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 配套教学设计(185)

文档属性

名称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 配套教学设计(18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2-17 09:20:3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能通过配方把二次函数y=ax2+bx+c 化成y=a(x-h)2 +k的形式,从而确定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会利用对称性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经历探索二次函数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
2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对二次三项式的配方有了一定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函数前几种形式的学习对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研究有一定的认识和方法。
3重点难点
1.二次函数y=ax2+bx+c的顶点坐标公式
2.能通过配方把二次函数 y=ax2+bx+c化成y=a(x-h)2 +k 的形式,从而确定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4教学过程
4.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及性质教学目标
1.能通过配方把二次函数y=ax2+bx+c 化成y=a(x-h)2 +k 的形式,从而确定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会利用对称性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经历探索二次函数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学时重点
1.能通过配方把二次函数y=ax2+bx+c 化成y=a(x-h)2 +k 的形式的形式,从而确定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学时难点
1.会利用对称性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经历探索二次函数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课时)
一复习旧知,胸有成竹
1、填空
(1)x2+6x+___________=(x+________)2 (2)x2-4.5x+____=(x-_______)2
(3)x2+4x+9=(x+2)2+____________ (4)x2-5x+8=(x-2.5)2+________
2、填表
抛物线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最值
y=2(x+3)2+5
y=-3(x-1)2-2
y=4(x-3)2+7
Y=-5(2-x)2-6
活动2【讲授】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自主学习,我能行
(一)问题:(1)你能直接说出函数y= x2-6x+21的图像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2)你有办法解决问题(1)吗?
解:
y= x2-6x+21的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
(3)像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个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用的方法转化为式从而直接得到它的图像性质.
(4)用配方法把下列二次函数化成顶点式:
①y=x2-2x+2②y=4x2+4x+10③y=ax2+bx+c
(5)归纳: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可以用配方法转化成顶点式:,因此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
(6)用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公式也可以直接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这种方法叫做公式法。
用公式法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①y=2x2-3x+4②y=-2x2+x+2③y=-x2-4x
(二)、用描点法画出y= x2-6x+21的图像.
(1)顶点坐标为;
(2)列表:顶点坐标填在;(列表时一般以对称轴为中心,对称取值.)
……
y= x2-6x+21

(3)描点,并连线:
(4)观察:①图象有最____点,即x =_____时, y有最____值是____;
② X____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x______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③该抛物线与 轴交于点_____。
④该抛物线与 轴有______个交点.
活动3【活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五、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我们很棒!
例1、求出y=x2+4x-2顶点的横坐标 后,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顶点的纵坐标?计算并比较。
例2.已知抛物线y=ax2-(a+2)x+1的顶点在坐标轴上,求 的值.
分析:顶点在坐标轴上有两种可能:(1)顶点在x轴上,则顶点的纵坐标等于0;(2)顶点在y轴上,则顶点的横坐标等于0.
活动4【练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七、即时检测,及时过关:
1.抛物线y=-2x2+6x-1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
2.抛物线y=2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表达式为.
3.抛物线y=ax2+2x+c的顶点是(1/3, 1 ),则a=,c=。
4.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之间满足函数关系y=-0.1x2+2.6x+43(0≤x≤30).y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
(1)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降低?
(2)第10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3)第几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