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精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1.知道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秦朝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阅读史料,分析秦统一的意义,掌握材料分析的方法,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杰出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家国情怀)
自主学习任务一.秦朝的建立
设问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怎样灭六国的?秦朝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1. 秦灭六国的原因(条件):
⑴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⑵ 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 —公元前221年;
⑵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 、齐
3.秦朝建立:①时间:公元前221年
②建立者:秦王
③都城:咸阳
4.秦统一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秦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各民族 和发展。
自主学习任务二、中央集权制度
设问2: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①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②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秦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 大权;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特点: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三公九卿制:设丞相(行政)、 (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百官。
③郡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 。
3.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
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③ 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自主学习任务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设问3: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秦始皇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①统一货币——将秦国的圆形方孔 钱做为标准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共同作用: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3)文化上:统一文字——采用 做为唯一文字;
·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巩固了统治。
(4)交通上:统一车轨和 的宽度(车同轨);有利于各地通畅。
(5)军事上:
①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②派大将 北击匈奴,修长城。
秦长城:西起 ,东至辽东。
·影响:更好地抵御了匈奴,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但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百姓负担。
(6)思想: 。
影响: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文化浩劫,禁锢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四、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 ,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学习任务一.秦朝的建立
商鞅变法;230;燕;嬴政;交流;
自主学习任务二、中央集权制度
军政;至上;太尉;任命;郡县;
自主学习任务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半两;小篆;道路;漓江;蒙恬;临洮;焚书坑儒;陇西;
小组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
【点拨】
功:(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典例】1.在学习了《秦统一中国》课后,小红和小明两位同学对如何评价秦始皇产生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请你来当一回小判官,以《我眼中的秦始皇》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对秦始皇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从史出。)提示:先简要评价小红和小明两人的观点,再结合秦始皇一生的主要事迹对其功过进行客观理性的说明和评价。
【答案】我眼中的秦始皇
小红和小明对秦始皇的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客观。一方面,他灭六国,北却匈奴,南开灵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后,他又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为巩固统一,他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这一系列措施影响深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为千古一帝毫不为过。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实行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征收很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四点任答一点)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详解】评价历史人物一般先简要概括,再分别结合史实辩证论证其功过表现与影响,以史为重,史论结合,最后总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分析。 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不能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现在的时代要求去苛求古人。答案如下:我眼中的秦始皇。小红和小明对秦始皇的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客观。一方面,他灭六国,北却匈奴,南开灵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后,他又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为巩固统一,他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这一系列措施影响深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为千古一帝毫不为过。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实行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征收很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四点任答一点)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新素养·时空观念】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历史年代计算方法。“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其中的“公元前221年”是(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晚期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百年为一个世纪,大于99年,小于1000年的时间属于多少世纪的算法,是用百位上的数字加一,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一个年代等于10年,年代的前20年为年代早期,年代的后20年为年代晚期,公元前则相反,因此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B项正确;ACD项时间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2.《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其中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
A.建立起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C.推行残暴的统治 D.建立的秦朝是个短命王朝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221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第一次“革命”指的是秦朝的建立,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产生指的是夏朝的建立,排除B项;秦朝的暴政是指沉重赋税、繁重徭役等,排除C项;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跨学科·艺术与历史】3.下图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据图所示,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最高统治者为皇帝 ②体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③中央政权机构由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统领 ④地方设置郡、县两级机构,实行分封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①符合题意;根据图示信息“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可知体现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②符合题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③符合题意;据此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县两级机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④的A、B、D项。故选C项。
【新素养·史料实证】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秦朝的相关记载,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信息是( )
出处 记述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秦纪》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自称曰“朕”。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秦始皇派人抵御匈奴
C.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 D.秦始皇建立刺史制度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自称曰‘朕’。”可知,《史记》和《资治通鉴》可以相互印证的信息是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指最高统治者采用“皇帝”称号,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嬴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排除A项;秦始皇派人抵御匈奴属于巩固统一的军事行动,题干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汉武帝在全国建立刺史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新情境·文物与历史】5.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 )
图秦阳陵(调兵)虎符 注:此虎符铭文意为右半符存皇帝处,左半符存驻扎阳陵的统兵将领处,调动军队时,由使臣持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A.是研究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依据 B.完整再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C.说明地方统兵将领独揽军事大权 D.反映了我国古代战争异常的残酷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得出,虎符的主要作用是调动军队,所以这是研究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依据,A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皇帝在军事上的权力,不能说完整再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皇帝的军权很大,体现不出地方统兵将领独揽军事大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古代战争异常的残酷,排除D项。故选A项。
【新情境·穿越历史】6.如果生活在都城咸阳,当地人购买生活用品最有可能使用以下哪种货币( )
A. B.
C. D.
【答案】C
【详解】据所学可知,秦朝的都城是咸阳,秦统一后,把“秦半两”作为统一货币,推行全国,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蚁鼻钱 是楚国货币,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刀形币不是秦统一后推行的货币,排除B项;铲形币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货币,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新情境·图片与历史】7.秦朝时,道路多为石板路或泥土路,在关隘之间运输货物的马车遵循同一个标准,来回都驶同一条道,经年累月,在路上压出了重重的痕迹。痕迹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对行驶的车轮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也会形成一条条轨道(如下图)。这反映了秦朝( )
A.中央集权的艰巨性 B.修筑驰道的必要性
C.大兴土木的破坏性 D.统一车轨的合理性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在关隘之间运输货物的马车遵循同一个标准,来回都驶同一条道”、“痕迹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对行驶的车轮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也会形成一条条轨道”可以得出,秦朝的马车都遵循同一个标准,而轨道“会对行驶的车轮有一定的固定作用”,这反映了秦朝统一车轨的合理性,D项正确;材料体系的从秦统一车轨,没有涉及政治角度的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修筑驰道的必要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秦朝大兴土木产生的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8.“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材料描述的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统一车轨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知,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将小篆定为通用全国的文字,材料描述的是统一文字,A项正确;小篆是文字,材料描述的是统一文字,不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排除BCD项。故选A项。
【新素养·史料实证】9.贾谊的《过秦论》中记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下面能从材料中解读出来的是( )
A.长城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 B.秦长城连接了长江和珠江
C.长城是秦朝时开始修建的 D.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将战国时期各国在北方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万里长城”,由此可知,秦朝时的长城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A项正确;连接长江和珠江的人工运河为灵渠,而非秦长城,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长城是否是秦朝才开始修建的时间问题,排除C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符合事实,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新情境·图片与历史】10.根据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判断下列适合作为该示意图名称的是( )
A.秦灭六国示意图 B.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 C.秦长城四至示意图 D.灵渠示意图
【答案】B
【详解】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题干“疆域四至”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B项正确;秦灭六国示意图,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秦长征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排除C项;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排除D项。故选B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新素养·新情境】11.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措施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统一车轨
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这段材料赞赏的是他的什么功绩?
(2)材料二表格中列出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一些措施,请你写出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措施。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它有什么消极的影响?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又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答案】(1)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
(2)政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郡县制等);文化:统一文字;经济:统一货币(或统一度量衡)。
(3)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详解】(1)人物: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朝建立后,嬴政被称为“秦始皇”。
功绩: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所以材料赞赏的是嬴政统一六国。
(2)措施: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3)制度:根据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能禁止”可知是周朝的分封制。
影响:根据材料三“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能禁止”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导致国家分裂。
制度:根据材料三“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可知是郡县制。
影响:根据材料三“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