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沙伊北京和解
伊朗、沙特阿拉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3月10日晚联合发表声明,表示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与苏联等19个国家建交(第一次建交高潮)
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1954年6月,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参加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推动第二次建交高潮)
1956年与挪威等7个国家建交,与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1963年12月——1964年3月,周恩来访问亚非十四国,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1956-1965:第二次建交高潮)
(4)中苏建交
(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1)周恩来访问印度
(2)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5)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7)周恩来访问亚非十四国
看图梳理当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改革之初发展大国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世纪之交:巩固和发展多边关系;21世纪: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积极推动区域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9)中法建交
(3)尼克松访华
(10)田中角荣访华
(12)中美建交
(8)戈尔巴乔夫访华
(1)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的标志
(1)G20杭州峰会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看图梳理当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与苏联等19个国家建交(第一次建交高潮)
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1954年6月,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参加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推动第二次建交高潮)
1956年与挪威等7个国家建交,与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1963年12月——1964年3月,周恩来访问亚非十四国,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1956-1965:第二次建交高潮)
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观察(建国——70年代)的成就分析这一时期外交重点
壹·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建国初期——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50年代中)
【探究一】建国初期外交的时代背景
项目 全国总产量(万吨) 比历史最高下降
工业生产 50%
农业生产 25%
粮 1.1亿 27%
棉花 44.4万 49%
钢 15.8万 83%
煤 0.32万 48%
材料1: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
材料2:
美国政府却一再采取与中国共产党为敌的政策。美国最高决策者以冷战思维定式,把在远东发生的各国民族民主革命全部视为苏联势力扩张的产物。(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向英、法、意、比、荷、葡、澳、加等西方国家政府和印、缅、菲、泰等亚洲民族国家政府发去照会,要求他们与美国结成共同战线,“切勿采取导致承认中共政权的任何行动。”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外交的时代背景
1. 国际:
(1)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封锁政策;
(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 国内:
(1)新中国成立,为建立独立自主的新外交奠定基础。
(2)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50年代中)
方针 内涵 针对的问题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探究二】认识三条外交方针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这一边
怎么处理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
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是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
【思考】“一边倒”和独立自主相互矛盾吗?
毛泽东、周恩来一再告诫,中国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1956年的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中,中国不断提醒苏联注意改正自己的大国沙文主义错误。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一边倒”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50年代中)
【探究三】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49年(10个)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
1950年(9个)
越南、印度、印尼、瑞典、丹麦、缅甸、瑞士
1951年(1个)
巴基斯坦
1952年(0个)
1953年(0个)
【思考】1949年~1953年当代中国的外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新的建交国家数量逐渐减少,从有到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一边倒”政策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外交的发展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50年代中)
【探究三】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过程
内容
特点
意义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
①包容性;②开放性;③创新性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3年12月31日首次完整地提出;1954年4月29日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思考】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的成熟”?
革命外交:强调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国家外交:突出国家利益。
标志着我们从革命外交发展为了国家外交。
材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讲话
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末的外交
(一)时代背景
三面红旗剪贴画
1. 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及“左”倾思想的影响。
2. 国际:
(1)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严重敌视中国
(2)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3)第三世界崛起(1961不结盟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6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二)外交政策
一拳打美帝,一拳打苏修(反苏反美)
以西欧日本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亚非拉广大的经济落后国家
苏修:苏联修正主义,是指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背离。修正主义主要表现为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路线的批判,以及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态度的缓和。
三、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打开新局面
(一)外交政策
“一条线” 按照大致的纬度(北纬50°)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线。
“一大片” 团结“一条线”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结成广泛的“联美遏苏”国际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一条线”“一大片”
【探究】结合时代背景思考此时中国“联美遏苏”的原因
1966年,原子弹试验成功;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三、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打开新局面
【探究】中国“联美遏苏”的原因
美国:
(1)美国长期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在此阶段的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面临苏联的巨大威胁。中美拥有共同的需求,抵抗来自苏联的威胁
(2)越南战争,西欧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国内:
(1)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国防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
(2)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升。
三、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打开新局面
(二)问题探究
原因:
①中国是联合国原始会员国(历史原因)
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增强并支持中国(直接原因)
③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客观原因)
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标志着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③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利于打破美国操纵的局面。
乔的笑
【探究1】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与意义
三、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打开新局面
(二)问题探究
【探究2】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
(1)美国:
①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冲击,越战泥潭);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2)中国:
①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③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①美国与台湾必须断交,只有民间交往;
②美国和台湾废除1954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
③美国必须撤出在台湾的驻军。
——1978《中美建交公报》
小结
时期 外交方针 新中国外交历程 背景
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949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1950年同苏联等19个国家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求同存异” 两大阵营矛盾激烈;美敌视封锁中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新中国刚刚成立,需要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
50s末-60s末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中法建交 中苏关系恶化,美继续孤立政策,第三世界崛起,世界多极化出现。
1970s “一条线” “一大片”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第三次建交高潮 苏攻美守,欧日崛起,美孤立政策失败,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观察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分析这一时期外交重点
改革之初发展大国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世纪之交:巩固和发展多边关系;
21世纪: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积极推动区域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十八大以来:(1)大国关系上妥善处理分歧(2)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3)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十九大以来:(1)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2)构建中国方案,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贰·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978——2012)
(一)国内: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
(二)国际:
1. 邓小平提出两大论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一、时代背景
贰·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二、外交政策:
全方位、无敌国、不结盟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弱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二、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之初 发展大国关系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世纪之交 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 解决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取得新进展。
21世纪 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建设新战略伙伴关系;日本:战略互惠关系
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积极推动区域与国际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G20集团2016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8年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
多边外交概念: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
叁·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2——)
一、背景:
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大国关系 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定发展
周边国家 “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与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非洲国家 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
二、2012年以来十八大的外交成果
【补充】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两个构建”: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
三、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来的外交理论与成果
(一)理论创新:一坚持三推动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实践创新:
1.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1)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
(2)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
(3)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国际会议
(4)出台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
三、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来的外交理论与成果
(二)实践创新:
1.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构建中国方案,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1)2023年9月13日外交部《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在乌克兰危机问题、阿富汗问题、巴勒斯坦地区恢复民族合法权利问题、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日本核污水问题、人权、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等等有关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问题上给出了中国方案。
(2)2023年10月1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中国大力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探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意义
①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到世界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②维护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结探究
【探究1】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为什么当代中国在外交上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1)经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2)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地把握国际关系的变化
(4)外交:超越意识形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
(5)道路:符合本国的国情,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是什么:中国外交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具体表现
总结探究
【探究2】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其动因是什么?
表现:
(1)经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
(2)政治:中国同世界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构建世界和平发展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3)文化:中国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中华文明吸引力和辐射力增强,同时世界其他文明也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不断与中华文化融合。
动因:
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总结探究
【探究3】结合表格与所学知识,尝试对当代中国外交进行历史分期并说明理由
时期 外交方针 新中国外交历程 背景
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949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1950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求同存异” 两大阵营矛盾激烈;美敌视封锁中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新中国刚刚成立,需要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
50s末-60s末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人潮; 中法建交 中苏关系恶化,美继续孤立政策,第三世界崛起,世界多极化出现。
1970s “一条线” “一大片”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苏攻美守,欧日崛起,美孤立政策失败,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后 “全方位”、 “无敌国”、 “不结盟” 中苏关系正常化;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
18大以来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年之未有大变局
探究与拓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对话还是冲突?开放还是封闭 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