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课题
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设计(1课时)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2、结合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得出并理解y=ax2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随x的变化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尝试去发现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特征。?
2、在画图象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函数图象,理解及体会其性质。
3、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索、观察、发现的良好数学品质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并学会归纳总结自己的结论,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细心画图及观察图象,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其性质,初步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难点?
1、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得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2、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4教学策略:
(一)教法:
在教学上主要采用了操作、观察、合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学案及多媒体演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学法
这一阶段的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因此,在学习中,通过设计学案,使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观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同时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达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那么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怎样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又如何呢?
(y=ax2+bx+c(a≠0);全体实数)
2、我们知道图象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那么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是怎样的呢?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入手吧?不妨让我们从一个具体的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开始研究吧!
(设计意图:复习二次函数的概念;学习研究函数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初探------猜想、验证
问题1:以前学一次函数时,是用什么方法画出y=x的图象的?
(回答要点:用描点法,取两点连线。)
(设计意图:复习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为二次函数的研究埋下伏笔,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问题2:那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也可以如此画吗?
(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要取超过2个点,并且要考虑x<0、x=0、x>0的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2、再探----列表、交流
师:请拿出学案,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列表取适当的x值,求出对应的y值填入表内:xy=x2思考1:根据解析式,说说这样取x的理由或取x值时的注意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习惯。)
3、三探-----操作、展示
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所讨论的取值要求,结合你所列的表格完成学案中的活动二。
活动二:描点连线。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为点的坐标,在图中描出相应的点,连线画出图象。
思考2:观察并分析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图象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关于y轴对称。)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观察、归纳的数学学习能力。)
归纳:从图象可以看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都是一条曲线,它的形状类似于投篮球或投掷铅球时球在空中所经过的路线.这样的曲线叫做抛物线.
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
一般地,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叫做抛物线y=ax2+bx+c.
还可以看出,二次函数y=x2图象是轴对称图形,y轴是它们的对称轴
抛物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抛物线y=x2的顶点(0,0)是它的最低点
从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可以看出:
在对称轴的左侧,抛物线从左到右下降;在对称轴的右侧,抛物线从左到右上升。也就是说,当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12x2和y=2x2的图象。
问题1:画图的步骤是什么?
(列表,描点,连线。)
问题2:列表的关键是什么?
(选取适当的点)
问题3:如何选取“适当的点”?
(根据“对称性”,在原点(0,0)的左右两侧各选取3个点;便于计算,容易描的点。)
解:分别填表,再画出它们的图象,如下图
x...-3-2-10123...y=12x2 ...4.520.500.524.5...x...-1.5-1-0.500.511.5...y=2x2...4.520.500.524.5
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函数y=12x2,y=2x2的图像与函数y=x2(图中虚线图形)的图像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
一般地,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设计意图:规范学生按照画图步骤,正确画出函数图象,并会通过观察图象,初步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完成活动三
活动三:
探究一: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0.5x2和y=-2x2的图像。
探究二:这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开口向下,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
不同点:开口大小不同,x2的系数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总结:
一般地,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图象的性质有:
(1)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
(2)对称轴:y轴
(3)顶点:原点(0,0)
(4)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最值:a>0时,y有最小值0;a<0时,y有最大值0。
(6)开口大小:∣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设计意图:对学生在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活动3【练习】4.巩固练习
(1)教科书P32练习(口答)
(2)已知抛物线y=-3x2的图象,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活动4【活动】三、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2)在学习中应用了哪些重要的思想方法?
(3)你对本节课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反思,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活动5【作业】四、作业设计
1、教科书P41,习题22.1第3、第4题;
2、补充题
(1)抛物线y=3x2的图象的图象的开口向;对称轴是;顶点是。
(2)抛物线y= 23x2 的图象的开口向;对称轴是;顶点是。
(3)二次函数y=35x2 的图象是一条,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4)已知抛物线y=ax2开口向上,且x的绝对值是=2,则a=。
(5)抛物线y=2x2 和y=-3x2 中开口较大的是__________.
(6)(选作)已知:抛物线y=mxm2+m 10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m的值。
活动6【讲授】板书设计
五、板书设计:
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一、二次函数y=ax2(a≠0)的性质二、研究y=ax2(a≠0)的性质的方法
(一)1、画出图象;2、观察图象;3、归纳总结。
(二)1、类比;2、特殊到一般。
三、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活动7【活动】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真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达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1)为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我设计了学案,通过利用学案教学,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去画图、观察、讨论、归纳而发现新知是成功的。借助学案,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过程探究,使学生很容易通过观察图象,而得到二次函数的性质。
(2)精心设计了“问题串”,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究,体现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3)精心设计了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函数图象的画法,降低了课堂教学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除做教科书的练习和习题外,还设计了补充练习和课外习题。设计的补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题目的难度,由浅入深,并进行了分层。切实做到了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5)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及“类比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
(6)板书设计:设计了“知识、方法、数学思想”三个部分。突破了传统的板书设计模式,增加了“方法、数学思想”两个部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7)课堂教学的设计初衷是好的,虽然考虑很细致,但实际教学中,总有“遗憾”。在本节课中,探究活动没能调动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尤其教师没有调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积极性;画“函数图象”所费时间较多,导致讨论、归纳时间较短;数学思想的渗透也不够理想。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努力寻觅适合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特点,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活动8【活动】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学案
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象,明确抛物线y=ax2的图象是抛物线。
2.经历操作、分析、观察、探究及应用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理解二次函数y=ax2图象的性质。
学习重点:理解抛物线y=ax2的图象及性质。
学习难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学习过程:
活动一:列表取适当的x值,求出对应的y值填入表内:xy=x2思考1:根据解析式,说说这样取x的理由或取x值时的注意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交流)
活动二:描点连线。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为点的坐标,在图中描出相应的点,连线画出图象。
思考2:观察并分析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填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在对称轴(y轴)的左侧,抛物线从左到右;在对称轴y轴的右侧,抛物线从左到。也就是说,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当x<0,y随x的增大而;当x>0,y随x的增大而。
活动三:
探究一: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0.5x2和y=-2x2的图像。xy= 12x2
xy= 2x2
探究二:这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
不同点:
填空:
一般地,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对称轴是,顶点是,顶点是抛物线的最点,a越小,抛物线的开口。
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图象的性质有:
(1)开口方向:a>0,开口;a<0,开口。
(2)对称轴:
(3)顶点:
(4)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
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
(5)最值:a>0时,y有最值0;a<0时,y有最值0。
(6)开口大小:∣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
巩固练习:
(1)教科书P32练习(口答)
(2)已知抛物线y=-3x2的图象,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
课外作业:
1、教科书P41,习题22.1第3、第4题;
2、补充题
(1)抛物线y=3x2的图象的图象的开口向;对称轴是;顶点是。
(2)抛物线y= 23x2的图象的开口向;对称轴是;顶点是。
(3)二次函数y=35x2的图象是一条,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4)已知抛物线y=ax2开口向上,且a的绝对值等于2,则a=。
(5)抛物线y=2x2和y= 3x2中开口较大的是__________.
(6)(选作)已知:抛物线y=mxm2+m 1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m的值。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