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第七单元第20课,单元题目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上承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下启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叙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探索。 在这样的单元背景下,本课分为三个子目,分别是“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本课的关键点在于“新”:与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区别,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和工人阶级“新力量”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新政党”的诞生;基于国内外形势,国共两党开启了“新尝试”——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高潮,但由于内外部原因,国共合作破裂,革命走向失败。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特定时空背景下探寻历史发展脉络,在理解史事的基础上感悟中国革命的转变和革命者的爱国精神。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顺德市某高中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等历史事件,能陈述相关的基本史实,但对于史事间的联系和史事的意义理解不足,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仍待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
三、学习目标
(一)基础目标 掌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基本史实,分析历史事件所处的时空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二)必达目标 1. 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 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线索,正确评价中国革命道路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三)素养目标 本节课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 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掌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基本史实,分析历史事件所处的时空背景。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做出全面丰富的解释,清晰认知各史事之间的关系。 家国情怀:体悟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民革命在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感悟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图文史料运用和史事梳理突出“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这一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史料分析、小组探究和教师引导突破“理清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这一难点。
五、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六、板书设计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教师展示文字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中所评价的运动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陈独秀曾这样评价一场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了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这新的方向便是社会中最有革命要求的无产阶级参加革命开始表现他的社会力量”。 【教师活动2】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接受了世界革命的思潮、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来看看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时板书课题与本节课的主题——“革命新征程”。 【学生活动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五四运动】 【学生活动2】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学习。 以问题导入新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学习。
一、革命新征程:五四运动 *关键问题一: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活动1】展示材料,带领学生思考总结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这些行动都是受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及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重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自19世纪末叶以来,西方资本制度的生产压力一天增加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着进行军事行动并且从事军备生产,于是对中国的输出不得不相应地减少。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教师活动2】教师抛出问题:“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后,展示文字和图片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五四运动的基本内容,进而通过分析史料探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图片一:周令钊《五四运动》油画 图片二:西德尼·甘博拍摄的真实五四运动照片(在街头演说的学生和围观群众)来源:天下老照片网 图片三:西德尼·甘博拍摄的真实五四运动照片(军警拘捕演讲学生)来源:天下老照片网 图片四:罢工照片 图片五:商界游行照片 材料一:“此次我国政府不良分子不顾民心,致学界罢课,商业罢市,农工辍工,风潮飘荡,全国风靡,人心一致,众志成城,实敝国数千年来第一之奇特。……但上海一埠,首当其中,人心之一,甚至一役一夫,亦愿果腹爱国,微末贩商,咸具爱国之诚,皆愿牺牲金钱辍业不顾,当可为诸位先生深自反省,我辈能不剖腹以白爱国之忱,以救危亡!” ——摘自“荣宗敬在全市罢业期间宴请侨沪欧美商家讲话稿”《荣家企业史料》 材料二:五四运动期间,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把希望寄托于工人阶级及劳苦大众,他们认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不可能“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坚信“从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即救国良方,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龚锦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建构》 【学生活动1】根据教材内容和展示材料思考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学生活动2】开展任务一活动,小组讨论文字和图片材料传递出的历史信息,归纳总结五四运动的基本内容。在教师引领下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第121页“学思之窗”,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精神”。 结合材料,联系教材内容,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提升学生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感悟五四青年的先进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二、新力量: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根据教材和图文材料总结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与学生核对学案表格,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 新征程中的新力量(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教师活动2】展示图片史料,简要讲述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 图片——来源:刘明逵主编. 中国工人运动图史[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12. 以设问“革命新征程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持续发展,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过渡教学内容,引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内容。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核对表格。 【学生活动2】了解掌握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两大新力量对中国革命新征程的贡献。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表格整合知识,利于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三、新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关键问题二: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和图文内容总结中共诞诞生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材料四:他(指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那个时候学习作白话文,听他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一大发明,又听他说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七大工作方针》(1945年4月21日) 思想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级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2】请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材料: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教师活动3】展示中共二大纲领,说明其进步之处。 【学生活动1】了解中共诞生的时空背景,总结其诞生的历史条件。 【学生活动2】分析史料,思考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学生活动3】对比中共一大与二大的纲领,辨证认识党的路线制定。 掌握中共诞生的基础知识,体会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通过对比了解中共二大纲领的进步性。
四、新形式: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关键问题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有哪些新变化? 【教师活动1】展示中共成立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发展,引出中共三大的内容。 【教师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五至材料七,概括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转变及其根本原因。 材料五(摘自中共一大至三大文件):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因此必须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 材料六: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关于此项大事业,越飞君并确告孙博士,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 ——《孙文越飞宣言》(1923年1月26日) 材料七: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执委特别决议》(1923年1月12日) 【教师活动3】与学生核对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表格,说明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结合文字、图片和地图讲解国共合作的成果,以及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表现。 黄埔军校: 第一次东征: 北伐誓师大会: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经验教训,明白“中国革命新征程的出路在于工农武装割据” 。 材料八: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都缺少足够的认识。特别是中共领导层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懂得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自愿地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党在国民革命的危急时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能够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导致革命失败。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 【学生活动1】了解中共三大召开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学生活动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转变及其根本原因。 【学生活动3】核对表格知识,掌握两大会议。了解国民革命的进程和结果,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中国革命新征程的曲折性和将来走向。 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情况下,辩证分析国共合作的背景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到中国革命新征程的曲折性和将来走向,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各种“新”内容所起的作用,明确本节课主题,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展示课程框架,带领学生梳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深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 【作业布置】尝试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线上展览资源,选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展品,为它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介绍词。 【提供云展览资源】:扫描二维码,线上参观《“红色广州 英雄城市——广州革命历史陈列”》。(源自“广东革博”公众号) 【学生活动1】温习所学内容,理清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学生活动2】课下完成作业,并尝试搜集历史资料,进而将其以编写介绍词的形式输出。 梳理学习内容,理清历史脉络,深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 【作业布置】通过搜集历史资料加深对历史的认知,锻炼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书写展品介绍语,激励学生抒发个人见解和情感,感受历史温情,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家国情怀。