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9 14:37:15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3分)
1.1935年年初,民主人士何香凝赋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并将该诗寄给蒋介石。诗中的“山河”主要是指(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华东地区
【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年初”“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日军侵犯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故“山河”指华北地区,A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7年7月,平津地区沦陷,排除C项;华东地区在1937年11月后沦陷,排除D项。
2.下表所示为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设立的部分傀儡银行。日本设立这些银行的主要目的是(  )。
银行 简介
伪满洲 中央银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并设立该行。最初发行5分、1角、1元至100元面值的纸币,后纸币面值增加至1000元等
伪中国联合 准备银行 七七事变后,日本扶植伪华北临时政府设立该行。最初发行1元、5元、10元和100元面值的纸币,后纸币面值增加到500元等
A.转嫁本国负担,以战养战
B.争夺中国金融的主导权
C.扰乱中国社会经济秩序
D.对国统区实施经济封锁
【解析】据材料可知,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设立傀儡银行,掠夺中国的财富以及物资,以战养战,服务于侵华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以战养战,而非争夺中国金融的主导权,排除B项;日本在中国滥发纸币客观上扰乱了中国社会经济秩序,但这不是日本设立傀儡银行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国统区实施经济封锁的信息,排除D项。
3.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以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书院“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  )。
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
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
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妄图永久奴役中国,在沦陷区大力兴办实施奴化教育的组织和学校,推行以“愚民”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C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属于日本侵华的罪行,其目的不可能是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排除A、B两项;“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指出上述措施的本质和险恶用心,排除D项。
4.“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如果没有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没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的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也会更艰苦。”材料旨在说明(  )。
A.中国抗战不能速胜,中国也不会亡国
B.抗战的两个核心力量互相支撑
C.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真正的中流砥柱
D.正面战场作用重大,功不可没
【解析】材料信息是说抗战中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相互依存,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抗战的两个核心力量互相支撑,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排除A项;结合“没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的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也会更艰苦”可知,C、D两项说法太片面,均排除。
5.1937年,毛泽东在部署某次战役时,致电八路军总部及各师,敌之战略计划是“以大迂回姿势,企图夺取太原,威胁平汉线中央军而最后击破之,夺取黄河以北”,我军在战略上“展开于敌之翼侧,钳制敌之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这场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大捷 D.平津战役
【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企图夺取太原”“援助晋绥军”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发生在1937年9月的太原会战,太原会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其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是不同力量协同抗战的重要体现,A项正确。
6.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高校的分布情况,对该图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经济与文教发展步调一致
B.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得以奠定
C.人才培养适应工业化需求
D.教育发展取决于地区开放程度
【解析】从上图可以看出,20世纪40年代,我国的高校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部分高等院校随着政府迁往西南地区。高等院校不仅培养了人才,还从理论思想层面构建了抗战精神,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故选B项;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与文教发展步调不一致,材料现象是抗战时期学校内迁造成的,排除A项;20世纪40年代高等院校的分布主要受到抗战形势影响,而非受工业化影响,排除C项;教育发展与地区开放程度有一定关系,“取决于”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
7.1941—1943年的三年中,在陕甘宁边区,农民所交公粮占其总收获量分别是1941年的13.6%,1942年的11.4%,1943年的不足9.0%。从1943年起,边区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这得益于(  )。
A.工农民主政权的巩固
B.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土地改革运动的推行
D.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为了渡过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边区粮食和蔬菜供给不足的问题,D项正确;工农民主政权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权,而非抗战时期的政权,排除A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称呼,与材料时间不符,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被称为抗日根据地,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才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排除C项。
8.全国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解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利用关羽、岳飞等人的忠义形象来宣传抗日,团结民众抗战,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故B项符合题意;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在近代抵抗外来侵略时就开始萌发,到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得到了增强,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关羽、岳飞的内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革命的理论,排除C项;材料的内容是利用通俗文化动员群众抵抗日本侵华,不是要民众争当抗日英雄,排除D项。
9.抗战期间,中国大后方城市重庆、成都、兰州等地及空军基地经常遭日军空军空袭。而画着鲨鱼图案的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成为对日作战的一把利剑。这支由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指挥的美国空军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为飞虎队。飞虎队的出现(  )。
A.成为日本战败的关键因素
B.彰显了国际反法西斯精神
C.表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标志着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解析】根据材料“画着鲨鱼图案的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成为对日作战的一把利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期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美国向中国提供援助,彰显了国际反法西斯精神,B项正确;飞虎队对于抗战胜利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是日本战败的关键因素,排除A项;此时中美是盟友,不存在关系实现正常化的说法,排除C项;抗战进入反攻阶段与飞虎队的出现无关,排除D项。
10.报刊头版是每期报纸最重要的内容,下表所示为1945年国内重要报刊头版标题。这表明抗战胜利后(  )。
报刊名称 类别 文章标题
《解放日报》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建设新中国》
《新民报》 重庆最大的民营报纸 《蒋主席广播向民主团结大道前进》
《中央日报》 国民党党报 《国父指引民主合作实现永久和平》
A.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基本一致
B.中国共产党主张解放全中国
C.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
D.国民党披上“宪政”外衣
【解析】《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建设新中国》《蒋主席广播向民主团结大道前进》《国父指引民主合作实现永久和平》体现了1945年人民对于和平建立民主国家的普遍愿望,C项正确;国共两党建国方针基本一致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有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民营报纸、国民党党报,B、D两项没有涵盖材料全部信息,均排除。
11.下图所示为米谷于1946年创作的漫画《眼睛一眨,母鸡变鸭》,漫画中的黑布上虽写着民主,可不知道主席台上的人手藏在布下捣鼓什么。它所反映的内容(  )。
A.延缓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B.粉饰了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
C.揭露了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面目
D.表达了人们建立民主政权的愿望
【解析】根据材料“1946年”“黑布上虽写着民主,可不知道主席台上的人手藏在布下捣鼓什么”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逆时代潮流而动,坚持一党独裁,漫画《眼睛一眨,母鸡变鸭》揭露了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面目,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漫画反映的内容对解放战争历史进程的影响,排除A项;该漫画具有讽刺意义,而不是粉饰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排除B项;材料揭露了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面目,未涉及人们建立民主政权的愿望,排除D项。
12.据记载,1946年8月,河南的荒地达30%,湖南达40%,广东达40%,各省的荒地率都超过了20%;1946年国统区的粮食产量不足1936年的87%,1947年不足74%,1948年不足6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战争削弱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
B.官僚资本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C.湖南、广东两省在抗战中损失最重
D.粮食不足是国民政府败亡的主因
【解析】1946年,中国各省份荒地面积增加,国统区的粮食产量不断减少,这一农业经济的衰退反映了长期的战争使农民逃离土地,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被削弱,故选A项;官僚资本集中于工商业领域,与农业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湖南、广东是国民政府统治区域,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国民政府败亡的主要原因是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政治经济的腐败,排除D项。
13.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比较适当的比率应该是此比率的一半),民众的存款和现金积蓄就这样骤灭了。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  )。
A.影响了战后政局发展
B.限制了英美在华势力
C.构建了现代金融体系
D.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解析】材料“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民众的存款和现金积蓄就这样骤灭了”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大肆掠夺群众财富,这为国民党日后战败埋下了伏笔,A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国民政府对国内群众的掠夺,而非限制外国在华势力,排除B项;该做法并非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排除C项;该做法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
14.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指出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的具体内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解放军对这些规定的践行(  )。
A.体现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B.扫除了党在城市接管中的各种困难
C.有利于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对于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团结人民群众、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D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A项;“扫除了……各种困难”不是解放军践行这些规定的作用,排除B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5.据统计,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发动民力543万人,他们用担架、小车等原始运输工具,构建了一条条坚定完整的运输链。淮海战役后,华东野战军总结战役胜利的原因是“部队打向前,小车推向前”。这从根本上说明(  )。
A.国民党丧失了大陆统治权
B.中共已取得战略决战胜利
C.国民党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D.中共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解析】根据材料“据统计,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发动民力543万人,他们用担架、小车等原始运输工具,构建了一条条坚定完整的运输链”可得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D项正确。
16.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解析】据材料“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可知,这一事件应当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得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支持的国民政府垮台,中国的内战结束,和平到来,故选C项。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并未给中国带来和平,排除A、D两项;第二次国共合作指的是国共合作抗日,排除B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教科书(部分)
书名 相关说明 出版机构
《朱氏初中本国史》 本书在叙述各时代民族演进史时,特别注意发扬我国民族精神和表彰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 世界书局
《高中本国史》 我国民族之拓展;历代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之变迁;外交失败之经过,尤注重讨论现代各项问题,期求得我国应付世界事变之妥善方案 开明书店
《初中新本国史》 本书唯一目标,在于叙述我国历史演进的程序,并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性,借以引起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爱护国家的观念……叙述历代受外族压迫抗争的情形特详,借以激起其爱国信念,使其努力于雪耻工作,以谋我民族的复兴 世界书局
《新编高中本国史》 其于近世以来外交之失败、政治之纷更、社会经济之变动,尤根据现代社会之趋势,详述其因缘,期使读者明白我国现状之由来……对于民族复兴有关的教材,例如我国民族之何由强盛何由衰落;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占的地位……均不厌求详,期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中华书局
(1)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教科书内容的特点。(6分)
(2)分析这些历史教科书出版的历史背景,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6分)
【答案】 (1)特点:注重弘扬历史上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着重叙述中华民族演进的历史;突出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6分)
(2)背景:近代以来列强多次侵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害;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当时中国的出版业也有了一定发展。
评价:这些历史教科书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激发国民的抗战决心;有助于形成和提高国人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积极意义。(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表彰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可分析出注重弘扬历史上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根据材料“叙述我国历史演进的程序”可分析出着重叙述中华民族演进的历史;根据材料“叙述历代受外族压迫抗争的情形特详”可分析出突出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叙述历代受外族压迫抗争的情形特详”可分析出近代以来列强多次侵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害;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可分析出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当时中国的出版业也有了一定发展。第②小问,根据材料“借以激起其爱国信念,使其努力于雪耻工作,以谋我民族的复兴”可分析出这些历史教科书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根据材料“借以引起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爱护国家的观念”可分析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激发国民的抗战决心;根据材料“特别注意发扬我国民族精神和表彰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可分析出有助于形成和提高国人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根据材料“期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可分析出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积极意义。
18.(16分)下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革命形势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2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图3 三大战役示意图
(1)依据图1、图2、图3的信息,分别概括当时革命形势的特点。(9分)
(2)以“变与不变”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认识。(7分)
【答案】 (1)图1(土地革命时期):革命中心在南方;国共矛盾是主要矛盾;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3分)
图2(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华北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集中区域;民族矛盾和国共矛盾并存,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3分)
图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力量壮大;国共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共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歼灭;战略决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和淮海地区;革命胜利形势向全国推进。(3分)
(2)“变”:在革命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民主革命的路线、方针、策略(如土地政策、斗争对象、具体任务等)。“不变”: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初心不变,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7分)
【解析】第(1)问通过观察图1,结合所学知识,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党的任务和革命发展阶段等方面分析;通过观察图2,结合所学知识,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名称、分布、任务等方面分析;通过观察图3,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阶段、革命任务、斗争结果和革命发展成果等方面分析。第(2)问首先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第(1)问的分析、三幅革命形势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变化,可得出在领导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革命路线、方针、策略(如土地政策、斗争对象、具体任务等)发生了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革命形势,即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目的、革命基础、指导思想、革命道路等方面分析民主革命过程中党的“不变”的表现和本质,可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坚持依靠人民群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等,这一切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号召全体同胞: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以便我全体同胞总动员,并用一切新旧式武器,武装起千百万民众来。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坚决相信:如果我们四万万同胞有统一的国防政府作领导,有统一的抗日联军作先锋,有千百万武装民众作战备,有无数万东方的和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民众作声援,一定能战胜内受人民反抗和外受列强敌视的日本帝国主义!
——摘编自《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同时,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崛起,国民党逐渐失去人心。从这个视角看,我们认为有三个问题既涉及抗日战争胜败的全局,又关乎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一是能否把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特别是底层民众凝聚起来,形成抗日的铜墙铁壁;二是能否坚持打赢一场持久战,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促使持久战的有效进行;三是能否把抗日战争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为当时的中国民众指明前途,使之成为唤起民众、持久抗战的有效激励。
——摘编自夏斯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政策,并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此政策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涉及抗日战争胜败的全局,又关乎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的三个问题的。(6分)
【答案】 (1)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切抗日的党派、团体、阶级和阶层抗日大联合。(2分)
背景:国联牺牲中国利益;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坚持抗战;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4分)
(2)解决:召开洛川会议,形成全面抗战路线,推动、巩固及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等凝聚抗日力量;开辟敌后根据地,进行游击战,组织百团大战,使持久战有效进行;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三三制”为原则进行民主选举,将抗日战争与社会变革相结合。(6分)
【解析】第(1)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②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三个问题”的内容可知,“涉及抗日战争胜败的全局,又关乎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的三个问题是团结中华民族,实行持久战和进行社会变革,唤起民众。再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具体措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回答。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重视劳动教育,彰显时代精神。
时间 劳动教育口号 劳动先进典型
土地革命时期 “劳动为了革命”“只有弯下腰,才能干革命” 挑扁担的朱德
全民族抗战时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王震带领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劳动教育应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劳动最光荣” “铁人”王进喜;“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摘编自魏浩天、魏宪朝《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征程》等
围绕材料主题,任选其中的一个时期,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选时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观点:只有人人重视劳动,人人参加劳动,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
阐述: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战略相持阶段的主战场,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了“三光政策”,国民党也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根据地进行封锁,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为了克服物质上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强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时期要想在敌后方生存下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重视劳动,必须让更多的人参加生产,由此有王震带领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是卓有成效的,大生产运动也是极为成功的,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总之,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就是鼓励每一个人都参加劳动,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0分)
【解析】首先,选定时期,确立观点。如选择土地革命时期,可以确立观点:为革命而努力劳动。如选择全民族抗战时期,可以确立观点:只有人人重视劳动,人人参加劳动,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如选择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可以确立观点: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劳动。其次,对观点进行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是因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形势。以全民族抗战时期为例,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着日本扫荡和国民党封锁的危险,只有人人重视劳动,人人参加劳动,努力发展生产才能生存下去,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此,中国共产党开展大生产运动,强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是卓有成效的,大生产运动也是极为成功的,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另外两个时期,在进行阐述时也要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最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呼应主题。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3分)
1.1935年年初,民主人士何香凝赋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并将该诗寄给蒋介石。诗中的“山河”主要是指(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华东地区
2.下表所示为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设立的部分傀儡银行。日本设立这些银行的主要目的是(  )。
银行 简介
伪满洲 中央银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并设立该行。最初发行5分、1角、1元至100元面值的纸币,后纸币面值增加至1000元等
伪中国联合 准备银行 七七事变后,日本扶植伪华北临时政府设立该行。最初发行1元、5元、10元和100元面值的纸币,后纸币面值增加到500元等
A.转嫁本国负担,以战养战
B.争夺中国金融的主导权
C.扰乱中国社会经济秩序
D.对国统区实施经济封锁
3.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以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书院“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  )。
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
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
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
4.“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如果没有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没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的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也会更艰苦。”材料旨在说明(  )。
A.中国抗战不能速胜,中国也不会亡国
B.抗战的两个核心力量互相支撑
C.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真正的中流砥柱
D.正面战场作用重大,功不可没
5.1937年,毛泽东在部署某次战役时,致电八路军总部及各师,敌之战略计划是“以大迂回姿势,企图夺取太原,威胁平汉线中央军而最后击破之,夺取黄河以北”,我军在战略上“展开于敌之翼侧,钳制敌之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这场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大捷 D.平津战役
6.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高校的分布情况,对该图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经济与文教发展步调一致
B.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得以奠定
C.人才培养适应工业化需求
D.教育发展取决于地区开放程度
7.1941—1943年的三年中,在陕甘宁边区,农民所交公粮占其总收获量分别是1941年的13.6%,1942年的11.4%,1943年的不足9.0%。从1943年起,边区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这得益于(  )。
A.工农民主政权的巩固
B.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土地改革运动的推行
D.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8.全国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9.抗战期间,中国大后方城市重庆、成都、兰州等地及空军基地经常遭日军空军空袭。而画着鲨鱼图案的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成为对日作战的一把利剑。这支由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指挥的美国空军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为飞虎队。飞虎队的出现(  )。
A.成为日本战败的关键因素
B.彰显了国际反法西斯精神
C.表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标志着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10.报刊头版是每期报纸最重要的内容,下表所示为1945年国内重要报刊头版标题。这表明抗战胜利后(  )。
报刊名称 类别 文章标题
《解放日报》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建设新中国》
《新民报》 重庆最大的民营报纸 《蒋主席广播向民主团结大道前进》
《中央日报》 国民党党报 《国父指引民主合作实现永久和平》
A.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基本一致
B.中国共产党主张解放全中国
C.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
D.国民党披上“宪政”外衣
11.下图所示为米谷于1946年创作的漫画《眼睛一眨,母鸡变鸭》,漫画中的黑布上虽写着民主,可不知道主席台上的人手藏在布下捣鼓什么。它所反映的内容(  )。
A.延缓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B.粉饰了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
C.揭露了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面目
D.表达了人们建立民主政权的愿望
12.据记载,1946年8月,河南的荒地达30%,湖南达40%,广东达40%,各省的荒地率都超过了20%;1946年国统区的粮食产量不足1936年的87%,1947年不足74%,1948年不足6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战争削弱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
B.官僚资本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C.湖南、广东两省在抗战中损失最重
D.粮食不足是国民政府败亡的主因
13.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比较适当的比率应该是此比率的一半),民众的存款和现金积蓄就这样骤灭了。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  )。
A.影响了战后政局发展
B.限制了英美在华势力
C.构建了现代金融体系
D.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14.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指出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的具体内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解放军对这些规定的践行(  )。
A.体现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B.扫除了党在城市接管中的各种困难
C.有利于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
15.据统计,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发动民力543万人,他们用担架、小车等原始运输工具,构建了一条条坚定完整的运输链。淮海战役后,华东野战军总结战役胜利的原因是“部队打向前,小车推向前”。这从根本上说明(  )。
A.国民党丧失了大陆统治权
B.中共已取得战略决战胜利
C.国民党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D.中共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16.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教科书(部分)
书名 相关说明 出版机构
《朱氏初中本国史》 本书在叙述各时代民族演进史时,特别注意发扬我国民族精神和表彰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 世界书局
《高中本国史》 我国民族之拓展;历代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之变迁;外交失败之经过,尤注重讨论现代各项问题,期求得我国应付世界事变之妥善方案 开明书店
《初中新本国史》 本书唯一目标,在于叙述我国历史演进的程序,并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性,借以引起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爱护国家的观念……叙述历代受外族压迫抗争的情形特详,借以激起其爱国信念,使其努力于雪耻工作,以谋我民族的复兴 世界书局
《新编高中本国史》 其于近世以来外交之失败、政治之纷更、社会经济之变动,尤根据现代社会之趋势,详述其因缘,期使读者明白我国现状之由来……对于民族复兴有关的教材,例如我国民族之何由强盛何由衰落;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占的地位……均不厌求详,期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中华书局
(1)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教科书内容的特点。(6分)
(2)分析这些历史教科书出版的历史背景,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6分)
18.(16分)下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革命形势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2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图3 三大战役示意图
(1)依据图1、图2、图3的信息,分别概括当时革命形势的特点。(9分)
(2)以“变与不变”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认识。(7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号召全体同胞: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以便我全体同胞总动员,并用一切新旧式武器,武装起千百万民众来。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坚决相信:如果我们四万万同胞有统一的国防政府作领导,有统一的抗日联军作先锋,有千百万武装民众作战备,有无数万东方的和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民众作声援,一定能战胜内受人民反抗和外受列强敌视的日本帝国主义!
——摘编自《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同时,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崛起,国民党逐渐失去人心。从这个视角看,我们认为有三个问题既涉及抗日战争胜败的全局,又关乎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一是能否把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特别是底层民众凝聚起来,形成抗日的铜墙铁壁;二是能否坚持打赢一场持久战,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促使持久战的有效进行;三是能否把抗日战争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为当时的中国民众指明前途,使之成为唤起民众、持久抗战的有效激励。
——摘编自夏斯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政策,并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此政策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涉及抗日战争胜败的全局,又关乎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的三个问题的。(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重视劳动教育,彰显时代精神。
时间 劳动教育口号 劳动先进典型
土地革命时期 “劳动为了革命”“只有弯下腰,才能干革命” 挑扁担的朱德
全民族抗战时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王震带领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劳动教育应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劳动最光荣” “铁人”王进喜;“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摘编自魏浩天、魏宪朝《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征程》等
围绕材料主题,任选其中的一个时期,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选时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