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 配套教学设计(176)

文档属性

名称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 配套教学设计(17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2-17 09:17:3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新设计2新设计3新设计4教学目标5学情分析6重点难点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7.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固安二中 谷海英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九年级下册26.1.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图象的做法和性质的过程,掌握描点法作出 y=ax2图象,并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y=ax2图象的性质。
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分析、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及概括的能力。
解决问题
会画二次函数图象,并能根据二次函数图象探究其性质。
情感态度
启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二次函数y=ax2性质。
教学难点
由图象概括出二次函数y=ax2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坐标纸 直尺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活动2 合作研讨 探究规律
活动3 类比联想 探究交流
活动4 运用新知 拓展训练
活动5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回顾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引入课题。
师生互动,归纳比较,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归纳比较,进一步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拓展训练,加深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回顾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
问题
(1)回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
(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对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情况;
学生对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的掌握情况:列表,描点,连线。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类比前面学习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开始本节课的探究,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打好基础。
活动二
(1)初步探究
拿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的函数
y=x2,
y=x2,
y=2x2的图象.这些图象有什么性质呢?
(2)继续探究
画出二次函数
y=-x2,
y=-2x2的图象.
活动三:
对a的值进行分类讨论,自选a的值,画函数y=ax2的图象。
(1)图象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函数的k值有何区别 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观察、探究a>0和a<0两种情况。
(2)a值不同开口大小如何变化?
活动四
问题
(1)强化基础
(2)拓展训练(3)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观察所画图形想一想:
1.你能描述图象的形状吗?与同伴交流。
2.图象与x轴有交点吗?如果有,交点的坐标是什么 ?
3.当x<0时,y的值如何变化?当x>0时呢?
4.当x取什么值时,y的值最小?
5.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请 你找出几对对称点,并与同伴交流。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
抛物线概念: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
(1)二次函数y=x2,y=x2,y=2 x2图象是抛物线(2)二次函数y=x2,y=x2,y=2 x2的图象的对称轴是y 轴;也说对称轴方程为x=0。(3)抛物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那么二次函数y=x2,y=x2,y=2 x2的顶点坐标是(0,0) 。它是最低点,所以存在最小值。顶点纵坐标的值就是二次函数的最小值。(4)增减性:在对称轴左侧,y随x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y随x增大而增大。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是否具有用数学语言描述图象特征的能力
(2)学生是否理解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小组交流。
想一想:
1.分别对比上面三个图象,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2.观察五个函数的图象,你又能从中发现什么?
(小组交流)
3.小组交流归纳(教师可以适当指点参与其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1的共同点和2的发现中得到结论:四个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坐标都是(0,0) 区别在于函数y=x2的图象开口向上,函数y=-x2的图象开口向下。
教师提出问题
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a值不要过大或过小,以便于观察。
教师统计分类情况,利用几何画板加以汇总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观察思考后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当a>0时开口向上,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___; 当a<0时,开口向下|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_; 因此,|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反之,|a| 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
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能否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探讨判断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方向由a值决定,能否由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判断出a的符号。
(3)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的能力。
1.函数y=2x2的图象开口向_______,顶点是_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当x=___________时,有最_________值是_________.
2、函数 的图象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是 ;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 ;
3.二次函数y=mx 有最低点,则m=___________.
4.二次函数y=(k+1)x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5.若抛物线y=ax2(a ≠ 0),过点(-1,3)。(1)则a的值是 __________ ;(2)对称轴是__________ ,
口__________。(3)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顶点是抛物线上的__________(填“最高点”或“最低点”)。
6.抛物线y=x2与y=-x2关于________对称,因此,抛物线y=ax2与y=-ax2关于_______ 对称,开口大小_______________
7、已知点 都在二次函数 的图像上,则 的大小关系为
8、已知 ,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与 的图象可能是( )
学生已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作为作业提前布置。
这一部分需要教师很好的点拨,结合学生所画图象,让学生通过点的坐标的变化从感性认识函数图像的增减性,即在对称轴的两侧y值是如何随x值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活动中,加强引导,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类比发现,去感受,去总结,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进一步巩固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对函数图象的位置与a值的符号关系的探讨,得出函数图象的共同点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
借助几何画板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逐步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熟悉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数和形两方面加深对二次函数性质的认识。
通过变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具体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梳理并加以提炼、抽象概括,使问题得以升华,拓宽学生的思维,形成新的认知。
以便于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理解函数性质的应用,突破应用函数的性质来推断函数图象这一难点。同时体验分析障碍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五
归纳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需要意什么?
作业: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整理与回顾。
师生共同概括总结。
教科书 第16页第3、4题
使学生全面理解反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