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第五单元周长(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第五单元周长(北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20 08: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第五单元周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44—P4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探究比较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重点: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比较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每个小组操作材料:枫树树叶、银杏树树叶图片各一张,红线、蓝线各一根,剪刀一把
树叶图片每人一张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1、看一看,感知“边线、一周”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跑步比赛吗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蚂蚁王国的跑步比赛现场,去看看蚂蚁的跑步比赛。
(播放课件:蚂蚁王国跑步比赛。一号蚂蚁沿着枫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示意顺利通过。接下来是二号蚂蚁沿着银杏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也示意顺利通过。)



一号蚂蚁 二号蚂蚁
(2)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号蚂蚁、二号蚂蚁它们是怎么跑的?(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的概念;板书:边线、一周)
(3)树叶的边线在哪里?教师拿出树叶图片请两位同学上台指一指。
[点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蚂蚁跑步比赛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件设计形象生动,紧扣本课知识点:一号、二号蚂蚁从不同的起点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既引出了“边线”、“一周”的概念,又为下面“感知起点”教学环节埋下伏笔。]
(4)请同学们继续看课件(播放课件:三号蚂蚁出场了,它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只跑了一半就停了,小猴裁判示意犯规)。

三号蚂蚁
(5)三号蚂蚁是怎么犯规的?(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三号蚂蚁没有沿树叶边线跑完一周 )
谁愿意当当三号蚂蚁跑一跑,让它能顺利通过!(指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用树叶图片指一指、说一说,以巩固一周的概念)
[点评:通过观看、讨论三号蚂蚁是怎么犯规的,并让学生用树叶图片指一指、说一说,巩固“一周”的概念,这又为下面让学生感知物体、图形的周长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
(6)揭示课题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树叶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2、描一描,感知树叶周长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三号蚂蚁比赛的场地,(教师拿出三号蚂蚁比赛的树叶图片 )老师给每个同学们也准备了一张树叶图片,请同学们拿出树叶图片并在白纸上描出它的周长(指名一位同学在实物展示台上描)。
(2)议一议,感知起点
刚才同学们都描好了树叶的周长,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们的描法(在实物展示台上描的同学):你的起点在哪里?
你们的起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上任何地方都可作为起点)
(3)归纳描树叶周长的方法和树叶的周长
刚才我们描了树叶的周长,说说你是怎样描的?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描树叶的周长起点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着树叶的边线描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这样描出的都是树叶的周长)
二、 贴近生活,体验物体的周长
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1)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们确定好起点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2)你还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
三、 动手操作、认识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想一想
(1)刚才同学们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
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谁来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
2、算一算
(1)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呢?你有办法知道吗?(引导学生得出先量再算)
(2)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量一量、算一算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



算式: 算式: 算式:
(3)汇报讲评。
[点评:通过说一说、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尤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不仅加深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意义的理解,而且为今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作了铺垫。]
3、比一比
(1)同学们都很能干,想到了这么多计算周长的巧办法。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想不想挑战?
课件出示:
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1)同桌相互讨论。
(2)指名汇报(课件设计好几种方法,学生讲到哪一种,教师就用课件演示)。
(3)师生小结:
这两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一样,但它们的周长是一样长的。
四、 前后呼应、拓展延伸
1、猜一猜:
同学们,前面我们看到的一号蚂蚁和二号蚂蚁的比赛,它们场地是不一样的。你看!(课件出示:一号蚂蚁和二号蚂蚁的场地)
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指名几位同学说说他的猜想)
究竟哪个场地的周长长呢?你有办法知道吗?小组先讨论一下。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树叶图片,红、蓝线,剪刀)。
3、汇报结果
(1)你们组得出的结果是哪个场地的周长长一些?
(2)你们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引导学生发现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线先去围一围,再把围好的线拉直,拉直后线的长度就是被围的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3)同学们说得有道理!老师就按照同学们说的方法来试一试。(课件演示:将两片树叶用线围好,再把两个场地的周长拉直拉出来比一比)


4、想一想
(1)比赛时,一号蚂蚁和二号蚂蚁到底谁跑得快呢?我们再来看一看。(课件播放:一号、二号蚂蚁在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同时到达。小猴裁判抓着脑袋问:两人同时到达,到底谁跑得快呢?)
(2)同学们你们知道谁跑得快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
是的,在相同的时间里,谁跑的路长,谁就跑得快。你看一号蚂蚁知道自己赢了,多高兴啊!(课件出示:一号蚂蚁笑着向大家招手)
[ 点评:第二次看一、二号蚂蚁比赛,既起到前后呼应,又提出了问题(谁跑得快)。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小组合作验证猜想,最后思考两只蚂蚁在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同时到达,要知道谁跑得快,必须先知道什么(路程即树叶的周长)?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意义,而且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和正比例的知识。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 全课小结
看到小蚂蚁这么高兴,你高兴吗?
这节课,你有哪些值得高兴和自豪的地方吗?
六、 课堂作业(略)
[总评]: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感受、体验。本节课是概念课的教学,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感受、体验周长的意义上。为突出重点,教学一开始教师就通过播放课件(蚂蚁跑步比赛)引出有关周长意义的“边线、一周、起点”等概念,并让学生用树叶图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周长。紧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身边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从而感知物体表面的周长。最后教师又让学生“说一说、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使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有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感知、认识了物体、图形的周长,实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