失败的原因。(7分)
答案:(1)背景:美国对蒋介石的支持和援助;蒋介石拥有优势兵力;国民政府希望强化自身专制统治;部分民众对国民政府仍存幻想。(6分)
含义: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为顺应人民对和平的期盼,中国共产党谋求建立联合政府,积极争取国民党的合作,避免战争。(4分)
(2)原因:忽略农村土地问题,失去了农民阶级的支持;军队的逐级私有化与派系斗争造成了军事上的内耗与战机的贻误;政治腐败导致民心丧失;中共的策反工作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斗志。(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基层政权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在基层政权建设的总体理念上,人民主权的逻辑贯穿政权建设的始终;在基层政权建设的功能定位上,共产党将基层政权作为党和群众联系的最直接的纽带,在动员群众参战、组织群众生产、保障人民利益等方面基层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层政权建设具体方式上,共产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人民主权的理念贯彻于政权建设之中。
——摘编自马丽《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基层政权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注:此处“建国”应为新中国成立,为尊重原文,故不作改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以“政权建设”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题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题目:近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是与时俱进的。(1分)
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共的政权建设实践并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政治上,中共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共领导人民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经济上,中共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积极参军参战,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军事上,中共成功击退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3分)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政权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政治上,中共实行“三三制”原则,组建新型抗日民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经济上,中共以“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原则发展生产,中共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抗日根据地军民顺利地渡过了抗战的困难时期,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思想上,中共开展整风运动,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党内的团结。(4分)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政治上,中共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经济上,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使解放区的农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军事上,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渡江战役使南京得到解放,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3分)
综上,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为建设新中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2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