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5—17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 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内容要求〗1.4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意义;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国民革命时期和国共对立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①准确识记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
②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国共合作、井冈山道路的创建、遵义会议及长征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地位,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革命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共产党革命方针政策的转变,理解共产党始终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唯物史观)
④通过感悟仁人志士英勇斗争的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共三课。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教学: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由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建立。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出彩表现,尤其是叶挺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二次北伐,随着东北易帜的发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合作初步破裂,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大革命彻底失败。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教学: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中共曾仿效俄国十月革命,在城市进行武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南昌起义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工农红军,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本课主要包含了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三个子目的内容。三者紧密联系,展现了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音乐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三节正课组成。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单元大概念架构
本单元讲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建立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轰动全国。随着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吸取经验教训后,先后进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和长征的重大事件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国共合作: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国共对立:1927年----1937年,一方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围剿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并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日渐成长壮大,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知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和前路的探索。
2.通过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经过反思和探索,继续领导中国革命并走出了一条从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对于中国革命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
3.通过阅读教材,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长征胜利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开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长征的胜利使各路红军挺进抗日前沿,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保证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4.尝试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古田会议;
难点:如何评价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遵义会议的意义。
(第1课时)《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素养目标 1. 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重点)2.识读《北伐战争形势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难点)3.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由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建立。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出彩表现,尤其是叶挺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二次北伐,随着东北易帜的发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合作初步破裂,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大革命彻底失败。本课共三目,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本课关键词: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1、国共合作的兴起--汲取教训寻求同盟2、国共合作的成果--齐心合力打倒军阀3、国民大革命失败--蒋汪叛变合作破灭
学情分析 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学生对此历史事件更应该做到耳熟能详,由于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近,且八年级学生在积累一年的历史学习经验中,史料阅读能力和历史事件概括能力皆有所提高,因此本课在讲解中可运用史料加深学生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理解。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讨论法、阅读教材,提取信息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单元整合】【导入新课】PPT展示:教师讲述: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可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共产党的革命任务又面临怎样的艰难局面呢? 读图,思考问题。 单元整合,整体感知国共合作与国共对立的史实与影响。回顾所学,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的连贯性,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一) 任务一、国共合作的兴起--汲取教训寻求同盟1.国共合作的原因Q1:阅读材料思考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展示材料,探究原因:材料1: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1923.2)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材料2: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1923年中共三大决议材料3:长期以来,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内缺乏团结与纪律,以及西方不愿意帮助他发展中国深感失望。孙中山急需苏俄的成功模式来改组国民党,并且为国民革命寻求苏俄的帮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4: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先后与孙中山会晤,建议他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并同中国共产党结成民主联合战线。——王桧林《中国近代史》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国共第一次合作因为共产党当时弱小急需同盟、国民党改组需要共产党,发展需要,再加上国际上共产国际的帮助,使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有了可能。2.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归纳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具体史实:教师着重讲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并且引导学生务必明确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Q2: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Q:3:为什么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教师由此讲述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新三民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是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因为两党的目标的统一。【知识补充】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教师过渡:国共两党合作后开始了国民革命的历程,其中的高潮环节就是北伐战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伐战争的过程。 学生通过课本和结合材料,讨论回答。掌握国共合作的原因。提示:①社会背景:军阀割据,需反帝反封建;②共产党:工人运动血的教训,需革命同盟;③国民党:多次革命失败,孙中山深感需改组国民党;④国际:共产国际帮助。生: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提示: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进行了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共三大提出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 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关键词,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二) 任务二、国共合作的成果--齐心合力打倒军阀1.创建黄埔军校[多媒体展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图片]师:为了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请同学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创立条件时间、地点领导机构师:利用表格形式归纳其建立的基本情况:创立条件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时间、地点1924年5月;广州领导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Q1:黄埔军校创立有什么作用?材料1:“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材料2:在国民党队伍中,有100多名黄埔生,成为兵团司令以上的高级将领。近40人被授予上将军衔,50余人被授予中将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5位曾在黄埔军校求学或任教;十名大将中的3位,五十七名上将中的9位,也出身于黄埔;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有近40人; —纪录片《黄埔军校·到黄埔去》解说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埔军校的建立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教学补充】1.苏联政府为黄埔军校的建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①、先后派了几十名优秀青年军官干部担任军事教育工作,并帮助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②、苏联政府除支援顾问团的费用外,拨出200万现金无偿地赠送给军校。8000支步枪,500万发子弹首次运送给军校,解决了黄埔军械缺乏的问题。2.蒋介石出任校长的原因:①、陈其美(孙中山最优秀的追随者,为孙中山所信任)的推荐。②、陈炯明叛变时,在此危急关头蒋介石自上海赶赴永丰舰,与孙中山生死与共,周旋50多天,孙中山感动无比。③、自身具备一定的才能。早年考入保定军校,当年浙江省仅招60人。而其中的46名是由官府依照门第高低和官阶等级保送和递升的。也就是讲民间仅招14人,而当时报考的就有1000多人。蒋介石凭自己的实力考上,实属难得。辛亥革命以后,蒋介石亲率100多名敢死队攻入江苏都督府,立下了汗马功劳。2.北伐胜利进军①.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②国民革命与国民革命军教师:国民革命别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其高潮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出示相关图片: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主席:汪精卫)。组建国民革命军。③.北伐概况【播放视频】北伐战争【自主学习】:结合教材,梳理北伐相关史事。北伐目的北伐对象总指挥主战场重要战役北伐路线学生回答后PPT展示: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总指挥蒋介石主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北伐路线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②福建——浙江——上海Q2:根据材料总结北伐战争顺利进军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材料三: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在炮火掩护下正面进攻贺胜桥,凌晨4时,各路进攻部队全部打响。敌军重机枪、山野炮同时进行拦截射击。但北伐军战士奋力向前,势不可挡…… ——马德俊《许继慎传》材料四: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敌人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师总结:①、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②、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③、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④、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以及苏联的援助,是北伐胜利的基础。教师过渡:提到北伐胜利进军,不得不提到在此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支持战争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国民革命的下一成果工农革命运动。3.工农运动蓬勃发展Q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革命运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展示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材料: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教师过渡:北伐胜利进军后,这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最终结果如何呢? 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了解黄埔军校成立的主要史实。提示:师总结: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加强归纳概括能力,提升史料实证的素养。通过这一内容的讲解与思考,突破本课的重点内容。结合文字史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教师把握重点,逐一讲解,有助于完成本节课核心问题的生成,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对北伐进程的展示,帮助学生对北伐战争形成直观认识,其中革命军人英勇作战的片段既能引导学生感受英雄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精神,又能为接下来学生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奠定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讲授新课(三) 任务三、国民大革命失败--蒋汪叛变合作破灭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员不仅积极参与到北伐战争的军事行动中来,同时还领导着工农运动。他们在农村发动农民运动,积极支持北伐军。中国共产党在许多地区领导农民建立农会,进行革命运动,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 同时,中国共产党员的数量,也从中共三大召开时的四百多人发展到了接近5.8万人,领导工人数量280余万,领导农民数量970余万人,共青团员数量3.5万元。在城市,工人组织和工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上海工人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最后取胜,迎北伐军入城,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然而,伴随着北伐军节节取胜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遭到了巨大打击,他们开始加紧对中国革命进行干涉。此时,国民党内部一批从一开始就不赞成改组国民党,不支持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从事反共活动的国民党右派就成为帝国主义者所抓紧拉拢的对象。蒋介石就是国民党右派的代表人。 日本外相就说,我们的意见是诱使蒋介石独有创举,决定方案,由蒋介石及其积极分子来安排。面对帝国主义者抛出的橄榄枝,蒋介石迫不及待的与他们勾结在一起。他对帝国主义者的态度已经严重违背了国民革命的初衷。蒋介石到达上海之后,还积极的与江浙财团的代表人物会面,密谋发动反革命政变。此时,江浙一带已然呈现危局。【播放视频】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教师展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材料,证实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结局:同时教师据此提问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Q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蒋介石代表了谁的利益?国民党右派为什么叛变?材料:北伐的胜利引起内外反动势力的恐惧,英、日、美等帝国主义除继续支持北洋军阀残余势力,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之外,还分化破坏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暗中拉拢蒋介石作为它们新的代理人。蒋介石为谋求外国的“援助”以实现其军事独裁的统治,亦密谋和帝国主义勾结。在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和流氓头目的支持下,蒋介石悍然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 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北伐战争和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三者形成了反革命力量,支持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引起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的不满,欲排挤共产党以实现军事独裁。教师过渡:蒋介石为此目的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让我们学习南京2.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建立:统一教师过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统一,后续继续北伐,完成了打倒军阀的目的。Q2:那么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 教师解释北伐胜利是因为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北洋军阀,实现了全国统一。而国民革命失败是因为旧北洋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提示:结合史料,小组探究,明确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提示:(标志)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原因)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只掌握一小部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力量弱小。 图片展示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感性认知大革命失败的影响与原因,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史实的能力,养成家国情怀的责任与担当。史料展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由本课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共产党缺乏革命经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其客观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而这给共产党带来的启示便是革命要成功,就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军队的指挥权,坚持武装斗争。那么在经历被血腥屠杀的共产党人又将作出怎样的反击呢?期待我们下节课的学习。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课堂练习 1、2004年2月8日,江泽民来到广东省肇庆市阅江楼,参观了《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后,欣然题词“北伐先锋,永垂青史”。题字赞颂的是北伐战争时攻克武昌,消灭吴佩孚的一位名将。这位北伐将领是( )周恩来 B.蒋介石 C.叶挺 D.孙中山【答案】C2、1926年,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1926年7月是3万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五四运动”扩大 B.北伐胜利进军 红军战略转移 D.七七事变爆发【答案】B3.老师让学生讨论“北伐战争取得了辉煌战果,但为什么却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同学们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C.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D.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答案】A4.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答案】C 这几道检测题都对应着教学目标的要求,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国民党一大、北伐战争等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和补充大量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再创设一个探究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解决,并给学生大量的展示讨论的机会,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从而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反思得失,不断前进。
附1:板书设计
附2: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材料一: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1925年11月毛泽东“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
材料二: 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内容,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
——1928年10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根据材料一,毛泽东认为国共两党开展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材料一、二,毛泽东对国共合作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你如何看待毛泽东对国共合作态度的前后变化?
【答案】(1)当时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革命的敌人强大,仅凭无产阶级的力量难以推翻内外压迫,需要联合国民党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实现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目标。
(2)从支持到反对;因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走上了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压迫人民的道路,国共合作破裂。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
(3)毛泽东对国共合作的态度是随着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而转变,始终遵循挽救民族危机,维护人民利益的最高原则。
读
解
标
课
元
单
壹
析
分
材
教
元
单
贰
标
目
习
学
元
单
叁
计
设
学
教
元
单
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