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近年来,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有关教育理念上顶层设计的考虑日趋周密。在2017年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史料实证成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据此,史料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凸显。报刊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来源之一,具备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其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多层面内容,这可以极大丰富高中历史学习的现实感和立体感。基于其具备的独特价值,我选择运用报刊史料教学法来辅助《当代中国的外交》一课教学,并将《时代》周刊杂志作为本课主要的史料来源,这也是笔者基于五大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构建的思考与尝试。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从宏观角度分析(单元结构):本单元为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主要围绕两大专题展开——民族关系、国家关系。从民族关系上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既有和睦共处,也有矛盾冲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从国家关系上看,各民族的大迁徙、大交流推动了民族和国家的变化。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国际法也逐渐形成并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初心,又不断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同时为世界的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从微观角度分析(本课结构):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课题是“当代中国的外交”,共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个子目,三个子目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并取得重大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学生情况分析基于学生的优势分析:一是高二学生思维活跃,逐步形成了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历史思维;二是学生通过《纲要(上)》的学习,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的外交政策及成就有了初步了解;三是通过对本书、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逐步掌握了政治制度史、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已具备了一些政治学理论基础。基于学生的不足分析:本课讲述当代中国的外交概况,时段跨度长,内容较繁多,学生的不足情况有三:一是学生容易局限教材,难以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放眼“大时空观”来深度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调整;二是学生对于该课的基础知识往往呈碎片化理解,难以从长时间的跨度中勾勒出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动态轨迹,构建逻辑联系与外交发展的整体脉络;三是学生对史料的研读研究能力较弱,难以置身情境去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并形成正确合理的历史解释。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核心素养:1.通过结合时间轴和《时代》周刊近百年来刊登的中国人物封面(节选),学会从封面人物变化中整体感知中国百年形象变迁(时空观念)。2.通过研读文字史料及解读时代封面,能够正确分析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原因,并学会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提升概括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通过解析《时代》周刊封面,能够独立形成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外交战略不断调整的历史解释,并感悟改革开放后外交新局面,体会中共领导下外交战略的科学性、灵活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通过视频回望七十年外交风云,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为谋取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初心,感悟中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大国使命与担当(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与原则;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及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及其影响。教学难点:基于特定的历史时空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及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简述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时代》周刊近百年来刊登的中国人物封面(节选),选取1949年毛泽东同志首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引导学生对封面进行解读。 老师:美国《时代》周刊自创刊近百年里,从未停止从大洋彼岸远眺中国。许多中国历史人物陆续成为其封面人物。一张张面孔串起一段段历史,展现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毛泽东首登《时代》封面,向世界展现出意气风发的一面,崭新的中国将屹立于世界之林!今天,我们试图从《时代》周刊中的中国面孔去体验百年中国变迁,感悟当代中国的外交。 以学生熟知的《时代》封面人物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一方面从封面人物变化中整体感知中国百年形象变迁。
一、独立自主·立于世界 【关键问题呈现】1.建国初期的外交(1)思考:“‘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学生:根据材料思考并回答。(2)认知冲突:“为何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反而减少了?”“如何打破外交困局?”(顺势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思考:“这些原则”具体指的是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有何不同?“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的话2.60、70年代的外交【合作探究】展示60—80年代《时代》有关中国封面,引导小组充分利用材料及所纲要下所学对以下四张封面任选其一进行解读。老师:展示以下三张《时代》封面,引导学生分析此时的《时代》周刊宣传的主题应该是什么呢? 通过史料研读,学生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提升概括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感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为争取国家利益所作出的努力。以《时代》封面变化为线索,形成对60-80年代中国外交的整体认知。通过对报刊史料、教材的解读,形成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外交战略不断调整的历史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解读史料和多维度的解释能力,也让学生感悟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体会中共领导下的外交战略的科学性。
二、大国智慧·影响世界 【关键问题】(1)结合教材史实,驳斥《时代》所宣传的“中国威胁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发达国家:拓宽合作领域、关系稳步发展周边国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新举措,深化关系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团结合作·全球视野、公正合理、普惠均衡外交理论:一坚持三推动构建交往新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追问:以《时代》为例,如何看待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史料价值? 通过报刊史料的辨析,引导学生从多元的史料中探寻历史真相,培养学生审慎严谨的态度与实证意识;再从多元的证据中,多角度真切体悟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意识。
结课与升华 教师:播放视频,回望建国后外交发展历程,思考70年来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总结:中国实力不断改变上升;中国外交政策不断适时调整与时俱进;但70年来,中国不变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立场,不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某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这种变与不变体现了中国外交既有坚守的原则性又有策略的灵活性。今天,我们又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们相信中国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砥砺前行中也会更加自觉地为全人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回望70年外交风云,总结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感悟今天的中国将始终积极倡导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的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