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中共十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及意义,中共十九大和中共二十大的联系和区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表现和原因,等等
滚动考查点 邓小平思想观念转变,和平统一构想,等等
典型情境题 1、3、4、5、6、8、10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指出,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生活先好起来,这样就会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向前发展。这说明邓小平
A.对改革作了全面部署 B.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
C.扭转了落后保守观念 D.初步构建了开放体系
2.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与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这意味着此时
A.中共已有“一国两制”构想 B.和平统一构想已现雏形
C.中共放弃武力统一政策 D.中国统一条件已经成熟
3.中共十八大确立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提出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这也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一个精神动力。以下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表述正确的是
A.建党100年时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建党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这表明
A.中国引领了世界发展的方向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成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转变反映出我国
A.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 B.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C.开始侧重调整生产关系 D.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梦”、“全球治理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得以调整。这些外交新举措
A.发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弥合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推动了中国外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D.说明我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7.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妥善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主动参与网络安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推动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有效应对摆在人类面前的全球性问题。这反映出中国
A.积极参与建设全球治理体系 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成功构建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D.完成了“五位一体”的布局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引导民众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B.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C.全党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D.把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9.中共十九大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体现出当下我国的民族政策
A.继续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B.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全面革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积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下图反映了中国贫困线的变化趋势。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
A.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B.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C.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物价水平逐步提高
11.2020年7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展的2020年脱贫攻坚督查中,重点关注的是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消费扶贫、公益岗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工作。这体现了脱贫攻坚
A.隶属国家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
C.有现实性和从实际出发的特点 D.是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一部分
12.2020年10月,我国科学技术部有关人员介绍,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这表明我国
A.民众有较高的科学素养 B.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C.企业不断加强研发力度 D.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13.针对台湾地区领导人挟洋自重,与美国勾连,谋求所谓“台湾独立”的情况,2023年8月,人民解放军在台湾岛周边区域开展军事演训活动,并多次巡航台湾所谓的“防空识别区”。材料主要反映出我国
A.实现祖国统一的迫切愿望 B.应对美国挑衅的强大能力
C.争取台湾民众的大力支持 D.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1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信在对外关系上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15.“杭州共识”是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上二十国集团成员一致同意的共同成果,这是各国集体智慧的结晶,又具有显著的“中国印记”。这一共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都具有启发性,实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兼容”。它的出现
A.有利于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B.确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C.维护了新兴国家的共同利益
D.成功解决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98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政策在于,该政策摘掉了扣在乡镇企业头上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帽子,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新环境下的乡镇企业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为农民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1978~2006 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年收入 308 元增加到 8369 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2%提高到 46.4%,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晓寒《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由于当时农村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可以将一部分宜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给城市工业的“三废”等污染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了渠道。一些高污染的行业如造纸、化工等则以联营、分厂等名义进入农村地区,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污染向乡镇、街道转移”。 此外,这一时期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乡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未经处理排入环境中的“三废”,导致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二是乡镇企业为扩大规模,大量砍伐森林,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从污染范围和程度来看,乡镇企业导致的污染已远超城市工业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因此,“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应当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摘编自闵继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7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正确的义利观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对英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关于国家利益认知的超越。当前,有效保护中资机构和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利益已成为外交工作不可忽视的重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布局,不仅提供了更稳定的投资框架,也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间的战略对接,为深化海外利益保护提供了更多支持。另外,世界面临着全球性问题增加和全球治理效能不足的局面。气候变化、疫情蔓延等问题对全球治理提出的需求在上升,但全球治理的供给却在下降,这种供需失衡的困境可称作“全球治理赤字”。这一局面将有助于中国提升自身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程度,成为更成熟的全球治理参与者。
——摘编自金灿荣、刘丹阳《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延续性与开创性》
材料二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更多地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争取,而非守株待兔。而2018年中国将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和开放两方面都将有大的动作,中国外交需要适应并充分反映中国的这样一种历史新方位,必将有一个新发展。当下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在增加,希望中国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得更多一些。所以中国要有一种新的历史自觉。
——摘编自阮宗泽《“四新”点亮十九大后的中国外交》
材料三 作为国内政治的延伸,中国外交在指导思想、外交原则和外交布局等方面也表现出了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二十大报告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作出了新的判断和阐述,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大国身份更加明确,大国外交内涵更加丰富。以二十大为新起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更有底气,保持健康和理性的大国心态,更好地利用外交落实对外政策,不断开创新局面、开辟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张清敏《二十大以后的中国外交:理解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实践内容。(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九大后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新局面。(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大以后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进行简要评价。(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言论
新中国建设的“老黄牛” “高炉卫士”孟泰 “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 “盐滩铁人”孙华喜 “铁人”王进喜 掏粪工人时传祥 王进喜: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氢弹之父”于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六步教学法”提出者魏书生 “棋圣”聂卫平 袁隆平: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药学家屠呦呦 宇航员杨利伟 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京东快递小哥宋学文 杨利伟:我在这里想对祖国说,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等
随着时代变迁,劳模结构与时俱进,劳模精神永葆本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模的“变”与“不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的理解更加深刻科学。大会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加明确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指明了中国在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这一开创性的认识,不仅打破了西方关于“现代化”的标准和模式,同时更加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为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杨浩《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准确理解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90分钟 100分)
【命题视点】
单元重难点 中共十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及意义,中共十九大和中共二十大的联系和区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表现和原因,等等
滚动考查点 邓小平思想观念转变,和平统一构想,等等
典型情境题 1、3、4、5、6、8、10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指出,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生活先好起来,这样就会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向前发展。这说明邓小平
A.对改革作了全面部署 B.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
C.扭转了落后保守观念 D.初步构建了开放体系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邓小平主张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这是邓小平在对中国进行实际考察的情况下作出的科学认知,故B项正确;仅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不能得出邓小平已对改革作了全面部署的结论,A项错误;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不能说明这一理论已扭转了落后保守观念,C项错误;材料未论及开放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
答案:B
2.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与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这意味着此时
A.中共已有“一国两制”构想 B.和平统一构想已现雏形
C.中共放弃武力统一政策 D.中国统一条件已经成熟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毛泽东等人已经在台湾问题上初步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构想,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一国两制”构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放弃使用武力等相关信息,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统一条件尚未成熟,排除D项。
答案:B
3.中共十八大确立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提出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这也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一个精神动力。以下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表述正确的是
A.建党100年时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建党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故A项正确。
答案:A
4.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这表明
A.中国引领了世界发展的方向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成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和新的成果,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故D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中国引领了世界发展的方向,排除A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尚未完成,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成的结论,排除C项。
答案:D
5.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转变反映出我国
A.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 B.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C.开始侧重调整生产关系 D.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表述不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用“不平衡不充分”,不再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说明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实质性提高,所以反映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果,故A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包含对外开放,排除B项;调整生产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坚持的,而不是2017年才开始,排除C项;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未超越,排除D项。
答案:A
6.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梦”、“全球治理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得以调整。这些外交新举措
A.发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弥合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推动了中国外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D.说明我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梦”、“全球治理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话语传递的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尊重,是我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和多边外交无关,排除A项;意识形态的分歧并未被成功弥合,排除B项;外交新语言与外交体系的完善无关,排除C项。
答案:D
7.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妥善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主动参与网络安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推动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有效应对摆在人类面前的全球性问题。这反映出中国
A.积极参与建设全球治理体系 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成功构建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D.完成了“五位一体”的布局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是中国为全球经济建设贡献的中国智慧,提出的中国方案,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故A项正确。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当下国际政治新秩序并未建成,排除C项;材料与“五位一体”布局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引导民众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B.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C.全党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D.把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可以帮助党员更加全面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故C项正确。这一做法与民众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无关,排除B项;邓小平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把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排除D项。
答案:C
9.中共十九大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体现出当下我国的民族政策
A.继续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B.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全面革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积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政策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均排除;全面革新与当前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实践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10.下图反映了中国贫困线的变化趋势。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
A.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B.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C.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物价水平逐步提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贫困线标准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材料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与物价水平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11.2020年7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展的2020年脱贫攻坚督查中,重点关注的是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消费扶贫、公益岗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工作。这体现了脱贫攻坚
A.隶属国家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
C.有现实性和从实际出发的特点 D.是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一部分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脱贫攻坚战就是要消除绝对贫困、改善民生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材料中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消费扶贫、公益岗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就体现了这一角度,故C项正确。脱贫攻坚与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一个领域,排除A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说法与“公益岗位”等不符,排除B项;“消费扶贫”等说法不全是乡村振兴计划的内容,排除D项。
答案:C
12.2020年10月,我国科学技术部有关人员介绍,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这表明我国
A.民众有较高的科学素养 B.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C.企业不断加强研发力度 D.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十分注重科技的创新,并为此投入大量经费,这表明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排除A项;材料与企业研发力度的加强无关,排除C项;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排除D项。
答案:B
13.针对台湾地区领导人挟洋自重,与美国勾连,谋求所谓“台湾独立”的情况,2023年8月,人民解放军在台湾岛周边区域开展军事演训活动,并多次巡航台湾所谓的“防空识别区”。材料主要反映出我国
A.实现祖国统一的迫切愿望 B.应对美国挑衅的强大能力
C.争取台湾民众的大力支持 D.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针对“台独”分子的猖獗,人民解放军出动军机巡航台湾所谓的“防空识别区”,这体现了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故D项正确;大陆军机巡航台湾不能说明我国实现祖国统一愿望的迫切,A项错误;我国大陆采取的行动主要针对的是“台独”分子,B项错误;C项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
1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信在对外关系上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解析:根据材料“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主张强调人们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A项正确。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对二十国峰会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学习中提出的,与材料中的十九大报告不符,排除B项;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含义是发展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一种主张,在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下,联合国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20项原则,排除D项。
答案:A
15.“杭州共识”是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上二十国集团成员一致同意的共同成果,这是各国集体智慧的结晶,又具有显著的“中国印记”。这一共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都具有启发性,实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兼容”。它的出现
A.有利于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B.确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C.维护了新兴国家的共同利益
D.成功解决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杭州共识”意在加强各国之间宏观政策沟通和协调,使其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杭州共识”的出现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杭州共识”维护了新兴国家的共同利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贸易保护主义,排除D项。
答案: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98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政策在于,该政策摘掉了扣在乡镇企业头上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帽子,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新环境下的乡镇企业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为农民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1978~2006 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年收入 308 元增加到 8369 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2%提高到 46.4%,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晓寒《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由于当时农村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可以将一部分宜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给城市工业的“三废”等污染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了渠道。一些高污染的行业如造纸、化工等则以联营、分厂等名义进入农村地区,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污染向乡镇、街道转移”。 此外,这一时期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乡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未经处理排入环境中的“三废”,导致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二是乡镇企业为扩大规模,大量砍伐森林,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从污染范围和程度来看,乡镇企业导致的污染已远超城市工业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因此,“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应当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摘编自闵继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7分)
答案:(1)有利条件:中央政策的支持;国家放松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改革开放的推动;农民增收提高生产积极性;城镇化浪潮的推动。(6分)
(2)原因:改革开放背景下城镇化进程加快,但民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向农村转移增加污染;乡镇企业发展带来更大污染。(4分)
看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完善和利用各项环境保护法规,加大管控力度;加大对民众的教育,增强民众环境保护意识。(3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正确的义利观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对英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关于国家利益认知的超越。当前,有效保护中资机构和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利益已成为外交工作不可忽视的重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布局,不仅提供了更稳定的投资框架,也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间的战略对接,为深化海外利益保护提供了更多支持。另外,世界面临着全球性问题增加和全球治理效能不足的局面。气候变化、疫情蔓延等问题对全球治理提出的需求在上升,但全球治理的供给却在下降,这种供需失衡的困境可称作“全球治理赤字”。这一局面将有助于中国提升自身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程度,成为更成熟的全球治理参与者。
——摘编自金灿荣、刘丹阳《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延续性与开创性》
材料二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更多地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争取,而非守株待兔。而2018年中国将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和开放两方面都将有大的动作,中国外交需要适应并充分反映中国的这样一种历史新方位,必将有一个新发展。当下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在增加,希望中国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得更多一些。所以中国要有一种新的历史自觉。
——摘编自阮宗泽《“四新”点亮十九大后的中国外交》
材料三 作为国内政治的延伸,中国外交在指导思想、外交原则和外交布局等方面也表现出了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二十大报告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作出了新的判断和阐述,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大国身份更加明确,大国外交内涵更加丰富。以二十大为新起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更有底气,保持健康和理性的大国心态,更好地利用外交落实对外政策,不断开创新局面、开辟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张清敏《二十大以后的中国外交:理解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实践内容。(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九大后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新局面。(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大以后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进行简要评价。(8分)
答案:(1)实践内容:传播正确义利观,改善中国形象;深化海外利益保护,加强政府间的战略对接;拓展参与全球治理的深度和广度。(5分)
(2)新局面: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大国责任自觉。(3分)
(3)特点: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面临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明确中国的大国身份;以民族复兴为目标。(5分)
评价:中国外交勇担大国责任;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3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言论
新中国建设的“老黄牛” “高炉卫士”孟泰 “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 “盐滩铁人”孙华喜 “铁人”王进喜 掏粪工人时传祥 王进喜: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氢弹之父”于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六步教学法”提出者魏书生 “棋圣”聂卫平 袁隆平: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药学家屠呦呦 宇航员杨利伟 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京东快递小哥宋学文 杨利伟:我在这里想对祖国说,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等
随着时代变迁,劳模结构与时俱进,劳模精神永葆本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模的“变”与“不变”。
答案:变化:从一线工人扩展到科技和文化教育工作者等各类人才;由以体力劳动者为主变为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并存发展;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比例提高。(7分)
不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的理解更加深刻科学。大会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加明确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指明了中国在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这一开创性的认识,不仅打破了西方关于“现代化”的标准和模式,同时更加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为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杨浩《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准确理解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2分)
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方面学习苏俄(联)的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另一方面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根据中国国情,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条件。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10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