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9 22: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一)2 我是什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会写“变、极”等10个字,掌握多音字“没”。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其变化过程,知道水在不同情况下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掌握多音字。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其变化过程。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引导学生体会水在不同情况下给人类带来的不同影响。
- 例如,在讲解水的不同形态时,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结合生活中看到的云、雨、雪、雹子等自然现象,理解水的气态(云)、液态(雨)、固态(雪、雹子)等不同形态。像下雨天,雨滴从天空落下,这就是水的液态;冬天雪花飞舞,这是水变成了固态。
教学难点
-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 例如,水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如灌溉农田、提供水力发电等;也能带来灾害,如洪水泛滥。让学生理解这种复杂的关系,需要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如某些地区因为洪水淹没了房屋和庄稼,而另一些地区则利用水利工程进行灌溉和发电,让学生深入体会。
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水的不同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水变成云的过程中,播放水汽蒸发上升到天空形成云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个动态的过程。
2. 朗读法
- 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讲解水在不同场景下的变化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描写水的不同形态的段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境教学法
-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如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滴水,讲述自己的旅行经历,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学习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如讨论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 猜谜语导入 - 教师出示谜语:“一物生来强,每天织网忙。织完静静坐,专等蚊虫撞。”(谜底:蜘蛛)然后提问学生是否喜欢猜谜语,再引出今天的谜语:“不洗真干净,洗洗不干净,不洗有人吃,洗了无人用。”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 - 学生猜出谜底是水后,教师引导:“同学们真聪明,那你们对水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水的课文《我是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 检查初读情况 -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 指名认读,正音。如“晒”读“shài”,“极”读“jí”等。 - 开火车认读,加强记忆。 - 去拼音认读,巩固生字。 -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认读词语。 - 如“极小、海洋、工作、坏事、给与、带来、变化”等词语。 - 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进行认读。 -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 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课文中的“我”到底是什么? - 读完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1 朗读第一自然段 - 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思考:水有哪些变化? -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水变化的句子。 - 指名回答,教师出示句子:“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1.2 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 教师结合图片或动画,讲解水变成汽,汽上升到天空变成云的过程。 - 引导学生理解“极小极小”的含义,让学生体会云是由很多极小的水汽点组成的。 - 让学生观察云的图片,理解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是因为不同的天气和时间条件下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不同。 - 指导朗读,读出水变化的神奇。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2.1 朗读第二自然段 -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云又会变成什么呢? - 指名回答,教师出示句子:“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2.2 理解云的变化 -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播放视频,展示云变成雨、雹子、雪的过程。 - 让学生分别说说雨、雹子、雪的特点。例如,雨是液态的,像小水珠一样落下来;雹子是固态的,像小硬球一样打下来;雪也是固态的,像小花朵一样飘下来。 - 指导朗读,注意不同变化的语气,如“落”“打”“飘”要读得有轻重之分。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3.1 朗读第三自然段 -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水在不同地方都做了什么?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水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句子。 3.2 理解水的活动 - 教师出示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地方的状态。 - 引导学生理解水在池塘里睡觉是因为池塘里的水比较平静;在小溪里散步是因为小溪水流缓慢;在江河里奔跑是因为江河水流量大、流速快;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是因为海洋广阔无垠、波涛汹涌。 - 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节奏和感觉。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4.1 朗读第四自然段 -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 4.2 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水的好处,如灌溉农田、发电、航运等。同时,也举例说明水的坏处,如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桥梁等。 - 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合理利用水,避免水带来的灾害。 - 指导朗读,读出对水的正确认识。
总结全文 1 回顾课文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水的变化过程(水 - 汽 - 云 - 雨、雹子、雪),水在不同地方的活动以及水与人类的关系。 2 总结水的特点 - 教师总结: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它可以变化多端,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坏处,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保护它。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汉字 - 例:biàn huà(变化)、jí xiǎo(极小)、yáng guāng(阳光)等。 - 答案:变化、极小、阳光等。 2 选字填空 - 例:(做 作)工、(给 合)予、(带 代)来等。 - 答案:做工、给予、带来等。 3 照样子,写句子 - 例: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 - 有时候______,有时候______。 - 答案:有时候我喜欢看书,有时候我喜欢画画。
布置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把水的变化过程讲给家人听。 3 观察身边的水,写一篇关于水的小短文。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尤其是在水的变化过程和与人类的关系方面。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一些同音字的区分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同时,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例如在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滴水讲述旅行经历时,有些学生的表达不够丰富,以后可以多提供一些范例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