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9 14: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https://book.21cnjy.com/store/155797.shtml
https://book.21cnjy.com/store/155797.shtml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童年时的百草园吗 那里有唱歌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还有蜈蚣、斑蝥等动物,给鲁迅带来了无限乐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自《朝花夕拾》
素养目标
https://book.21cnjy.com/store/155797.shtml
1.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做深入地了解。
2.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用精读、略读、浏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3.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能联系作品,分析主要人物。
4.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没有写过故作姿态、无病呻吟的作品,也没有写过吟风弄月、顾影自怜的作品,更没有写过哗众取宠、欺世盗名的作品。他的作品的主题,就是通过文艺的手段,改造国民的精神。
毛泽东: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名 人 评 鲁 迅
背景链接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写下《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不久之后,鲁迅又奔走广州。在这样充满变动的环境下,“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把目光投向了旧事,希望借旧事的回忆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先后写下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大致反映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他在《小引》中这样叙述自己写作《朝花夕拾》的环境:“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朝花夕拾”这个题目拟得非常有诗意,运用了中国古代对对子的手法。“朝”对“夕”,“花”对“拾”。
朝:早晨——少年。
花:花朵——美好(说明对过往的童年是非常怀念的,有最疼爱的他的长妈妈、有敬爱的藤野先生、有他在百草园所经历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他的好朋友和他的小隐鼠。这些记忆对鲁迅来说都是非常美好的)。
夕:黄昏——老年(这里跟前面的少年相对,表明鲁迅现在是在老年时期回忆往事)。
拾:拾取——回忆。(拾,即是拾取,暗指回忆)
“朝花夕拾”这个题目的含义,连起来就是少年的美好的事情,到了晚年慢慢去回忆。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阅读指南
这十篇散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前七篇(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写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的见闻和受教育的情景。
后三篇(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写作者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日本求学,再回到故乡绍兴教书的经历。
阅读方法
方法指导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三、做点读书笔记。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①概括大意
②划出关键字词
③入情入景
④品味语言(批注\摘抄等)
⑤读书心得
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狗 猫 鼠》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
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感受时的无奈和厌烦,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无常》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父亲的病》
《琐记》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叫海军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通过写“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经过。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社会黑暗而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分析人物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六个,分别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人?
长妈妈
阿长,鲁迅的保姆。她的真实名字并无可考,因为在她之前的女工叫“阿长”,所以大家仍叫她阿长。她生得“黄胖而矮”,夏天的睡相很差,还总喜欢“切切察察”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粗俗守旧、愚昧迷信但又朴实善良、勤劳忠厚、热心真诚
(1)教给鲁迅一些传统的习俗和规矩。比如正月初一早上第一句话要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人死了,不能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2)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
(3)主动为鲁迅买来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
(4)踩死了鲁迅养的隐鼠并嫁祸给猫
藤野先生
全名藤野严九郎,仙台医专教授解剖学的教授。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他治学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有正义感,没有民族歧视,平等对待学生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严谨认真、正直善良、和蔼可亲
(1)对来自中国的鲁迅非常关心,主动帮其订正讲义,直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2)指导鲁迅纠正解剖图,关心鲁迅的解剖实习;
(3)对中国女人裹脚后足骨的畸形很感兴趣,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最终没有得到答案,他很遗憾;
(4)鲁迅离开仙台前,他送给鲁迅一张自己的照片以作为纪念,并叮嘱鲁迅照了照片寄给他,时时通信告知此后的状况
(续表)
范爱农
鲁迅的同乡,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最初与鲁迅有过嫌隙。回国后受到排挤,十分潦倒。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的社会立足,痛苦失意,最终溺死(鲁迅疑心是自杀)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孤傲、正直、倔强、疾恶如仇,内心痛苦、悲凉
(1)留学时期,在同乡会上和鲁迅发生争执;
(2)他因没有学费而无法继续留学,回国后在故乡受到排斥、迫害,只好躲在乡下教书;
(3)与鲁迅在故乡的酒楼重逢,两人叙谈各自经历;
(4)辛亥革命后,他热情高涨,身兼数职,做了很多事,却卷入报馆案风波;(5)鲁迅离开绍兴后不久,他便失业,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终日借酒浇愁,最终溺死
(续表)
衍太太
鲁迅儿时的邻居。儿时的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逐渐发现她的虚伪自私。她喜欢孩子,也很受孩子们的信任,但她常常背后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出事后又充当老好人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自私自利、心术不正、爱搬弄是非
(1)鲁迅父亲弥留之际,她让鲁迅在一旁大声叫喊父亲,增加了病人临终的痛苦。
(2)怂恿孩子冬天吃冰;怂恿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后又推卸责任。
(3)教唆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谣言,迫使鲁迅离开故乡,去异地求学。
(续表)
寿镜吾
书塾的先生,名寿怀鉴,字镜吾。对学生要求严格,思想却也开明,对爱玩的学生并不严加斥责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要求严格
(1)鲁迅向他询问“怪哉”的事情,他面带怒色,拒绝回答;
(2)循序渐进教鲁迅读书;
(3)学生们跑到书屋后面的园里玩耍,耽误了上课,他也不会严厉呵斥
(续表)
圆而胖的“名医”和“名医”陈莲河
绍兴城的“名医”,实则是讹人钱财的庸医。第一位“名医”,文章里没有交代姓名,只是交代了他的长相特征——“脸是圆而胖的”。第二位“名医”陈莲河,颠倒黑白,不分是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狡猾,道貌岸然,贪婪,谨小慎微,故弄玄虚,草菅人命
(续表)
相关事件
圆而胖的“名医”治病有四招。
第一招———“讹”,病人都已经没有脉了,这位“名医”还说“这病我明白了”,收人100元;当主人提出用药还得重一点时,他又收人200元。
第二招——“拖”,“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两整年,足以把一个好人给拖成重病,何况父亲本来就有病。
第三招——“骗”,故意开一些奇怪的药引。
第四招—-—“推”,实在没办法治好父亲的病之后,便拉陈莲河来替罪,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
陈莲河“巧妙”使用连环套诈骗。
第一套药引——蟋蟀也就罢了,还是什么“原配”;
第二套丸药——“败鼓皮丸”,一吃就是一百多天;
第三套———点在舌尖的“神丹”,其实也没有什么神奇;
第四套—-前世的事,这完全就是瞎扯了,公然的欺骗
(续表)
父亲
鲁迅的父亲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古板严厉,不了解儿童心理,但疼爱孩子
鲁迅对要去看五猖会十分高兴,然而正要出发,父亲却强迫他背完《鉴略》才能去。
(续表)
艺术特色
1.杂文笔法。
在深情回忆往事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作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以小见大。
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3.反讽手法。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4.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中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中通过对比“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5.融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
如在《狗·猫·鼠》中作者一边叙述狗,猫和鼠的故事,一边通过议论揭示狗、猫、鼠的本质特征,并对那些“名人教授”加以冷嘲热讽。又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精彩选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赏析:
“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这个描写形象生动,可以说是这篇散文最经典的细节。“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一大一小、一“主”一仆的夜间细节使长妈妈的性格凸显出来。
《琐记》节选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赏析:
衍太太一开始给“我”的印象是“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但后来我逐渐发现衍太太很丑恶、很会捉弄人。比如怂恿我们吃冰,比如一面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来变卖,一面放出流言诬“我”已经行窃。
《范爱农》节选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他说。
赏析:
作品开篇先写自己对范爱农的憎恶,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运用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怪僻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征。
阅读任务
任务1: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片段,展现了他的一段段人生历程。浏览全书,精读部分篇章、段落,小组合作,从时空、事件等角度梳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创意地呈现“鲁迅成长史”。
任务2: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还有一些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精读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为他制作“人物名片”。
【探究示例】
人物 长妈妈
出处 《阿长与<山海经>》
职业 保姆
外貌 黄胖而矮
典型事例 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教“我”新年说的话,给“我”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人物评价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留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课后作业
任务3: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朝花夕拾》写人记事,在平淡质朴的笔墨中蕴有深厚的情感,文章也就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感彩。如写长妈妈、藤野先生等,笔下常带温情,寄托着对他们的深切怀念;写《<二十四孝图>》等,难抑愤怒,不得不对封建道德作出最猛烈的抨击;写范爱农,则在对故友的缅怀中,又蕴含着社会批判的锋芒。阅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场。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写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对他的理解,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