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一)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会写“两、就”等7个字。
- 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以及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动物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
- 认识生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 引导学生了解蝌蚪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教学难点
- 体会课文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如“迎、追、游”等。
-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身体变化的科学知识,并能简单复述。
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以及生长过程,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小蝌蚪的外形时,展示小蝌蚪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朗读教学法
-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小蝌蚪与鲤鱼妈妈、乌龟的对话时,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
3. 情境教学法
- 创设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课文,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如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等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4. 问题引导法
- 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例如,在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时,提出问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 播放一段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动的视频,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里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出“小蝌蚪”。 - 接着问:“那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从而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 激发兴趣 - 告诉学生今天要跟着小蝌蚪一起去寻找它们的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 -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 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请学生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1 生字学习 - 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生字,如“塘”字,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池塘”,并通过组词“鱼塘”“荷塘”等加深记忆。 - 对于“脑”字,可以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脑袋,然后分析字形,“月”字旁表示和身体有关。 - 学习“袋”字时,通过做动作,把书包背在身上,告诉学生像这样可以装东西的部分就像“袋”子。 2 句子朗读 - 重点指导一些长句子的朗读,如“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句子中的修饰词语,然后按照停顿来读,即“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 学习第1自然段 - 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蝌蚪长什么样? -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 学习第2 - 6自然段 - 学生分小组朗读第2 - 6自然段,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 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小蝌蚪与鲤鱼妈妈、乌龟的对话。 - 分析对话中的关键词语,如“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 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这些动词的不同含义。例如,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鲤鱼妈妈,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时,是“迎上去”,可以让扮演小蝌蚪的学生做出向前主动靠近鲤鱼妈妈的动作;当小蝌蚪看到乌龟时,是“追上去”,学生要表现出加快速度追赶乌龟的动作;而最后看到青蛙妈妈时,是“游过去”,动作相对比较平稳、缓慢。 - 学习青蛙妈妈的话,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绿衣裳。 - 让学生对比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外形,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 学习小蝌蚪的身体变化过程 - 引导学生梳理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的身体变化:长出两条后腿 - 长出两条前腿 - 尾巴变短 - 尾巴不见了。 -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蝌蚪的身体变化过程。
拓展延伸 - 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 展示一些其他小动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如蝴蝶的生长过程(卵 - 幼虫 - 蛹 - 成虫),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变化是不一样的。
课堂小结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动物、对话内容以及身体的变化过程。 - 强调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们。
布置作业 - 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 画一幅小蝌蚪找妈妈的画,并用几句话简单描述。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 yíng miàn(迎面) - nǎo dài(脑袋) - dài zi(袋子) - huāng yě(荒野) - shēn tǐ(身体) 答案:迎面、脑袋、袋子、荒野、身体。 2. 比一比,再组词 - 两(两个) - 雨(下雨) - 就(就是) - 惊(惊奇) - 哪(哪里) - 那(那个) - 宽(宽阔) - 见(看见) 答案:略。 3. 照样子,写词语 - 游来游去(跑来跑去、飞来飞去、走来走去) - 黑灰色(红颜色、蓝白色、黄绿色)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够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生字教学方面,采用结合图片、做动作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角色扮演和问题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同时,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理解的简答题,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