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学 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课 题 契合·独立·冲突·和谐:西方法律与教化的互动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所属单元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教学立意
本课教学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为出发点,对单元和单课内容主旨进行淬炼,以此来处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一定的时空为界限,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将视野放大到选择性必修一的单元界面看,本单元实际上诠释的是国家制度、社会治理这个大概念的一个视角和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即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和国家统治的工具;而教化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其核心要义则是刚性的法律与柔性的教化。基于此,本课以“西方法律与教化的关系及对西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作为教学立意,试图引领学生认识法治和德治在近代西方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实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中的第2课,课标要求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本课处在《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两课之间,意在陈述西方近代法律与其自身历史传统之渊源,引导学生辨析其基本特征,即权力制衡与对个人权利之保障,并批判认识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从中古到近代发挥的伦理教化作用。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中“课标解读与单元导语分析”指出,“法律与教化相辅相成,代表统治阶级“硬”的一面与“软”的一面,不可偏废。”“教师要注重梳理法律与教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引导学生辨证地理解法律与教化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而初步掌握西方法律的发展即宗教伦理的作用”。 阅读本课教材文本发现,本课共分三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前两目可整合为法律篇,最后一目列为教化篇。本课时间跨度长、内容新、难度大,从罗马共和国时期一直到20世纪初,涉及世界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包含许多法学、宗教学方面的专有名词,如罗马法、日耳曼法、教会法、普通法、英美法系、大陆法系、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程序公正、无罪推定等,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遵循以下逻辑对教材文本的内容进行整合并进行主旨的淬炼:一是疏通历史逻辑,围绕学习主题淬炼主旨;二是梳理教材内容,寻找与主题相关的链接点;三是串联关键时间,大时空下理清来龙去脉;四是围绕主题设问,既有知识中生发新知。通过以上路径,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的基本思路:一是追溯西方法律与教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历史逻辑及教材内容的梳理发现,近代西方的法律演进路径是非常清晰的,即罗马法是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渊源,中古时期的日耳曼法、教会法及罗马复兴运动奠定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而近代以英法为代表的近代法律制度的出现则标志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西方教化的演进脉络更为清晰,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不仅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二是探寻西方法律与教化的互动轨迹。在西方社会,宗教与法律从不同的方面关注社会,法律在社会中发挥着更醒目的作用,更务实。而宗教仍旧具有将现实社会与超越社会的一种价值联系起来的力量,给信奉者提供生活的意义。而由于处于西方社会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中,西方法律与教化在不同时期呈现了不同的关系。三是铺陈西方法律与教化的历史底色。当我们深入考察近代西方法律的演进路径,会发现其深深植根于近代西方社会的土壤,换言之,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中古时期西欧的社会状况、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内容有一定了解。但对于长时空下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较难把握,欠缺利用唯物史观多角度分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影响的能力。对于本课出现的新概念,如日耳曼法、教会法、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等,学生缺乏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也相对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及特征。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希冀学生能从西方历史的不同时空阶段出发,通过历史地图、实物图片、文献等不同类型史料的解读互证,认识西方法律与教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关系;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和学术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西方法律与教化的历史演进与西方历史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和历史传统、政治传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近代西方法律与新教伦理在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辩证认识近代西方法律与西方宗教伦理教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人类随时随地都要面对未知的未来,为此,他需要对超越自身的真理的信仰,同样,人类又处处面对着社会冲突,为此,他需要法律制度”,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二者作为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互动轨迹?又对西方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通过设置学术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法律与教化的关系: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宗教着眼于教育与引导。法律与教化是西方社会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从而点出本课主旨。
一、发展历程 法律教化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代以来
学生活动1:西方法律与教化的发展历程 问题1:从表格中归纳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及教化的演进阶段? (学生展示略,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沿着西方历史发展的脉络去探寻法律与宗教的互动轨迹吧。 通过表格对教材文本进行梳理,一方面锻炼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归纳材料主旨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清晰的呈现西方法律与教化的演进历程,从中初步窥探出法律与教化二者不是相互孤立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二:互动轨迹 契合:混同合一 材料一: 法律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灵魂和肉体。法律之体是指法律的外在形态,即法律规范;法律之魂则是指法律内在的理念。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与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正好体现了法律的这两个方面。 ——徐爱国著《西法肄言—漫画西方法律史》 (过渡)有学者认为法律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灵魂与肉体,当我们去追溯西方法律渊源的时候会发现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与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便是西方法律的灵魂与肉体。古希腊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法律亦不例外,古希腊克里特岛的一些城邦,很早就有习惯法,也出现了成文法。但古希腊的法律文明重心不在于具体的法律制度,而在于法律理论上的创造。 材料二: 自然的正义规则在任何地方都具有同等效力,而不取决于我们是否接受它。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人定法是根据神的旨意制定的,包括统治者在内的人类都要服从神的权威。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 宗教仪式和习俗并不仅仅是宗教问题,而是国家的基本秩序;……宗教仪式和习俗也是罗马共和国的基本法。 ——(古罗马)西塞罗《论法律》 问题2:阅读材料,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法学家的言论反映出这一时期法律与宗教是怎样的关系? (过渡)古希腊在神话中创造了不朽的文明,也塑造了不少的神灵,借助于宗教神话的光环,希腊人一开始就把法律和正义看成是神为人类创造的准则。后来罗马人在军事上征服了希腊,伴随着政治体制的演变及军事上的对外扩张,法律逐渐从宗教中独立出来。接下来我们先结合教材梳理出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略) 独立:渐趋分离 材料三: 罗马共和国后期…法学家成为专门的职业团体,意味着法律职业人的形成,而且法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市民法是实在法,但生活在罗马中的很多的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于是自然法的观念就开始发挥作用。自然法慢慢发展导向了实在的法律,形成了万民法。 ——摘编自徐爱国著《西法肄言-漫画西方法律史》 问题3: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一子目及材料三概括指出哪些因素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并据此归纳影响法律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领域和完整的体系的因素? 材料四: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十二铜表法》 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罗马万民法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罗马民法大全》 问题4:结合教材、52页“历史纵横”及材料四思考为什么晚于古希腊出现的罗马法会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过渡)在476年西罗马帝国覆亡后,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有学者认为伴随着“蛮族法律”的不断推行,“法的统治已经终止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你是否认为法的统治已经终止了”并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五: 从第六世纪起,大部分的日耳曼部落都制定了“蛮族法律”;但是“法的统治已经终止。” —(法)勒纳·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材料六:课本52页“问题探究”。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2页 学生活动2:结合纲要下及材料五、六分组讨论中古时期“法的统治已经终止了吗?”说出你的理由? (过渡)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材料七: 教材53页“学思之窗”。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3页 材料八: 12世纪以来,随着工商业发展,城市崛起,以城市为中心掀起一股罗马法复兴的高潮。君主们积极吸收罗马法中伸张君权的原则,来制定实体法,加强集权。在欧洲范围内,采用罗马法的首要决定因素是来自王室加强中央权力的渴望,城市市民阶级则起到了重要同盟者的作用。 —王越旺《罗马法的复兴与中世纪西欧王权的加强》 问题5: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七、八及所学进一步思考:11世纪后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背景是什么?据此推知这一时期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三)冲突:对抗分野 材料九: 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材料十: 伴随着中世纪的消亡、文艺复习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人的理性权威开始取代神法的精神权威作为自然法的基础...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一大批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为他们的个人主义而奔走呐喊,汇集到法律上突出地表现为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 ——张中秋 《西方个人本位法变迁述论》 (过渡)中古后期的这些新力量亟需冲破旧伦理、旧法律的束缚。所以这也驱使着此时期的法律与宗教走上了对抗分野的道路。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内部、旧伦理旧思想与新伦理新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促使着西欧冲破了中世纪的牢笼,迈向了一个新的时代。表现在法律方面则是以英法等民族国家为代表的两大法系的形成。(出示教材中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形成过程图示) 问题6:在英法资产阶级法律确立的过程中,什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生活动3: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一、二子目及51页历史纵横,概括梳理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有哪些不同点与相同点? (过渡)正是由于两大法系从性质上来说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所以他们在国家权力结构上、法律内容及司法实践上呈现了鲜明的特点。那伴随着资产阶级法律的普遍确立,这是否意味着法律与宗教完全脱离了关系呢? 材料十一: 近现代时期,多数国家虽然在宪法上规定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不少国家承认某些教规具有法律效力……资产阶级统治也仍然需要教会作为精神奴役的工具。 ——摘编自沈宗灵《法学基础理论》 材料十二:清教徒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在商业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对社会具有回馈意识。清教徒的上述思想与价值观对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 ——摘编自张启安,李秀玲主编《西方文明史》 (四)和谐:分而不离 近现代时期,多数国家虽然在宪法上规定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但不少国家承认某些教规具有法律效力,资产阶级统治也仍然需要教会作为精神奴役的工具。而后期宗教运动中所倡导的博爱、公平正义、和平自由以及以人为本,与法律理性中的平等争议、人权秩序等法律价值是相通的,这也表明宗教与法律实现了新时期在一定范围内的共鸣。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西方基督教伦理与教化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钟难点。而理解清不同时期西方法律与教化的互动关系则是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通过问题2、问题3的探讨,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上古时期法律与教化的混同合一;引导学生认识上古时期的法律与教化混同合一主要是基于这一时期生产力发达及原始宗教的影响,从而辩证理解认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映这一重要结论。 通过问题3、问题4的深入探究,一方面可以帮学生了解促进罗马法形成及发展的因素、古罗马法律逐渐独立成为一个社会领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从而渗透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为什么晚于古希腊法的古罗马法会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从而罗马法作为调节简单商品生产的私法则为后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原则,如法人制度,物权制度,陪审和律师制度,遗嘱自由原则和不告不理的原则,还有一些法律概念和术语等)。 通过学生活动2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教材中的重要史实和重要结论,培养学生史论结合探讨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更深入理解罗马法在中世纪的发展状况及在基督教教会垄断的过程中宗教伦理在社会教化过程中双重作用,落实课程标准中“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问题5的探讨,可以对教材中的一些重要背景知识进行补充,从而更好理解核心主干知识,而对于罗马法在11世纪的欧洲国家的全面复兴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认识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世纪,表现在法律方面就是新力量、新宗教伦理、新思想试图去冲破中世纪的牢笼,迈向近代世界。 通过学生活动3的探讨,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内容,理解近代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认识资本主义法律建立的的进步性、阶级性、局限性。
三:历史底色 (出示图示) (总结)通过回看西方历史发展的演进脉络,我们探寻出西方的法律与宗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轨迹,认识到法律与教化作为西方国家进行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法律着眼与防范与惩处,宗教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二者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所以西方法律与教化的历史演进是深深植根于西方社会的土壤的,尤其是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与新教伦理更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通过时间轴总结西方法律与教化的演进路径, 进一步理解西方法律与教化深深植根于西方社会的历史土壤。渗透唯物史观素养水平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结语 与古代中国在进行国家治理时的手段——法治与德治不同,在西方社会,宗教与法律从不同方面关注着社会,法律发挥的作用更务实、更醒目,而宗教仍旧具有将现实社会与超越社会的一种价值联系起来的力量,给信奉者提供生活的意义。而我们当代中国在进行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时又将从历史中获得怎样的经验和汲取怎样的智慧呢? 通过与古代中国进行社会治理的手段相比。西方更突出的是法律与教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无论是古代中国的法治与德治,抑或是西方社会的法律与教化,都是强调在进行社会治理的时候要软硬兼施,这些社会治理的经验和智慧又是我们当代中国进行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渊源,从而认识历史的社会功能及强化学生对中国及世界文明优秀遗产的理解和认同。
板书 设计
作业设计
任何一方繁盛发达都离不开另外的一方。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为机械僵死的教条。没有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 ——(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 思考:阅读上述材料,围绕“法律与教化”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